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孔氏謂「急于哀戚」,甚牽強。
至以「栾栾」為瘠貌,尤不切合。
【素冠三章,章三句。
】 隰有苌楚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
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本韻。
○比也。
下同。
隰有苌楚,猗傩其華。
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家、!本韻。
隰有苌楚,猗傩其實。
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室、!本韻。
序謂「疾恣,思無情欲者」。
解者因以「夭」為「少」,「無知」為「無妃匹」之意,殊牽強。
集傳謂「政繁、賦重,人不堪其苦」;然何為怨及「家、室」乎「家、室」明是指妻,乃以無家為無累,豈非飾辭乎! 愚意,此篇為遭亂而貧窭,不能贍其妻子之詩。
指苌楚而比之,不能如彼之「無知」、「無家、室」之累也。
以正意論,「無知」是「無家、室」前一層意,正意在「無家、室」上。
以比意論,「無知」指苌楚,又為正意,而「無家、室」則寓言耳。
【隰有苌楚三章,章四句。
】 匪風 匪、風、發、兮,匪、車、偈、兮、[評]起得飄忽。
顧瞻周道,中心怛本韻。
兮。
賦也。
匪風飄兮,匪車嘌兮。
顧瞻周道,中心吊本韻。
兮。
賦也。
誰、能、亨、魚、溉、之、釜、鬵、誰、将、西、歸、懷、之、好、音、本韻。
○興也。
[評]風緻絕勝。
小序謂「思周道」,是。
辨說謂「『周道』但謂适周之路,如四牡所謂『周道逶遲』耳」。
然「西歸」、「好音」之說為何 [三章]首二句是興,乃覺其妙。
或以為比。
「若烹小鮮」,由于老子,不應先有之;且意味亦酸腐矣。
【匪風三章,章四句。
】 曹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憂矣,于我歸處。
本韻。
○興也。
下同。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憂矣,于我歸息。
本韻。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評]實指麻言,奇。
心之憂矣,于我歸說。
本韻。
大序謂「刺昭公」,第以下篇刺共公,此在共公前也。
或謂刺共公,或謂刺曹羁,皆臆測。
大抵是刺曹君奢慢,憂國之詞也。
「掘閱」,朱郁儀曰:「管子雲『掘閱得玉』,是『閱』、『穴』字通也」。
「麻衣」,鄭氏謂「深衣」,是也。
古禮服、喪服,布皆是麻,未有木棉也。
吉、兇唯以升數為别。
【蜉蝣三章,章四句。
】 候人 彼候人兮,何戈與祋。
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本韻。
○興也。
維鹈在梁,不濡其翼。
彼其之子,不稱其服。
本韻。
○興也。
維鹈在梁,不濡其咮。
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本韻。
○興也。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饑。
本韻。
○比也。
[評]取喻皆不猶人。
大序謂「共公遠君子而好近小人」。
按左傳,僖二十八年春,晉文公伐曹。
三月,入曹,數之,以其不用僖負羁而乘軒者三百人也。
遂執曹伯襄以畀宋人,即共公也。
序不言傳文者,示其為在傳之前也。
然曰「共公」,則用傳明矣。
[一章]毛傳謂候人為「賢者」,似鹵莽。
或謂候人即在「三百赤芾」之中;然詩明有兩「彼」字,亦非。
按此亦興意,言彼候人尚何戈與祋,任其職則必供其事,彼「三百赤芾」者何為耶 【候人四章,章四句。
】 鸤鸠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其儀一兮,心如結本韻。
兮。
興也。
下同。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
淑人君子,其、帶、伊、絲、其、帶、伊、絲,其、弁、伊、骐、本韻。
[評]此實寫前後言儀處。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
