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無害我兄弟也。

    莊公與弟共叔段。

    以「豈敢愛之,畏我父母」為賦,謂我豈敢愛弟而不誅,以父母之故,故不為也。

    然則豈有比、賦相連為辭之理乎!是「豈敢愛之」明接上文,謂「豈敢愛此杞」,不得以為比,昭然矣。

    且以「仲可懷」為「祭仲之言可懷」,既必增「之言」二字,非言氣,而「懷」字亦不穩切。

    諸家主此說者,嚴氏最為委曲以求合,其曰:「公非拒祭仲也,國人知公與祭仲有殺段之謀,乃反其意,設為公拒祭仲之辭以諷之。

    」又曰:「公未嘗有是言也,而詩人代公言之,若謂『公縱不愛段,獨不畏父母乎!』蓋谲谏也。

    」如此為辭,可謂迂折之甚矣。

     此雖屬淫,然女子為此婉轉之辭以謝男子,而以父母、諸兄弟及人言為可畏,大有廉恥,又豈得為淫者哉! 季明德曰:「篇内言『折』,謂因踰牆而壓折,非采折之折。

    」此解尤明。

     【将仲子三章,章八句。

    】 叔于田 叔于田,巷。

    無。

    居。

    人。

    [評]奇語。

    豈、無、居、人,[評]又接。

    不如叔也;洵美且仁!本韻。

    ○賦也。

    下同。

     叔于狩,巷。

    無。

    飲。

    酒。

    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本韻。

     叔适野,巷。

    無。

    服。

    馬。

    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本韻 小序謂「刺莊公」;篇中絕無刺莊公之意。

    大序于下篇謂「叔不義而得衆」,尤非。

    既不義矣,安能得衆乎!集傳本之,以為「不義得衆,國人愛之而作」。

    按莊公入京,京人即畔叔,左傳曰「京叛大叔段」是也。

    是必其多行不義,民久怨之,可知。

    乃雲得衆人愛,可乎!大抵以此詩主叔段者,第以「叔」之一字耳,然何可泥也!如必欲泥「叔」字,則謂叔之左右近習之人美之,始得;一切不義得衆之說删去可也。

    餘說見下篇。

     【叔于田三章,章五句。

    】 大叔于田 叔△于△田△,乘乘馬,執辔如。

    組。

    兩骖如。

    舞。

    叔△在△薮△,火烈具。

    舉。

    襢裼暴虎,[評]此章言暴虎。

    獻。

    于。

    公。

    所。

    将。

    叔。

    無。

    狃。

    戒。

    其。

    傷。

    女。

    !本韻。

    ○賦也。

    下同。

    [評]夾入親愛語意。

     叔△于△田△,乘乘黃,兩服上。

    襄。

    兩骖鴈。

    行。

    叔△在△薮△,火烈具。

    揚。

    本韻。

    叔。

    善。

    射。

    忌。

    又。

    良。

    禦。

    本韻。

    忌。

    [評]此章言射獵。

    抑。

    磬。

    控。

    忌。

    抑。

    縱。

    送。

    本韻。

    忌。

    [評]詞調工絕。

     叔△于△田△,乘乘鸨,兩服齊。

    首。

    兩骖如。

    手。

    叔△在△薮△,火烈具。

    阜。

    本韻。

    叔。

    馬。

    慢。

    忌。

    叔。

    發。

    罕。

    本韻。

    忌。

    抑。

    釋。

    掤。

    忌。

    抑。

    鬯。

    弓。

    本韻。

    忌。

    [評]此章言射獵,描摹尤妙。

     匡衡封事曰,「鄭伯好勇而國人暴虎」。

    匡稱善說詩者,不曰叔段而曰「國人」,然則此兩篇亦未必為叔段矣。

     兩馬在車中曰「服」,在旁曰「骖」。

    首章以「執辔」藏「兩服」二字。

     描摹工豔,鋪張亦複淋漓盡緻,便為長楊、羽獵之祖。

     【大叔于田三章,章十句。

    】 清人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翔、本韻。

    ○賦也。

    下同。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本韻。

     清人在軸△,驷介陶陶,右、旋、右、抽,中、軍、作、好、本韻。

    [評]變文渾古。

