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句。

    】 東門之墠 東門之墠,茹藘在阪。

    其。

    室。

    則。

    迩。

    其。

    人。

    甚。

    遠。

    本韻。

    ○興也。

    下同。

    [評]人在室中,何分遠迩妙義請參。

     東門之栗,有踐家室。

    豈不爾思,子不我即。

    本韻。

     此詩自序、傳以來,無不目為淫詩者,吾以為貞詩亦奚不可。

    男子欲求此女,此女貞潔自守,不肯苟從,故男子有「室迩人遠」之歎。

    下章「不我即」者,所以寫其人遠也。

    女子貞矣,然則男子雖萌其心而遂止,亦不得為淫矣。

     「其室則迩,其人甚遠」,較論語所引「豈不爾思,室是遠而」所勝為多。

    彼言「室遠」,此偏言「室迩」,而以「遠」字屬人,靈心妙手。

    又八字中不露一「思」字,乃覺無非思,尤妙。

    「思」字于下章始露之。

    「子不我即」,正釋「人遠」,又以見人遠之非果遠也。

     【東門之墠二章,章四句。

    】 風雨 風雨凄。

    凄。

    [評]晦。

    雞鳴喈。

    喈。

    [評]初号。

    既見君子,雲胡不夷!本韻。

    ○興也。

    下同。

     風雨潇。

    潇。

    [評]晦。

    雞鳴膠。

    膠。

    [評]再号。

    既見君子,雲胡不瘳!本韻。

     風雨如。

    晦。

    [評]黎明。

    雞鳴不。

    已。

    [評]三号。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本韻。

     小序謂「思君子」,此何必言。

     「喈」為衆聲和;初鳴聲尚微,但覺其衆和耳。

    再鳴則聲漸高,「膠膠」;同聲高大也。

    三号以後,天将曉,相續不已矣;「如晦」,正寫其明也。

    惟其明,故曰「如晦」。

    惟其為「如晦」,則「凄凄」、「潇潇」時尚晦可知。

    詩意之妙如此,無人領會,可與語而心賞者,如何如何 【風雨三章,章四句。

    】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甯不嗣音!本韻。

    ○賦也。

    下同。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甯不來!本韻。

     挑兮達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本韻。

    兮。

     小序謂「刺學校廢」,無據。

    此疑亦思友之詩。

    玩「縱我不往」之言,當是師之于弟子也。

    禮雲「禮聞來學,不聞往教」,是也。

    又禮雲「父母在,衣純以青」,故曰「青衿」。

    其于佩亦曰「青青」者,順承上文也。

     【子衿三章,章四句。

    】 揚之水 揚之水,不流束楚。

    終鮮兄弟,維予與女。

    無信人之言,人實女!本韻。

    ○興而比也。

    下同 揚之水,不流束薪。

    終鮮兄弟,維予二人。

    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本韻。

     序謂「闵忽之無忠臣」。

    曹氏曰:「左傳莊十四年,忽與子儀、子亹皆已死,而原繁謂厲公曰『莊公之子猶有八人』,不得為『鮮』,然則非闵忽詩明矣。

    」 【揚之水二章,章六句。

    】 出其東門 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

    缟。

    衣。

    綦。

    巾。

    [評]妙飾。

    聊樂我員。

    本韻。

    ○賦也。

    下同。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雖則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與娛。

    本韻。

     小序謂「闵亂」,詩絕無此意,按鄭國春月,士女出遊,士人見之,自言無所系思,而室家聊足與娛樂也。

    男固貞矣,女不必淫。

    以「如雲」、「如荼」之女而皆謂之淫,罪過罪過,人孰無母、妻、女哉! 【出其東門二章,章六句。

    】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願本韻。

    兮。

    興也。

    下同。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評]回文之祖。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本韻。

