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下乃參錯言之。
[二章]祭飨謂之「牲」;畜牧,凡以為祭飨也。
「爾牲則具」一句是正意,餘皆閑筆,所以為佳。
[三章]「爾牧來思」,「爾羊來思」,人、物夾雜并言,以見其兩相得,亦兩相忘也。
牧人聽羊、牛之降阿、飲柒及寝、訛,以其餘間采薪、弋鳥,所必有之事。
雌、雄字從隹,即鳥也,故以「雌、雄」言鳥。
上二「以」字貼取薪,下二「以」字貼取鳥言,本甚明白。
解者何為不知,或以雌、雄言羊、牛,又或并言禽、獸耶羊之步履欲争先而實緩,「矜矜兢兢」四字描摹物理尤妙。
「不骞」,不虧損也;「不崩」,崎岖險仄之處不傾跌也。
彼篇以言南山,此以言畜,詩之觸處圓通如此。
不言牛者,羊性剛逆,尚能馴擾,則牛性之本順者可知矣。
[四章]牧事蕃育底成,亦當有頌禱之詞以終之,故法亦同上篇。
此就牧人言夢,尤幻。
畜牧蕃盛固富國之一端,而年豐民庶,家給人足,尤為治平攸賴,故頌禱必及之。
然何以遽及,則借夢言之。
魚麗「麗」字疑系「衆」字之誤。
為萬物盛多之象,故為豐年;旟、旐所以聚衆,故為民庶。
假微賤之夢通乎國計民生,此豈常人思慮所及!或以為牧人真夢,或且以為占夢者得而獻之于王,所謂「癡人前不得說夢」也。
【無羊四章,章八句。
】 節南山 節彼南山,維石岩岩。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惔,不敢戲談。
國既卒斬,何用不監!本韻。
○興也。
節彼南山,有實其猗。
赫赫師尹,不平謂何![評]怨。
天方薦瘥,喪亂弘多。
民言無嘉,憯莫懲嗟。
本韻。
○興也。
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評]上言「師尹」,此特分民與臣言之,以見其任重如此,正所以深責之。
妙,妙!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師、!本韻。
○賦也。
下同。
弗躬弗親,庶民弗信。
本韻。
弗問弗仕,勿罔君子。
式夷式已,無小人殆。
瑣瑣姻亞,則無膴仕。
本韻。
昊天不傭,降此鞠!本韻。
昊天不惠,降此大戾!本韻。
君子如屆,俾民心阕。
本韻。
君子如夷,惡怒是違。
本韻。
不吊昊天,亂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甯!憂、心、如、酲,誰、秉、國。
成。
[評]應第三章。
不、自、為、政,卒、勞、百、姓、本韻。
駕彼四牡,四牡項領。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本韻。
[評]凄苦。
方茂爾惡,相爾矛矣。
既夷既怿,如相本韻。
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甯、![評]始出「王」字。
不懲其心,覆怨其正。
本韻。
家父作誦,以、究、王、酗、[評]應「降此鞠酗」。
式訛爾心,以畜萬邦。
本韻。
小序謂「家父刺幽王」。
以詩中「南山」證之,是終南山也。
自歐陽氏執春秋家父在桓王之世,而集傳亦疑之。
季明德、僞傳、說、何玄子遂皆以為桓王時,非也。
集傳雲「大抵序之時代皆不足信」。
予謂序不足信,詩亦不足信乎!東遷以後,曷為南山哉 [一章]「憂心如惔,不敢戲談」,正應上「赫赫」意。
詩人愁苦,必用危言聳聽,如曰「國既卒斬」及下篇「褒姒之」是也。
其實未斬、未 也。
[二章]以「不平謂何」起下「秉國之均」諸語。
[三章]「不吊昊天」,應上「天方薦瘥」而尹氏不恤也。
[四章]「仕」,非事也。
「君子」,非指王也。
以君子而弗咨詢之,弗仕使之,是誣罔君子也,故戒其「勿」。
