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孝孫」,時在主祭之位。

    此「孝孫徂位」,複未祭時之位也。

    又雲「工祝緻告」,告以「神具醉止」也。

    「神保聿歸」,應上「是飨是格」,以見其終也。

    諸宰徹諸馔,君婦徹笾豆,諸宰徹于先,君婦徹于後,故言「諸宰」在「君婦」先。

    何玄子以「君婦」在「諸宰」之後,遂謂君婦為九嫔、世婦、女禦之屬,鑿也。

    「諸父、昆弟,備言燕私」二句,為末章起。

    「燕私」,祭畢,同姓燕于寝也。

     [六章]此言燕私也。

    「後祿」二字妙,以見前之飲福、獻酬,是為「前祿」也。

    煌煌大篇,備極典制。

    其中自始至終一一可按,雖繁不亂。

    儀禮特牲、少牢兩篇皆從此脫胎。

     【楚茨六章,章十二句。

    】 信南山 信彼南山,維禹甸之。

    畇畇原隰,曾孫田本韻。

    之。

    我、疆、我、理,南、東、其、畝、本韻。

    [評]經制。

    ○賦也。

    下同。

     上。

    天。

    同。

    雲。

    雨。

    雪。

    雰。

    雰。

    ;益。

    之。

    以。

    霢。

    霂。

    [評]冬雪、春雨,寫景皆入微,後世不能到。

    既、優、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本韻。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

    曾孫之穑,以為酒、食。

    本韻。

    畀我屍、賓,壽考萬年!本韻。

     中、田、有、廬,疆、埸、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評]牲、酒之前,先及獻瓜為一章,甚雅甚閑。

    曾孫壽考,受天之祜。

    本韻。

     祭以清酒,從以骍牡,享于祖、考。

    本韻。

    執、其、鸾、刀,以、啟、其、毛,取、其、血、膋、本韻。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

    報以介福,萬壽無疆!本韻。

     此篇與楚茨略同。

    但彼篇言烝、嘗,此獨言烝,蓋言王者「烝祭歲」也。

    集傳亦以為大指與楚茨相似,而以「曾孫」為凡祭者皆得稱之。

    案首章從「南山」、「禹甸」言起。

    以疆理南、東之制屬之曾孫,此豈為公卿者耶!謬矣。

     [一章]借終南山為言,言畿内之地耳,莫泥「山」字。

    禹平水土,始定則壤、成賦之制,故曰「禹甸」。

    此篇言「曾孫」與上篇「曾孫」别:上篇「曾孫」指主祭者,此言「我疆我理」則指成王也。

    蓋「我疆」二句,此初制為徹法也。

    「畝」,畝身。

    凡有四方,言南、東以該北、西。

    南者亘于北,東者亘于西,即一縱一橫之謂,猶後世言「阡、陌」也。

    風俗通雲「南北曰阡,東西曰陌」,或曰「河南以東西為阡,南北為陌」,蓋由畝之南、東無定,故阡、陌之為南為東亦無定則,何如直言「南、東」之為明也。

    其所以言「南、東」者,則因地勢之宜,左傳雲「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是也。

    又西北常高, 東南常下,言東南者亦順其水之所趨也。

    又取東南向陽,易于生長之義。

    詩多曰「南畝」,王制曰「東田」,皆是也。

     [二章]上章言田制,此章言生長,下章方及收成以為祭祀也。

    田事:冬雪宜大,春雨宜小。

    「雰雰」以言雪大,「霢霂」以言雨小。

    「優、渥、沾、足」皆承雨言,則夏亦可知矣。

     [四章]公田,百畝中二十畝為廬舍,故曰「中田有廬」,一夫各得二畝半,廬舍之外于其疆埸而種瓜菜焉,此孟子言井田之制所未及也。

    其瓜因民獻之,而曾孫因以獻皇祖耳。

     [五章]先言酒,繼言牲,故郊特牲雲「既灌然後迎牲」。

     [六章]此篇與楚茨篇互相備。

    楚茨但言牛羊剝亨,此言骍牡及鸾刀、啟毛、取膋,蓋益詳雲。

     上篇鋪叙闳整,叙事詳密;此篇則稍略而加以跌蕩,多閑情别緻,格調又自不同。

     【信南山六章,章六句。

    】 甫田 倬彼甫田,歲取十千。

    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評]古農田逸事。

    自古有年。

    本韻。

    今适南畝,或耘或耔,黍、稷嶷嶷。

    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本韻。

    ○賦也。

    下同。

     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

    我田既臧,農夫之慶。

    本韻。

    琴、瑟擊鼓,以禦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本韻。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攘、其、左、右,嘗、其、旨、否、[評]古省耕逸事。

