人間世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牛,絜之百圍。
〔疏〕絜,約束也。
栎社之樹,特高常木,枝葉覆蔭,蔽數千牛,以繩束之,圍麤百尺。
江南莊本多言「其大蔽牛」,無「數千」字,此本應錯。
且商丘之木,既結驷千乘,曲轅之樹,豈蔽一牛?以此格量,「數千」之本是也。
〇典案:玉燭寳典、北堂書鈔八十七、藝文類聚三十九、卷子本玉篇引竝無「數千」二字。
禦覽三百九十九,五百三十二引竝無「數」字。
碧虛子校雲:文、成、李、張本同。
舊阙,今依碧虛子校補。
〔釋文〕蔽牛必世反。
李雲:牛住其旁而不見。
絜向、徐戶結反,徐又虎結反。
約束也。
〇郭慶藩曰:文選賈長沙過秦論注引司馬雲:絜,匝也。
釋文阙。
〇典案:禦覽五百三十二引「絜」作「潔」,又引注雲:潔者,匝也。
與文選注引司馬注同。
百圍李雲:徑尺為圍。
蓋十丈也。
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
〔疏〕七尺曰仞。
此樹直竦崟岑七十餘尺,然後挺生枝榦,蔽日捎雲。
堪為船者,旁有數十。
木之大蓋,其狀如是也。
〔釋文〕十仞小爾雅雲:四尺曰仞。
案七尺曰仞。
崔本作「千仞」。
或雲:八尺曰仞。
〇典案:禦覽五百三十二引「臨山」作「山臨」,「十」作「千」,與崔本合。
文選左太沖吳都賦劉淵林注引「十」亦作「千」。
旁十數所具反。
崔雲:旁,旁枝也。
〇俞樾曰:「旁」讀為「方」,古字通用。
尚書臯陶谟篇「方施象刑惟明」,新序節士篇「方」作「旁」;甫刑篇「方告無辜于上」,論衡變動篇「方」作「旁」,并其證也。
在宥篇「出入無旁」,即出入無方,此本書叚「旁」為「方」之證。
詩正月篇「民今方殆」,鄭箋雲:方,且也。
「其可以為舟者方十數」,言可以為舟者且十數也。
釋文引崔曰,旁,旁枝也,蓋不知「旁」為「方」叚字,故語詞而誤以為實義矣。
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辍。
〔疏〕辍,止也。
木大異常,看者甚衆,唯有匠石知其不材,行塗直過,曾不留視也。
〔釋文〕觀者古奂反,又音官。
匠伯伯,匠石字也。
崔本亦作「石」。
〇郭慶藩曰:文選何平叔景福殿賦注、王子淵洞箫賦注、嵇叔夜琴賦注、司馬紹統贈山濤詩注、張景陽七命注并引司馬雲:匠石,字伯。
釋文阙。
不辍丁劣反。
」為「樠」之或體。
蠹丁故反。
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
」 〔注〕不在可用之數,故曰散木。
〔疏〕閑散疏脆,故不材之木涉用無堪,所以免早夭。
普系反。
睨五系反。
為予大用。
〔注〕積無用乃為濟生之大用。
〔疏〕不材無用,必獲全生,栎社求之,其來久矣。
而庸拙之匠,疑是文木,頻去顧盼,欲見誅翦,懼夭斧斤,鄰乎死地。
今逢匠伯,鑒我不材,方得全生,為我大用。
幾,近也。
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注〕若有用,必見伐。
〔疏〕向使我是文木而有材用,必遭翦截,夭折斧斤,豈得此長大而壽年乎!且也若與予也皆物也,柰何哉其相物也? 〔疏〕汝之與我,皆造化之一物也,與物豈能相知?柰何哉,假問之辭。
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 〔注〕以戲匠石。
〔疏〕匠石以不材為散,栎社以材能為無用,故謂石為散人也。
汝炫材能于世俗,故鄰于夭折;我以疏散而無用,故得全生。
汝是近死之散人,安知我是散木耶?托于夢中,以戲匠石也。
〔釋文〕而幾死之絕句,向同。
一讀連下「散人」為句,崔同。