小人則平其心而休廢之;以小人危殆也,故戒其「無」。
「無」,毋同。
「瑣瑣姻亞」,指其事而言之;蓋此輩不唯仕,而且膴仕矣,故亦戒其「無」,應上君子弗仕意。
[五章]二「君子」即上「君子」,言用君子可以回天意及順民情也。
「如夷」,應上「式夷」。
[六章]「誰秉國成」,應三章「尹氏大師」以下六句。
誰乎尹氏大師也。
[八章]「既夷」二句,嚴氏曰:「若能夷平怿,則同僚相與歡然,如賓主之相酢,何至相疾如仇?哉!舊說『夷、怿』為小人喜、怒不常,今不從。
」愚按上言其惡,下言其夷怿,正是一反一正。
「夷」字亦應上二「夷」字。
[九章]此處方出「我王」字,則以前皆指尹氏甚明。
古人文極有條理,而解者顧亂之,何也「懲其心」,應前「懲嗟」懲字。
[十章]「以究王酗」,承上「我王不甯」來;「酗」,應上「鞠酗」字:謂窮究王之所以緻此鞠也。
「爾」,指尹氏,尚冀其變化此心以畜養乎萬邦也;應前「空我師」不得其養之意。
通篇唯末二章及王,餘指尹氏。
觀此,則家父之愛王切矣,其責恨尹氏深矣。
【節南山十章:六章章八句,四章章四句。
】 正月 正月繁霜,我心憂傷。
民之訛言,亦孔之将。
念我獨兮,憂心京京。
哀我小心,癙憂以癢。
本韻。
○賦也。
父母生我,胡俾我愈。
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本韻。
○賦也。
憂心惸惸,念我無祿。
民之無辜,并其臣仆。
哀我人斯,于何從祿瞻、烏、爰、止,于、誰、之、屋、本韻。
○賦也。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
民今方殆,視天夢夢。
既克有定,靡人弗勝。
有。
皇。
上。
帝。
伊。
誰、雲。
憎。
本韻。
[評]大議論。
○興而比也。
謂、山、蓋、卑,為、岡、為、陵、民之訛言,甯莫之懲!召彼故老,訊之占夢。
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本韻。
○賦也。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維号去聲。
斯言,有倫有脊。
哀今之人,胡為虺、蜴本韻。
○賦也。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
天、之、扤、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則,如、不、我、得、執、我、仇、仇,亦、不、我、力、本韻。
[評]六句中用「我」字弄姿。
○興而比也。
心之憂矣,如或結之。
今茲之正,胡然厲矣燎之方揚,甯或滅之赫、赫、宗、周,褒、姒、本韻。
之、!賦也。
終其永懷,又、窘、陰、雨、其、車、既、載,乃、棄、爾、輔、載、如字。
輸、爾、載,音在。
「将、伯、助、手!」本韻。
○比也。
無。
棄。
爾。
輔。
員。
于。
爾。
輻。
[評]承上純作比意,妙。
屢。
顧。
爾。
仆,不。
輸。
爾。
載。
[評]一往摹神。
終。
踰。
絕。
險,曾。
是。
不。
意。
本韻。
○比也。
魚在于沼,亦匪克樂。
潛雖伏矣,亦孔之照。
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本韻。
○比而賦也。
彼有旨酒,又有嘉殽。
洽比其鄰,昏姻孔雲。
念我獨兮,憂心殷殷。
本韻。
○賦也。
佌佌彼有屋,蓛蓛方有谷;民今之無祿,天夭是椓。
「哿矣富人,哀此惸獨!」本韻。
○賦也。
小序謂「大夫刺幽王」,是。
詩中明有褒姒,而集傳猶疑之,以為東遷以後詩,謂時宗周已滅矣。
不知此詩刺時也,非感舊也。
若褒姒已往,鎬京已亡,言之亦複何益;與前後文意皆不類矣。
[二章]「好言」、「莠言」承上「訛言」言之。
[三章]「瞻烏」二句,即前篇
