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詩經通論卷六 新安首源姚際恒着 齊 雞鳴 雞。

    既。

    鳴。

    矣。

    [評]寤。

    虛。

    朝既盈矣。

    ──匪。

    雞。

    則。

    鳴。

    蒼。

    蠅。

    之。

    聲。

    !本韻。

    ○賦也。

    下同。

    [評]審聽。

    實。

     東。

    方。

    明。

    矣。

    [評]再寤。

    虛。

    朝既昌矣。

    ──匪。

    東。

    方。

    則。

    明。

    月。

    出。

    之。

    光。

    !本韻。

    [評]谛視。

    實。

     蟲。

    飛。

    薨。

    薨。

    [評]将曉。

    甘。

    與。

    子。

    同。

    夢。

    ──[評]工語。

    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本韻。

    [評]倒字句。

     序謂「思賢妃,刺哀公」。

    朱郁儀謂「美乙公之王姬」。

    僞說謂「衛姬勸桓公」。

    衆說不一,皆無确據。

    然則序亦安可從也。

     此似刺齊侯之詩。

    嚴氏謂「上二章大史奏雞鳴,公乃謂『此非雞之鳴,是蒼蠅之聲耳』,以見其荒淫昏亂」,似是。

    二章仿此。

    三章,「為語其所昵之辭」,亦可通。

    舊說皆謂三章為賢妃之辭;「匪雞則鳴」,忽下斷語,又稱君為「子」,皆未安。

     此詩大指,予從嚴氏。

    若夫嚴氏曰:「舊說以為古之賢妃警其夫,欲令早起,誤以蠅聲為雞聲。

    蠅以天将明乃飛而有聲,雞未鳴之前無蠅聲也。

    」此說誤矣。

    即作賢妃誤以蠅聲為雞聲解,亦可。

    何也蠅聲夜中雖間有之,今小蠅無聲,惟大者有聲。

    然亦不必泥。

    蒼蠅之聲,猶雲蟲鳴聲耳。

    秋夜有蟲鳴;此必夏夜,故雲蒼蠅。

    或謂賢妃誤聽,或謂君誤指,皆無不可。

    乃謂「蠅以天将明乃飛而有聲」,是誤以蚊聲為蠅聲也。

    蚊則天将明飛而有聲,即下所謂「蟲飛薨薨」是也。

    自嚴氏為此說,後人均疑蠅聲在雞鳴後,與下「月光」不一例,于是紛紛鑿解。

    朱郁儀謂「月」字乃「日」字之誤。

    季明德以一章為「疑其已遲」,二章為「幸其尚蚤」。

    何玄子曰:「賢妃謂君毋謂雞聲為蚤,過此以往,不但聞雞聲,将有蒼蠅之聲矣。

    」因歎詩人本謂誤以蠅聲為雞聲,解詩者又誤以蠅聲為蚊聲,真堪捧腹。

    埤雅,?喜亂飛,似蚊而小,望之如霧。

    荀子所謂「酰酸而?聚」者也。

    因雨而生,與蚊實異。

    說文「秦謂之?,楚謂之蚊」,似未深考。

     [三章]「會且歸矣」,君謂朝會者且欲歸而治事矣;「無庶予、子憎」謂庶幾無使人憎予與子也。

    是倒字句法,以見君天明方起,尚留戀于色而為辭也。

    嚴氏謂「吾會朝即歸,庶無為吾子所憎也」,鄙而稚。

    集傳主賢妃言,謂「俟君不出,則将散而歸矣」,并無理。

     [增]此詩謂賢妃作亦可,即謂賢大夫之妻作亦何不可。

    總之,警其夫欲令早起,故終夜關心,乍寐乍覺,誤以蠅聲為雞聲,以月光為東方明,真情實境,寫來活現。

    此亦夏月廿四、五、六、七等夜常有之事,惟知者可與道耳。

    庭燎不安于寝,間「夜何其」,亦同此意。

    乃解詩者不知領會微旨,專在字句紛紛聚辯,使人不見詩之妙,何耶愚謂此詩妙處須于句外求之;如以辭而已,非惟索解為難,且将怪作者矛盾矣。

     【雞鳴三章,章四句。

    】 還 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間兮。

    [評]多以我字見姿。

    并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本韻。

    兮。

    賦也。

    下同。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驅從兩牡兮,揖我謂我好本韻。

    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陽兮。

    并驅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本韻。

    兮。

     序謂「刺哀公」,無據。

    按田獵亦男子所有事,豳風之「于貉」、「為裘」,秦風之「奉時辰牡」,安在其為「荒」哉!且此無「君、公」字,乃民庶耳,則尤不當刺。

    第詩之贈答處若有矜誇之意,以為見齊俗之尚功利則可,若必曰「不自知其非」,曰「其俗不美」,無乃矮人觀場之見乎! 【還三章,章四句。

    】 着 俟我于着、乎而,[評]實。

    充耳以素、乎而,[評]實。

    尚之以瓊、華、本韻乎而。

    賦也。

    下同。

    [評]虛。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瓊瑩本韻。

    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本韻。

    乎而。

     序謂「刺時不親迎」。

    按此本言親迎。

    必欲反之為刺,何居若是,則凡美者皆可為刺矣。

    又可異者,呂氏祖其「刺不親迎」之說,以為「女至門,始見其俟己」,安見此「着」與「庭」、「堂」為家而非女家乎鄭風 豐篇亦有「俟我乎堂」句,解者皆以為女家,又何居況即謂女至家,安知其前不至女家耶 此女子于歸見親迎之詩,今不可知其為何人。

    觀充耳以瓊玉,則亦貴人矣。

    「瓊」,赤玉,貴者用之。

    「華」、「瑩」、「英」,取協韻,以贊其玉之色澤也。

    毛傳分「瓊華」、「瓊瑩」、「瓊英」為三種物,已自可笑;而又以瓊華為「石」,瓊瑩、瓊英為「石似玉」,又以分君、卿、大夫、士,尤謬。

    集傳本之,皆以三者為「石似玉」,亦不可解。

     「着」、「庭」、「堂」,三地。

    「素」、「青」、「黃」,紞之三色。

    瓊惟一玉,而以「華」、「瑩」、「英」贊之,虛、實位置如此。

     【着三章,章三句。

    】 東方之日 東方之日兮。

    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履我即本韻。

    兮。

    興也。

    下同。

     東方之月兮。

    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發本韻。

    兮。

     小序謂「刺衰」,孔氏謂「刺哀公」,僞傳、說謂「刺莊公」,何玄子謂「刺襄公」,說詩者果可以群逞臆見如是乎! 此刺淫之詩,以「日」、「月」為興,作兩章韻頭耳。

    執泥「日」、「月」求解,皆非是。

     【東方之日二章,章五句。

    】 東方未明 東方未明,颠倒衣、裳。

    本韻。

    颠之倒之,自公召本韻。

    之。

    賦也。

     東方未晞,颠倒裳、衣。

    本韻。

    倒之颠之,自公令本韻。

    之。

    賦也。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則莫。

    本韻。

    ○比也。

     小序謂「刺無節」,然古人雞鳴而起,雞鳴時正東方未明,可以起矣,并不為蚤,何言「無節」乎!此泥後世晏起而妄論古,可笑也。

    末章難詳。

     【東方未明三章,章四句。

    】 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

    魯道有蕩,齊子由歸。

    既、曰、歸止,[評]刺辭。

    曷又懷本韻。

    止比而賦也。

    下同。

     葛屦五兩,冠緌雙止。

    魯道有蕩,齊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從本韻。

    止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

    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