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關燈
詩經通論卷十四 新安首源姚際恒着 大雅 行葦 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評]取興自佳。

    、方、體,維、葉、泥、泥、本韻。

    戚戚兄弟,莫遠具爾。

    或、肆、之、筵,或、授、之、幾、本韻。

    [評]為末章地。

    ○興也。

     肆筵、設、席,授幾有、緝、禦、或獻或酢,洗爵、奠斝。

    本韻。

    醓、醢之薦,或燔或炙。

    嘉殽脾臄,或、歌、或、咢、本韻。

    ○賦也。

    下同。

     敦弓既堅,四鍭既鈞,舍矢既均,序、賓、以、賢、本韻。

    敦弓既句,既挾四鍭。

    本韻。

    四、鍭、如。

    樹。

    [評]形容貫革,妙。

    序、賓、以、不、侮、本韻。

     曾孫維、主,酒醴維、醹、[評]應上二「賓」字。

    酌、以、大、鬥,以、祈、黃、耇、本韻。

    黃。

    耇。

    台。

    背。

    以。

    引。

    以。

    翼。

    [評]有緻,如畫。

    壽考維祺,以介景福。

    本韻。

     小序謂「忠厚」。

    按左傳曰「雅有行葦,昭忠信也」,此本之為說。

    大序謂「内睦九族,外尊事黃耇,養老、乞言,以成其福祿焉」。

    朱仲晦謂「逐句生意,無複倫理」,是。

    蓋末章惟言優老,非養老之禮;而「乞言」尤涉附會,詩中無之也。

    乃其自撰,則謂「疑祭畢而燕父兄、耆老之詩」。

    鄒肇敏曰:「夫孔熯之餘,再欲逞破的之技,即少壯者不堪,又可苛求于高年乎!」何玄子曰:「此未免為末章『曾孫』二字所誤。

    燕毛之禮,在祭畢賓興之後;如楚茨之燕,不及異姓;而況篇中又有『舍矢序賓』之事,其非燕毛之禮甚明。

    」二說駁朱,皆是。

     然則是詩者,固燕同、異姓父兄、賓客之詩,而酢、射禮亦并行之,終之以尊優耆老焉。

    古禮不可考,不得以後世禮文執而求之也。

     何玄子謂此詩美公劉:一征之吳越春秋,曰「公劉慈仁,行不履生草,運車以避葭、葦」。

    一征之列女傳,曰:「晉弓工妻谒于平公曰:『君聞昔者公劉之行乎牛、羊踐葭、葦,恻然為痛之。

    』。

    」一征之王符潛夫論,曰:「公劉厚德,恩及草、木,牛、羊、六畜且猶感德。

    」一征之後漢書,桓榮曰:「昔文王葬枯骨,公劉敦行葦,世稱其仁。

    」按雜說所傳,王符、桓榮皆本列女傳。

    雖未必為此詩正解,但何氏搜考可謂博矣;今載于此,以備一說。

     [一章]「行葦」當音「杭」,謂成行列也。

    以「行」如字訓「道」,恐非。

     [三章]「敦弓既堅」一段,此正射也。

    「敦弓既句」一段,此終射也。

    蓋初射不釋算,故略之不言。

     [四章]上章言與賓射,此章則因老者不射,恐其寥落,而酌大鬥以祈其年,相與引翼而出,所以優老也。

     【行葦四章,章八句。

    】從集傳。

     既醉 既醉以酒,既。

    飽。

    以。

    德。

    [評]不言「殽」,妙。

    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本韻。

    ○賦也。

    下同。

     既醉以酒,爾。

    殽。

    既。

    将。

    [評]不言「飽」,妙。

    君子萬年,介爾昭明。

    本韻。

     昭、明、有、融,高朗令終。

    令終有俶,公屍嘉告。

    本韻。

     其、告、維、何、「笾豆靜喜。

    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本韻。

     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錫、爾、類、 本韻。

     其、類、維、何、室家之壺。

    君子萬年,永錫祚胤。

    本韻。

     其、胤、維、何、天被爾祿。

    君子萬子,景命有仆。

    本韻。

     其、仆、維、何、厘爾女士。

    厘爾女士,從以孫子」。

    本韻。

     小序謂「太平」,泛混。

    大序謂「醉酒、飽德,人有士君子之行」,規摹孟子,絕可笑。

    集傳謂「父兄所以答行葦」,行葦既未必為祭詩,又何答也且後數章皆從「公屍嘉告」而衍之,非謝答之辭也。

     此祀宗廟禮成,備述神嘏之詩。

     [一章]「醉酒」言屍猶與生人同,「飽德」則與生人異,在不即不離間,真善于言屍之飽也。

    此豈後世摛詞家所能夢見! [三章]「高朗令終」,鄭氏曰:「天既與女以光明之道,又使之長有高明之譽,而以善名終。

    」此說是;即「以永終譽」之意。

    自孔氏釋「令終」為「考終命」,則又承鄭之誤而誤者。

    何也鄭氏妄以「景福」為「五福」,故孔氏遂牽合之。

    集傳從之,非也。

     [五章]「類」,鄭氏謂「族類」是。

    曰:「謂廣之以教道天下也。

    春秋傳曰『颍考叔,純孝也,……施及莊公』。

    」引證亦明。

    毛傳以「類」訓「善」,集傳從之,亦非。

     【既醉八章,章四句。

    】 凫鹥 凫鹥在泾,公屍來燕來宜。

    爾酒既清,爾殽既馨。

    公屍燕飲,福、祿來成。

    本韻。

    ○興也。

    下同。

     凫鹥在沙,公屍來燕來宜。

    爾酒既多,爾殽既嘉。

    公屍燕飲,福、祿來為。

    本韻。

     凫鹥在渚,公屍來燕來處。

    爾酒既湑,爾殽伊脯。

    公屍燕飲,福、祿來下。

    本韻。

     凫鹥在潀,公屍來燕來宗。

    既燕于宗,福、祿攸降。

    公屍燕飲,福、祿來崇。

    本韻。

     凫鹥在亹,公屍來止熏熏。

    旨酒欣欣,燔炙芬芬。

    公屍燕飲,無、有、後、艱、本韻。

     序謂「守成」,泛混。

    鄭氏于上章下曰:「祭祀既畢,明日又設禮而與屍燕,成王之時屍來燕也。

    」此說可為詩旨。

    而集傳本之,因謂「祭之明日繹而賓屍之樂」;然又有誤。

    孔氏曰:「燕屍之禮,大夫謂之『賓屍』,即用其祭之日;今有司徹是其事也。

    天子、諸侯則謂之『繹』,以祭之明日。

    春秋宣八年言『辛巳,有事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