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詩經通論卷九
新安首源姚際恒着
小雅
大小雅之分,或主政事,或主道德,或主聲音。
唯嚴氏主辭體者近之。
曰:「二雅之别,先儒皆未有至當之論。
竊謂雅之大、小特以其體之不同耳。
蓋優柔委曲,意在言外者,風之體也。
明白正大,直言其事者,雅之體也。
純乎雅之體者,為雅之大。
雜乎風之體者,為雅之小。
離騷出于國風,而世以『風、騷』并稱,謂其體之多同也。
太史公亦曰『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
言離騷兼國風、小雅而不言兼大雅,可證。
『呦呦鹿鳴』、『文王在上』,則大雅、小雅之氣象自見矣。
」其餘言大、小雅之正、變,非是,不錄。
何玄子辨之曰:「棫樸、旱麓、靈台、凫鹥,非雜乎風者耶何以載于大天保、六月、車攻、吉日,非純乎雅者耶何以載于小」愚按,此其小者,亦論其大段焉耳。
集傳雲,「雅者,正也」,是已。
然又雲「正小雅」、「正大雅」若是,則「正小正」、「雅小雅」可通乎故知正、變之說于二雅尤不可用也。
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本韻。
[評]樂。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評]币。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本韻。
○興也。
下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灑,[評]酒。
嘉賓式燕以敖。
本韻。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評]末章合樂、酒。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灑,以燕樂嘉賓以心。
本韻。
此燕群臣之詩。
小序謂「燕群臣、嘉賓」。
按,「嘉賓」,詩之言也;實則「嘉賓」即「群臣」耳。
彤弓篇亦雲「我有嘉賓」,可證。
序必以「嘉賓」連言者,以儀禮燕禮、鄉飲酒禮皆歌此詩,意兼四方之賓及鄉之賓言之。
不知燕禮、鄉飲酒禮作于詩後,正謂凡燕賓取此詩而歌之,非此詩之為燕賓而作也。
彤弓篇之「嘉賓」,豈亦兼凡賓而言乎序界于兩歧,實贅,然猶可也;集傳則專謂燕賓客而作,益非矣。
總之,說詩不可據禮;集傳每蹈此病。
[一章]「周行」,大路也。
毛傳訓「至道」,集傳訓「大道」,皆非。
此與大東「行彼周行」之「周行」同,猶雲指我途路耳。
[二章]「視」,鄭氏謂古「示」字。
按上有「示」字,不應又作「視」。
蓋「視民」猶「民視」,謂小民視之,不敢習為偷薄之行;而君子則「是則是效」也。
首章言作樂與遺币;二章言飲酒;三章又合作樂,飲酒而言之。
故首章言二事則用「人之好我」二句;二章言一事則用「德音孔昭」三句;三章則更無他句。
看他作法。
【鹿鳴三章,章八句。
】 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
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本韻。
○賦也。
[評]一章一義。
四牡騑騑;啴啴駱馬。
豈不懷歸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本韻。
○賦也。
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遑、将、父、本韻。
○興也。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于苞杞。
王事靡盬,不、遑、将、母、本韻。
○興也。
駕彼四駱,載驟骎骎。
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将。
母。
來。
谂。
本韻。
○賦也。
[評]變。
此使臣自之詩,王者采之,後或因以為勞使臣之詩焉。
故左襄四年穆叔曰「四牡,君所以勞使臣也」。
小序但據左傳,謂「勞使臣」之來。
後之解詩者,因作「君探其情而代之言」。
試将此詩平心讀去,作使臣極順,作代使臣極不順。
解詩何不取順而偏取逆乎若夫儀禮燕禮、鄉飲酒禮皆歌此詩及下皇皇者華,則第因鹿鳴而及之耳。
此詩作于使臣,源也;勞使臣,流也;燕禮、鄉飲酒禮歌之,流而又流也。
首章「我心傷悲」,所以啟下三章三「不遑」之意;末意道之所以作歌之意;章法井然。
[二章]「啟」,作也。
「處」,息也。
言作、息皆匆遽不得暇也。
