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之意。
不知詩雲「民莫不谷,我獨何害」,則止系一人之事,豈得泛言「民」乎!集傳從之,非。
鄭氏謂「二親病亡之時,時在役所,不得見」,據末二章「南山」、「飄風」而雲也。
不知「南山」二句是興,非賦也。
若行役則當遠,何為隻在南山地耶且亦未有适在役所而二親齊病亡者。
詩之事不可考,而孝子之情感傷痛極,則千古為昭也。
[三章]缾小,罍大,皆盛水器,缾所以注水于罍也。
缾喻子,罍喻父母。
缾既罄竭則罍無所資,為罍之恥,猶子不得養父母而贻親之辱也。
集傳以缾喻父母,罍喻子,正是反見。
【蓼莪六章:四章章四句,二章章八句。
】 大東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
睠焉顧之,潸焉出涕。
本韻。
○興也。
小東、大東,杼、柚其空。
糾糾葛屦,可以履霜。
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本韻。
既往既來,使我心疚。
本韻。
○賦也。
有冽氿泉,無浸獲薪。
契契寤歎,哀我憚人。
本韻。
薪是獲薪,尚可載也。
哀我憚人,亦可息。
本韻。
也。
興而比也。
東人之子,職勞不來。
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本韻。
舟人之子,熊、罴是裘。
私人之子,百僚是試。
本韻。
或、以、其、酒,不、以、其、漿、鞙、鞙、佩、璲,不、以、其、長、本韻。
○賦也。
下同。
維。
天。
有。
漢。
監。
亦。
有。
光。
跂。
彼。
織。
女。
終。
日。
七。
襄。
[評]以下忽入天文志,光怪陸離,非人世所有。
雖。
則。
七。
襄。
不。
成。
報。
章。
睆。
彼。
牽。
牛。
不。
以。
服。
箱。
本韻。
東。
有。
啟。
明。
西。
有。
長。
庚。
有。
捄。
天。
畢。
載。
施。
之。
行。
維。
南。
有。
箕。
不。
可。
以。
簸。
揚。
維。
北。
有。
鬥。
不。
可。
以。
挹。
酒。
漿。
本韻。
維。
南。
有。
箕。
載。
翕。
其。
舌。
維。
北。
有。
鬥。
西。
柄。
之。
揭。
本韻。
大序謂「東國困于役而傷于财」,是已。
謂「譚大夫作」,則無可稽。
幽王之時,号令猶行于諸侯,故東國諸侯之民愁怨如此。
若東遷之後,則不能爾矣。
[一章]「有饛簋飧」二句,興「周道如砥」二句。
周道,周行之道路也,亦興意。
謂道路平直,君子之所履行,小人之所瞻視,喻為政平直,君子行之而小人攸賴焉;今則不然也。
[二章]「杼柚其空」,唯此一句實寫正旨。
[五章]「或以其酒」四句,單言西人,皆寫其暴侈奢取意。
或用其酒,曾漿之不若;雖鞙鞙然之佩璲,亦不以為長也。
「酒漿」句,毛傳謂「或醉于酒,或不得其漿」,「佩璲」句,鄭氏謂「美其佩而無其德」,二義不貫。
集傳雲:「東人或饋之以酒,而西人曾不以為漿;東人或與以鞙然之佩,而西人曾不以為長。
」增添太多,未宜用。
[六章]「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此二句不必有義。
蓋是時方中夜,仰天感歎,适見天河爛然有光,即所見以抒寫其悲哀也。
又跂織女,不覺動「杼柚其空」之意。
又因織女及牽牛,以見其輸載之勞,無可诿也。
啟明、長庚、天畢又因織女、牽牛及之,亦望中所見,所曰「載施之行」。
不必有取義。
蓋其所取義者,上惟牛、女,下唯箕、鬥耳。
從來解者,于啟明諸星,亦以「有星名而無實用」為解,不但毫無意義,且使上下牛、女、箕、鬥之義反覺平常,不見其奇妙矣。
孰知此之無義處,正借以陪其上下,其味更長也。
「跂」,「跂予望之」之謂。
「睆」,視也。
集傳依舊說,皆非。
[七章]後四句,歐陽氏曰:「箕、鬥非徒不可用而已:箕張其舌,反若有所噬;鬥西其柄,反若有所挹取于東。
」其解自不可易。
【大東七章,章八句。
】 四月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先祖匪人,胡甯忍予本韻。
○賦也。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亂離瘼「瘼」,原誤「漠」,今校改。
矣,奚其适歸本韻。
○賦也。
冬日烈烈,飄風發發。
民莫不谷,我獨何害!本韻。
○賦也。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本韻。
○興也。
相彼泉水,載清載濁。
我日構禍,曷雲能谷本韻。
○興也。
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甯莫我有。
本韻。
○興也。
匪、鹑、匪、鸢,翰、飛、戾、天、匪、鳣、匪、鲔,潛、逃、于、淵、本韻。
○比也。
[評]即大雅旱麓「鸢飛戾天」二句,他為四句。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君子作歌,維以告哀!本韻。
○興也。
此疑大夫之後為仕者遭小人構禍,身曆南國,而歎其無所容身也。
