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
雖複大小不同,而莫不以成遂為懽适也。
故諸梁引前所禀,用發後機也。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江南古藏本作「寡有不道以成懽」。
〔釋文〕常語魚據反。
下同。
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 〔注〕夫以成為懽者,不成則怒矣。
此楚王之所不能免也。
〔疏〕情若乖阻,事不成遂,則有人倫之道,刑罰之憂。
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
〔注〕人患雖去,然喜懼戰于胸中,固已結冰炭于五藏矣。
〔疏〕喜則陽舒,憂則陰慘。
事既成遂,中情允惬,變昔日之憂為今時之喜。
喜懼交集于一心,陰陽勃戰于五藏,冰炭聚結,非患如何?故下文雲。
〔釋文〕藏矣才浪反。
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 〔注〕成敗若任之于彼而莫足以患心者,唯有德者乎! 〔疏〕安得喪于靈府,任成敗于前塗,不以憂喜累心者,其唯盛德焉!吾食也執粗而不臧,爨無欲清之人。
〔注〕對火而不思涼,明其所馔儉薄也。
〔疏〕臧,善也。
清,涼也。
承命嚴重,心懷怖懼,執用粗飡,不暇精膳。
所馔既其儉薄,爨人不欲思涼,燃火不多,無熱可避之也。
〔釋文〕執衆家本并然。
簡文作「熱」。
粗音麤,又才古反。
而不臧作郎反,善也。
絕句。
一音才郎反,句至「爨」字。
爨七亂反。
無欲清七性反。
字宜從冫。
從氵者,假借也。
清,涼也。
之人言爨火為食而不思清涼,明火微而食宜儉薄。
所馔士戀反。
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内熱與! 〔注〕所馔儉薄而内熱飲冰者,誠憂事之難,非美食之為也。
〔疏〕諸梁晨朝受诏,暮夕飲冰,足明怖懼憂愁,内心燻灼。
詢道情切,達照此懷也。
〔釋文〕内熱與音餘。
下「慎與」同。
向雲:食美食者必内熱。
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
是兩也。
〔注〕事未成則唯恐不成耳。
若果不成,則恐懼結于内而刑網羅于外也。
〔疏〕夫情事未決,成敗不知,而憂喜存懷,是陰陽之患也。
事若乖舛,必不成遂,則有人臣之道,刑網斯及。
有此二患,何處逃愆? 〔釋文〕則恐懼丘勇反。
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 〔疏〕忝為人臣,濫充末使,位高德薄,不足任之。
子既聖人,情兼利物,必有所以,幸來告示! 〔釋文〕以任而林反,一音而鸩反。
疑賣反,又音詣。
本又作「疣」,音尤。
疵士賣反,又齊計反。
上若作「疣」,此則才知反。
克核大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
〔注〕夫寬以容物,物必歸焉。
克核太精,則鄙吝心生而不自覺也。
故大人蕩然放物于自得之場,不苦人之能,不竭人之歡,故四海之交可全矣。
〔疏〕夫克切責核,逼迫太甚,則不善之心歘然自應,情事相感,物理自然。
是知躁則失君,寬則得衆也。
〔釋文〕克核幸格反。
苟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
〔注〕苟不自覺,安能知禍福之所齊詣也! 〔疏〕夫急躁忤物,必拒之理,數自相召,不知所以。
