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第四

關燈
〔注〕與人羣者,不得離人。

    然人間之變故,世世異宜,唯無心而不自用者,為能随變所适,而不荷其累也。

     〔釋文〕人間世此人間見事,世所常行者也。

     〇郭慶藩曰:潘安仁秋興賦注引司馬雲:言處人間之宜,居亂世之理,與人羣者,不得離人。

    然人間之事故,與世異宜,唯無心而不自用者,為能唯變所适,而何足累!釋文阙。

    離人力智反。

    不荷胡我反,又音河。

    其累力僞反。

    ,故百姓惶懼而吞聲,有過而無敢谏者也。

    輕用民死。

     〔注〕輕用之于死地。

     〔疏〕不凝動靜,泰然自安,乃輕用國民,投諸死地也。

    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

     〔注〕舉國而輸之死地,不可稱數,視之若草芥也。

     〔疏〕蕉,草芥也。

    或征戰屢興,或賦稅煩重,而死者其數極多。

    語其多少,以國為量,若舉為數,造次難悉。

    縱恣一身,不恤百姓,視于國民,如薮澤之中草芥者也。

     〔釋文〕國量音亮。

    李力章反。

    若蕉似遙反。

    徐在堯反。

    向雲:草芥也。

    崔雲:芟刈也,其澤如見芟夷,言野無青草。

    稱數所主反。

    民其無如矣。

     〔注〕無所依歸。

     〔疏〕君上無道,臣子飢荒,非但無可柰何,亦乃無所歸往也。

    回嘗聞之夫子曰:『治國去之,亂國就之,醫門多疾。

    』願以所聞思其則,庶幾其國有瘳乎!」 〔疏〕庶,冀也。

    幾,近也。

    瘳,愈也。

    治邦甯谧,不假匡扶;亂國孤危,應須規谏。

    顔生今将化衛,是以述昔所聞,思其禀受法言,冀其近于善道。

    譬彼醫門,多能救疾,方茲賢士,必能拯難,荒淫之疾,庶其瘳愈者也。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江南李氏本「思其」下有「所行」二字,「願以所聞,思其所行」,文義甚明,「則」字當屬下讀。

    崔、李以「思其則」絶句,蓋不知「思其」下有敚文,姑就阙字之本讀之耳。

     〔釋文〕治國直吏反。

    醫門于其反。

    思其則絕句。

    崔、李雲:則,法也。

    有瘳醜由反。

    李雲:愈也。

    也,讀若育。

    此育字即「賣」之叚字。

    經傳每以「鬻」為之。

    「鬻」,亦音育也。

    「以人惡育其美」,謂以人之惡鬻己之美也。

    鮮不息淺反。

    涉治直吏反。

    迕音誤。

    命之曰菑人。

    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注〕适不信受,則謂與己争名,而反害之。

     〔疏〕命,名也。

    衛侯不達汝心,謂汝菑害于己,既遭疑貳,必被反菑故也。

     〔釋文〕菑音災。

    下皆同。

    若殆為人菑夫!且苟為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 〔注〕苟能悅賢惡愚,聞義而服,便為明君也。