或單主行役言,非。
或主思祭祖言,亦鑿。
[一章]「先祖」必先朝之大夫有功于國者,故曰,「先祖非人乎胡不念之,而忍其子孫如此也!」指王而言。
[二章]「腓」,當依爾雅作「痱」。
「痱」訓病,若「腓」則屬足趾r1「趾」,原誤「肚」,今校改。
[六章]西京之人何緣忽及江、漢其或身曆南國荊、揚之地,即所見而起興與 【四月八章,章四句。
】 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從事。
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本韻。
○賦也。
下同。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本韻。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本韻。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鮮我方将。
旅力方剛,經營四方。
本韻。
或。
燕燕居息;或。
盡瘁治國。
本韻。
或。
息偃在床;或。
不已于行。
本韻。
或。
不知叫号;或。
慘慘劬勞。
本韻。
或。
栖遲偃仰;或。
王事鞅掌。
本韻。
或。
湛樂飲酒;或。
慘慘畏咎。
本韻。
或。
出、入、風、「風」,原誤「諷」,今校改。
議,或。
靡、事、不、為、本韻。
[評]「或」字作十二疊,甚奇。
末更無收結,尤奇。
孟子曰「勞于王事而不得養父母也」。
但此為為士者所作以怨大夫也,故曰「偕偕士子」,曰「大夫不均」有明文矣。
集傳謂「大夫行役而作」,謬。
[一章]「偕偕」,同也。
時行役之士非一人,而此詩則一人所作也。
[二章]「獨賢」,王介甫曰:「取數多謂之賢。
禮記曰『某賢于某若幹純』。
」 【北山四章:三章章六句,一章十二句。
】末舊分三章,今當為一章,以其文法相同也。
無将大車 無将大車,祗自塵兮。
無思百、憂,祇自疧「疧」,原誤「●」,今校改。
本韻。
「疧」,何玄子謂古「」、「昏」字同寫,則此當作「●」。
兮。
興也。
下同。
無将大車,維塵冥冥。
無思百憂,不出于颎。
本韻。
[評]句古。
無将大車,維塵雝音壅。
兮。
無思百憂,祇自重本韻。
兮。
此詩以「将大車」而起塵興「思百憂」而自病,故戒其「無」。
觀上下同用「無」字及「祇自」字可見。
他篇若此甚多。
此尤興體之最明者。
自小序誤作比意,因大車用「将」字,遂曰「大夫悔将小人」,甚迂。
集傳則謂「行役勞苦而憂思之作」
不知詩雲「民莫不谷,我獨何害」,則止系一人之事,豈得泛言「民」乎!集傳從之,非。
鄭氏謂「二親病亡之時,時在役所,不得見」,據末二章「南山」、「飄風」而雲也。
不知「南山」二句是興,非賦也。
若行役則當遠,何為隻在南山地耶且亦未有适在役所而二親齊病亡者。
詩之事不可考,而孝子之情感傷痛極,則千古為昭也。
[三章]缾小,罍大,皆盛水器,缾所以注水于罍也。
缾喻子,罍喻父母。
缾既罄竭則罍無所資,為罍之恥,猶子不得養父母而贻親之辱也。
集傳以缾喻父母,罍喻子,正是反見。
【蓼莪六章:四章章四句,二章章八句。
】 大東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
睠焉顧之,潸焉出涕。
本韻。
○興也。
小東、大東,杼、柚其空。
糾糾葛屦,可以履霜。
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本韻。
既往既來,使我心疚。
本韻。
○賦也。
有冽氿泉,無浸獲薪。
契契寤歎,哀我憚人。
本韻。
薪是獲薪,尚可載也。
哀我憚人,亦可息。
本韻。
也。
興而比也。
東人之子,職勞不來。
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本韻。
舟人之子,熊、罴是裘。
私人之子,百僚是試。
本韻。
或、以、其、酒,不、以、其、漿、鞙、鞙、佩、璲,不、以、其、長、本韻。
○賦也。
下同。
維。
天。
有。
漢。
監。
亦。
有。
光。
跂。
彼。
織。
女。
終。
日。
七。
襄。
[評]以下忽入天文志,光怪陸離,非人世所有。
雖。
則。
七。
襄。
不。
成。
報。
章。
睆。
彼。
牽。
牛。
不。
以。
服。
箱。
本韻。
東。
有。
啟。
明。
西。
有。
長。
庚。
有。
捄。
天。
畢。
載。
施。
之。
行。
維。
南。
有。
箕。
不。
可。
以。
簸。
揚。
維。
北。
有。
鬥。
不。
可。
以。
挹。
酒。
漿。
本韻。
維。
南。
有。
箕。
載。
翕。
其。
舌。
維。
北。
有。
鬥。
西。
柄。
之。
揭。
本韻。
大序謂「東國困于役而傷于财」,是已。
謂「譚大夫作」,則無可稽。
幽王之時,号令猶行于諸侯,故東國諸侯之民愁怨如此。
若東遷之後,則不能爾矣。
[一章]「有饛簋飧」二句,興「周道如砥」二句。
周道,周行之道路也,亦興意。
謂道路平直,君子之所履行,小人之所瞻視,喻為政平直,君子行之而小人攸賴焉;今則不然也。
[二章]「杼柚其空」,唯此一句實寫正旨。
