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曰「以鸱鸮為武庚」。
庚既已誅,豈猶慮其毀王室耶不知此乃指前日而言;且誅管、蔡後,殷人尚未靖也,安得不慮其毀王室乎!又曰:「使此詩作于殷人畔後,則所雲『未雨綢缪』者謂何」不知此謂武庚雖誅,殷民不靖,正當蚤為計耳。
上雖以「毀室」屬鸱鸮言,此又言「下民」,則旨益露矣。
又曰,「既誅管、蔡,而成王尚未知周公之意,則王心之蔽深矣」。
夫書不雲「王亦未敢诮公」乎且如彼說,其尤說不去者,在「既取我子」一句。
「子」自指管、蔡。
今以指成王,為之說曰「洛诰『朕複子明辟』可證」,此是已;然「取」字終作何解乎或以「子」為「民」,益謬。
[一章]「恩斯勤斯」二句承上「子」而言;本意重在「室」,故下複言「子」二句,下章則單言「室」矣。
古人文自是如此。
集傳為補之曰「況又毀我室乎!」不必。
[二章]集傳曰「誰敢有侮予者!」大失「或」字語氣。
【鸱鸮四章,章五句。
】 東山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起二句不用韻。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評]互字句。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本韻。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評]賦中興。
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本韻。
○賦也。
下同。
[評]為末章地。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果、臝、之、實,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戶、本韻。
町、畽、鹿、場,熠、耀、宵、行、本韻。
[評]曲盡荒涼之态。
亦、可、畏、也,伊、可、懷、本韻。
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鹳、鳴、于、垤、婦、歎、于、室、[評]賦中興。
為末章地,應上章之意。
灑、掃、穹、窒,我、征、聿、至、本韻。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于、今、三、年、!本韻。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倉庚于飛,熠耀其羽。
之。
子。
于。
歸。
皇。
駁。
其。
馬。
本韻。
親。
結。
其。
褵。
九。
十。
其。
儀。
本韻。
[評]凱旋詩乃作此香豔幽情之語,妙絕!其。
新。
孔。
嘉。
其。
舊。
如。
之。
何。
本韻。
[評]應前「獨宿」、「婦歎」。
小序謂「周公東征」,大序謂「士大夫美之,作是詩」,皆是。
或謂周公作,未然。
大序「一章言其完也,二章言其思也,三章言其室家之望女也」,猶是,謂「四章為男女之得及時」,則非矣,蓋不知詩意之妙也。
說見下。
[一章]「勿士行枚」,當如鄭解,謂「不必事行陳銜枚」。
[二章]「熠耀」,螢也;「宵行」,夜行也:人人知之。
集傳因下「熠耀其羽」,遂疑「熠耀」,非蟲而以「宵行」當之。
既以蟲名為辭語,而又自造一蟲名,甚奇。
楊用修已極駁之,謂下「熠耀其羽」言倉庚,猶小雅「交交桑扈」、「有莺其羽」用字法也。
既言「可畏」,何以又言「可懷」蓋畏者畏其荒涼,懷者懷其舊居也。
[三章]以「鹳鳴于垤」與「婦歎于室」,猶首章以「蠋」與「獨宿」之意。
「垤」,土之隆起,蓋小丘也。
左傳曰「劍「劍」,原誤作「斂」,據校改。
及于垤皇」,謂寝門阙也。
又曰「葬于垤皇」,謂墓門阙也。
凡阙者,壘土為之,皆曰垤。
方言曰「楚、鄧以南,蟻土謂之垤」,則西北不爾可知。
毛傳謂「蟻冢」,夫蟻冢其大幾何,而鹳可鳴其上耶又謂「将陰雨則穴處先知之」,亦鑿。
詩已言「零雨」矣,豈特「将雨」乎!集傳又附會為「将陰雨,蟻出垤,而鹳就食之」,尤可笑;幾曾見鹳食蟻來鄭氏謂「鹳将陰雨則鳴」,亦鑿謬。
總之,皆不離高叟之見耳。
[四章]「倉庚于飛」二句,興下「之子于歸」。
鄭氏謂「嫁取之候」,謬。
且果臝結實,瓜苦在薪,乃秋時景,忽又入春乎此章言其歸之樂也。
解者謂軍中有新娶者,意味索然。
鄭氏曰,「其新來時甚善,至今則久矣,不知其何如也,又極序其情樂而戲之」,其意稍近。
但其解「如之何」曰「不知其何如」,竟不成語,令人發嘔。
彼不知「如之何」者,乃是勝于新之辭也。
古、今人情一也,作詩者亦猶人情耳;俗雲「新娶不如遠歸」,即此意。
若詩不合人情,亦何貴有詩哉!「舊如之何」,杜詩已為注腳矣,曰「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末章骀蕩之極,直是出人意表。
後人作從軍詩必描畫閨情,全祖之。