    苟為明君,則不(若)[苦]無賢臣,汝往亦不足複奇;如其不爾,往必受害。

    故以有心而往,無往而可;無心而應,其應自來,則無往而不可也。

     〔疏〕殆,近也。

    夫,歎也。

    汝若往衛,必近危亡,為暴人所災害,深可歎也。

    且衛侯苟能悅愛賢人,憎惡不肖,故當朝多君子,屏黜小人。

    已有忠臣,何求于汝?汝至于彼,亦何異彼人?既與無異,去便無益。

     〔釋文〕菑夫音扶。

    不肖音笑。

    徐蘇叫反,似也。

    惡用音烏。

    若唯無诏,王公必将乘人而鬭其捷。

     〔注〕汝唯有寂然不言耳。

    言則王公必乘人以君人之勢,而角其捷辯,以距谏飾非也。

     〔疏〕诏,言也。

    王公,衛侯也。

    汝若行衛,唯當默爾不言。

    若有箴規,必遭戮辱。

    且衛侯恃千乘之勢,用五等之威,飾非距谏,鬭其捷辯,汝既恐怖,何暇匡扶也? 〔釋文〕若唯郭如字,一音唯癸反。

    無诏絕句。

    诏,告也,言也。

    崔本作「詻」,音頟,雲:逆擊曰詻。

    王公必将乘人絕句。

    而鬭其捷在接反。

    崔讀「若唯無詻王公」絕句,「必将乘人而鬭」絕句。

    「捷」作「接」,「其接」,引續也。

    而目将熒之。

     〔注〕其言辯捷,使人眼眩也。

     〔疏〕熒,眩也。

    衛侯雖荒淫暴虐,而甚俊辯聰明,加持人君之威,陵藉忠谏之士,故顔回心生惶怖,眼目眩惑者也。

     〔釋文〕熒之戶扃反。

    向、崔本作「營」,音熒。

    眼眩玄遍反。

    而色将平之。

     〔注〕不能複自異于彼也。

     〔疏〕縱有谏心,不敢顯異,顔色靡順,與彼和平。

    口将營之。

     〔注〕自救解不暇。

     〔疏〕衛侯位望既高,威嚴可畏,顔生恐禍及己,憂懼百端,所以口舌自營,略無容暇。

    容将形之。

     〔疏〕形,見也。

    既懼災害,故委順面從,擎跽曲拳,形迹斯見也。

     〔釋文〕容将形之謂擎跽也。

    心且成之。

     〔注〕乃且釋己以從彼也。

     〔疏〕豈直外形從順,亦乃内心和同,不能進善,而更成彼惡故也。

    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注〕适不能救,乃更足以成彼之威。

     〔疏〕以,用也。

    夫用火救火,猛燎更增;用水救水,波浪彌甚。

    故顔子之行,适足成衛侯之暴,不能匡勸,可謂益多也。

    順始無窮。

     〔注〕尋常守故,未肯變也。

    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注〕未信而谏,雖厚言為害。

     〔疏〕汝之忠厚之言,近不信用,則雖誠心獻替,而必遭刑戮于暴虐君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殺關龍逢,纣殺王子比幹,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

     〔注〕龍逢、比幹居下而任上之憂,非其事者也。

     〔疏〕谥法:賊民多殺曰桀,殘義損善曰纣。

    姓關,字龍逢,夏桀之賢臣,盡誠而遭斬首。

    比幹,殷纣之庶叔,忠谏而被割心。

    伛拊,猶愛養也。

    拂,逆戾也。

    此二子者,并古昔良佐,修飾其身,仗行忠節,以臣下之位,憂君上之民,臣有德而君無道,拂戾其君,鹹遭戮辱。

    援古證今,足為龜鏡。

    是知顔回化衛,理未可行也。

     〇俞樾曰:「下」字因下文「以下拂其上者也」誤衍。

    典案:俞說是也。

    疏「以臣下之位,憂君上之民」,是所見本已衍「下」字。

    淮南子俶真篇「以聲華嘔苻妪掩萬民百姓」,文義與此略同,「嘔苻」即「伛拊」也。

     〔釋文〕關龍逢夏桀之賢臣。

    王子比幹殷纣之叔父。

    以下遐嫁反。

    伛纡甫反。

    拊徐、向音撫。

    李雲:伛拊,謂憐愛之也。

    崔雲:猶嘔呴,謂養也。

    拂其符弗反。

    崔雲:違也。

    又芳弗反。

    故其君因其修以擠之。

    是好名者也。

     〔注〕不欲令臣有勝君之名也。

     〔疏〕擠,墜也,陷也,毒也。

    夏桀、殷纣,無道之君,自不揣量,猶貪令譽,故因賢臣之修飾,肆其鸩毒而陷之。

    意在争名逐利,遂至于此故也。

     〔釋文〕以擠徐子計反,又子禮反。

    司馬雲:毒也;一雲:陷也。

    方言雲:滅也。

    簡文雲:排也。

    是好呼報反。

    欲令力呈反。

    昔者堯攻叢枝、胥敖,禹攻有扈,國為虛厲,身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實無已。

    是皆求名實者也,而獨不聞之乎? 〔注〕夫暴君非徒求恣其欲,複乃求名,但所求者非其道耳。

     〔疏〕堯、禹二君,已具前解。

    叢枝、胥敖、有扈,并是國名。

    有扈者,今雍州鄠縣是也。

    宅無人曰虛,鬼無後曰厲。

    言此三國之君,悉皆無道,好起兵戈,征伐他國。

    豈唯貪求實利,亦乃規覓虛名,遂使境土丘虛,人民絕滅,身遭刑戮,宗廟颠殒。

    貪名求實,一至如斯,今古共知,汝獨不聞也? 〔釋文〕叢支才公反。

    有扈音戶。

    司馬雲:國名,在始平郡。

    案:即今京兆鄠縣也。

    虛厲如字,又音墟。

    李雲:居宅無人曰虛,死而無後為厲。

    名實者,聖人之所不能勝也,而況若乎! 〔注〕惜名貪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