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之貌,言堯以有事之心,至于無為之人,故亦無所用也。
禦覽四十五又引莊子「堯見姑射神人,杳然喪其天下」,即是此山也。
觀其文義,疑是注語。
〔釋文〕四子司馬、李雲:王倪,齧缺,被衣,許由。
汾水徐扶雲反,郭方聞反。
案:汾水出太原,今莊生寓言也。
司馬、崔本作「盆水」。
窅然徐烏了反。
郭武骈反。
李雲:窅然,猶怅然。
喪其息浪反,注同。
絕冥亡丁反。
之竟音境。
本亦作「境」。
,應須屏削也。
〇馬叙倫曰:瓠落,曡韻連語。
「瓠」借為「霩」,聲同魚類。
說文曰:霩,雨止雲罷貌。
方言曰:張小使大謂之廓。
爾雅釋诂曰:廓,大也。
廓今字。
〇典案:馬說是也。
禦覽九百七十九引「瓠」正作「廓」,是其證。
又「掊」,禦覽引作「剖」。
〔釋文〕剖之普(日),,說文所無,蓋皆「号」之俗體,施之于此,義不可通。
文選謝靈運初發都詩李善注引此文作「枵」,當從之。
爾雅釋天:玄、枵,虛也。
虛則有大義,故曰「枵然大也」。
釋文引李雲:号然,虛大貌。
是固以「枵」字之義說之。
者,不拘攣也。
龜文之說雖非,攣縮之說則是,但不必以如龜為說耳。
洴徐扶經反。
澼普曆反。
徐敷曆反。
郭、李恪曆反,澼,聲。
絖音曠。
小爾雅雲:絮細者謂之絖。
李雲:洴澼絖者,漂絮于水上。
絖,絮也。
〇典案:禦覽二十七引舊注雲:案「絖」,古「纩」字,絮也。
洴澼,浣漂斫絮于水中也。
能令力呈反。
不拘紀于反。
依字宜作「跔」,紀于、求于二反。
周書雲「天寒足跔」是也。
坼勑白反。
漂匹妙反,韋昭雲:以水擊絮為漂。
說文作「潎」,豐市反,又匹例反。
絮胥慮反。
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
〔疏〕金方一寸,重一斤,為一金也。
他國遊客,偶爾聞之,請買手瘡一術,遂費百金之價者也。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江南古藏本「百」上有「以」字。
舊阙,有「以」字文較順。
〔釋文〕百金李雲:金方寸重一斤為一金。
百金,百斤也。
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
』 〔疏〕鬻,賣也。
估價既高,聚族謀議。
世世洴澼,為利蓋寡,一朝賣術,資貨極多。
異口同音,佥曰請與。
〔釋文〕數金色主反。
鬻音育。
司馬雲:賣也。
技本或作「伎」,竭彼反。
客得之,以說吳王。
越有難,吳王使之将,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
〔疏〕吳、越比鄰,地帶江海,兵戈相接,必用舻船,戰士隆冬,手多拘坼。
而客素禀雄才,天生睿智,既得方術,遂說吳王。
越國兵難侵吳,吳王使為将帥,賴此名藥,而兵手不拘坼。
旌旗才舉,越人亂轍,獲此大捷,獻凱而旋,勳庸克着,胙之茆土。
〔釋文〕以說始銳反,又如字。
有難乃旦反。
之将子匠反。
大敗必邁反。
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疏〕或,不定也。
方藥無工,而用者有殊。
故行客得之以封侯,宋人用之以洴澼,此則所用工拙之異。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注〕蓬非直達者也。
此章言物各有宜,苟得其宜,安往而不逍遙也。
〔疏〕摅者,繩絡之也。
樽者,漆之如酒罇,以繩結縛,用渡江湖,南人所謂腰舟者也。
蓬,草名,拳曲不直也。
夫,歎也。
言大瓠浮泛江湖,可以舟船淪溺;至教興行世境,可以濟渡群迷。
而惠生既有蓬心,未能直達玄理,故妄起掊擊之譬,譏刺莊子之書。
為用失宜,深可歎之。
〇典案:文選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注引「慮」作「摅」,「樽」作「罇」,與疏之作「摅」作「罇」者相合,疑李善所據本、成本如此。
〔釋文〕不慮以為大樽本亦作「尊」。
司馬雲:樽如酒器,縛之于身,浮于江湖,可以自渡。
慮,猶結綴也。
案所謂腰舟。
蓬之心郭雲:蓬,生非直達者。
向雲:蓬者短不暢,曲士之謂。
迂誕無用,衆所不歸。
此合喻者也。
〔釋文〕同去如字。
李羌呂反。
,音由救反。
敖者徐、李五到反。
支雲:伺彼怠敖,謂承夫閑殆也。
本又作「慠」,同。
司馬音遨,謂伺遨翔之物而食之,雞鼠之屬也。
跳音條。
不辟音避。
今本多作「避」。
下放此。
機辟毗赤反。
司馬雲:罔也。
〇許駿齋雲:辟,疑為「臂」之省文。
罟徐音古。
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