下采薇篇「不遑啟、居」同。
舊解以「啟」作「跪」,甚迂。
[三章]「将」,奉也,持也,奉持之意。
[五章]獨言「将母」,集傳謂因上章之文。
然不止此,實有義在。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上句并言「父」、「母」,下句單言「母」,即此意。
【四牡五章,章五句。
】 皇皇者華 皇皇者華,于彼原隰。
駪駪征夫,每、懷、靡、及、本韻。
○興也。
[評]總上文意思。
我馬維駒,六辔如濡。
載馳載驅,周爰咨诹。
本韻。
我馬維骐,六辔如絲。
載馳載驅,周爰咨謀。
本韻。
○賦也。
下同。
我馬維駱,六辔沃若。
載馳載驅,周爰咨度。
本韻。
我馬維骃,六辔既均。
載馳載驅,周爰咨詢。
本韻。
小序謂「君遣使臣」,是。
「诹、謀、度、詢」,春秋内、外傳所解亦有異同,不必盡從。
然以為無别,則又不然。
大抵「诹」為聚議之意,「謀」為計劃之意,「度」為酌量之意,「詢」為究問之意,則有然耳。
【皇皇者華五章,章四句】 棠棣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本韻。
○興也。
[評]起下四章義。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
原隰裒矣,兄弟求本韻。
矣。
賦也。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每有良、朋,況也永歎。
本韻。
○興而比也。
兄弟阋于牆,外禦其務。
左、國俱作「侮」,從之。
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務」,韻;餘本韻。
劉氏謂「戎」疑當作「戍」;戍亦禦也,以協「侮」字。
未知是否。
○賦也。
下同。
喪。
亂。
既。
平。
既。
安。
且。
甯。
雖。
有。
兄。
弟。
不。
如。
友。
生。
本韻。
[評]思兄弟也,非是反言,讀之酸鼻。
傧爾笾豆,飲酒之饫。
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本韻。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本韻。
宜爾室家,樂爾妻、孥、是究是圖,亶其然乎!本韻。
小序謂
唯嚴氏主辭體者近之。
曰:「二雅之别,先儒皆未有至當之論。
竊謂雅之大、小特以其體之不同耳。
蓋優柔委曲,意在言外者,風之體也。
明白正大,直言其事者,雅之體也。
純乎雅之體者,為雅之大。
雜乎風之體者,為雅之小。
離騷出于國風,而世以『風、騷』并稱,謂其體之多同也。
太史公亦曰『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
言離騷兼國風、小雅而不言兼大雅,可證。
『呦呦鹿鳴』、『文王在上』,則大雅、小雅之氣象自見矣。
」其餘言大、小雅之正、變,非是,不錄。
何玄子辨之曰:「棫樸、旱麓、靈台、凫鹥,非雜乎風者耶何以載于大天保、六月、車攻、吉日,非純乎雅者耶何以載于小」愚按,此其小者,亦論其大段焉耳。
集傳雲,「雅者,正也」,是已。
然又雲「正小雅」、「正大雅」若是,則「正小正」、「雅小雅」可通乎故知正、變之說于二雅尤不可用也。
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本韻。
[評]樂。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評]币。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本韻。
○興也。
下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灑,[評]酒。
嘉賓式燕以敖。
本韻。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評]末章合樂、酒。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灑,以燕樂嘉賓以心。
本韻。
此燕群臣之詩。
小序謂「燕群臣、嘉賓」。
按,「嘉賓」,詩之言也;實則「嘉賓」即「群臣」耳。
彤弓篇亦雲「我有嘉賓」,可證。
序必以「嘉賓」連言者,以儀禮燕禮、鄉飲酒禮皆歌此詩,意兼四方之賓及鄉之賓言之。
不知燕禮、鄉飲酒禮作于詩後,正謂凡燕賓取此詩而歌之,非此詩之為燕賓而作也。
彤弓篇之「嘉賓」,豈亦兼凡賓而言乎序界于兩歧,實贅,然猶可也;集傳則專謂燕賓客而作,益非矣。