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其儀不忒,正、是、四、國、本韻。
[評]從上言儀,卸出末句。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
淑人君子,正是國人。
正是國人,胡、不、萬、年、!本韻。
[評]從上言正國,卸出末句。
小序謂「刺不壹」;詩中純美,無刺意。
或謂美振铎,或謂美公子臧,皆無據。
唯何玄子謂曹人美晉文公,意雖鑿,頗有似處。
今錄而存之。
曰:「左傳晉文公為公子時,出亡,過曹,曹伯不禮焉。
及即位,伐曹,執曹伯以畀宋人,事在僖二十九「九」當作「八」。
年。
于是周襄王策命晉侯為侯伯,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
遂盟諸侯于踐土。
十月,晉侯有疾,曹伯之豎侯獳貨筮史,使曰『以曹為解』雲雲。
公悅,乃複曹伯。
此詩之作,蓋在曹伯複國之後。
其取興于『鸤鸠』者,以鸤鸠養子均平,頌文公之待曹國與他國無異也。
尊之為『鸤鸠』而自居于『子』者,亦猶文王之時,大邦畏力,小邦懷德,皆怙文王如父也。
其曰『正是四國』,則亦唯晉為盟主,始足當之;襄王策命中所謂『以綏四國』,是也。
」愚按,曹為蕞爾國,凡詩四篇;前後三篇氣象皆衰飒不振,不應此篇獨為盛美贊頌之辭。
又「正是四國」及「胡不萬年」,等句,皆近頌天子語;曹君安得有此。
今何氏謂頌晉文,頗覺?合。
蓋其時小時于霸主尊之若天子與 【鸤鸠四章,章六句。
】 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
忾我寤歎,念彼周京。
本韻。
○比而賦也。
下同。
冽彼下泉,浸彼苞蕭。
忾我寤歎,念彼京周。
本韻。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
忾我寤歎,念彼京師。
本韻。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
四國有王,郇伯勞本韻。
之。
此曹人思治之詩。
大序必謂共公時,無據。
[四章]郇伯為文王子,曹人必不遠及之;是必其後人亦為郇伯者,然不可考其世矣。
【下泉四章,章四句。
】
至以「栾栾」為瘠貌,尤不切合。
【素冠三章,章三句。
】 隰有苌楚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
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本韻。
○比也。
下同。
隰有苌楚,猗傩其華。
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家、!本韻。
隰有苌楚,猗傩其實。
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室、!本韻。
序謂「疾恣,思無情欲者」。
解者因以「夭」為「少」,「無知」為「無妃匹」之意,殊牽強。
集傳謂「政繁、賦重,人不堪其苦」;然何為怨及「家、室」乎「家、室」明是指妻,乃以無家為無累,豈非飾辭乎! 愚意,此篇為遭亂而貧窭,不能贍其妻子之詩。
指苌楚而比之,不能如彼之「無知」、「無家、室」之累也。
以正意論,「無知」是「無家、室」前一層意,正意在「無家、室」上。
以比意論,「無知」指苌楚,又為正意,而「無家、室」則寓言耳。
【隰有苌楚三章,章四句。
】 匪風 匪、風、發、兮,匪、車、偈、兮、[評]起得飄忽。
顧瞻周道,中心怛本韻。
兮。
賦也。
匪風飄兮,匪車嘌兮。
顧瞻周道,中心吊本韻。
兮。
賦也。
誰、能、亨、魚、溉、之、釜、鬵、誰、将、西、歸、懷、之、好、音、本韻。
○興也。
[評]風緻絕勝。
小序謂「思周道」,是。
辨說謂「『周道』但謂适周之路,如四牡所謂『周道逶遲』耳」。
然「西歸」、「好音」之說為何 [三章]首二句是興,乃覺其妙。
或以為比。
「若烹小鮮」,由于老子,不應先有之;且意味亦酸腐矣。
【匪風三章,章四句。
】 曹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憂矣,于我歸處。
本韻。
○興也。
下同。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憂矣,于我歸息。
本韻。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評]實指麻言,奇。
