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詩經通論卷十一
新安首源姚際恒着
小雅
巧言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無罪無辜,亂如此幠本章二「幠」字原均誤「怃」,今校改。
昊天已威,予慎無罪。
昊天泰幠,予慎無辜。
本韻。
○賦也。
亂之初生,僭始既涵。
亂之又生,君子信讒。
本韻。
君子如怒,亂庶遄沮。
君子如祉,亂庶遄已。
本韻。
○賦也。
君、子、屢、盟,亂、是、用、長、本韻。
[評]名言。
君子信盜,亂是用暴。
本韻。
盜。
言。
孔。
甘。
亂。
是。
用。
餤。
本韻。
[評]「甘」、「餤」字相應,奇語。
匪其止共,維王之邛。
本韻。
○賦也。
奕奕寝廟,君子作之。
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躍躍毚兔,遇犬獲本韻。
之。
興而比也。
荏染柔木,君子樹之。
往來行言,心焉數本韻。
之。
蛇蛇碩言,出自口矣。
巧、言、如、簧,顔、之、厚、本韻。
矣、興也。
彼、何、人、斯、居、何、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既、微、且、●,爾、勇、幾、何、為、猶、将、多,爾、居、徒、幾、何、」本韻。
○賦也。
此幽王時之大夫以小人讒謀啟亂,将甘心焉,而賦是詩。
[二章]「餤」,啖同。
毛傳訓「進」,非。
以信讒如食之甘,則亦惟亂是餤而已。
[四章]「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猶之「躍躍毚兔,遇犬獲之」矣。
比意亦在下,又起末章将獲是人而殺之之意。
[六章]識其所居之處,既無勇力,又有微、之疾,複言有幾何之勇,乃讒謀将日益多,所與居之徒衆能有幾何,我将殺之而甘心焉矣。
【巧言六章,章八句。
】 何人斯 彼何人斯其心孔艱。
胡逝我梁,不入我門伊誰雲從維暴之雲。
本韻。
○賦也。
下同。
二人從行,誰為此禍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雲不我可。
本韻。
彼何人斯,胡逝我陳我、聞、其、聲,不、見、其、身、[評]便起下「鬼蜮」語。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本韻。
彼何人斯其為飄風,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祇攪我心「風」字通韻。
餘本韻。
爾之安行,亦不遑舍。
爾之亟行,遑脂爾車。
壹者之來,雲何其盱本韻。
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評]偏為此軟緩之調。
壹者之來,俾我祇本韻。
也。
伯、氏、吹、埙,仲、氏、吹、箎、[評]偏作和好之辭。
及爾如貫,諒不我知。
出此三物,以詛爾斯!本韻。
為鬼為蜮,則不可得。
有腼面目,視人罔極。
作此好歌,以極反側!本韻。
小序謂「蘇公刺暴公」有可疑。
其謂暴公者,以詩中「維暴之雲」句也。
然上篇亦有「亂是用暴」句矣。
「蘇」字,詩則無之。
又不言何王之朝。
其雲「蘇」者,得毋以左 隐十一年,桓王以蘇忿生之田與鄭人而附會耶若是,又非幽王之世矣。
集傳雲「此詩與上篇文意相似,疑出一手」,則又謬。
若論相似,三百篇何嘗不相似此篇與上篇同為刺讒,卻絕不相似也。
[一章]「伊誰雲從,維暴之雲」,或不斥指其名,以「暴」呼之耳。
[二章]觀下章「胡逝我陳」,則「胡逝我梁」本借設之辭。
他篇亦可知。
[三章]「不愧于人」二句,本直下,謂于人不慚愧,于天不敬畏也。
集傳作轉折,非語氣。
[六章]「還」,自王朝還也。
【何人斯八章,章六句。
】 巷伯 萋、兮、斐、兮,成。
是。
貝。
錦。
[評]妙喻。
彼谮人者,亦已太甚。
本韻。
○比而賦也。
哆、兮、侈、兮,成。
是、南。
箕。
[評]妙喻。
彼谮人者,誰适與謀本韻。
○比而賦也。
緝、緝、翩、翩,謀欲谮人。
慎、爾、言、也,謂、爾、不、信、本韻。
○賦也。
捷、捷、幡、幡,謀欲谮言。
豈、不、爾、受,既、其、女、遷、本韻。
○賦也。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本韻。
「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本韻。
[評]較前意深。
○賦也。
彼谮人者,誰适與謀取、彼、谮、人,投、畀、豺、虎、本韻。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本韻。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本韻。
[評]刺讒諸詩無如此之快利,暢所欲言。
○賦也。
楊園之道,猗于畝丘。
寺人孟子,作為此詩。
凡百君子,敬而聽之!本韻。
○興也。
小序謂「刺幽王」,大序謂「寺人傷于讒,故作是詩」。
按謂寺人傷于讒,特一說耳。
或是本為士夫,以被讒而宮刑者,又一說也。
或是寺人見人之被讒,作此詩以恨讒人而儆君子,又一說也。
