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
觀三章「無思百憂」二句,并無行役之意,是必以「将大車」為行役,甚可笑。
且若是則為賦,何雲興乎其辯說又謂「序不識興而誤為比」,何也或亦以「大車」為比,謂「君子任重」及「小人任重」諸說,皆不可用。
此賢者傷亂世,憂思百出;既而欲暫已,慮其甚病,無聊之至也。
[二章]「維塵冥冥」,障蔽昏晦也。
「颎」,大光。
「不出于颎」,謂思百憂則亦同為冥冥,不能出于光明也。
【無将大車三章,章四句。
】 小明 明明上天,照臨下土。
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二月初吉,載離寒暑。
心之憂矣,其毒大音泰。
苦。
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豈不懷歸,畏此罪罟!本韻。
○賦也。
下同。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雲其還,歲聿雲莫念我獨兮,我事孔庶。
心之憂矣,憚我不暇。
念彼共人,睠睠懷顧,豈不懷歸,畏此譴怒!本韻。
昔我往矣,日月方奧,曷雲其還,政事愈蹙歲聿雲莫,采蕭、獲菽。
心之憂矣,自诒伊戚。
念彼共人,興言出宿,豈不懷歸,畏此反複!本韻。
嗟爾君子,無恒安處!靖共爾位,正直是與。
神之聽之,式谷以女。
本韻。
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本韻。
小序謂「大夫悔仕于亂世」。
按此特以詩中「自诒伊戚」一語摹拟為此說,非也。
士君子出處之道早宜自審;世既亂,何為而仕既仕,何為而悔進退無據,此中下之人,何足為賢而傳其詩乎蓋「自诒伊戚」不過自責之辭,不必泥也。
此詩自宜以行役為主,勞逸不均,與北山同意;而此篇辭意尤為渾厚矣。
[一章]「共」,恭同。
「共人」,即「靖恭爾位」之人,大抵謂僚友之共處者,當時必有所指也。
[四章、五章]「君子」,即「共人」;以下雲「靖共爾位」,故避之。
呼之以「君子」,勉之以「靖共」,祝之以「式谷」、「介福」,其忠厚之意藹然可見。
孫文融曰「怨苦何能盡,須得此正言收束,意乃完足」,亦善于論文也。
【小明五章:三章章十二句,二章章六句。
】 鼓鐘 鼓鐘将将,淮水湯湯。
憂心且傷。
淑人、君子,懷允不忘。
本韻。
○賦也。
下同。
鼓鐘喈喈,淮水湝湝。
憂心且悲。
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本韻。
鼓、鐘、伐、鼛,淮、有、三、洲、憂心且妯。
淑人、君子,其德不猶。
本韻。
鼓鐘欽欽,鼓瑟鼓琴,笙。
、磬。
同。
音。
[評]妙音。
以、雅、以、南,以、鑰、不、僭、本韻。
小序謂「刺幽王」,甚混。
幽王無至淮之事,固不待歐陽氏而後疑之矣。
嚴氏謂「古事亦有不見于史者」,此遵序之過也。
孔疏謂韓詩以為昭王,以左傳有「南征」之說也。
後人多從之;然亦未敢信。
集傳既雲「此詩之義未詳」,又引王氏指幽王之說,何耶 [四章]「笙、磬同音」,以其異器也;若琴、瑟則不言同音矣。
此固夫人知之。
然别有妙旨:笙在堂上,磬在堂下,言堂上、堂下之樂皆和也。
然尤有妙旨:小雅言「鼓瑟吹笙」,則瑟依于笙,商頌「鼓淵淵,嘒嘒管聲」,又曰「依我磬聲」,則鼓、管依于磬,故言「笙、磬」,以統堂上、堂下之樂。
詩人之善言如此。
「南」,二南也。
二南為文王之詩,後世子孫必以用之為樂矣。
唯「雅」未詳,或大雅與大抵制「制」,原誤「諸」,今改。