匠石覺而診其夢。
〔疏〕診,占也。
匠石既覺,思量睡中,占候其夢,說向弟子也。
〔釋文〕覺古孝反。
而診徐直信反。
司馬、向雲:診,占夢也。
〇王念孫曰:向秀、司馬彪并雲,診,占夢也。
案下文皆匠石與弟子論栎社之事,無占夢之事,「診」當讀為「畛」,爾雅雲:畛,告也。
郭注引曲禮曰「畛于鬼神」。
「畛」與「診」古字通,此謂匠石覺而告其夢于弟子,非謂占夢也。
弟子曰:「趣取無用,則為社何邪?」 〔注〕猶嫌其以為社自榮,不趣取于無用而已。
〔疏〕栎木意趣,取于無用為用,全其生者,則何為為社以自榮乎?門人未解,故起斯問也。
曰:「密!若無言!彼亦直寄焉。
〔注〕社自來寄耳,非此木求之為社也。
〔疏〕若,汝也。
彼,謂社也。
汝但慎密,莫輕出言。
彼社之神,自來寄托,非關此木(栎)[樂]為社也。
以為不知己者诟厲也。
〔注〕言此木乃以社為不知己而見辱病者也,豈榮之哉! 〔疏〕诟,辱也。
思此社神為不知我以無用為用,貴在全生,乃橫來寄托,深見诟病,翻為羞恥,豈榮之哉? 〔釋文〕诟李雲:呼豆反。
徐音垢。
厲如字。
司馬雲:诟,辱也。
厲,病也。
不為社者,且幾有翦乎。
〔注〕木自以無用為用,則雖不為社,亦終不近于翦伐之害。
〔疏〕木以疏散不材,故得全其生道。
假令不為社樹,豈近于翦伐之害乎? 〔釋文〕且幾音機,或音祈。
翦乎子淺反。
崔本作「前于」。
不近附近之近。
下同。
且也彼其所保與衆異。
〔注〕彼以無保為保,而衆以有保為保。
〔疏〕疏散之樹,以無用保生;文木之徒,以才能折夭。
所以為其異之者也。
而以義譽之,不亦遠乎!」 〔注〕利人長物,禁民為非,社之義也。
夫無用者,泊然不為而羣才自用,自用者各得其叙而不與焉,此以無用之所以全生也。
汝以社譽之,無緣近也乎! 〔疏〕夫散木不材,禀之造物,賴其無用,所以全生。
而社神寄托,以成诟厲,更以社義贊譽,失之彌遠。
〔釋文〕義譽音餘。
注同。
長物丁兩反。
泊然步各反。
不與音餘。
于鸩反。
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
」 〔疏〕子綦既覩此木,不識其名,疑有異能,故緻斯大。
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椁; 〔疏〕軸解者,如車軸之轉,謂轉心木也。
周身為棺,棺,完也。
周棺為椁。
夫梁棟須直,拳曲所以不堪;棺椁藉牢,解散所以不固也。
〇典案:「俯而視」各本作「見」,世德堂本作「視」,與上文「夫仰而視其細枝」一律,禦覽九百五十二引亦作「視」,今依世德堂本。
〔釋文〕異材夫音符。
仰而向、崔本作「從而」。
則拳本亦作「卷」,音權。
軸直竹反。
解李雲:如衣軸之直解也。
咶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
〔疏〕以舌咶葉,則脣口爛傷;用鼻嗅之,則醉悶不止。
酲,酒病也。
〇典案:禦覽九百五十二引「口」作「舌」,疑是。
〔釋文〕咶食紙反。
嗅崔作「齅」,許救反。
狂酲音呈。
李雲:狂如酲也。
病酒曰酲。
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
〔疏〕通體不材,可謂全生之大才;衆(諸)[謂]無用,乃是濟物之妙用。
故能不夭斤斧,而蔭庇千乘也矣。
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注〕夫王不材于百官,故百官禦其事,而明者為之視,聰者為之聽,知者為之謀,勇者為之扞。
夫何為哉?玄默而已。
而羣材不失其當,則不材乃材之所至賴也。
故天下樂推而不厭,乘萬物而無害也。
〔疏〕夫至人神矣,陰陽所以不測;混迹人閑
