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儉啬」,非也。

    儉為美德,「與其奢也甯儉」,夫子不雲乎!序之以為「儉啬」者,誤泥首章首二句,以為賦也。

    不知此是興。

    詩人取興多有難詳者,不必執泥強求。

    集傳既以為興,是已,乃亦依序謂「刺儉啬」,何耶毛傳以「女」為嫁未三月之女,武斷殊甚。

    集傳亦謬從之。

     此詩疑其時夫人之妾媵所作,以刺夫人者。

     [一章]「糾糾」,毛傳曰「猶缭缭也」。

    集傳曰「缭戾寒涼之意」。

    以傳字作「缭戾寒涼」合下「履霜」意,杜撰而稚。

    詩取興謂雖糾糾之葛屦亦可以履霜,則摻摻之女手亦可以縫裳矣,于是要之襋之,使好人服之。

    「好人」,猶美人,指夫人也。

    以見其服事之勤如此。

     [二章]于是承「好人」而言,見其提提然安谛也,其儀容宛然左避而退讓也,其服飾佩其象揥也;維是其心褊急,是以為刺耳。

     【葛屦二章:一章六句,一章五句。

    】 汾沮洳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彼其之子,美無度;美無度,殊異乎公路本韻。

    ○興也。

    下同。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

    本韻。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本韻。

     小序謂「刺儉」,此蒙上篇之誤而為說也。

    此篇不惟絕不見刺意,且亦無儉意。

    乃謂魏君親采莫與桑與藚以合「刺儉」「刺儉」,原誤作「儉之」,今改。

    之說,豈不稚其可笑乎!且詩亦無人采莫、又采桑、又采藚者,其為興義甚明。

    彼蓋直以每章上二句為賦也。

    集傳既以為興,而亦序謂「刺儉」,何耶其曰,「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之辭也」,則采莫為他物矣,刺儉之意于何而見又曰「儉啬、褊急之态」,并連上篇褊急以入此篇,尤可笑。

    又毛、鄭諸解以「美無度」為美辭,以「殊異乎公路」為刺辭;方美而忽刺,亦無此理。

     此詩人贊其公族大夫之詩,托言采物而見其人以起興也。

    當時公族之人多習為驕貴,不循禮法故言此子美不可量,殊異乎公路之輩,猶言「超出流輩」也。

    正意在末章「公族」二字。

    「公路」、「公行」亦公族官名,取換韻耳。

    左傳晉有公族、公行之官,不必據以解此,安知魏之制度同于晉乎 【汾沮洳三章,章六句。

    】 園有桃 園有桃,其實之殽。

    心之憂矣,我、歌、且、謠、不。

    知。

    我。

    者。

    謂。

    我。

    士。

    也。

    驕。

    本韻。

    彼。

    人。

    是。

    哉。

    子。

    曰。

    何。

    其。

    [評]詩如行文,極縱橫排宕之緻。

    心之憂矣,其。

    誰。

    知。

    之。

    [評]總不知。

    其誰知之,蓋。

    亦。

    勿。

    思。

    本韻。

    ○興也。

    下同。

    [評]答不知我者。

     園有棘,其實之食。

    心之憂矣,聊。

    以。

    行。

    國。

    不。

    知。

    我。

    者。

    謂。

    我。

    士。

    也。

    罔。

    極。

    本韻。

    [評]摹神。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小序謂「刺時」,大序謂「國小而無德教」,集傳承之,大抵皆依摹上三篇為說也。

     此賢者憂時之詩。

     「園有桃」二句,毛傳、集傳皆以為興,是已。

    然毛傳謂「園有桃其實之殽,國有民得其力」,非是。

    集傳謂「園有桃,則其實之殽矣;心之憂,則我歌且謠矣」,亦無意義。

    此蓋謂桃、棘,果實之賤者,園有之,猶可以為食,興國之無人也,故直接以「心之憂矣」雲雲。

    詩之興體不一,在乎善會之而已。

     【園有桃二章,章十二句。

    】 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本韻。

    兮。

    父曰:「嗟予子,句。

    行役夙夜無已。

    上慎旃哉,猶來無止!」本韻。

    ○賦也。

    下同。

     陟彼屺兮,瞻望母本韻。

    兮。

    母曰:「嗟予季,句。

    行役夙夜無寐。

    上慎旃哉,猶來無棄!」本韻。

     陟彼岡兮,瞻望兄本韻。

    兮。

    兄曰:「嗟予弟,句。

    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猶來無死!」本韻。

     小序謂「孝子行役,思念父母」,是。

     爾雅「有草木,岵;無草木,峐」。

    ●同。

    毛傳反之,非。

    「父曰」以下,皆父于其臨行教戒之辭。

    「無止」,謂無止于彼而不來也。

    「無棄」,謂無棄我而不歸也。

    「無死」,則加激切矣。

    集傳于上二章皆預纏「死」字,無謂。

     【陟岵三章,章六句。

    】 十畝之間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本韻。

    兮!」賦也。

    下同。

     十畝之外兮,桑者洩洩兮,「行與子逝本韻。

    兮!」 此類刺淫之詩,蓋以「桑者」為婦人古稱,采桑皆婦人,無稱男子者。

    若為君子思隐,則何為及于婦人耶。

    毛傳解「閑閑」之義曰「閑閑然男女無别往來之貌」,蓋已知桑者為女子,微見其意矣。

    曹植詩雲「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亦得此意。

    古西北之地多植桑,與今絕異,故指男女之私者必曰「桑中」也。

    此描摹桑者閑閑、洩洩之态,而行将與之還而往,正類其意。

    不然,則夫之呼其妻,亦未可知也。

    因歎此詩若雜鄭風中,集傳必以為淫詩,今在魏風,遂不之覺,于此見其有耳而無目。

    則其謂鄭風為淫詩者,其非淫詩可知矣。

     孟子雲「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此十畝者合兩宅而言,故曰「之間」。

    「洩洩」,亦「閑閑」之義。

     【十畝之間二章,章三句。

    】 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幹兮。

    河水清且漣猗。

    不。

    稼。

    不。

    穑。

    胡。

    取。

    禾。

    三。

    百。

    廛。

    兮。

    不。

    狩。

    不。

    獵。

    胡。

    瞻。

    爾。

    庭。

    有。

    懸。

    貆。

    兮。

    [評]隻是借形君子,莫認作實。

    寫西北人家如畫。

    彼君子兮,不素餐本韻。

    兮!興也。

    下同。

     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

    稼。

    不。

    穑。

    胡。

    取。

    禾。

    三。

    百。

    億。

    兮。

    不。

    狩。

    不。

    獵。

    胡。

    瞻。

    爾。

    庭。

    有。

    懸。

    特。

    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本韻。

    兮! 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淪猗。

    不。

    稼。

    不。

    穑。

    胡。

    取。

    禾。

    三。

    百。

    囷。

    兮。

    不。

    狩。

    不。

    獵。

    胡。

    瞻。

    爾。

    庭。

    有。

    懸。

    鹑。

    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本韻。

    兮! 小序謂「刺貪」;大序謂「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君子不得進仕爾」。

    謂「刺貪」者,指「不稼」以下而言也。

    謂「不得進仕」者,指章首三句而言也。

    「刺貪」與「不得進仕」各自為義,兩不相蒙。

    又首三句,解詩者不為賦則為比。

    今按之,以為賦者,毛、鄭解,集傳從之。

    則以伐檀為實事。

    夫君子之人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