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十裡。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本韻。

     四牡修廣,其大有颙。

    薄伐玁狁,以奏膚公。

    本韻。

    有嚴有翼,共武之服。

    共武之服,以定王國。

    本韻。

     玁狁匪茹,整居焦、獲,本韻。

    侵鎬及方,至于泾陽。

    織文鳥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啟行。

    本韻。

     戎車既安,如、轾、如、軒、四牡既佶,既佶且閑。

    薄伐玁狁,至于大原。

    文武吉甫,萬邦為憲。

    本韻。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

    來歸自鎬,我行永久。

    飲禦諸友,炰 、鯉。

    侯。

    誰。

    在。

    矣。

    張。

    仲。

    孝。

    友。

    [評]如許大篇,結得冷而妙。

     小序謂「宣王北伐」,是篇中「王于出征」乃王親征;鄭氏以「于」訓「曰」,非也。

    「以佐天子」,言吉甫佐天子也。

    但此篇則系吉甫有功而歸,燕飲諸友,詩人美之而作也。

    若飲至之禮,末章雲「吉甫燕喜,既多受祉」,則是前此已行之矣。

     [一章]「常服」,「常」,旗屬也。

    「服」,屬也,言常之屬也。

    毛傳謂戎服,戎服何謂之常服乎!鄭氏謂「韋弁服」,集傳謂「戎事之常服」,并非。

    且以「服」為衣服,與下章「既成我服」亦複矣。

    通章三「服」字,凡三義。

     [二章]「我服」,戎服也。

    觀上雲「維此六月」,其亦夏時之戎服,故曰「既成」與何玄子謂「兩服」之服,與上句不接。

     [六章]「燕喜」,天子燕之而有喜也,故言「吉甫燕喜,既多受祉」矣。

    又以來歸自鎬,為日永久,于以「飲禦諸友」焉,此道吉甫之意。

    私燕曰飲;「炰、脍鯉」亦非燕禮所設也。

    「侯誰在矣張仲孝友」,誇其有賢客也。

    毛傳雲「使文武之臣征伐,與孝友之臣處内」,此亦臆度。

    安知張仲仕而非隐又安知其仕而在内非外也籲,張仲何人,附吉甫而傳;作者又何人,本以餘意作結,見其章法之妙,而适以傳其人也。

     【六月六章,章八句。

    】 采 薄言采,于彼新田,于此菑畝。

    方叔止,其車三千,本韻。

    師幹之試。

    方叔率止,本韻。

    乘其四骐,四骐翼翼。

    路車有奭,簟笰、魚服,鈎膺、鞗革。

    本韻。

    ○興也。

     薄言采,于彼新田,于此中鄉。

    方叔止,其車三千,見上。

    旗、旐央央。

    方叔率止,約軧、錯衡,八鸾玱玱。

    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蔥珩。

    本韻。

    ○興也。

     鴥彼飛隼,其飛戾天,亦集爰止。

    方叔止,其車三千,見上。

    師幹之試。

    方叔率止,見上。

    钲人伐鼓,陳師鞠旅。

    本韻。

    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阗阗。

    本韻。

    ○興也。

     蠢爾蠻荊,大邦為雠!方。

    叔。

    元。

    老。

    克。

    壯。

    其。

    猶。

    [評]「老」、「壯」字并用不覺。

    方叔止,執訊獲醜。

    戎、車、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玁狁,蠻荊來威。

    本韻。

    ○賦也。

     此宣王命方叔南征蠻荊,詩人美之而作;大概作于出師之時。

    或謂班師時作,非也。

    篇中「振旅」,隻訓軍之入,非班師之謂也。

    一、二章言軍容之盛;三章言節制之嚴;四章歸功于大将,而謂其北伐之聲靈可以不戰而來服也。

     [一章]「魚服」,沈無回曰:「此章言車馬,不言器械,不當獨言矢服。

    左氏雲『歸夫人魚軒』,服虔注雲『魚,獸名』,則魚皮可以飾車也。

    」 [二章]「服其命服」,三命也。

    玉藻雲「三命赤韨,蔥珩」,本此。

     [四章]「元老」,尊稱之也。

    「克壯其猶」,言其尚謀不尚力而勇愈壯,以起下之「執訊獲醜」及「蠻荊來威」也。

    「老」字「壯」字二句中正對映,用來卻隐而無迹,令人可思,所以為妙。

    集傳雲「言方叔雖老而其謀則壯也」,何其索然。

     【采四章,章十二句。

    】 車攻 我、車、既、攻,我、馬、既、同、四牡龐龐,駕言徂東。

    本韻。

    ○賦也。

    下同。

    [評]先言「東」。

     田車既好,四牡孔阜。

    東、有、甫、草,,[評]從「東」出「甫草」。

    駕言行狩。

    本韻。

     之子于苗,選徒嚣嚣。

    建旐設旄,搏獸于敖。

    本韻。

     駕彼四牡,四牡奕奕。

    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本韻。

     決、拾既佽,弓、矢既調,射夫既同,助我舉柴。

    如字,與上「調」通韻。

     四黃既駕,兩骖不猗。

    不、失、其、馳,舍、矢、如、破、本韻。

     蕭。

    蕭。

    馬。

    鳴。

    悠。

    悠。

    旆。

    、旌。

    [評]二語神到。

    徒、禦、不、驚,大、庖、不、盈、本韻。

     之子于征,有聞無聲。

    允、矣、君、子,展、也、大、成、!本韻。

    [評]結得莊重。

     大序謂「宣王複會諸侯于東都,因田獵而選車徒焉」,是。

     [二章]「甫草」,毛傳謂「大芟草以為防」,則「有」字無着落,非也。

    鄭氏謂「甫草者,甫田之草也;鄭有圃田」。

    按「甫」,圃同,鄭說是。

    田必芟草為防,故有取于圃田之草也。

    集傳直以「甫草」為圃田,謬。

     [五章]「柴」,今之佳韻,「調」,今之蕭韻,皆無入聲,故為通韻。

    說文以「柴」作「●」,與首句「佽」協;意以二句「調」與三句「同」協也。

    不知東、蕭韻不相通,故以「柴」作「●」未然。

    毛、鄭訓「●」為積,以為「舉積禽」。

    按下章方言獵事,此不應遽言積禽,亦非。

    何玄子謂「即毛傳『大芟草以為防,褐纏旃以為門』之意。

    防限之設必有門,故用柴」,未知然否。

     [七章]「不驚」不可作反說,則「不盈」亦自宜作正說矣。

     【車攻八章,章四句。

    】 吉日 吉日維戊,既伯既禱。

    田車既好,四牡孔阜。

    升彼大阜,從其群醜。

    本韻。

    ○賦也。

    下同。

     吉日庚午,既差我馬。

    獸之所同,麀鹿麌麌。

    漆、沮之從,天子之所。

    本韻。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本韻。

     既張我弓,既挾我矢。

    發、彼、小、豝,殪、此、大、兕、[評]互文。

    以禦賓客,且以酌醴。

    本韻。

     此宣王獵于西都之詩。

    舊傳岐陽石鼓為宣王獵碣,或即此時也。

    詩中「漆、沮」正近岐陽。

     【吉日四章,章六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