     小序謂「思遇時」,絕無意。

    或以為邂逅賢者作,然則賢其「清揚婉兮」之美耶 此似男女及時昏姻之詩。

     【野有蔓草二章,章六句。

    】 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

    士與女,方秉蕑本韻。

    兮。

    女。

    曰。

    「觀。

    乎。

    」士。

    曰。

    「既。

    且。

    」。

    「且。

    往。

    觀。

    乎。

    本韻。

    洧。

    之。

    外。

    洵。

    籲。

    且。

    樂。

    !」[評]詩中叙問答,甚奇。

    此亦士語。

    維、士、與、女,伊、其、相、谑,贈、之、以、勺、藥、本韻。

    ○賦也。

    下同。

     溱與洧,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本韻。

    矣。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籲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谑,贈之以勺藥。

     序謂淫詩,此刺淫詩也。

    篇中「士、女」字甚多,非士與女所自作明矣。

     集傳曰「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辰,采蘭水上以祓除不祥」,此本後漢書薛君注曰:「鄭國之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時,于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蕑草,祓除不祥。

    」韓詩傳亦雲之。

    按此即所謂「祓禊」,乃起于漢時,後謂之「修禊事」;今以言詩,蓋附會之說也。

    又「秉蕑」者,禮内則「佩帨、蘭」,「男女皆佩容臭」也。

    秉者,身秉之,不必定是手執也。

    集傳以「秉蕑」為采蘭,尤誤。

    蘭生谷中,豈生水中乎!且手中既秉蕑,又秉勺以贈,亦稠疊不合矣。

    又謂「勺藥,香草也」,亦謬。

    「勺藥」,即今牡丹,古名勺藥。

    自唐玄宗始得木勺藥于宮中,因呼「牡丹」。

    詳見予庸言錄。

    其花香,根葉不香,何得混雲「香草」乎!又名以「藥」者,其根藥中用此甚廣,故獨擅藥名,即今所謂「白芍」也。

    漢人醫方有「白芍」,無牡丹皮;其「丹皮」亦唐後醫方始見之。

    或曰:芍藥善理血,為婦人要藥,故以贈之。

    又鄭即今河南地。

    今河南牡丹甚多,蓋古時已然,故詩人所及之焉。

     曆觀鄭風諸詩,其類淫詩者,惟将仲子及此篇而已。

    将仲子為女謝男之詩,此篇則刺淫者也,皆非淫詩。

    若以其論,召南之野有死,邶風之靜女,墉風之桑中,齊風之東方之日,亦孰非鄰于淫者,何獨咎鄭也蓋貞、淫間雜,采詩者皆所不廢;第以出諸諷刺之口,其要旨歸于「思無邪」而已。

    且鄭詩之善者亦未嘗少于他國也。

    缁衣之好賢,羔裘之美德,尚矣。

    女曰雞鳴大有脫簪之風,出其東門亦類漢廣之義,率皆嚴氣正性,奚淫之有!特以陋儒誤讀魯論「放鄭聲」一語,于是堅執成見,曲解經文,謂之「淫詩」;且謂之「女惑男」。

    直是失其本心,于以犯大不韪,為名教罪人。

    此千載以下人人所共惡者,予更何贅焉!特自作序者「固哉」為詩,必欲切合鄭事。

    夫言詩而有關國是,疇不願之,然其如不類何!故予謂漢儒言詩不類,以緻宋儒起而叛之,于是肆其邪說,無所忌憚。

    予固不憾漢儒言詩不類;憾其言詩不類,使後人一折而入于淫耳。

    予讀鄭風諸篇,于漢、宋之儒不能無三歎焉。

    然漢儒之誤也猶正,宋儒之誤也則邪。

    宋儒之罪實浮于漢儒多矣。

    或曰:子既兩不許可,何以多無說處此曰:生數千載以下,必欲妄解數千載之上之詩,是仍踵漢、宋之餘習,不則且為明之豐坊、何楷也,吾不敢也。

    故甯甘寡昧,所不得辭。

    後之人亦可諒予志矣! 【溱洧二章,章十二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