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韻。
周公之孫,莊公之子,龍旗承祀,六辔耳耳。
本韻。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皇皇後帝,皇、祖、後、稷,本韻。
享以骍犧,是飨是宜,降福既多。
本韻。
「周公皇祖,亦其福女!」本韻。
秋而載嘗,夏而楅衡,白、牡、骍、剛、犧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
萬舞洋洋,孝孫有慶。
「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保彼東方,魯邦是常。
本韻。
不虧不崩,不震不騰。
三。
壽。
作。
朋。
如。
岡。
如。
陵。
」。
本韻。
[評]巧語。
公交車千乘,朱英、 綠縢,二矛、重弓。
公徒三萬,貝冑、朱綅,烝徒增增。
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
本韻。
「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黃發、台背,壽胥與試。
本韻。
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萬有千歲,眉壽無有害」。
本韻。
泰、山、岩、岩,魯、邦、所、詹、本韻。
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于海邦,淮夷來同。
莫不率從,魯侯之功。
本韻。
保、有、凫、繹,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蠻、貊,本韻。
及彼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
本韻。
「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居常與許,複周公之宇」。
本韻。
魯侯燕喜,令妻、壽母;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
既多受祉,黃發、兒齒。
本韻。
徂來之松,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
松桷有舄,路寝孔碩。
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本韻。
小序謂「頌僖公能複周公之宇也」。
人多非其「複周公之宇」句,予謂此即用詩中語,亦未為非也。
大抵時至春秋,谄谀之意多,規谏之風少;僖公庸主而頌之,則此時可知矣。
集傳曰:「閟宮時蓋修之,故詩人歌其事以為頌禱之辭,而推本後稷之生以下及僖公耳。
」影響阙疑,要亦自可,然謂修閟宮則非也。
泮水序以為「修泮宮」者,以諸侯原有學宮,不因僖公而作,故強名曰「修」。
今無故而拾序之殘唾,亦曰「修」,何耶末章雲「新廟奕奕,奚斯所作」,豈修舊廟乎!蓋「閟宮」即「新廟」,集傳未喻斯旨,遂使詩之首、尾不相貫通,成為兩截矣。
所作「新廟」,不知何廟。
或謂後稷廟,固謬;或謂周公廟,亦非。
大廟,魯原有之;若是,則亦修耳,何雲「作」乎意當時祢廟,莊公廟也。
春秋闵二年「吉禘于莊公」,必是奚斯在闵公初立之時作,茲因僖公祀祢廟而追述其作者而言也。
闵即以是年薨,故亦謂「新廟」也。
然則此詩當為僖公祀祢廟,而史臣作頌以誇大褎美之。
又或謂僖公始僭郊祀之禮,以後稷配,及以天子禮樂祀周公,悉邪說。
[一、二章]祀先公直從姜嫄、後稷、大王、文王溯來,借以鋪張祖宗之來之盛大,而後及于本國魯公之始封。
如此長篇,應得此等冒頭也。
[三章]「皇皇後帝,皇祖後稷,享以骍犧,是飨是宜」,此祈谷之郊,非冬至之郊也。
祈谷之郊,諸侯皆得行之。
[四章]「白牡、骍剛」,見周亦不專用骍,言其無不備也。
且以「白、骍」成文,猶後言「朱英、綠縢」之意。
毛傳遂謂「白牡,周公牲;骍剛,魯公牲」,鑿說也;何據而分之耶集傳複為之說曰:「白牡,殷牲也。
周公有王禮,故不敢與文、武同。
魯公則無所嫌,故用骍剛。
」尤為飾說。
此絕類三家村老人說古事,毫無稽據也。
犧尊,尊足或耳為犧首之形;毛、鄭不見古器,故雲「有沙飾」。
解之者以「沙」作「娑」,謂刻鳳形于尊,其羽婆娑然,絕可笑。
宋時古器大出,而集傳猶雲「犧尊,畫牛于尊腹」,「曾見」上疑脫「幾」字。
曾見尊腹畫全牛之形者「三壽作朋」,當如集傳後一說,謂「與岡、陵等而為三」。
春秋時宜或有此巧語耳。
[五章]「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孟子以為周公。
意或取周公之事以誇大僖公之能法祖耳。
此三百篇中最為長篇,然序事近冗而辭亦趨美熟一路,交章風氣洵有升降也。
以語句多,不無複雜之病。
如曰「春、秋匪解」,又曰「秋而載嘗,夏而楅衡」;曰「享以骍犧」,又曰「白牡、骍剛」;曰「黃發、台背」,又曰「黃發、兒齒」,皆是也。
【閟宮九章:四章章十七句;一章十六句;二章章八句;二章章十句。
】章從集傳。
集傳謂第四章脫一句,故謂「五章,章十七句」。
今按第四章本無脫句,又正之。
商頌 序謂「正考甫得商頌十二