[二章]祭飨謂之「牲」;畜牧,凡以為祭飨也。
「爾牲則具」一句是正意,餘皆閑筆,所以為佳。
[三章]「爾牧來思」,「爾羊來思」,人、物夾雜并言,以見其兩相得,亦兩相忘也。
牧人聽羊、牛之降阿、飲柒及寝、訛,以其餘間采薪、弋鳥,所必有之事。
雌、雄字從隹,即鳥也,故以「雌、雄」言鳥。
上二「以」字貼取薪,下二「以」字貼取鳥言,本甚明白。
解者何為不知,或以雌、雄言羊、牛,又或并言禽、獸耶羊之步履欲争先而實緩,「矜矜兢兢」四字描摹物理尤妙。
「不骞」,不虧損也;「不崩」,崎岖險仄之處不傾跌也。
彼篇以言南山,此以言畜,詩之觸處圓通如此。
不言牛者,羊性剛逆,尚能馴擾,則牛性之本順者可知矣。
[四章]牧事蕃育底成,亦當有頌禱之詞以終之,故法亦同上篇。
此就牧人言夢,尤幻。
畜牧蕃盛固富國之一端,而年豐民庶,家給人足,尤為治平攸賴,故頌禱必及之。
然何以遽及,則借夢言之。
魚麗「麗」字疑系「衆」字之誤。
為萬物盛多之象,故為豐年;旟、旐所以聚衆,故為民庶。
假微賤之夢通乎國計民生,此豈常人思慮所及!或以為牧人真夢,或且以為占夢者得而獻之于王,所謂「癡人前不得說夢」也。
【無羊四章,章八句。
】 節南山 節彼南山,維石岩岩。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惔,不敢戲談。
國既卒斬,何用不監!本韻。
○興也。
節彼南山,有實其猗。
赫赫師尹,不平謂何![評]怨。
天方薦瘥,喪亂弘多。
民言無嘉,憯莫懲嗟。
本韻。
○興也。
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評]上言「師尹」,此特分民與臣言之,以見其任重如此,正所以深責之。
妙,妙!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師、!本韻。
○賦也。
下同。
弗躬弗親,庶民弗信。
本韻。
弗問弗仕,勿罔君子。
式夷式已,無小人殆。
瑣瑣姻亞,則無膴仕。
本韻。
昊天不傭,降此鞠!本韻。
昊天不惠,降此大戾!本韻。
君子如屆,俾民心阕。
本韻。
君子如夷,惡怒是違。
本韻。
不吊昊天,亂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甯!憂、心、如、酲,誰、秉、國。
成。
[評]應第三章。
不、自、為、政,卒、勞、百、姓、本韻。
駕彼四牡,四牡項領。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本韻。
[評]凄苦。
方茂爾惡,相爾矛矣。
既夷既怿,如相本韻。
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甯、![評]始出「王」字。
不懲其心,覆怨其正。
本韻。
家父作誦,以、究、王、酗、[評]應「降此鞠酗」。
式訛爾心,以畜萬邦。
本韻。
小序謂「家父刺幽王」。
以詩中「南山」證之,是終南山也。
自歐陽氏執春秋家父在桓王之世,而集傳亦疑之。
季明德、僞傳、說、何玄子遂皆以為桓王時,非也。
集傳雲「大抵序之時代皆不足信」。
予謂序不足信,詩亦不足信乎!東遷以後,曷為南山哉 [一章]「憂心如惔,不敢戲談」,正應上「赫赫」意。
詩人愁苦,必用危言聳聽,如曰「國既卒斬」及下篇「褒姒之」是也。
其實未斬、未 也。
[二章]以「不平謂何」起下「秉國之均」諸語。
[三章]「不吊昊天」,應上「天方薦瘥」而尹氏不恤也。
[四章]「仕」,非事也。
「君子」,非指王也。
以君子而弗咨詢之,弗仕使之,是誣罔君子也,故戒其「勿」。
小人則平其心而休廢之;以小人危殆也,故戒其「無」。
「無」,毋同。
「瑣瑣姻亞」,指其事而言之;蓋此輩不唯仕,而且膴仕矣,故亦戒其「無」,應上君子弗仕意。
