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主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注〕夫生以養存,則養生者,理之極也。
若乃養過其極,以養傷生,非養生之主也。
〔釋文〕養生以此為主也。
吾生也有涯。
〔注〕所禀之分,各有極也。
〔疏〕涯,分也。
夫生也受形之載,禀之自然,愚智脩短,各有涯分。
而知止守分,不蕩于外者,養生之妙也。
然黔首之類,莫不稱吾,則凡稱吾者,皆有極者也。
〔釋文〕有涯本亦作「崖」,魚佳反。
而知也無涯。
〔注〕夫舉重攜輕而神氣自若,此力之所限也。
而尚名好勝者,雖複絕膂,猶未足以慊其願,此知之無涯也。
故知之為名,生于失當,而滅于冥極。
冥極者,任其至分,而無毫铢之加。
是故雖負萬鈞,苟當其所能,則忽然不知重之在身;雖應萬機,泯然不覺事之在己。
此養生之主也。
〔疏〕所禀形性,各有限極,而分别之智,徇物無涯。
遂使心困形勞,未慊其願,不能止分,非養生之主也。
〔釋文〕而知音智。
注、下同。
好勝呼報反。
下升證反。
雖複扶又反。
下皆同。
絕膂音旅。
以慊苦簟反,足也。
以有涯随無涯,殆已; 〔注〕以有限之性尋無極之知,安得而不困哉! 〔疏〕夫生也有限,知也無涯,是以用有限之生,逐無涯之知,故形勞神弊而危殆者也。
〔釋文〕殆已向雲:疲困之謂。
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注〕已困于知而不知止,又為知以救之,斯養而傷之者,真大殆也。
〔疏〕無涯之知已用于前,有為之學救之于後,欲不危殆,其可得乎!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注〕忘善惡而居中,任萬物之自為,悶然與至當為一,故刑名遠己,而全理在身也。
〔疏〕夫有為俗學,抑乃多徒,要切而言,莫先善惡。
故為善也無不近乎名譽,為惡也無不鄰乎刑戮。
是知俗智俗學,未足以救前知,适有疲役心靈,更增危殆。
〔釋文〕無近附近之近。
下同。
〇郭慶藩曰:文選嵇叔夜幽憤詩注引司馬雲:勿修名也。
被褐懷玉,穢惡其身,以無陋于形也。
釋文阙。
悶然亡本反,又音門。
遠己于萬反。
緣督以為經。
〔注〕順中以為常也。
〔疏〕緣,順也,督,中也。
經,常也。
夫善惡兩忘,刑名雙遣,故能順一中之道,處真常之德,虛夷任物,與世推遷。
養生之妙,在乎茲矣。
〔釋文〕緣督以為經李雲:緣,順也。
督,中也。
經,常也。
郭、崔同。
〇郭慶藩曰:文選左太沖魏都賦注引司馬雲:緣,順也。
督,中也。
順守道中,以為常也。
釋文阙。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
〔注〕養親以适。
〔釋文〕以養羊尚反。
注同。
可以盡年。
〔注〕苟得中而宜度,則事事無不可也。
夫養生非求過分,蓋全理盡年而已矣。
〔疏〕夫惟妙舍二偏,而處于中一者,故能保守身形,全其生道,外可以孝養父母,大順人倫,内可以攝衛生靈,盡其天命。
割聲向,雅合宮商,所以音中桑林,韻符經首也。
〔釋文〕中音丁仲反。
下皆同。
桑林司馬雲:湯樂名。
崔雲:宋舞樂名。
案:即左傳舞師題以旌夏是也。
經首向、司馬雲:鹹池樂章也。
崔雲:樂章名也,或雲奏樂名。
因便婢面反。
閑解音蟹。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 〔疏〕譆,歎聲也。
惠君既見庖丁因便施巧,奏[刀]音節遠合樂章,故美其技術一至于此者也。
〔釋文〕譆徐音熙。
李雲:歎聲也。
技具绮反。
下同。
欲反。
行為遲。
〔注〕徐其手也。
〔疏〕節骨交聚磐結之處,名為族也。
雖複遊刃于空,善見其卻,每至交錯之處,未嘗不留意艱難,為其怵惕戒慎,專視徐手。
況體道之人,雖複達彼虛幻,至于境智交涉,必須戒慎艱難,不得輕染根塵,動傷于寂者也。
動刀甚微。
謋然已解。
〔注〕得其宜,則用力少。
〔釋文〕謋然化百反,徐又許百反。
已解音蟹。
下皆同。
如土委地。
〔注〕理解而無刀迹,若聚土也。
〔疏〕謋,化百反。
謋然,骨肉離之聲也。
運動鸾刀,甚自微妙,依于天理,所以不難,如土委地,有何蹤迹!況運用神智,明照精微,涉于塵境,曾無罣礙,境智冥合,能所泯然。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劉得一本、文如海本,「如土委地」上有「牛不知其死也」六字,文義較備。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注〕逸足容豫自得之謂。
〔疏〕解牛事訖,閑放從容,提挈鸾刀,彷徨徙倚。
既而風韻清遠,所以高視四方,志氣盈滿,為之躊躇自得。
養生會理,其義亦然。
〔釋文〕提刀徐徒嵇反。
躊直留反。
躇直于反。
善刀而藏之。
」 〔注〕拭刀而弢之也。