禮作樂之說出于三百篇後,不可據以解三百篇也。
然二南亦非如禮所言以為歌,蓋以為鑰耳。
「鑰」,管鑰也,吹以應舞也。
季劄觀樂,所謂「見舞象箾、南鑰者」是矣。
此南鑰也,故承之曰「以鑰不僭」,謂以鑰南,以鑰雅也。
集傳釋「不僭」之義,曰「言三者皆不僭也」,以鑰與雅、南為三者,謬。
【鼓鐘四章,章五句。
】 楚茨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自昔何為我蓺黍、稷。
我黍與與,我稷翼翼。
我倉既盈,我庾維億。
以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本韻。
○賦也。
下同。
濟濟跄跄,絜爾牛、羊,以往烝、嘗,或剝或亨,或肆或将。
祝、祭、于、祊,[評]祭之始。
祀事孔明。
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本韻。
執、爨、踖、踖,為俎孔碩,或燔或炙,君。
婦。
莫。
莫。
[評]摹神。
為豆孔庶,為賓為客,獻酬交錯。
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神△保△是△格△,「報以介福,萬壽攸酢!」本韻。
我。
孔。
熯。
矣。
式。
禮。
莫。
愆。
[評]承上接下,妙于無痕。
工、祝、緻、告,「徂、赉、孝、孫、本韻。
苾芬孝祀,神嗜飲食。
蔔爾百福,如幾如式,既齊既稷,既匡既敕,永錫爾極,時萬時億!」本韻。
禮儀既備,鐘鼓既戒,孝、孫、徂、位、本韻。
工、祝、緻、告,[評]應上章二句而倒之。
「神具醉止」,皇戶載起。
本韻。
鼓鐘送屍,神△保△聿△歸△。
諸、宰、君、婦,廢、徹、不、遲、[評]祭之後。
諸父、兄弟,備言燕私。
本韻。
樂具入奏,以綏後、祿,本韻。
爾殽既将,莫怨具慶。
本韻。
既醉既飽,小大稽首。
「神嗜飲食,使君壽考。
本韻。
孔惠孔時,維其盡之。
子子孫孫,勿替引本韻。
之!」 小序謂「刺幽王」,說者因謂「思古以見今之不然」。
按此唯泥「自昔何為」一句耳。
不知此句正喚起下「黍、稷」句,以見黍、稷之所由來也。
其餘皆詳叙祭祀,自始至終,極其繁盛,無一字刺意。
而說者猶争之,何也集傳不用序說,是已;然以為公卿之詩,又非也。
彼第以儀禮少牢饋食例之,謂其為公卿。
不知鼓鐘送屍,儀禮所無;祝稱「萬壽無疆」,天保篇亦雲「君曰蔔爾,萬壽無疆」,此豈臣子所可當乎! 此農事既成,王者嘗、烝以祭宗廟之詩。
自此篇至大田,小序皆謂「刺幽王」,集傳皆謂指公卿,并謬,不悉辯。
[一章]從「自昔」言黍、稷起,見始事也。
再言倉、庾,見收成也。
然後入以為酒食,以享祀事。
[二章]烝、嘗,秋冬之祭也,是此篇眼目。
「神保是飨」,此迎神初獻也。
「神保」,何玄子曰,「本其生存謂之祖,言其精氣謂之神」。
朱子謂「神保」蓋屍之嘉号,猶楚辭所謂「靈保」者。
按楚辭雲「思靈保兮賢姱」,乃謂神安附于巫身,以「賢姱」目巫,非以「靈保」目巫也。
若以「神保」名屍,則于第三章,「神保是格」固自難通,而第五章「神保聿歸」之前不應變言「皇屍載起」矣。
[三章]「君婦」,後也,以祖考故稱「婦」。
言君婦,則知亞獻也。
言賓客獻酬,則知三獻畢也。
故曰「神保是格」。
[四章]「我孔熯矣,式禮莫愆」,以此二句寫祭者,見祭事将畢,下及祝嘏之事也。
是夾叙法。
長篇大文用此略頓,承上起下,文章之妙法,後人鮮知。
古人于祭,慮其不極誠敬則神不飨,故祝詞以「神嗜飲食」告之,而下諸父、昆弟亦告之以此語也。
[五章]此祭畢也。
上章「徂赉
