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莫、昊天上帝,則不我虞。

    敬恭明神,宜無悔怒。

    本韻。

     旱既大甚,散無友紀。

    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馬、師、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無、不、能、止、瞻卬昊天,雲如何裡本韻。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評]應上「雲漢」。

    大夫、君子,昭格無赢。

    大命近止,無棄爾成。

    何求為我,以戾庶正瞻卬昊天,曷惠其甯」本韻。

     此述宣王憂旱之詩。

    小序謂「仍叔美宣王」,未有考也。

     [一章]棫樸篇以雲漢喻文章,則曰「為章」;此以雲漢言旱,則曰「昭回」。

     [七章]「散無友紀」,君以臣為友,今以旱故,将離散無紀矣。

    亦倒字句,謂友散無紀也。

    集傳曰「友紀,猶言綱紀」,未聞「友」之訓「綱」也。

    「鞫哉庶正,疚哉冢宰」,此兩句歎庶正、冢宰也。

    其趣馬也,師氏也,膳夫也,左右之臣也,此諸臣者無人不肯周救,無以不能而遂止也。

    周救隻是各為救旱之義,非周給百姓也。

     【雲漢八章,章十句。

    】 崧高 崧、高、維、嶽,駿、極、于、天、[評]起得莊重。

    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

    申。

    及。

    甫。

    [評]急轉見主、客。

    維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本韻。

    ○賦也,下同。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謝,南國是式。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

    本韻。

    登是南邦,世執其功」。

    本韻。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

    因是謝人,以作爾庸」。

    本韻。

    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田」。

     王命傅禦,「遷其私人」。

    本韻。

     申伯之功,召伯是營。

    本韻。

    有俶其城,寝廟既成,本韻。

    既成藐藐。

    王錫申伯,四牡蹻蹻,鈎膺濯濯。

    本韻。

     王遣申伯,路車、乘馬,「我圖爾居,莫如南土。

    本韻。

    錫爾介圭,以作爾寶。

    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本韻。

     申伯信、邁,王餞于郿。

    申伯還南,謝于誠、歸、本韻。

    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本韻。

     申伯番番,既入于謝,徒禦啴啴。

    周邦鹹喜,本韻。

    「戎有良翰」。

    不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本韻。

    首句。

     申伯之德,柔嘉且直;揉此萬邦,聞于四國。

    本韻。

    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肆、好,以、贈、申、伯、 此尹吉甫所作詩,已言之矣。

    小序謂「美宣王」。

    集傳謂「王之元舅出封于謝,而尹吉甫作詩以送之」。

    集傳較是。

    或駁之,以為如朋友送行之詩,不當列于大雅,非也。

    王之元舅出封于謝,何等大事,贈送之篇可無錄耶! [一章]「甫」,舊皆謂甫侯。

    嚴氏則以為仲山甫,曰:「舊說謂『姜氏之先主四嶽之祀,嶽神福興其子孫』,則執着于『嶽降』之文,以辭害義矣。

    此詩言『嶽降』,猶烝民言『天生仲山甫』耳。

    當時仲山甫為相,申伯亞于山甫,借山甫以大申伯也。

    且申伯光輔中興,而遠取周道始衰之甫侯以匹之,非所以褒揚申伯也。

    或者疑『甫』為字,『申』為國,則名稱不類,故以『申』、『甫』皆為國。

    不知古人文辭難以例拘,舜典稱『契、稷』,稷以官,契以名;漢稱『绛、灌』,绛以封邑,灌之姓:皆不類也。

    」此說似是。

    何玄子為之核實曰,「或謂吉甫既為作詩之人,二『甫』字同,必無自贊之理。

    然烝民之詩美仲山甫,篇中亦明着為吉甫所作,則此詩以『申、甫』并言,乃似統為二詩發端,亦可以見甫之為仲山甫又斷斷無疑也」。

    并存之。

     此與下篇皆吉甫所作,理明詞順,俊快自得,與桑柔、雲漢之古拗稍不類。

    宣王與厲王時文章風氣已有升降如此。

     此雅也,而曰「其風肆好」,則知凡詩皆可稱「風」,第雅頌可稱「風」,風不可稱「雅、頌」耳。

     【崧高八章,章八句。

    】 烝民 天。

    生。

    烝。

    民。

    有。

    物。

    有。

    則。

    民。

    之。

    秉。

    彜。

    好。

    是。

    懿。

    德。

    本韻。

    [評]三百篇說理始此,蓋在宣王之世矣。

    天監有周,昭格于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

    本韻。

    ○賦也。

    下同。

     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式,威儀是力。

    天子是若,明命使賦。

    「賦」字韻;餘本韻。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首二句無韻。

    缵戎祖考,王躬是保。

    本韻。

    出納王命,王之喉舌。

    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本韻。

     肅肅王命,仲山甫将之。

    邦國若否,仲山甫明本韻。

    之。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本韻。

     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

    [評]「人言」一層。

    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禦、本韻。

    [評]釋「不茹」、「不吐」一層。

     人亦有言,「德。

    輶。

    如。

    毛。

    [評]奇語。

    民。

    鮮。

    克。

    舉。

    之。

    」。

    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評]多用「之」字,見纏綿之态。

    衮、職、有、阙,維、仲、山、甫、補、本韻。

    之。

    [評]上舉「德」,此補「衮」,句多寡不等。

     仲山甫出祖,四牡業業,征夫捷捷,每懷靡及;本韻。

    四牡彭彭,八鸾锵锵。

    王命仲山甫,「城彼東方」。

    本韻。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

    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

    本韻。

    吉甫作誦,穆。

    如。

    清。

    風。

    [評]亦用「風」字。

    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評]此更佳。

    ○通韻。

     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築城于齊,尹吉甫作詩美之。

    集傳謂「作詩送之」。

    按「美」與「送」所争亦無多。

    郝仲輿佞序,必謂「美宣王」;駁集傳,謂僚友相送,非關獻納,何登于雅:真腐儒之見。

    詩末句明言「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并不及「美宣王」之意;何緣不讀詩乎 [一章]予向有庸言錄中一則,論釋經之義,今錄于此。

    曰:「孟子引詩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彜,好是懿德』。

    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

    民之秉彜也,故好是懿德。

    』孔子之釋詩也。

    『天生烝民』句可不用釋。

    『有物有則』句上用一『故』字,便見頂上文來;中加一『必』字,便見二『有』字是側落,非平對。

    『民之秉彜』下加一『也』字,『好是懿德』上加一『故』字,便使二句有磁引針、珀吸草之妙,而『秉彜』、『懿德』諸闆實字亦複點睛欲飛。

    計本文十六字,釋之亦十六字,而惟用四虛字,餘俱本字。

    後人解一兩句,有用數十百字尚未如此明晰者,真可愧死;況乎猶有誤解者哉!」 [四章]「肅肅王命」二句,承上章「出、納王命」而言。

    「邦國若否」二句,承上章「賦政于外」而言。

     【烝民八章,章八句。

    】 韓奕 奕、奕、梁、山,維、禹、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