且當時以不肖應之,則誰知終後之禍者耶? 〇郭慶藩曰:文選鮑明遠拟古詩注引司馬雲:誰知禍之所終者也。
釋文阙。
〔釋文〕所齊如字,又才計反。
故法言曰:『無遷令。
〔注〕傳彼實也。
〔疏〕承君令命,以實傳之,不得以臨時喜怒辄為遷改者也。
無勸成。
〔注〕任其自成。
〔疏〕直陳君令,任彼事情,無勞勸獎,強令成就也。
過度益也。
』 〔注〕益則非任實者。
〔疏〕安于天命,率性任情,無勞添益語言,過于本度也。
遷令、勸成殆事。
〔注〕此事之危殆者。
〔疏〕故改其君命,強勸彼成,其于情事,大成危殆。
美成在久。
〔注〕美成者任其時化,譬之種植,不可一朝成。
〔疏〕心之所美,率意而成,不由勸獎,故能長久。
惡成不及改。
〔注〕彼之所惡而勸強成之,則悔敗尋至。
〔疏〕心之所惡,強勸而成,不及多時,尋當改悔。
〔釋文〕所惡烏路反。
勸強其丈反。
下「欲強」同。
可不慎與! 〔疏〕處涉人世,啣命使乎,先聖法言,深宜戒慎。
且夫乘物以遊心。
〔注〕寄物以為意也。
〔疏〕夫獨化之士,混迹人閑,乘有物以遨遊,運虛心以順世,則何殆之有哉!托不得已以養中,至矣。
〔注〕任理之必然者,中庸之符全矣,斯接物之至者也。
〔疏〕不得已者,理之必然也。
寄必然之事,養中和之心,斯真理之造極,應物之至妙者乎。
何作為報也。
〔注〕當任齊所報之實,何為為齊作意于其閑哉! 〔疏〕率己運命,推理而行,何須預生億度,為齊作報(故)也。
〔釋文〕為為上如字。
下于僞反。
莫若為緻命。
此其難者。
」 〔注〕直為緻命最易,而以喜怒施心,故難也。
〔疏〕直緻率情,任于天命,甚自簡易,豈有難耶!此其難者,言不難也。
顔阖将傅衛靈公大子。
〔疏〕姓顔,名阖,魯之賢人也。
大子,蒯瞶也。
顔阖自魯适衛,将欲為太子之師傅也。
〔釋文〕顔阖胡臘反。
向、崔本作「廅」。
魯之賢人隐者。
衛靈公左傳雲:名元。
大子音泰。
司馬雲:蒯瞶也。
而問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殺。
〔疏〕姓蘧,名瑗,字伯玉,衛之賢大夫。
蒯瞶禀天然之兇德,持殺戮以快心,既是衛國之人,故言有人于此。
将為儲君之傅,故詢道于哲人。
〔釋文〕蘧其居反。
伯玉名瑗,衛大夫。
天殺如字。
謂如天殺物也。
徐所列反。
與之為無方,則危吾國;與之為有方,則危吾身。
〔注〕夫小人之性,引之軌制則憎己,縱其無度則亂邦。
〔疏〕方,猶法。
禀性兇頑,不履仁義。
與之方法,而軌制憎己,所以危身;縱之無度,而荒淫颠蹶,所以亡國。
〔釋文〕無方李雲:方,道也。
其知适足以知人之過,而不知其所以過。
〔注〕不知民過之由己,故罪責于民而不自改。
〔疏〕己之無道,曾不悛革;百姓有罪,誅戮極深。
唯見黔首之愆,不知過之由己。
既知如風靡草,是知責在于君。
〔釋文〕其知音智。
若然者,吾柰之何?」 〔疏〕然,猶如是。
将柰之何,詢道蘧瑗,故陳其所以。
除患,率然拊之,以至毀碎,失其所以愛矣。
故當世接物,逆順之際,不可不慎也。
〔疏〕亡,猶失也。
意之所在,在乎愛馬,既以毀損,即失其所愛。
人間涉物,其義亦然,機感參差,即遭禍害。
拊馬之喻,深宜慎之也。
〔釋文〕率然疏律反。
本或作「卒」,七忽反。
匠石之齊,至于曲轅,見栎社樹。
〔疏〕之,适也。
曲轅,地名也。
其道屈曲,猶如嵩山之西有轘轅之道,即斯類也。
栎,木名也。
社,土神也。
祀封土曰社。
社,吐也,言能吐生萬物,故謂之社也。
匠是工人之通稱,石乃巧者之私名。
其人自魯适齊,塗經曲道,覩茲異木,擁腫不材。
欲明處涉人間,必須以無用為用也。
〔釋文〕曲轅音袁。
司馬雲:曲轅,曲道也。
崔雲:道名。
〇典案:類聚八十九、禦覽九百五十八引「轅」作「園」。
栎力狄反。
李雲:木名,一雲:梂也。
其大蔽數千