觀三章「無思百憂」二句,并無行役之意,是必以「将大車」為行役,甚可笑。
且若是則為賦,何雲興乎其辯說又謂「序不識興而誤為比」,何也或亦以「大車」為比,謂「君子任重」及「小人任重」諸說,皆不可用。
此賢者傷亂世,憂思百出;既而欲暫已,慮其甚病,無聊之至也。
[二章]「維塵冥冥」,障蔽昏晦也。
「颎」,大光。
「不出于颎」,謂思百憂則亦同為冥冥,不能出于光明也。
【無将大車三章,章四句。
】 小明 明明上天,照臨下土。
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二月初吉,載離寒暑。
心之憂矣,其毒大音泰。
苦。
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豈不懷歸,畏此罪罟!本韻。
○賦也。
下同。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雲其還,歲聿雲莫念我獨兮,我事孔庶。
心之憂矣,憚我不暇。
念彼共人,睠睠懷顧,豈不懷歸,畏此譴怒!本韻。
昔我往矣,日月方奧,曷雲其還,政事愈蹙歲聿雲莫,采蕭、獲菽。
心之憂矣,自诒伊戚。
念彼共人,興言出宿,豈不懷歸,畏此反複!本韻。
嗟爾君子,無恒安處!靖共爾位,正直是與。
神之聽之,式谷以女。
本韻。
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本韻。
小序謂「大夫悔仕于亂世」。
按此特以詩中「自诒伊戚」一語摹拟為此說,非也。
士君子出處之道早宜自審;世既亂,何為而仕既仕,何為而悔進退無據,此中下之人,何足為賢而傳其詩乎蓋「自诒伊戚」不過自責之辭,不必泥也。
此詩自宜以行役為主,勞逸不均,與北山同意;而此篇辭意尤為渾厚矣。
[一章]「共」,恭同。
「共人」,即「靖恭爾位」之人,大抵謂僚友之共處者,當時必有所指也。
[四章、五章]「君子」,即「共人」;以下雲「靖共爾位」,故避之。
呼之以「君子」,勉之以「靖共」,祝之以「式谷」、「介福」,其忠厚之意藹然可見。
孫文融曰「怨苦何能盡,須得此正言收束,意乃完足」,亦善于論文也。
【小明五章:三章章十二句,二章章六句。
】 鼓鐘 鼓鐘将将,淮水湯湯。
憂心且傷。
淑人、君子,懷允不忘。
本韻。
○賦也。
下同。
鼓鐘喈喈,淮水湝湝。
憂心且悲。
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本韻。
鼓、鐘、伐、鼛,淮、有、三、洲、憂心且妯。
淑人、君子,其德不猶。
本韻。
鼓鐘欽欽,鼓瑟鼓琴,笙。
、磬。
同。
音。
[評]妙音。
以、雅、以、南,以、鑰、不、僭、本韻。
小序謂「刺幽王」,甚混。
幽王無至淮之事,固不待歐陽氏而後疑之矣。
嚴氏謂「古事亦有不見于史者」,此遵序之過也。
孔疏謂韓詩以為昭王,以左傳有「南征」之說也。
後人多從之;然亦未敢信。
集傳既雲「此詩之義未詳」,又引王氏指幽王之說,何耶 [四章]「笙、磬同音」,以其異器也;若琴、瑟則不言同音矣。
此固夫人知之。
然别有妙旨:笙在堂上,磬在堂下,言堂上、堂下之樂皆和也。
然尤有妙旨:小雅言「鼓瑟吹笙」,則瑟依于笙,商頌「鼓淵淵,嘒嘒管聲」,又曰「依我磬聲」,則鼓、管依于磬,故言「笙、磬」,以統堂上、堂下之樂。
詩人之善言如此。
「南」,二南也。
二南為文王之詩,後世子孫必以用之為樂矣。
唯「雅」未詳,或大雅與大抵制「制」,原誤「諸」,今改。
禮作樂之說出于三百篇後,不可據以解三百篇也。
然二南亦非如禮所言以為歌,蓋以為鑰耳。
