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燕兄弟」,大序謂「闵管、蔡之失道」,蓋本左、國為說也。

    然不言何人作。

    鄭氏誤解傳,以為周公時召公作,非也。

    左傳「周襄王以狄伐鄭氏,富辰谏曰:『不可!昔周公吊二叔之不鹹,故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故糾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詩曰:「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四章曰「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

    如是,則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周之有懿德也,猶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

    其懷柔天下也,猶懼有所侮;捍禦侮者莫如親親,故以親屏周。

    召穆公亦雲。

    今周德既衰,于是乎又渝周、召以從諸奸;無乃不可乎』」國語「富辰谏曰:『不可!人有言「兄弟讒阋,侮人百裡」。

    周文公之詩曰「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

    按國語謂周公之詩。

    左傳曰「周之有懿德也,猶曰『莫如兄弟』」,又曰「猶懼有所侮」。

    雖無明文,亦是周公作也。

    又韋昭雲,「召康公之後,穆公虎也,去周公曆九王矣。

    周公作常棣之篇,以闵管、蔡而親兄弟。

    其後周室既衰,厲王無道,骨肉恩缺,親親禮廢,宴兄弟之樂絕。

    故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而合其宗族于成周,複作棠棣之歌以親之。

    鄭、唐二君以為穆公所作,失之矣」。

    按韋說尤明。

    然鄭本謂召康公,非穆公也。

    鄭之以為康公者,以鹿鳴至魚麗為文、武時詩也。

     集傳于首章謂「此燕兄弟之樂歌」,于次章謂「此詩蓋周公既誅管、蔡而作」,分兩義說,甚失注詩之體,蓋于首章切合小序,于次章切合大序也。

    不知大、小序出于兩人,故屬兩義;今一人之作豈可如此!當并合而雲「此周公既誅管、蔡而作,後因以為燕兄弟之樂歌」,如此乃明耳。

    予故謂遵序者莫若集傳,不誣也。

     [一章]「鄂」,「萼」同,花苞也。

    唐明皇以「花萼」名樓,取此。

    「不」,「跗」同,花蒂也。

    集傳以「鄂」為「鄂然」,本毛傳之謬。

    又雲「不,猶『豈不』也」,并謬。

     [二章]「原隰裒」,隻說原隰廣野之地,不相值則兄弟必求,故下「脊令」亦用「原」字。

    「裒」,損少意,易雲「裒多益寡」,謂少其人,猶後世詩「遍插茱萸少一人」也。

    集傳「屍裒聚于原野之間」,令人可畏複可笑也。

    且「死喪」、「原隰」之下各有「兄弟」字,豈可為蒙上之詞,又不達文義矣。

     [三章]「況」,怳同,出車篇「況瘁」亦是。

    毛傳訓「茲」。

    按,下雲「烝也」,烝是實字,此不當作虛字。

    集傳謂「發語聲「聲」,原作「辭」,據校改。

    」,益非。

     [四章]「烝」,衆也;「戎」,兵也。

    言有外侮,朋雖衆也,無以兵相助矣。

    此兩章主言兄弟,不得不屈朋友;不必泥。

     [五章]首章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三章至此章,皆反複明其「莫如兄弟」之意也。

    三章、四章言「每有良朋」亦不如兄弟;此章言喪亂既平而安甯矣,乃雖有兄弟反不如友生,何哉蓋此時兄弟已亡,所與周旋者唯友生而已,故為深痛。

    皆反複明其「莫如兄弟」之意。

    上「莫如」,此「不如」,正相應。

    舊解謂安甯之後,乃有視兄弟不如友生者;泛罵世情,殊無謂。

    觀「喪亂既平」之語,酷似周公當日情事,故主為公作。

     [六、七、八章]又追思兄弟之宜和樂也。

    上以「良朋」陪說,此又以「妻子」陪說。

    然有不同:「良朋」陪說,屈之也;「妻子」陪說,以見一家内外之和樂也。

     【棠棣八章,章四句。

    】 伐木 伐木丁丁,鳥鳴嘤嘤。

    本韻。

    出。

    自。

    幽。

    谷。

    遷。

    于。

    喬。

    木。

    本韻。

    [評]佳語,似閑非閑。

    嘤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本韻。

    ○興而比也。

     伐木許許,酾酒有藇。

    既有肥羜,以速△父△。

    甯适不來,微我弗顧本韻。

    于粲灑掃,陳饋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諸△舅△。

    甯适不來,微我有咎本韻。

    ○興也。

    下同。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

    笾豆有踐,兄△弟△無遠。

    民之失德,幹糇以愆。

    本韻。

    有酒湑我。

    無酒酤我。

    坎坎鼓我。

    蹲蹲舞我。

    [評]以「我」字作助字,妙。

    迨我暇矣,飲此湑本韻。

    矣。

     此燕朋友、親戚、兄弟之樂歌。

    一章言朋友也;二章言諸父,親也;諸舅,戚也;三章言兄弟也。

    解者唯以朋友為言,非也。

    下二章言燕飨之事。

    首章不及者,反複言朋友之義,故不暇及,以下數章互見也。

    深得前虛後實之妙。

    篇中曰「八簋」,曰「民之失德」,自是天子之詩。

     [一章]「伐木」是興,「鳥鳴」是比:蓋以「鳥鳴」比朋友,以「伐木」興「鳥鳴」也。

    章法奇變。

    舊解皆以為興,或以「伐木」亦作比朋友義,皆非。

    鳥以據喬木而嘤鳴相應為樂,若幽谷則不堪,故以「出自幽谷,遷于喬木」二句承上起下;綽有妙緻。

    「神聽」二句又接得出人意外;作盟神矢詞解,自可。

     [二章、三章]下二章惟以「伐木」為興,則上「鳥鳴」之為比自明。

    此處「伐木」為興,亦承上來,又不必與下旨有關會也。

    看詩全要圓通無滞方佳。

    「甯适不來,微我弗顧」,謂「甯得不來乎,無乃不我肯顧也」「微我有咎」,謂「無乃以我有咎也」自反之意,較前益深。

    集傳雲「謂甯使彼适有故而不來,而無使我思意之有不至也」,迂拙之甚。

     【伐木三章,章十二句。

    】從集傳引劉氏說。

     天保 天保定爾,亦孔之固。

    俾爾單厚,何福不除。

    俾爾多益,以莫不庶。

    本韻。

    ○賦也。

    下同。

     天保定爾,俾爾戬谷。

    罄無不宜,受天百祿。

    降爾遐福,維日不足。

    本韻。

     天保定爾,以莫不興。

    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評]妙喻。

    以莫不增。

    本韻。

     吉蠲為饎,是用孝享。

    禴、祠、烝、嘗,于公、先王。

    君曰蔔爾,萬壽無疆。

    本韻。

     神之吊矣,诒爾多福。

    民之質矣,日用飲食。

    群黎百姓,遍為爾德。

    本韻。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壽,[評]妙喻。

    不骞不崩。

    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