心之憂矣,于我歸說。
本韻。
大序謂「刺昭公」,第以下篇刺共公,此在共公前也。
或謂刺共公,或謂刺曹羁,皆臆測。
大抵是刺曹君奢慢,憂國之詞也。
「掘閱」,朱郁儀曰:「管子雲『掘閱得玉』,是『閱』、『穴』字通也」。
「麻衣」,鄭氏謂「深衣」,是也。
古禮服、喪服,布皆是麻,未有木棉也。
吉、兇唯以升數為别。
【蜉蝣三章,章四句。
】 候人 彼候人兮,何戈與祋。
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本韻。
○興也。
維鹈在梁,不濡其翼。
彼其之子,不稱其服。
本韻。
○興也。
維鹈在梁,不濡其咮。
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本韻。
○興也。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饑。
本韻。
○比也。
[評]取喻皆不猶人。
大序謂「共公遠君子而好近小人」。
按左傳,僖二十八年春,晉文公伐曹。
三月,入曹,數之,以其不用僖負羁而乘軒者三百人也。
遂執曹伯襄以畀宋人,即共公也。
序不言傳文者,示其為在傳之前也。
然曰「共公」,則用傳明矣。
[一章]毛傳謂候人為「賢者」,似鹵莽。
或謂候人即在「三百赤芾」之中;然詩明有兩「彼」字,亦非。
按此亦興意,言彼候人尚何戈與祋,任其職則必供其事,彼「三百赤芾」者何為耶 【候人四章,章四句。
】 鸤鸠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其儀一兮,心如結本韻。
兮。
興也。
下同。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
淑人君子,其、帶、伊、絲、其、帶、伊、絲,其、弁、伊、骐、本韻。
[評]此實寫前後言儀處。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
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其儀不忒,正、是、四、國、本韻。
[評]從上言儀,卸出末句。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
淑人君子,正是國人。
正是國人,胡、不、萬、年、!本韻。
[評]從上言正國,卸出末句。
小序謂「刺不壹」;詩中純美,無刺意。
或謂美振铎,或謂美公子臧,皆無據。
唯何玄子謂曹人美晉文公,意雖鑿,頗有似處。
今錄而存之。
曰:「左傳晉文公為公子時,出亡,過曹,曹伯不禮焉。
及即位,伐曹,執曹伯以畀宋人,事在僖二十九「九」當作「八」。
年。
于是周襄王策命晉侯為侯伯,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
遂盟諸侯于踐土。
十月,晉侯有疾,曹伯之豎侯獳貨筮史,使曰『以曹為解』雲雲。
公悅,乃複曹伯。
此詩之作,蓋在曹伯複國之後。
其取興于『鸤鸠』者,以鸤鸠養子均平,頌文公之待曹國與他國無異也。
尊之為『鸤鸠』而自居于『子』者,亦猶文王之時,大邦畏力,小邦懷德,皆怙文王如父也。
其曰『正是四國』,則亦唯晉為盟主,始足當之;襄王策命中所謂『以綏四國』,是也。
」愚按,曹為蕞爾國,凡詩四篇;前後三篇氣象皆衰飒不振,不應此篇獨為盛美贊頌之辭。
又「正是四國」及「胡不萬年」,等句,皆近頌天子語;曹君安得有此。
今何氏謂頌晉文,頗覺?合。
蓋其時小時于霸主尊之若天子與 【鸤鸠四章,章六句。
】 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
忾我寤歎,念彼周京。
本韻。
○比而賦也。
下同。
冽彼下泉,浸彼苞蕭。
忾我寤歎,念彼京周。
本韻。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
忾我寤歎,念彼京師。
本韻。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
四國有王,郇伯勞本韻。
之。
此曹人思治之詩。
大序必謂共公時,無據。
[四章]郇伯為文王子,曹人必不遠及之;是必其後人亦為郇伯者,然不可考其世矣。
【下泉四章,章四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