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
〔疏〕斄牛,猶旄牛也,出西南夷,其形甚大,山中遠望,如天際之雲。
薮澤之中,逍遙養性,跳梁投鼠,不及野狸。
亦猶莊子之言,不狎流俗,可以理國治身,且長且久者也。
〇典案:禦覽八百九十八引「若」作「如」。
〔釋文〕斄牛郭呂之反。
徐、李音來。
又音離。
司馬雲:旄牛。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
〔疏〕無何有,猶無有也。
莫,無也。
謂寬曠無人之處,不問何物,悉皆無有,故曰無何有之鄉也。
〔釋文〕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謂寂絕無為之地也。
簡文雲:莫,大也。
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寝卧其下。
〔疏〕彷徨,縱任之名;逍遙,自得之稱。
亦是異言一緻,互其文耳。
不材之木,枝葉茂盛,婆娑蔭映,蔽日來風,故行李經過,徘徊憩息,徙倚顧步,寝卧其下。
亦猶莊子之言,無為虛淡,可以逍遙适性,蔭庇蒼生也。
〔釋文〕仿薄剛反,又音房。
徨音皇。
彷徨,猶翺翔也。
崔本作「方羊」,簡文同。
廣雅雲:彷徉,徙倚也。
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注〕夫小大之物,苟失其極,則利害之理均;用得其所,則物皆逍遙也。
〔疏〕擁腫不材,拳曲無取,匠人不顧,斤斧無加,夭折之災,何從而至?故得終其天年,盡其生理。
無用之用,何所困苦哉!亦猶莊子之言,乖俗會道,可以攝衛,可以全真,既不夭枉于世途,讵肯困苦于生分也!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文如海本「困苦」作「窮困」。
【校記】止,原作「上」,形近而譌。
己,原作「已」,形近而譌。
泠,原作「冷」,據集釋本改。
适,原作「過」,據正文及集釋本改。
由,原作「曲」,集釋本據世德堂本改,從之。
無,原作「萬」,據集釋本改。
鸩,原作「鸠」,據集釋本改。
恢,原作「怖」,據集釋本改。
天,原作「在」,據集釋本改。
真,依注文改為「冥」。
集釋本改「言」為「瓠」,當從之。
口,原作「日」,據集釋本改。
「龜」字據集釋本補。
亦,原作「迹」,據集釋本改。
禦覽四十五又引莊子「堯見姑射神人,杳然喪其天下」,即是此山也。
觀其文義,疑是注語。
〔釋文〕四子司馬、李雲:王倪,齧缺,被衣,許由。
汾水徐扶雲反,郭方聞反。
案:汾水出太原,今莊生寓言也。
司馬、崔本作「盆水」。
窅然徐烏了反。
郭武骈反。
李雲:窅然,猶怅然。
喪其息浪反,注同。
絕冥亡丁反。
之竟音境。
本亦作「境」。
,應須屏削也。
〇馬叙倫曰:瓠落,曡韻連語。
「瓠」借為「霩」,聲同魚類。
說文曰:霩,雨止雲罷貌。
方言曰:張小使大謂之廓。
爾雅釋诂曰:廓,大也。
廓今字。
〇典案:馬說是也。
禦覽九百七十九引「瓠」正作「廓」,是其證。
又「掊」,禦覽引作「剖」。
〔釋文〕剖之普(日),,說文所無,蓋皆「号」之俗體,施之于此,義不可通。
文選謝靈運初發都詩李善注引此文作「枵」,當從之。
爾雅釋天:玄、枵,虛也。
虛則有大義,故曰「枵然大也」。
釋文引李雲:号然,虛大貌。
是固以「枵」字之義說之。
者,不拘攣也。
龜文之說雖非,攣縮之說則是,但不必以如龜為說耳。
洴徐扶經反。
澼普曆反。
徐敷曆反。
郭、李恪曆反,澼,聲。
絖音曠。
小爾雅雲:絮細者謂之絖。
李雲:洴澼絖者,漂絮于水上。
絖,絮也。
〇典案:禦覽二十七引舊注雲:案「絖」,古「纩」字,絮也。
洴澼,浣漂斫絮于水中也。
能令力呈反。
不拘紀于反。
依字宜作「跔」,紀于、求于二反。
周書雲「天寒足跔」是也。
坼勑白反。
漂匹妙反,韋昭雲:以水擊絮為漂。
說文作「潎」,豐市反,又匹例反。
絮胥慮反。
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
〔疏〕金方一寸,重一斤,為一金也。
他國遊客,偶爾聞之,請買手瘡一術,遂費百金之價者也。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江南古藏本「百」上有「以」字。
舊阙,有「以」字文較順。
〔釋文〕百金李雲:金方寸重一斤為一金。
百金,百斤也。
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
』 〔疏〕鬻,賣也。
估價既高,聚族謀議。
世世洴澼,為利蓋寡,一朝賣術,資貨極多。
異口同音,佥曰請與。
〔釋文〕數金色主反。
鬻音育。