     據左傳「高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

    是時師已潰散,而賦詩者猶為此言,可見詩人之意微婉如此。

    使非傳有明文,豈能知為春秋「鄭棄其師」之事哉!于此見釋詩之難也。

     「彭」、「消」、「軸」,必非地名,不可泥「在」字。

    「彭」,說文「鼓聲」;又齊風「行人彭彭」,小雅「出車彭彭」,皆作「衆」意;》未詳孰是。

    「軸」,車軸也,「左旋右抽」及「中軍」正言兵車,故上言「在軸」。

    「消」,未詳。

     【清人三章,章四句。

    】 羔裘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本韻。

    ○賦也。

    下同。

     羔裘豹、飾,[評]變。

    孔武有力。

    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本韻。

     羔裘晏、兮,[評]變。

    三英粲兮。

    彼其之子,邦之彥本韻。

    兮。

     此鄭人美其大夫之詩,不知何指也。

     [一章]「侯」韓詩雲,「美也」。

    此即諸侯之侯。

    當時稱諸侯者亦取美義也。

     [三章]「三英」,自是裘飾,如紽、緎之類。

     【羔裘三章,章四句。

    】 遵大路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袪。

    兮。

    無我惡兮,不寁故本韻。

    也。

    賦也。

    下同。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

    兮。

    無我兮,不寁好本韻。

    也。

     序謂「君子去莊公」,無據。

    集傳謂「淫婦為人所棄」,夫夫既棄之,何為猶送至大路,使婦執其袪與手乎又曰「宋玉賦有『遵大路,攬子袪』之句,亦男女「女」,原誤「子」,據校改。

    下同。

    相悅之辭也」。

    然則男女相悅,又非棄婦矣。

    且宋玉引用詩辭,豈可據以解詩乎然其不以男女相悅置于前者,以男女不應于大路為私也;然則亦何以置于後乎! 此隻是故舊于道左言情,相和好之辭,今不可考;不得強以事實之。

     執袪言「故」,執手言「好」,下字不失分寸。

     【遵大路二章,章四句。

    】 女曰雞鳴 女△曰△[評]态。

    雞。

    鳴。

    [評]醜。

    士△曰△[評]态。

    昧。

    旦。

    [評]寅。

    子△興△[評]态。

    視△夜△,明。

    星。

    有。

    爛。

    [評]卯。

    将。

    将。

    翔。

    弋凫與鴈。

    本韻。

    ○賦也。

    下同。

    [評]先寫凫鴈奇。

     弋。

    讀。

    [評]承上二。

    言加之,與子宜本韻。

    之。

    宜。

    讀。

    [評]承上字。

    言飲酒,與子偕老。

    琴。

    瑟。

    在。

    禦。

    莫。

    不。

    靜。

    好。

    本韻。

    [評]佳語。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韻,或謂「贻」字之誤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本韻。

    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本韻。

    之、[評]末章有急管繁弦之意。

     隻是夫婦帏房之詩,然而見此士、女之賢矣。

     [一章]古未以地支紀時,故曰「雞鳴」,曰「味旦」,曰「明星有爛」,皆指時言也。

    小星不見為卯,詩不言小星不見而言「明星有爛」,妙筆。

    「女曰雞鳴」,蚤矣。

    「士曰昧旦」,則稍遲矣。

    女于是促之以興而視夜,則又遲矣。

    此賢婦也。

    「将将翔」,指凫、鴈言。

    凫、鴈宿沙際蘆葦中,亦将起而翔,是可以弋之之時矣。

    此詩人閑筆涉趣也。

     [二章]「加」,「笾豆有加」之加,指熟薦凫、鴈也,故根「弋」字來。

    「宜」,宜于食也;既食而飲酒,故根「宜」字來。

    既飲酒而琴瑟間作,乃見其莫不靜好矣。

     [三章]見不止于閨房之雍和巳也,其好賢用以遺贈之具,婦亦有以成之如此。

     【女曰雞鳴三章,章六句。

    】 有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