[五章]「或以其酒」四句,單言西人,皆寫其暴侈奢取意。
或用其酒,曾漿之不若;雖鞙鞙然之佩璲,亦不以為長也。
「酒漿」句,毛傳謂「或醉于酒,或不得其漿」,「佩璲」句,鄭氏謂「美其佩而無其德」,二義不貫。
集傳雲:「東人或饋之以酒,而西人曾不以為漿;東人或與以鞙然之佩,而西人曾不以為長。
」增添太多,未宜用。
[六章]「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此二句不必有義。
蓋是時方中夜,仰天感歎,适見天河爛然有光,即所見以抒寫其悲哀也。
又跂織女,不覺動「杼柚其空」之意。
又因織女及牽牛,以見其輸載之勞,無可诿也。
啟明、長庚、天畢又因織女、牽牛及之,亦望中所見,所曰「載施之行」。
不必有取義。
蓋其所取義者,上惟牛、女,下唯箕、鬥耳。
從來解者,于啟明諸星,亦以「有星名而無實用」為解,不但毫無意義,且使上下牛、女、箕、鬥之義反覺平常,不見其奇妙矣。
孰知此之無義處,正借以陪其上下,其味更長也。
「跂」,「跂予望之」之謂。
「睆」,視也。
集傳依舊說,皆非。
[七章]後四句,歐陽氏曰:「箕、鬥非徒不可用而已:箕張其舌,反若有所噬;鬥西其柄,反若有所挹取于東。
」其解自不可易。
【大東七章,章八句。
】 四月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先祖匪人,胡甯忍予本韻。
○賦也。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亂離瘼「瘼」,原誤「漠」,今校改。
矣,奚其适歸本韻。
○賦也。
冬日烈烈,飄風發發。
民莫不谷,我獨何害!本韻。
○賦也。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本韻。
○興也。
相彼泉水,載清載濁。
我日構禍,曷雲能谷本韻。
○興也。
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甯莫我有。
本韻。
○興也。
匪、鹑、匪、鸢,翰、飛、戾、天、匪、鳣、匪、鲔,潛、逃、于、淵、本韻。
○比也。
[評]即大雅旱麓「鸢飛戾天」二句,他為四句。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君子作歌,維以告哀!本韻。
○興也。
此疑大夫之後為仕者遭小人構禍,身曆南國,而歎其無所容身也。
或單主行役言,非。
或主思祭祖言,亦鑿。
[一章]「先祖」必先朝之大夫有功于國者,故曰,「先祖非人乎胡不念之,而忍其子孫如此也!」指王而言。
[二章]「腓」,當依爾雅作「痱」。
「痱」訓病,若「腓」則屬足趾r1「趾」,原誤「肚」,今校改。
[六章]西京之人何緣忽及江、漢其或身曆南國荊、揚之地,即所見而起興與 【四月八章,章四句。
】 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從事。
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本韻。
○賦也。
下同。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本韻。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本韻。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鮮我方将。
旅力方剛,經營四方。
本韻。
或。
燕燕居息;或。
盡瘁治國。
本韻。
或。
息偃在床;或。
不已于行。
本韻。
或。
不知叫号;或。
慘慘劬勞。
本韻。
或。
栖遲偃仰;或。
王事鞅掌。
本韻。
或。
湛樂飲酒;或。
慘慘畏咎。
本韻。
或。
出、入、風、「風」,原誤「諷」,今校改。
議,或。
靡、事、不、為、本韻。
[評]「或」字作十二疊,甚奇。
末更無收結,尤奇。
孟子曰「勞于王事而不得養父母也」。
但此為為士者所作以怨大夫也,故曰「偕偕士子」,曰「大夫不均」有明文矣。
集傳謂「大夫行役而作」,謬。
[一章]「偕偕」,同也。
時行役之士非一人,而此詩則一人所作也。
[二章]「獨賢」,王介甫曰:「取數多謂之賢。
禮記曰『某賢于某若幹純』。
」 【北山四章:三章章六句,一章十二句。
】末舊分三章,今當為一章,以其文法相同也。
無将大車 無将大車,祗自塵兮。
無思百、憂,祇自疧「疧」,原誤「●」,今校改。
本韻。
「疧」,何玄子謂古「」、「昏」字同寫,則此當作「●」。
兮。
興也。
下同。
無将大車,維塵冥冥。
無思百憂,不出于颎。
本韻。
[評]句古。
無将大車,維塵雝音壅。
兮。
無思百憂,祇自重本韻。
兮。
此詩以「将大車」而起塵興「思百憂」而自病,故戒其「無」。
觀上下同用「無」字及「祇自」字可見。
他篇若此甚多。
此尤興體之最明者。
自小序誤作比意,因大車用「将」字,遂曰「大夫悔将小人」,甚迂。
集傳則謂「行役勞苦而憂思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