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肆夏者,春秋時用之;或即此詩與否,不可知。
然系後來所用,與初制此詩之旨原無交涉,可不必論。
若國語之繁、遏、渠,詩中無之,尤不必論也。
」 【時邁二章:一章八句;一章七句。
】從何玄子本分章;下仿此。
執競 執。
競。
武。
王。
無。
競。
維。
烈。
不顯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鐘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
本韻。
降福簡簡,威儀反反。
既醉既飽,福、祿來反。
本韻。
○賦也。
小序謂「祀武王」,固非,集傳謂「祀武王、文王、康王」,是已;然三王并祭出何典禮,得毋鹵莽耶後之主祭三王之說者,鄒肇敏曰:「文王廟在豐,武王廟在鎬,其成、康亦祔于武廟可知。
而此祭非祫非禘,故止及三王耳。
」按成、康各有專廟,何得謂祔于武廟,此妄說也。
維新主未成廟,乃祔廟,然亦隻一王,如成王崩,康王祔之,武王廟不應有兩王也。
朱允升曰:「祭三王無其例。
然武王有世室,則必有專祭矣;豈昭王以後祭武世室而配以成、康與」此亦臆測,毫無稽據。
主祭武王之說者,範景仁曰:「祀武王而述成、康,見子孫之善繼也。
」呂泾野亦曰:「自成、康以來,其功則能崇天下,其德能和敬以奉祭祀,武王其必享之。
」然則祀武王之詩,周公豈不曾作,而直待昭王之臣作乎!主祭成、康之說者,朱郁儀曰:「祀成王、康王而推本于武王也。
」按祭禮或分或合,昭王獨祀成、康二王,此何說也季明德曰:「此蓋昭王時以成、康二王祫食于武王廟之詩也。
」又曰:「但不知何故而舉此祭耳。
」按時祭不當祫,祫祭止一屍,其辭在已亦疑之,何待人駁乎!何玄子曰:「昭王之世,始以成、康備七廟。
然武王崩,周人祀之于廟,則有昊天有成命及下武二詩,而康王祀廟之始無聞焉。
執競之詩為成、康作,但二詩而以二王并言,則又心疑之。
已乃恍然悟曰,此即所謂『日祭』之詩也。
周語祭公謀父曰:『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王」字原脫,今校補。
先王之訓也。
』楚語觀射父曰:『古者先王日祭、月享、時類「類」,原誤作「數」,今校改。
、歲祀。
』劉歆曰:『祖、祢則日祭。
』按日祭之典雖于他經無所見,而國語兩及之,然則成于昭為祖,康于昭為祢,執競之詩當是于日祭上食時歌之,故以二王并言。
」愚按,「日祭」雖出國語,而「祖、祢日祭」,僅見于劉歆之言,其然耶否耶然何氏搜索及止,亦為難能,聊存之以逆此詩之難可也。
【執競一章,十四句。
】 思文 思、文、後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匪爾極。
本韻;第一句。
贻我來牟,帝命率育;無。
此。
疆。
爾。
界。
[評]妙語。
陳常于時夏。
「牟」、「界」、「夏」,本韻。
○賦也。
此郊祀後稷以配天之樂歌,周公作也。
按孝經雲「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指此也。
國語雲「周文公之為頌曰『思文後稷,克配彼天』」,故知周公作也。
郊祀有二:一冬至之郊,一祈谷之郊;此祈谷之郊也。
小序謂「後稷配天」,此詩中語,是已。
集傳猶不之信,但曰「言後稷之德真可配天」,意以無祀天之文也。
古人作頌從簡,豈同雅體鋪張其辭乎!可謂稚見矣。
「陳常于時夏」,郊祀每歲常行;時,是;夏,大:為陳此常行之禮于是大之樂歌也。
集傳雲「陳其君臣、父子之常道于中國」,竊恐詩意正不明順如此。
【思文一章,八句。
】 臣工 嗟、嗟、臣工!敬爾在公。
本韻。
王厘爾成,來咨來茹。
嗟、嗟、保介!維莫之春,亦。
又。
何。
求。
如。
何。
新。
畬。
本韻。
「茹」。
[評]神味全在虛字。
于皇來牟,本韻。
「求」。
将受厥明。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命我衆人:本韻,「年」。
「庤、乃、錢、镈,奄、觀、铚、艾、」。
本韻,「帝」。
○賦也。
小序謂「諸侯助祭遣于廟」,甚迂。
詩既無祭事,天子于諸侯何不敢斥言之,而呼臣工、車右,如以卑告尊不敢斥言之例乎集傳謂「戒農官之詩」,若是,則當在雅,何以列于頌乎鄒肇敏曰:「明堂朝觐,則我将、載見諸詩是已。
至耕籍豈容無詩!『嗟臣工』,正指公、卿、大夫之屬;至『嗟保介』,則義益顯然。
其為耕籍而戒農官,益可據矣。
」其說近是。
今以耕籍之義解之。
「在公」,公家之事,即耕籍之禮也。
「茹」,度也。
來謀來度,即戒其從耕籍以起下文也。
「保介」,鄭氏曰:「車右也。
月令,孟春,『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參保介之禦間』。
介,甲也。
車右,勇力之士,披甲、執兵也。