〔疏〕善能保愛,故拭而弢之。
況養攝生人,光而不耀。
〔釋文〕善刀善
若乃養過其極,以養傷生,非養生之主也。
〔釋文〕養生以此為主也。
吾生也有涯。
〔注〕所禀之分,各有極也。
〔疏〕涯,分也。
夫生也受形之載,禀之自然,愚智脩短,各有涯分。
而知止守分,不蕩于外者,養生之妙也。
然黔首之類,莫不稱吾,則凡稱吾者,皆有極者也。
〔釋文〕有涯本亦作「崖」,魚佳反。
而知也無涯。
〔注〕夫舉重攜輕而神氣自若,此力之所限也。
而尚名好勝者,雖複絕膂,猶未足以慊其願,此知之無涯也。
故知之為名,生于失當,而滅于冥極。
冥極者,任其至分,而無毫铢之加。
是故雖負萬鈞,苟當其所能,則忽然不知重之在身;雖應萬機,泯然不覺事之在己。
此養生之主也。
〔疏〕所禀形性,各有限極,而分别之智,徇物無涯。
遂使心困形勞,未慊其願,不能止分,非養生之主也。
〔釋文〕而知音智。
注、下同。
好勝呼報反。
下升證反。
雖複扶又反。
下皆同。
絕膂音旅。
以慊苦簟反,足也。
以有涯随無涯,殆已; 〔注〕以有限之性尋無極之知,安得而不困哉! 〔疏〕夫生也有限,知也無涯,是以用有限之生,逐無涯之知,故形勞神弊而危殆者也。
〔釋文〕殆已向雲:疲困之謂。
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注〕已困于知而不知止,又為知以救之,斯養而傷之者,真大殆也。
〔疏〕無涯之知已用于前,有為之學救之于後,欲不危殆,其可得乎!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注〕忘善惡而居中,任萬物之自為,悶然與至當為一,故刑名遠己,而全理在身也。
〔疏〕夫有為俗學,抑乃多徒,要切而言,莫先善惡。
故為善也無不近乎名譽,為惡也無不鄰乎刑戮。
是知俗智俗學,未足以救前知,适有疲役心靈,更增危殆。
〔釋文〕無近附近之近。
下同。
〇郭慶藩曰:文選嵇叔夜幽憤詩注引司馬雲:勿修名也。
被褐懷玉,穢惡其身,以無陋于形也。
釋文阙。
悶然亡本反,又音門。
遠己于萬反。
緣督以為經。
〔注〕順中以為常也。
〔疏〕緣,順也,督,中也。
經,常也。
夫善惡兩忘,刑名雙遣,故能順一中之道,處真常之德,虛夷任物,與世推遷。
養生之妙,在乎茲矣。
〔釋文〕緣督以為經李雲:緣,順也。
督,中也。
經,常也。
郭、崔同。
〇郭慶藩曰:文選左太沖魏都賦注引司馬雲:緣,順也。
督,中也。
順守道中,以為常也。
釋文阙。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
〔注〕養親以适。
〔釋文〕以養羊尚反。
注同。
可以盡年。
〔注〕苟得中而宜度,則事事無不可也。
夫養生非求過分,蓋全理盡年而已矣。
〔疏〕夫惟妙舍二偏,而處于中一者,故能保守身形,全其生道,外可以孝養父母,大順人倫,内可以攝衛生靈,盡其天命。
割聲向,雅合宮商,所以音中桑林,韻符經首也。
〔釋文〕中音丁仲反。
下皆同。
桑林司馬雲:湯樂名。
崔雲:宋舞樂名。
案:即左傳舞師題以旌夏是也。
經首向、司馬雲:鹹池樂章也。
崔雲:樂章名也,或雲奏樂名。
因便婢面反。
閑解音蟹。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 〔疏〕譆,歎聲也。
惠君既見庖丁因便施巧,奏[刀]音節遠合樂章,故美其技術一至于此者也。
〔釋文〕譆徐音熙。
李雲:歎聲也。
技具绮反。
下同。
欲反。
行為遲。
〔注〕徐其手也。
〔疏〕節骨交聚磐結之處,名為族也。
雖複遊刃于空,善見其卻,每至交錯之處,未嘗不留意艱難,為其怵惕戒慎,專視徐手。
況體道之人,雖複達彼虛幻,至于境智交涉,必須戒慎艱難,不得輕染根塵,動傷于寂者也。
動刀甚微。
謋然已解。
〔注〕得其宜,則用力少。
〔釋文〕謋然化百反,徐又許百反。
已解音蟹。
下皆同。
如土委地。
〔注〕理解而無刀迹,若聚土也。
〔疏〕謋,化百反。
謋然,骨肉離之聲也。
運動鸾刀,甚自微妙,依于天理,所以不難,如土委地,有何蹤迹!況運用神智,明照精微,涉于塵境,曾無罣礙,境智冥合,能所泯然。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劉得一本、文如海本,「如土委地」上有「牛不知其死也」六字,文義較備。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注〕逸足容豫自得之謂。
〔疏〕解牛事訖,閑放從容,提挈鸾刀,彷徨徙倚。
既而風韻清遠,所以高視四方,志氣盈滿,為之躊躇自得。
養生會理,其義亦然。
〔釋文〕提刀徐徒嵇反。
躊直留反。
躇直于反。
善刀而藏之。
」 〔注〕拭刀而弢之也。
〔疏〕善能保愛,故拭而弢之。
況養攝生人,光而不耀。
〔釋文〕善刀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