雖複大小不同,而莫不以成遂為懽适也。
故諸梁引前所禀,用發後機也。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江南古藏本作「寡有不道以成懽」。
〔釋文〕常語魚據反。
下同。
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 〔注〕夫以成為懽者,不成則怒矣。
此楚王之所不能免也。
〔疏〕情若乖阻,事不成遂,則有人倫之道,刑罰之憂。
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
〔注〕人患雖去,然喜懼戰于胸中,固已結冰炭于五藏矣。
〔疏〕喜則陽舒,憂則陰慘。
事既成遂,中情允惬,變昔日之憂為今時之喜。
喜懼交集于一心,陰陽勃戰于五藏,冰炭聚結,非患如何?故下文雲。
〔釋文〕藏矣才浪反。
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 〔注〕成敗若任之于彼而莫足以患心者,唯有德者乎! 〔疏〕安得喪于靈府,任成敗于前塗,不以憂喜累心者,其唯盛德焉!吾食也執粗而不臧,爨無欲清之人。
〔注〕對火而不思涼,明其所馔儉薄也。
〔疏〕臧,善也。
清,涼也。
承命嚴重,心懷怖懼,執用粗飡,不暇精膳。
所馔既其儉薄,爨人不欲思涼,燃火不多,無熱可避之也。
〔釋文〕執衆家本并然。
簡文作「熱」。
粗音麤,又才古反。
而不臧作郎反,善也。
絕句。
一音才郎反,句至「爨」字。
爨七亂反。
無欲清七性反。
字宜從冫。
從氵者,假借也。
清,涼也。
之人言爨火為食而不思清涼,明火微而食宜儉薄。
所馔士戀反。
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内熱與! 〔注〕所馔儉薄而内熱飲冰者,誠憂事之難,非美食之為也。
〔疏〕諸梁晨朝受诏,暮夕飲冰,足明怖懼憂愁,内心燻灼。
詢道情切,達照此懷也。
〔釋文〕内熱與音餘。
下「慎與」同。
向雲:食美食者必内熱。
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
是兩也。
〔注〕事未成則唯恐不成耳。
若果不成,則恐懼結于内而刑網羅于外也。
〔疏〕夫情事未決,成敗不知,而憂喜存懷,是陰陽之患也。
事若乖舛,必不成遂,則有人臣之道,刑網斯及。
有此二患,何處逃愆? 〔釋文〕則恐懼丘勇反。
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 〔疏〕忝為人臣,濫充末使,位高德薄,不足任之。
子既聖人,情兼利物,必有所以,幸來告示! 〔釋文〕以任而林反,一音而鸩反。
疑賣反,又音詣。
本又作「疣」,音尤。
疵士賣反,又齊計反。
上若作「疣」,此則才知反。
克核大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
〔注〕夫寬以容物,物必歸焉。
克核太精,則鄙吝心生而不自覺也。
故大人蕩然放物于自得之場,不苦人之能,不竭人之歡,故四海之交可全矣。
〔疏〕夫克切責核,逼迫太甚,則不善之心歘然自應,情事相感,物理自然。
是知躁則失君,寬則得衆也。
〔釋文〕克核幸格反。
苟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
〔注〕苟不自覺,安能知禍福之所齊詣也! 〔疏〕夫急躁忤物,必拒之理,數自相召,不知所以。
且當時以不肖應之,則誰知終後之禍者耶? 〇郭慶藩曰:文選鮑明遠拟古詩注引司馬雲:誰知禍之所終者也。
釋文阙。
〔釋文〕所齊如字,又才計反。