」孔氏曰:「知『保介』為車右,故即引月令以證之
然系後來所用,與初制此詩之旨原無交涉,可不必論。
若國語之繁、遏、渠,詩中無之,尤不必論也。
」 【時邁二章:一章八句;一章七句。
】從何玄子本分章;下仿此。
執競 執。
競。
武。
王。
無。
競。
維。
烈。
不顯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鐘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
本韻。
降福簡簡,威儀反反。
既醉既飽,福、祿來反。
本韻。
○賦也。
小序謂「祀武王」,固非,集傳謂「祀武王、文王、康王」,是已;然三王并祭出何典禮,得毋鹵莽耶後之主祭三王之說者,鄒肇敏曰:「文王廟在豐,武王廟在鎬,其成、康亦祔于武廟可知。
而此祭非祫非禘,故止及三王耳。
」按成、康各有專廟,何得謂祔于武廟,此妄說也。
維新主未成廟,乃祔廟,然亦隻一王,如成王崩,康王祔之,武王廟不應有兩王也。
朱允升曰:「祭三王無其例。
然武王有世室,則必有專祭矣;豈昭王以後祭武世室而配以成、康與」此亦臆測,毫無稽據。
主祭武王之說者,範景仁曰:「祀武王而述成、康,見子孫之善繼也。
」呂泾野亦曰:「自成、康以來,其功則能崇天下,其德能和敬以奉祭祀,武王其必享之。
」然則祀武王之詩,周公豈不曾作,而直待昭王之臣作乎!主祭成、康之說者,朱郁儀曰:「祀成王、康王而推本于武王也。
」按祭禮或分或合,昭王獨祀成、康二王,此何說也季明德曰:「此蓋昭王時以成、康二王祫食于武王廟之詩也。
」又曰:「但不知何故而舉此祭耳。
」按時祭不當祫,祫祭止一屍,其辭在已亦疑之,何待人駁乎!何玄子曰:「昭王之世,始以成、康備七廟。
然武王崩,周人祀之于廟,則有昊天有成命及下武二詩,而康王祀廟之始無聞焉。
執競之詩為成、康作,但二詩而以二王并言,則又心疑之。
已乃恍然悟曰,此即所謂『日祭』之詩也。
周語祭公謀父曰:『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王」字原脫,今校補。
先王之訓也。
』楚語觀射父曰:『古者先王日祭、月享、時類「類」,原誤作「數」,今校改。
、歲祀。
』劉歆曰:『祖、祢則日祭。
』按日祭之典雖于他經無所見,而國語兩及之,然則成于昭為祖,康于昭為祢,執競之詩當是于日祭上食時歌之,故以二王并言。
」愚按,「日祭」雖出國語,而「祖、祢日祭」,僅見于劉歆之言,其然耶否耶然何氏搜索及止,亦為難能,聊存之以逆此詩之難可也。
【執競一章,十四句。
】 思文 思、文、後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匪爾極。
本韻;第一句。
贻我來牟,帝命率育;無。
此。
疆。
爾。
界。
[評]妙語。
陳常于時夏。
「牟」、「界」、「夏」,本韻。
○賦也。
此郊祀後稷以配天之樂歌,周公作也。
按孝經雲「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指此也。
國語雲「周文公之為頌曰『思文後稷,克配彼天』」,故知周公作也。
郊祀有二:一冬至之郊,一祈谷之郊;此祈谷之郊也。
小序謂「後稷配天」,此詩中語,是已。
集傳猶不之信,但曰「言後稷之德真可配天」,意以無祀天之文也。
古人作頌從簡,豈同雅體鋪張其辭乎!可謂稚見矣。
「陳常于時夏」,郊祀每歲常行;時,是;夏,大:為陳此常行之禮于是大之樂歌也。
集傳雲「陳其君臣、父子之常道于中國」,竊恐詩意正不明順如此。
【思文一章,八句。
】 臣工 嗟、嗟、臣工!敬爾在公。
本韻。
王厘爾成,來咨來茹。
嗟、嗟、保介!維莫之春,亦。
又。
何。
求。
如。
何。
新。
畬。
本韻。
「茹」。
[評]神味全在虛字。
于皇來牟,本韻。
「求」。
将受厥明。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命我衆人:本韻,「年」。
「庤、乃、錢、镈,奄、觀、铚、艾、」。
本韻,「帝」。
○賦也。
小序謂「諸侯助祭遣于廟」,甚迂。
詩既無祭事,天子于諸侯何不敢斥言之,而呼臣工、車右,如以卑告尊不敢斥言之例乎集傳謂「戒農官之詩」,若是,則當在雅,何以列于頌乎鄒肇敏曰:「明堂朝觐,則我将、載見諸詩是已。
至耕籍豈容無詩!『嗟臣工』,正指公、卿、大夫之屬;至『嗟保介』,則義益顯然。
其為耕籍而戒農官,益可據矣。
」其說近是。
今以耕籍之義解之。
「在公」,公家之事,即耕籍之禮也。
「茹」,度也。
來謀來度,即戒其從耕籍以起下文也。
「保介」,鄭氏曰:「車右也。
月令,孟春,『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參保介之禦間』。
介,甲也。
車右,勇力之士,披甲、執兵也。
」孔氏曰:「知『保介』為車右,故即引月令以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