司馬雲:賣也。
技本或作「伎」,竭彼反。
客得之,以說吳王。
越有難,吳王使之将,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
〔疏〕吳、越比鄰,地帶江海,兵戈相接,必用舻船,戰士隆冬,手多拘坼。
而客素禀雄才,天生睿智,既得方術,遂說吳王。
越國兵難侵吳,吳王使為将帥,賴此名藥,而兵手不拘坼。
旌旗才舉,越人亂轍,獲此大捷,獻凱而旋,勳庸克着,胙之茆土。
〔釋文〕以說始銳反,又如字。
有難乃旦反。
之将子匠反。
大敗必邁反。
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疏〕或,不定也。
方藥無工,而用者有殊。
故行客得之以封侯,宋人用之以洴澼,此則所用工拙之異。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注〕蓬非直達者也。
此章言物各有宜,苟得其宜,安往而不逍遙也。
〔疏〕摅者,繩絡之也。
樽者,漆之如酒罇,以繩結縛,用渡江湖,南人所謂腰舟者也。
蓬,草名,拳曲不直也。
夫,歎也。
言大瓠浮泛江湖,可以舟船淪溺;至教興行世境,可以濟渡群迷。
而惠生既有蓬心,未能直達玄理,故妄起掊擊之譬,譏刺莊子之書。
為用失宜,深可歎之。
〇典案:文選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注引「慮」作「摅」,「樽」作「罇」,與疏之作「摅」作「罇」者相合,疑李善所據本、成本如此。
〔釋文〕不慮以為大樽本亦作「尊」。
司馬雲:樽如酒器,縛之于身,浮于江湖,可以自渡。
慮,猶結綴也。
案所謂腰舟。
蓬之心郭雲:蓬,生非直達者。
向雲:蓬者短不暢,曲士之謂。
迂誕無用,衆所不歸。
此合喻者也。
〔釋文〕同去如字。
李羌呂反。
,音由救反。
敖者徐、李五到反。
支雲:伺彼怠敖,謂承夫閑殆也。
本又作「慠」,同。
司馬音遨,謂伺遨翔之物而食之,雞鼠之屬也。
跳音條。
不辟音避。
今本多作「避」。
下放此。
機辟毗赤反。
司馬雲:罔也。
〇許駿齋雲:辟,疑為「臂」之省文。
罟徐音古。
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
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
〔疏〕斄牛,猶旄牛也,出西南夷,其形甚大,山中遠望,如天際之雲。
薮澤之中,逍遙養性,跳梁投鼠,不及野狸。
亦猶莊子之言,不狎流俗,可以理國治身,且長且久者也。
〇典案:禦覽八百九十八引「若」作「如」。
〔釋文〕斄牛郭呂之反。
徐、李音來。
又音離。
司馬雲:旄牛。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
〔疏〕無何有,猶無有也。
莫,無也。
謂寬曠無人之處,不問何物,悉皆無有,故曰無何有之鄉也。
〔釋文〕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謂寂絕無為之地也。
簡文雲:莫,大也。
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寝卧其下。
〔疏〕彷徨,縱任之名;逍遙,自得之稱。
亦是異言一緻,互其文耳。
不材之木,枝葉茂盛,婆娑蔭映,蔽日來風,故行李經過,徘徊憩息,徙倚顧步,寝卧其下。
亦猶莊子之言,無為虛淡,可以逍遙适性,蔭庇蒼生也。
〔釋文〕仿薄剛反,又音房。
徨音皇。
彷徨,猶翺翔也。
崔本作「方羊」,簡文同。
廣雅雲:彷徉,徙倚也。
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注〕夫小大之物,苟失其極,則利害之理均;用得其所,則物皆逍遙也。
〔疏〕擁腫不材,拳曲無取,匠人不顧,斤斧無加,夭折之災,何從而至?故得終其天年,盡其生理。
無用之用,何所困苦哉!亦猶莊子之言,乖俗會道,可以攝衛,可以全真,既不夭枉于世途,讵肯困苦于生分也! 〇典案:碧虛子校引文如海本「困苦」作「窮困」。
【校記】止,原作「上」,形近而譌。
己,原作「已」,形近而譌。
泠,原作「冷」,據集釋本改。
适,原作「過」,據正文及集釋本改。
由,原作「曲」,集釋本據世德堂本改,從之。
無,原作「萬」,據集釋本改。
鸩,原作「鸠」,據集釋本改。
恢,原作「怖」,據集釋本改。
天,原作「在」,據集釋本改。
真,依注文改為「冥」。
集釋本改「言」為「瓠」,當從之。
口,原作「日」,據集釋本改。
「龜」字據集釋本補。
亦,原作「迹」,據集釋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