〔疏〕絜,約束也。
栎社之樹,特高常木,枝葉覆蔭,蔽數千牛,以繩束之,圍麤百尺。
江南莊本多言「其大蔽牛」,無「數千」字,此本應錯。
且商丘之木,既結驷千乘,曲轅之樹,豈蔽一牛?以此格量,「數千」之本是也。
〇典案:玉燭寳典、北堂書鈔八十七、藝文類聚三十九、卷子本玉篇引竝無「數千」二字。
禦覽三百九十九,五百三十二引竝無「數」字。
碧虛子校雲:文、成、李、張本同。
舊阙,今依碧虛子校補。
〔釋文〕蔽牛必世反。
李雲:牛住其旁而不見。
絜向、徐戶結反,徐又虎結反。
約束也。
〇郭慶藩曰:文選賈長沙過秦論注引司馬雲:絜,匝也。
釋文阙。
〇典案:禦覽五百三十二引「絜」作「潔」,又引注雲:潔者,匝也。
與文選注引司馬注同。
百圍李雲:徑尺為圍。
蓋十丈也。
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
〔疏〕七尺曰仞。
此樹直竦崟岑七十餘尺,然後挺生枝榦,蔽日捎雲。
堪為船者,旁有數十。
木之大蓋,其狀如是也。
〔釋文〕十仞小爾雅雲:四尺曰仞。
案七尺曰仞。
崔本作「千仞」。
或雲:八尺曰仞。
〇典案:禦覽五百三十二引「臨山」作「山臨」,「十」作「千」,與崔本合。
文選左太沖吳都賦劉淵林注引「十」亦作「千」。
旁十數所具反。
崔雲:旁,旁枝也。
〇俞樾曰:「旁」讀為「方」,古字通用。
尚書臯陶谟篇「方施象刑惟明」,新序節士篇「方」作「旁」;甫刑篇「方告無辜于上」,論衡變動篇「方」作「旁」,并其證也。
在宥篇「出入無旁」,即出入無方,此本書叚「旁」為「方」之證。
詩正月篇「民今方殆」,鄭箋雲:方,且也。
「其可以為舟者方十數」,言可以為舟者且十數也。
釋文引崔曰,旁,旁枝也,蓋不知「旁」為「方」叚字,故語詞而誤以為實義矣。
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辍。
〔疏〕辍,止也。
木大異常,看者甚衆,唯有匠石知其不材,行塗直過,曾不留視也。
〔釋文〕觀者古奂反,又音官。
匠伯伯,匠石字也。
崔本亦作「石」。
〇郭慶藩曰:文選何平叔景福殿賦注、王子淵洞箫賦注、嵇叔夜琴賦注、司馬紹統贈山濤詩注、張景陽七命注并引司馬雲:匠石,字伯。
釋文阙。
不辍丁劣反。
」為「樠」之或體。
蠹丁故反。
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
」 〔注〕不在可用之數,故曰散木。
〔疏〕閑散疏脆,故不材之木涉用無堪,所以免早夭。
普系反。
睨五系反。
為予大用。
〔注〕積無用乃為濟生之大用。
〔疏〕不材無用,必獲全生,栎社求之,其來久矣。
而庸拙之匠,疑是文木,頻去顧盼,欲見誅翦,懼夭斧斤,鄰乎死地。
今逢匠伯,鑒我不材,方得全生,為我大用。
幾,近也。
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注〕若有用,必見伐。
〔疏〕向使我是文木而有材用,必遭翦截,夭折斧斤,豈得此長大而壽年乎!且也若與予也皆物也,柰何哉其相物也? 〔疏〕汝之與我,皆造化之一物也,與物豈能相知?柰何哉,假問之辭。
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 〔注〕以戲匠石。
〔疏〕匠石以不材為散,栎社以材能為無用,故謂石為散人也。
汝炫材能于世俗,故鄰于夭折;我以疏散而無用,故得全生。
汝是近死之散人,安知我是散木耶?托于夢中,以戲匠石也。
〔釋文〕而幾死之絕句,向同。
一讀連下「散人」為句,崔同。
匠石覺而診其夢。
〔疏〕診,占也。
匠石既覺,思量睡中,占候其夢,說向弟子也。
〔釋文〕覺古孝反。
而診徐直信反。