    禾易長畝,終善且有。

     曾、孫、不、怒,農、夫、克、敏、[評]隽句。

    「敏」字韻。

    餘本韻。

    曾孫之稼,如茨如梁。

    曾孫之庾,如坻如京。

    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

    黍、稷、稻、粱,農夫之慶。

    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本韻。

     此王者祭方社及田祖,因而省耕也。

    詩雲「或耘或耔」,又雲「以祈甘雨」,皆夏時也。

     [一章]「倬」,大也。

    毛傳謂「明貌」,不切。

    「我取其陳,食我農人」,二「我」字皆農夫自我也。

    「今适南畝,或耘或耔」,亦農人适南畝而耘、耔也。

    不特下章雲「曾孫來止」,今不當先雲「适南畝」,且「曾孫來止」為農夫語氣,若作曾孫語氣亦不似。

    「烝我髦士」,當亦有司所擇而進之之事,并于此雲。

     [二章]「齊明」,集傳雲:「齊,與『粢』同。

    曲禮『稷曰明粢』,此言『齊明』,便文以韻耳。

    」按曲禮後世之書,不可執以解詩;安知曲禮不以詩之「齊明」為「明粢」,而謂詩以曲禮之「明齊」為「齊明」,便文以協韻乎!又曰:「周禮鑰章,『凡國祈年于田祖,則吹豳雅,擊土鼓,以樂田畯』,是也。

    」後于大田篇下雲:「或疑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四篇即為豳雅,亦未知其是否也。

    」其說之謬,固不必言。

    然于此處既引為注,後又作此疑詞,何耶「以祈甘雨」,隻是祭田祖而順祈之,非别為雩祭也。

     [三章]此曾孫始來省耕而之也。

    田事以出黍、稷,黍、稷莫先于祭祖,故田間之人順呼王者為「曾孫」也。

    王者省耕,至于嘗其馌食,古王之愛民重農如此。

     [四章]「黍、稷、稻、粱,農夫之慶」,農夫自言也。

    「報以介福,萬壽無疆」,祝上之詞也。

    集傳謂「歸美于下,厚報之」,蓋誤泥楚茨篇「報以介福」之上為「孝孫有慶」系下祝上,則此雲「農夫之慶」當為上祝下也。

    夫詩人語意,随文各異,豈如制舉之文有一定程序;且為上者愛民重農則有之,從未有祝民者,而且祝之以「萬壽無疆」乎!大有不通,此何止「固哉」而已乎! 【甫田四章,章十句。

    】 大田 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

    以我覃耜,俶載南畝。

    本韻。

    播厥百谷,既庭且碩,曾孫是若。

    本韻。

    ○賦也。

    下同。

     既方既皁,既堅既好,不稂不莠。

    本韻。

    去其螟、螣,及其蟊賊,本韻。

    無害我田!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本韻。

     有。

    渰。

    萋。

    萋。

    興。

    雨。

    祁。

    祁。

    雨。

    我。

    公。

    田。

    遂。

    及。

    我。

    私。

    [評]正以無理語見其忠懇。

    彼。

    有。

    不。

    獲。

    此。

    有。

    不。

    斂。

    穧。

    彼。

    有。

    遺。

    秉。

    此。

    有。

    滞。

    穗。

    伊。

    寡。

    婦。

    之。

    利。

    !本韻。

    [評]描摹收獲之多全用閑情别緻。

    泥句下便非。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來方禋祀本韻。

    以其骍、黑,與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本韻。

     此王者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