然如序說,寺人最近于王,又安得有人谮之或同類則可。
集傳不信序,故多不注何王之世。
于末章忽引劉氏曰「其後王後、太子及大夫果多以讒廢者」,殊令人不解。
[二章]「成是南箕」下,大東篇已自注矣,曰「載翕其舌」。
【巷伯七章:四章章四句,一章五句,一章八句,一章六句。
】 谷風 習習谷風,維風及雨。
将恐将懼,維予與女,将安将樂,女轉棄予。
本韻。
○興也。
下同。
習習谷風,維風及頹。
将恐将懼,寘、予、于、懷、将安将樂,棄、予、如、遺、本韻。
[評]俱較前深。
習習谷風,維山崔嵬。
無草不死;無木不萎。
本韻。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通韻。
小序謂「刺幽王」,泛甚。
此固朋友相怨之詩,然何以列于雅,而其體亦絕類風不可解。
嚴氏曰:「來自大谷之風,大風也。
又習習然連續不斷,繼之以雨,喻連變恐懼之時,猶後人以『震風、淩雨』喻不安也。
二章言『維風及頹』,頹,暴風也。
三章言草、木萎死,無生長之意。
舊說『谷風』為生長,『習習』為和調,難通矣。
」 三章皆言「習習谷風」,集傳以上二章為興,下一章為比,何也 【谷風三章,章六句。
】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本韻。
○比而賦也。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本韻。
○比而賦也。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評]奇想。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本韻。
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本韻。
○比而賦也。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複、我,出、入、腹、本韻。
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本韻。
○賦也。
[評]實言所以「劬勞」、「勞瘁」,勾人淚眼全在此無數「我」字,何必王褒!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
民莫不谷,我獨何害!本韻。
○興也。
下同。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
民莫不谷,我獨不卒!本韻。
○興也。
下同。
小序謂「刺幽王」,亦混。
大序謂「民人勞苦,孝子不得終養」,以「民人勞苦」合「刺王」
昊天已威,予慎無罪。
昊天泰幠,予慎無辜。
本韻。
○賦也。
亂之初生,僭始既涵。
亂之又生,君子信讒。
本韻。
君子如怒,亂庶遄沮。
君子如祉,亂庶遄已。
本韻。
○賦也。
君、子、屢、盟,亂、是、用、長、本韻。
[評]名言。
君子信盜,亂是用暴。
本韻。
盜。
言。
孔。
甘。
亂。
是。
用。
餤。
本韻。
[評]「甘」、「餤」字相應,奇語。
匪其止共,維王之邛。
本韻。
○賦也。
奕奕寝廟,君子作之。
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躍躍毚兔,遇犬獲本韻。
之。
興而比也。
荏染柔木,君子樹之。
往來行言,心焉數本韻。
之。
蛇蛇碩言,出自口矣。
巧、言、如、簧,顔、之、厚、本韻。
矣、興也。
彼、何、人、斯、居、何、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既、微、且、●,爾、勇、幾、何、為、猶、将、多,爾、居、徒、幾、何、」本韻。
○賦也。
此幽王時之大夫以小人讒謀啟亂,将甘心焉,而賦是詩。
[二章]「餤」,啖同。
毛傳訓「進」,非。
以信讒如食之甘,則亦惟亂是餤而已。
[四章]「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猶之「躍躍毚兔,遇犬獲之」矣。
比意亦在下,又起末章将獲是人而殺之之意。
[六章]識其所居之處,既無勇力,又有微、之疾,複言有幾何之勇,乃讒謀将日益多,所與居之徒衆能有幾何,我将殺之而甘心焉矣。
【巧言六章,章八句。
】 何人斯 彼何人斯其心孔艱。
胡逝我梁,不入我門伊誰雲從維暴之雲。
本韻。
○賦也。
下同。
二人從行,誰為此禍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雲不我可。
本韻。
彼何人斯,胡逝我陳我、聞、其、聲,不、見、其、身、[評]便起下「鬼蜮」語。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本韻。
彼何人斯其為飄風,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祇攪我心「風」字通韻。
餘本韻。
爾之安行,亦不遑舍。
爾之亟行,遑脂爾車。
壹者之來,雲何其盱本韻。
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評]偏為此軟緩之調。