故法言曰:『無遷令。
〔注〕傳彼實也。
〔疏〕承君令命,以實傳之,不得以臨時喜怒辄為遷改者也。
無勸成。
〔注〕任其自成。
〔疏〕直陳君令,任彼事情,無勞勸獎,強令成就也。
過度益也。
』 〔注〕益則非任實者。
〔疏〕安于天命,率性任情,無勞添益語言,過于本度也。
遷令、勸成殆事。
〔注〕此事之危殆者。
〔疏〕故改其君命,強勸彼成,其于情事,大成危殆。
美成在久。
〔注〕美成者任其時化,譬之種植,不可一朝成。
〔疏〕心之所美,率意而成,不由勸獎,故能長久。
惡成不及改。
〔注〕彼之所惡而勸強成之,則悔敗尋至。
〔疏〕心之所惡,強勸而成,不及多時,尋當改悔。
〔釋文〕所惡烏路反。
勸強其丈反。
下「欲強」同。
可不慎與! 〔疏〕處涉人世,啣命使乎,先聖法言,深宜戒慎。
且夫乘物以遊心。
〔注〕寄物以為意也。
〔疏〕夫獨化之士,混迹人閑,乘有物以遨遊,運虛心以順世,則何殆之有哉!托不得已以養中,至矣。
〔注〕任理之必然者,中庸之符全矣,斯接物之至者也。
〔疏〕不得已者,理之必然也。
寄必然之事,養中和之心,斯真理之造極,應物之至妙者乎。
何作為報也。
〔注〕當任齊所報之實,何為為齊作意于其閑哉! 〔疏〕率己運命,推理而行,何須預生億度,為齊作報(故)也。
〔釋文〕為為上如字。
下于僞反。
莫若為緻命。
此其難者。
」 〔注〕直為緻命最易,而以喜怒施心,故難也。
〔疏〕直緻率情,任于天命,甚自簡易,豈有難耶!此其難者,言不難也。
顔阖将傅衛靈公大子。
〔疏〕姓顔,名阖,魯之賢人也。
大子,蒯瞶也。
顔阖自魯适衛,将欲為太子之師傅也。
〔釋文〕顔阖胡臘反。
向、崔本作「廅」。
魯之賢人隐者。
衛靈公左傳雲:名元。
大子音泰。
司馬雲:蒯瞶也。
而問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殺。
〔疏〕姓蘧,名瑗,字伯玉,衛之賢大夫。
蒯瞶禀天然之兇德,持殺戮以快心,既是衛國之人,故言有人于此。
将為儲君之傅,故詢道于哲人。
〔釋文〕蘧其居反。
伯玉名瑗,衛大夫。
天殺如字。
謂如天殺物也。
徐所列反。
與之為無方,則危吾國;與之為有方,則危吾身。
〔注〕夫小人之性,引之軌制則憎己,縱其無度則亂邦。
〔疏〕方,猶法。
禀性兇頑,不履仁義。
與之方法,而軌制憎己,所以危身;縱之無度,而荒淫颠蹶,所以亡國。
〔釋文〕無方李雲:方,道也。
其知适足以知人之過,而不知其所以過。
〔注〕不知民過之由己,故罪責于民而不自改。
〔疏〕己之無道,曾不悛革;百姓有罪,誅戮極深。
唯見黔首之愆,不知過之由己。
既知如風靡草,是知責在于君。
〔釋文〕其知音智。
若然者,吾柰之何?」 〔疏〕然,猶如是。
将柰之何,詢道蘧瑗,故陳其所以。
除患,率然拊之,以至毀碎,失其所以愛矣。
故當世接物,逆順之際,不可不慎也。
〔疏〕亡,猶失也。
意之所在,在乎愛馬,既以毀損,即失其所愛。
人間涉物,其義亦然,機感參差,即遭禍害。
拊馬之喻,深宜慎之也。
〔釋文〕率然疏律反。
本或作「卒」,七忽反。
匠石之齊,至于曲轅,見栎社樹。
〔疏〕之,适也。
曲轅,地名也。
其道屈曲,猶如嵩山之西有轘轅之道,即斯類也。
栎,木名也。
社,土神也。
祀封土曰社。
社,吐也,言能吐生萬物,故謂之社也。
匠是工人之通稱,石乃巧者之私名。
其人自魯适齊,塗經曲道,覩茲異木,擁腫不材。
欲明處涉人間,必須以無用為用也。
〔釋文〕曲轅音袁。
司馬雲:曲轅,曲道也。
崔雲:道名。
〇典案:類聚八十九、禦覽九百五十八引「轅」作「園」。
栎力狄反。
李雲:木名,一雲:梂也。
其大蔽數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