總之,說詩不可據禮;集傳每蹈此病。
[一章]「周行」,大路也。
毛傳訓「至道」,集傳訓「大道」,皆非。
此與大東「行彼周行」之「周行」同,猶雲指我途路耳。
[二章]「視」,鄭氏謂古「示」字。
按上有「示」字,不應又作「視」。
蓋「視民」猶「民視」,謂小民視之,不敢習為偷薄之行;而君子則「是則是效」也。
首章言作樂與遺币;二章言飲酒;三章又合作樂,飲酒而言之。
故首章言二事則用「人之好我」二句;二章言一事則用「德音孔昭」三句;三章則更無他句。
看他作法。
【鹿鳴三章,章八句。
】 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
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本韻。
○賦也。
[評]一章一義。
四牡騑騑;啴啴駱馬。
豈不懷歸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本韻。
○賦也。
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遑、将、父、本韻。
○興也。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于苞杞。
王事靡盬,不、遑、将、母、本韻。
○興也。
駕彼四駱,載驟骎骎。
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将。
母。
來。
谂。
本韻。
○賦也。
[評]變。
此使臣自之詩,王者采之,後或因以為勞使臣之詩焉。
故左襄四年穆叔曰「四牡,君所以勞使臣也」。
小序但據左傳,謂「勞使臣」之來。
後之解詩者,因作「君探其情而代之言」。
試将此詩平心讀去,作使臣極順,作代使臣極不順。
解詩何不取順而偏取逆乎若夫儀禮燕禮、鄉飲酒禮皆歌此詩及下皇皇者華,則第因鹿鳴而及之耳。
此詩作于使臣,源也;勞使臣,流也;燕禮、鄉飲酒禮歌之,流而又流也。
首章「我心傷悲」,所以啟下三章三「不遑」之意;末意道之所以作歌之意;章法井然。
[二章]「啟」,作也。
「處」,息也。
言作、息皆匆遽不得暇也。
下采薇篇「不遑啟、居」同。
舊解以「啟」作「跪」,甚迂。
[三章]「将」,奉也,持也,奉持之意。
[五章]獨言「将母」,集傳謂因上章之文。
然不止此,實有義在。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上句并言「父」、「母」,下句單言「母」,即此意。
【四牡五章,章五句。
】 皇皇者華 皇皇者華,于彼原隰。
駪駪征夫,每、懷、靡、及、本韻。
○興也。
[評]總上文意思。
我馬維駒,六辔如濡。
載馳載驅,周爰咨诹。
本韻。
我馬維骐,六辔如絲。
載馳載驅,周爰咨謀。
本韻。
○賦也。
下同。
我馬維駱,六辔沃若。
載馳載驅,周爰咨度。
本韻。
我馬維骃,六辔既均。
載馳載驅,周爰咨詢。
本韻。
小序謂「君遣使臣」,是。
「诹、謀、度、詢」,春秋内、外傳所解亦有異同,不必盡從。
然以為無别,則又不然。
大抵「诹」為聚議之意,「謀」為計劃之意,「度」為酌量之意,「詢」為究問之意,則有然耳。
【皇皇者華五章,章四句】 棠棣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本韻。
○興也。
[評]起下四章義。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
原隰裒矣,兄弟求本韻。
矣。
賦也。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每有良、朋,況也永歎。
本韻。
○興而比也。
兄弟阋于牆,外禦其務。
左、國俱作「侮」,從之。
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務」,韻;餘本韻。
劉氏謂「戎」疑當作「戍」;戍亦禦也,以協「侮」字。
未知是否。
○賦也。
下同。
喪。
亂。
既。
平。
既。
安。
且。
甯。
雖。
有。
兄。
弟。
不。
如。
友。
生。
本韻。
[評]思兄弟也,非是反言,讀之酸鼻。
傧爾笾豆,飲酒之饫。
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本韻。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本韻。
宜爾室家,樂爾妻、孥、是究是圖,亶其然乎!本韻。
小序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