[五章]二「君子」即上「君子」,言用君子可以回天意及順民情也。
「如夷」,應上「式夷」。
[六章]「誰秉國成」,應三章「尹氏大師」以下六句。
誰乎尹氏大師也。
[八章]「既夷」二句,嚴氏曰:「若能夷平怿,則同僚相與歡然,如賓主之相酢,何至相疾如仇?哉!舊說『夷、怿』為小人喜、怒不常,今不從。
」愚按上言其惡,下言其夷怿,正是一反一正。
「夷」字亦應上二「夷」字。
[九章]此處方出「我王」字,則以前皆指尹氏甚明。
古人文極有條理,而解者顧亂之,何也「懲其心」,應前「懲嗟」懲字。
[十章]「以究王酗」,承上「我王不甯」來;「酗」,應上「鞠酗」字:謂窮究王之所以緻此鞠也。
「爾」,指尹氏,尚冀其變化此心以畜養乎萬邦也;應前「空我師」不得其養之意。
通篇唯末二章及王,餘指尹氏。
觀此,則家父之愛王切矣,其責恨尹氏深矣。
【節南山十章:六章章八句,四章章四句。
】 正月 正月繁霜,我心憂傷。
民之訛言,亦孔之将。
念我獨兮,憂心京京。
哀我小心,癙憂以癢。
本韻。
○賦也。
父母生我,胡俾我愈。
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本韻。
○賦也。
憂心惸惸,念我無祿。
民之無辜,并其臣仆。
哀我人斯,于何從祿瞻、烏、爰、止,于、誰、之、屋、本韻。
○賦也。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
民今方殆,視天夢夢。
既克有定,靡人弗勝。
有。
皇。
上。
帝。
伊。
誰、雲。
憎。
本韻。
[評]大議論。
○興而比也。
謂、山、蓋、卑,為、岡、為、陵、民之訛言,甯莫之懲!召彼故老,訊之占夢。
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本韻。
○賦也。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維号去聲。
斯言,有倫有脊。
哀今之人,胡為虺、蜴本韻。
○賦也。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
天、之、扤、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則,如、不、我、得、執、我、仇、仇,亦、不、我、力、本韻。
[評]六句中用「我」字弄姿。
○興而比也。
心之憂矣,如或結之。
今茲之正,胡然厲矣燎之方揚,甯或滅之赫、赫、宗、周,褒、姒、本韻。
之、!賦也。
終其永懷,又、窘、陰、雨、其、車、既、載,乃、棄、爾、輔、載、如字。
輸、爾、載,音在。
「将、伯、助、手!」本韻。
○比也。
無。
棄。
爾。
輔。
員。
于。
爾。
輻。
[評]承上純作比意,妙。
屢。
顧。
爾。
仆,不。
輸。
爾。
載。
[評]一往摹神。
終。
踰。
絕。
險,曾。
是。
不。
意。
本韻。
○比也。
魚在于沼,亦匪克樂。
潛雖伏矣,亦孔之照。
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本韻。
○比而賦也。
彼有旨酒,又有嘉殽。
洽比其鄰,昏姻孔雲。
念我獨兮,憂心殷殷。
本韻。
○賦也。
佌佌彼有屋,蓛蓛方有谷;民今之無祿,天夭是椓。
「哿矣富人,哀此惸獨!」本韻。
○賦也。
小序謂「大夫刺幽王」,是。
詩中明有褒姒,而集傳猶疑之,以為東遷以後詩,謂時宗周已滅矣。
不知此詩刺時也,非感舊也。
若褒姒已往,鎬京已亡,言之亦複何益;與前後文意皆不類矣。
[二章]「好言」、「莠言」承上「訛言」言之。
[三章]「瞻烏」二句,即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