不
庚既已誅,豈猶慮其毀王室耶不知此乃指前日而言;且誅管、蔡後,殷人尚未靖也,安得不慮其毀王室乎!又曰:「使此詩作于殷人畔後,則所雲『未雨綢缪』者謂何」不知此謂武庚雖誅,殷民不靖,正當蚤為計耳。
上雖以「毀室」屬鸱鸮言,此又言「下民」,則旨益露矣。
又曰,「既誅管、蔡,而成王尚未知周公之意,則王心之蔽深矣」。
夫書不雲「王亦未敢诮公」乎且如彼說,其尤說不去者,在「既取我子」一句。
「子」自指管、蔡。
今以指成王,為之說曰「洛诰『朕複子明辟』可證」,此是已;然「取」字終作何解乎或以「子」為「民」,益謬。
[一章]「恩斯勤斯」二句承上「子」而言;本意重在「室」,故下複言「子」二句,下章則單言「室」矣。
古人文自是如此。
集傳為補之曰「況又毀我室乎!」不必。
[二章]集傳曰「誰敢有侮予者!」大失「或」字語氣。
【鸱鸮四章,章五句。
】 東山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起二句不用韻。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評]互字句。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本韻。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評]賦中興。
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本韻。
○賦也。
下同。
[評]為末章地。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果、臝、之、實,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戶、本韻。
町、畽、鹿、場,熠、耀、宵、行、本韻。
[評]曲盡荒涼之态。
亦、可、畏、也,伊、可、懷、本韻。
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鹳、鳴、于、垤、婦、歎、于、室、[評]賦中興。
為末章地,應上章之意。
灑、掃、穹、窒,我、征、聿、至、本韻。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于、今、三、年、!本韻。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倉庚于飛,熠耀其羽。
之。
子。
于。
歸。
皇。
駁。
其。
馬。
本韻。
親。
結。
其。
褵。
九。
十。
其。
儀。
本韻。
[評]凱旋詩乃作此香豔幽情之語,妙絕!其。
新。
孔。
嘉。
其。
舊。
如。
之。
何。
本韻。
[評]應前「獨宿」、「婦歎」。
小序謂「周公東征」,大序謂「士大夫美之,作是詩」,皆是。
或謂周公作,未然。
大序「一章言其完也,二章言其思也,三章言其室家之望女也」,猶是,謂「四章為男女之得及時」,則非矣,蓋不知詩意之妙也。
說見下。
[一章]「勿士行枚」,當如鄭解,謂「不必事行陳銜枚」。
[二章]「熠耀」,螢也;「宵行」,夜行也:人人知之。
集傳因下「熠耀其羽」,遂疑「熠耀」,非蟲而以「宵行」當之。
既以蟲名為辭語,而又自造一蟲名,甚奇。
楊用修已極駁之,謂下「熠耀其羽」言倉庚,猶小雅「交交桑扈」、「有莺其羽」用字法也。
既言「可畏」,何以又言「可懷」蓋畏者畏其荒涼,懷者懷其舊居也。
[三章]以「鹳鳴于垤」與「婦歎于室」,猶首章以「蠋」與「獨宿」之意。
「垤」,土之隆起,蓋小丘也。
左傳曰「劍「劍」,原誤作「斂」,據校改。
及于垤皇」,謂寝門阙也。
又曰「葬于垤皇」,謂墓門阙也。
凡阙者,壘土為之,皆曰垤。
方言曰「楚、鄧以南,蟻土謂之垤」,則西北不爾可知。
毛傳謂「蟻冢」,夫蟻冢其大幾何,而鹳可鳴其上耶又謂「将陰雨則穴處先知之」,亦鑿。
詩已言「零雨」矣,豈特「将雨」乎!集傳又附會為「将陰雨,蟻出垤,而鹳就食之」,尤可笑;幾曾見鹳食蟻來鄭氏謂「鹳将陰雨則鳴」,亦鑿謬。
總之,皆不離高叟之見耳。
[四章]「倉庚于飛」二句,興下「之子于歸」。
鄭氏謂「嫁取之候」,謬。
且果臝結實,瓜苦在薪,乃秋時景,忽又入春乎此章言其歸之樂也。
解者謂軍中有新娶者,意味索然。
鄭氏曰,「其新來時甚善,至今則久矣,不知其何如也,又極序其情樂而戲之」,其意稍近。
但其解「如之何」曰「不知其何如」,竟不成語,令人發嘔。
彼不知「如之何」者,乃是勝于新之辭也。
古、今人情一也,作詩者亦猶人情耳;俗雲「新娶不如遠歸」,即此意。
若詩不合人情,亦何貴有詩哉!「舊如之何」,杜詩已為注腳矣,曰「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末章骀蕩之極,直是出人意表。
後人作從軍詩必描畫閨情,全祖之。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