「鑰」,管鑰也,吹以應舞也。
季劄觀樂,所謂「見舞象箾、南鑰者」是矣。
此南鑰也,故承之曰「以鑰不僭」,謂以鑰南,以鑰雅也。
集傳釋「不僭」之義,曰「言三者皆不僭也」,以鑰與雅、南為三者,謬。
【鼓鐘四章,章五句。
】 楚茨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自昔何為我蓺黍、稷。
我黍與與,我稷翼翼。
我倉既盈,我庾維億。
以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本韻。
○賦也。
下同。
濟濟跄跄,絜爾牛、羊,以往烝、嘗,或剝或亨,或肆或将。
祝、祭、于、祊,[評]祭之始。
祀事孔明。
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本韻。
執、爨、踖、踖,為俎孔碩,或燔或炙,君。
婦。
莫。
莫。
[評]摹神。
為豆孔庶,為賓為客,獻酬交錯。
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神△保△是△格△,「報以介福,萬壽攸酢!」本韻。
我。
孔。
熯。
矣。
式。
禮。
莫。
愆。
[評]承上接下,妙于無痕。
工、祝、緻、告,「徂、赉、孝、孫、本韻。
苾芬孝祀,神嗜飲食。
蔔爾百福,如幾如式,既齊既稷,既匡既敕,永錫爾極,時萬時億!」本韻。
禮儀既備,鐘鼓既戒,孝、孫、徂、位、本韻。
工、祝、緻、告,[評]應上章二句而倒之。
「神具醉止」,皇戶載起。
本韻。
鼓鐘送屍,神△保△聿△歸△。
諸、宰、君、婦,廢、徹、不、遲、[評]祭之後。
諸父、兄弟,備言燕私。
本韻。
樂具入奏,以綏後、祿,本韻。
爾殽既将,莫怨具慶。
本韻。
既醉既飽,小大稽首。
「神嗜飲食,使君壽考。
本韻。
孔惠孔時,維其盡之。
子子孫孫,勿替引本韻。
之!」 小序謂「刺幽王」,說者因謂「思古以見今之不然」。
按此唯泥「自昔何為」一句耳。
不知此句正喚起下「黍、稷」句,以見黍、稷之所由來也。
其餘皆詳叙祭祀,自始至終,極其繁盛,無一字刺意。
而說者猶争之,何也集傳不用序說,是已;然以為公卿之詩,又非也。
彼第以儀禮少牢饋食例之,謂其為公卿。
不知鼓鐘送屍,儀禮所無;祝稱「萬壽無疆」,天保篇亦雲「君曰蔔爾,萬壽無疆」,此豈臣子所可當乎! 此農事既成,王者嘗、烝以祭宗廟之詩。
自此篇至大田,小序皆謂「刺幽王」,集傳皆謂指公卿,并謬,不悉辯。
[一章]從「自昔」言黍、稷起,見始事也。
再言倉、庾,見收成也。
然後入以為酒食,以享祀事。
[二章]烝、嘗,秋冬之祭也,是此篇眼目。
「神保是飨」,此迎神初獻也。
「神保」,何玄子曰,「本其生存謂之祖,言其精氣謂之神」。
朱子謂「神保」蓋屍之嘉号,猶楚辭所謂「靈保」者。
按楚辭雲「思靈保兮賢姱」,乃謂神安附于巫身,以「賢姱」目巫,非以「靈保」目巫也。
若以「神保」名屍,則于第三章,「神保是格」固自難通,而第五章「神保聿歸」之前不應變言「皇屍載起」矣。
[三章]「君婦」,後也,以祖考故稱「婦」。
言君婦,則知亞獻也。
言賓客獻酬,則知三獻畢也。
故曰「神保是格」。
[四章]「我孔熯矣,式禮莫愆」,以此二句寫祭者,見祭事将畢,下及祝嘏之事也。
是夾叙法。
長篇大文用此略頓,承上起下,文章之妙法,後人鮮知。
古人于祭,慮其不極誠敬則神不飨,故祝詞以「神嗜飲食」告之,而下諸父、昆弟亦告之以此語也。
[五章]此祭畢也。
上章「徂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