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王者王者無求曰是子也繼文王之體守文王之法度文王之法無求而求故譏之也 【臣】按天子在喪而下求于諸侯以共葬事可謂不君不子魯不脩其職貢毛伯爲天子之大夫而來求金皆可謂不臣而當喪未君不書王命之義則又關于孝治之大者先儒有言以子道終喪不忍代君所以爲孝也推其不忍代君之心則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而其爲孝無所不在矣此所以正君臣父子之倫也 冬十有一月諸侯盟于扈【鄭地 十有五年】 左傳曰謀伐齊也齊人賂晉故不克而還書曰諸侯盟于扈無能爲故也 汪克寛曰此年盟扈欲讨齊而不果十七年盟扈欲讨宋而不能皆以賂而棄讨賊之義故皆略諸侯而不序左氏一則曰無能爲一則曰無功皆謂其廢天讨而縱亂賊也 【臣】按謀伐齊者将以讨齊公子商人之弑其君【事在十四年】得賂而失信猶且不可得賂而逸賊君臣父子之倫于是乎斁矣春秋以是罪晉靈【公名夷臯】之伯而黨逆所以正君臣之倫也 諸侯防于扈【十有七年】 胡安國傳曰宋昭公【名杵臼】雖爲無道人臣将而必誅【人臣無将将則必誅】春秋正宋人爲弑君之罪所以明人道之大倫也故大夫無沐浴之請則貶而稱人諸侯無讨賊之功則略而不序不然是廢君臣之義人欲肆而天理滅矣故曰春秋成而亂臣賊子懼 【臣】按此言君雖不君而臣不可以不臣父雖不父而子不可以不子宋昭雖以無道見弑而文公【名鮑】猶宜以弑君受讨晉之複合諸侯爲此防也将以讨宋之弑其君者【事在十六年冬】而取賂而還故春秋略而不序所以正君臣之倫也 九月乙醜趙盾【宣子】弑其君夷臯【晉靈公不君趙穿弑之史官堇狐歸罪于盾宣公二年】 【臣】按此夫子仍董狐之書法也狐之責盾曰子爲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賊夫子曰惜也越境乃免嚴矣哉夫子之辭乎越境乃免者汪克寛所謂潔身去亂然後君臣之義乃絶也若但出在境外以伺變視勝之所在而從焉則與于亂之尤者也反不讨賊者終身不反則絶于本國矣若反國則無論久近皆必讨賊以申臣子之義非謂越境乃免則反亦可以不讨賊也故宣子爲法受惡而不得辭此夫子所以正君臣之倫也 【臣】又按趙盾許止皆非實弑其君而春秋書之曰弑盾則欲辭之而不得辭止則以其自責者責之也故谷梁傳曰于盾也見忠臣之至于許子止見孝子之至 春王正月公如齊 公至自齊 夏仲孫蔑【魯大夫孟獻子】如京師【九年】 胡安國傳曰以淺言之屬辭【屬合其辭】比事【比次其事】春秋教也當歲首月公朝于齊夏使大夫聘于京師此皆比事可考不待貶絶而惡自見者也宣公享國九年于周才一往聘其在齊則又再朝矣經于如齊每行必至深罪之也 【臣】按魯侯親朝于隣國而令大夫聘于京師京師惟一聘而齊則再三朝焉逆施倒置謂其父之尊不如其兄也甚于公子遂如京師遂如晉者矣此春秋比次其事所以正君臣之倫也 秋天王【定王】使王季子【王之母弟】來聘【十年】 【臣】按此所以正君臣之倫也鄭重書之交譏乎爾何以交譏也汪克寛曰宣公簡慢于王知有齊而不知有周定王始則征聘于魯中則厚賄于仲孫【九年左傳曰春王使來征聘夏孟獻子聘于周王以爲有禮厚賄之】終則命貴弟報聘是猶爲人父而不責子之很傲乃三揖于定省之常禮而德色于借耰之防恩也宣公既不知所當尊而王亦不能自尊矣然則爲君父者不可以不知春秋也此春秋所以正君臣之倫也 三月公如京師夏五月公自京師遂防晉侯【厲公名州蒲】齊侯【靈公名環】宋公【共公名固】衞侯【定公名臧】鄭伯【成公名倫】曹伯【宣公名廬卒于師】邾人【定公貜且】滕人【文公未同盟卒不書名】伐秦【成公十有三年】胡安國傳曰觀春秋所載天王遣使者屢矣十二公之述職蓋阙如也獨此年書公如京師又不能成朝禮不敬莫大焉君臣人道之大倫而至于此極仲尼爲此懼作春秋或抑或縱或予或奪所以明君臣之義者至矣其義得行則臣必敬于君子必敬于父天理必存人欲必消大倫必正豈曰小補之哉 劉本曰如京師固美志也而未知春秋以是譏之也公不伐秦豈能朝天子乎天子者天下之父也朝有年聘有時盡心竭力緻其誠恪專一之意以将之則所謂子事親臣事君之道矣焉有挾二事以往哉重于伐人輕于事君雖有朝之名而無朝之誠春秋所惡也 【臣】按春秋魯十二公惟成是年一如京師而已乃爲伐秦道由王都因而朝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