周公之孫,莊公之子,龍旗承祀,六辔耳耳。
本韻。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皇皇後帝,皇、祖、後、稷,本韻。
享以骍犧,是飨是宜,降福既多。
本韻。
「周公皇祖,亦其福女!」本韻。
秋而載嘗,夏而楅衡,白、牡、骍、剛、犧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
萬舞洋洋,孝孫有慶。
「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保彼東方,魯邦是常。
本韻。
不虧不崩,不震不騰。
三。
壽。
作。
朋。
如。
岡。
如。
陵。
」。
本韻。
[評]巧語。
公交車千乘,朱英、 綠縢,二矛、重弓。
公徒三萬,貝冑、朱綅,烝徒增增。
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
本韻。
「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黃發、台背,壽胥與試。
本韻。
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萬有千歲,眉壽無有害」。
本韻。
泰、山、岩、岩,魯、邦、所、詹、本韻。
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于海邦,淮夷來同。
莫不率從,魯侯之功。
本韻。
保、有、凫、繹,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蠻、貊,本韻。
及彼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
本韻。
「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居常與許,複周公之宇」。
本韻。
魯侯燕喜,令妻、壽母;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
既多受祉,黃發、兒齒。
本韻。
徂來之松,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
松桷有舄,路寝孔碩。
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本韻。
小序謂「頌僖公能複周公之宇也」。
人多非其「複周公之宇」句,予謂此即用詩中語,亦未為非也。
大抵時至春秋,谄谀之意多,規谏之風少;僖公庸主而頌之,則此時可知矣。
集傳曰:「閟宮時蓋修之,故詩人歌其事以為頌禱之辭,而推本後稷之生以下及僖公耳。
」影響阙疑,要亦自可,然謂修閟宮則非也。
泮水序以為「修泮宮」者,以諸侯原有學宮,不因僖公而作,故強名曰「修」。
今無故而拾序之殘唾,亦曰「修」,何耶末章雲「新廟奕奕,奚斯所作」,豈修舊廟乎!蓋「閟宮」即「新廟」,集傳未喻斯旨,遂使詩之首、尾不相貫通,成為兩截矣。
所作「新廟」,不知何廟。
或謂後稷廟,固謬;或謂周公廟,亦非。
大廟,魯原有之;若是,則亦修耳,何雲「作」乎意當時祢廟,莊公廟也。
春秋闵二年「吉禘于莊公」,必是奚斯在闵公初立之時作,茲因僖公祀祢廟而追述其作者而言也。
闵即以是年薨,故亦謂「新廟」也。
然則此詩當為僖公祀祢廟,而史臣作頌以誇大褎美之。
又或謂僖公始僭郊祀之禮,以後稷配,及以天子禮樂祀周公,悉邪說。
[一、二章]祀先公直從姜嫄、後稷、大王、文王溯來,借以鋪張祖宗之來之盛大,而後及于本國魯公之始封。
如此長篇,應得此等冒頭也。
[三章]「皇皇後帝,皇祖後稷,享以骍犧,是飨是宜」,此祈谷之郊,非冬至之郊也。
祈谷之郊,諸侯皆得行之。
[四章]「白牡、骍剛」,見周亦不專用骍,言其無不備也。
且以「白、骍」成文,猶後言「朱英、綠縢」之意。
毛傳遂謂「白牡,周公牲;骍剛,魯公牲」,鑿說也;何據而分之耶集傳複為之說曰:「白牡,殷牲也。
周公有王禮,故不敢與文、武同。
魯公則無所嫌,故用骍剛。
」尤為飾說。
此絕類三家村老人說古事,毫無稽據也。
犧尊,尊足或耳為犧首之形;毛、鄭不見古器,故雲「有沙飾」。
解之者以「沙」作「娑」,謂刻鳳形于尊,其羽婆娑然,絕可笑。
宋時古器大出,而集傳猶雲「犧尊,畫牛于尊腹」,「曾見」上疑脫「幾」字。
曾見尊腹畫全牛之形者「三壽作朋」,當如集傳後一說,謂「與岡、陵等而為三」。
春秋時宜或有此巧語耳。
[五章]「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孟子以為周公。
意或取周公之事以誇大僖公之能法祖耳。
此三百篇中最為長篇,然序事近冗而辭亦趨美熟一路,交章風氣洵有升降也。
以語句多,不無複雜之病。
如曰「春、秋匪解」,又曰「秋而載嘗,夏而楅衡」;曰「享以骍犧」,又曰「白牡、骍剛」;曰「黃發、台背」,又曰「黃發、兒齒」,皆是也。
【閟宮九章:四章章十七句;一章十六句;二章章八句;二章章十句。
】章從集傳。
集傳謂第四章脫一句,故謂「五章,章十七句」。
今按第四章本無脫句,又正之。
商頌 序謂「正考甫得商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