壹者之來,俾我祇本韻。
也。
伯、氏、吹、埙,仲、氏、吹、箎、[評]偏作和好之辭。
及爾如貫,諒不我知。
出此三物,以詛爾斯!本韻。
為鬼為蜮,則不可得。
有腼面目,視人罔極。
作此好歌,以極反側!本韻。
小序謂「蘇公刺暴公」有可疑。
其謂暴公者,以詩中「維暴之雲」句也。
然上篇亦有「亂是用暴」句矣。
「蘇」字,詩則無之。
又不言何王之朝。
其雲「蘇」者,得毋以左 隐十一年,桓王以蘇忿生之田與鄭人而附會耶若是,又非幽王之世矣。
集傳雲「此詩與上篇文意相似,疑出一手」,則又謬。
若論相似,三百篇何嘗不相似此篇與上篇同為刺讒,卻絕不相似也。
[一章]「伊誰雲從,維暴之雲」,或不斥指其名,以「暴」呼之耳。
[二章]觀下章「胡逝我陳」,則「胡逝我梁」本借設之辭。
他篇亦可知。
[三章]「不愧于人」二句,本直下,謂于人不慚愧,于天不敬畏也。
集傳作轉折,非語氣。
[六章]「還」,自王朝還也。
【何人斯八章,章六句。
】 巷伯 萋、兮、斐、兮,成。
是。
貝。
錦。
[評]妙喻。
彼谮人者,亦已太甚。
本韻。
○比而賦也。
哆、兮、侈、兮,成。
是、南。
箕。
[評]妙喻。
彼谮人者,誰适與謀本韻。
○比而賦也。
緝、緝、翩、翩,謀欲谮人。
慎、爾、言、也,謂、爾、不、信、本韻。
○賦也。
捷、捷、幡、幡,謀欲谮言。
豈、不、爾、受,既、其、女、遷、本韻。
○賦也。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本韻。
「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本韻。
[評]較前意深。
○賦也。
彼谮人者,誰适與謀取、彼、谮、人,投、畀、豺、虎、本韻。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本韻。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本韻。
[評]刺讒諸詩無如此之快利,暢所欲言。
○賦也。
楊園之道,猗于畝丘。
寺人孟子,作為此詩。
凡百君子,敬而聽之!本韻。
○興也。
小序謂「刺幽王」,大序謂「寺人傷于讒,故作是詩」。
按謂寺人傷于讒,特一說耳。
或是本為士夫,以被讒而宮刑者,又一說也。
或是寺人見人之被讒,作此詩以恨讒人而儆君子,又一說也。
然如序說,寺人最近于王,又安得有人谮之或同類則可。
集傳不信序,故多不注何王之世。
于末章忽引劉氏曰「其後王後、太子及大夫果多以讒廢者」,殊令人不解。
[二章]「成是南箕」下,大東篇已自注矣,曰「載翕其舌」。
【巷伯七章:四章章四句,一章五句,一章八句,一章六句。
】 谷風 習習谷風,維風及雨。
将恐将懼,維予與女,将安将樂,女轉棄予。
本韻。
○興也。
下同。
習習谷風,維風及頹。
将恐将懼,寘、予、于、懷、将安将樂,棄、予、如、遺、本韻。
[評]俱較前深。
習習谷風,維山崔嵬。
無草不死;無木不萎。
本韻。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通韻。
小序謂「刺幽王」,泛甚。
此固朋友相怨之詩,然何以列于雅,而其體亦絕類風不可解。
嚴氏曰:「來自大谷之風,大風也。
又習習然連續不斷,繼之以雨,喻連變恐懼之時,猶後人以『震風、淩雨』喻不安也。
二章言『維風及頹』,頹,暴風也。
三章言草、木萎死,無生長之意。
舊說『谷風』為生長,『習習』為和調,難通矣。
」 三章皆言「習習谷風」,集傳以上二章為興,下一章為比,何也 【谷風三章,章六句。
】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本韻。
○比而賦也。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本韻。
○比而賦也。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評]奇想。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本韻。
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本韻。
○比而賦也。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複、我,出、入、腹、本韻。
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本韻。
○賦也。
[評]實言所以「劬勞」、「勞瘁」,勾人淚眼全在此無數「我」字,何必王褒!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
民莫不谷,我獨何害!本韻。
○興也。
下同。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
民莫不谷,我獨不卒!本韻。
○興也。
下同。
小序謂「刺幽王」,亦混。
大序謂「民人勞苦,孝子不得終養」,以「民人勞苦」合「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