司馬、向雲:診,占夢也。
〇王念孫曰:向秀、司馬彪并雲,診,占夢也。
案下文皆匠石與弟子論栎社之事,無占夢之事,「診」當讀為「畛」,爾雅雲:畛,告也。
郭注引曲禮曰「畛于鬼神」。
「畛」與「診」古字通,此謂匠石覺而告其夢于弟子,非謂占夢也。
弟子曰:「趣取無用,則為社何邪?」 〔注〕猶嫌其以為社自榮,不趣取于無用而已。
〔疏〕栎木意趣,取于無用為用,全其生者,則何為為社以自榮乎?門人未解,故起斯問也。
曰:「密!若無言!彼亦直寄焉。
〔注〕社自來寄耳,非此木求之為社也。
〔疏〕若,汝也。
彼,謂社也。
汝但慎密,莫輕出言。
彼社之神,自來寄托,非關此木(栎)[樂]為社也。
以為不知己者诟厲也。
〔注〕言此木乃以社為不知己而見辱病者也,豈榮之哉! 〔疏〕诟,辱也。
思此社神為不知我以無用為用,貴在全生,乃橫來寄托,深見诟病,翻為羞恥,豈榮之哉? 〔釋文〕诟李雲:呼豆反。
徐音垢。
厲如字。
司馬雲:诟,辱也。
厲,病也。
不為社者,且幾有翦乎。
〔注〕木自以無用為用,則雖不為社,亦終不近于翦伐之害。
〔疏〕木以疏散不材,故得全其生道。
假令不為社樹,豈近于翦伐之害乎? 〔釋文〕且幾音機,或音祈。
翦乎子淺反。
崔本作「前于」。
不近附近之近。
下同。
且也彼其所保與衆異。
〔注〕彼以無保為保,而衆以有保為保。
〔疏〕疏散之樹,以無用保生;文木之徒,以才能折夭。
所以為其異之者也。
而以義譽之,不亦遠乎!」 〔注〕利人長物,禁民為非,社之義也。
夫無用者,泊然不為而羣才自用,自用者各得其叙而不與焉,此以無用之所以全生也。
汝以社譽之,無緣近也乎! 〔疏〕夫散木不材,禀之造物,賴其無用,所以全生。
而社神寄托,以成诟厲,更以社義贊譽,失之彌遠。
〔釋文〕義譽音餘。
注同。
長物丁兩反。
泊然步各反。
不與音餘。
于鸩反。
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
」 〔疏〕子綦既覩此木,不識其名,疑有異能,故緻斯大。
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椁; 〔疏〕軸解者,如車軸之轉,謂轉心木也。
周身為棺,棺,完也。
周棺為椁。
夫梁棟須直,拳曲所以不堪;棺椁藉牢,解散所以不固也。
〇典案:「俯而視」各本作「見」,世德堂本作「視」,與上文「夫仰而視其細枝」一律,禦覽九百五十二引亦作「視」,今依世德堂本。
〔釋文〕異材夫音符。
仰而向、崔本作「從而」。
則拳本亦作「卷」,音權。
軸直竹反。
解李雲:如衣軸之直解也。
咶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
〔疏〕以舌咶葉,則脣口爛傷;用鼻嗅之,則醉悶不止。
酲,酒病也。
〇典案:禦覽九百五十二引「口」作「舌」,疑是。
〔釋文〕咶食紙反。
嗅崔作「齅」,許救反。
狂酲音呈。
李雲:狂如酲也。
病酒曰酲。
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
〔疏〕通體不材,可謂全生之大才;衆(諸)[謂]無用,乃是濟物之妙用。
故能不夭斤斧,而蔭庇千乘也矣。
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注〕夫王不材于百官,故百官禦其事,而明者為之視,聰者為之聽,知者為之謀,勇者為之扞。
夫何為哉?玄默而已。
而羣材不失其當,則不材乃材之所至賴也。
故天下樂推而不厭,乘萬物而無害也。
〔疏〕夫至人神矣,陰陽所以不測;混迹人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