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章之「我」國人自我,雖非,然猶愈集傳以上章為代惠公之言,下章為國人自言也。
【鹑之奔奔二章,章四句。
】 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本韻。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樹、之、榛、栗,[評]樹字貫下句。
椅、桐、梓、漆,爰。
伐。
琴。
、瑟。
本韻。
○賦也。
下同。
[評]妙,結語勿泥。
升彼虛矣,以望楚本韻。
矣。
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降觀于桑。
蔔雲其吉,終焉允臧。
本韻。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通韻。
[評]整而雅。
星、言、夙、駕,說、于、桑、田、匪、直、也、人。
秉心塞淵,騋牝三千。
本韻。
小序謂「美衛文公」,是。
僞傳以為魯僖公城楚丘以備戎,史克頌之。
按僖二年經書「春王正月,城楚丘」。
季明德以為魯地,近是。
若此詩則自衛事也。
僞傳襲季氏之說以解此詩,不可從。
[一章]「定」,星名。
爾雅「營室謂之定」。
「椅、桐、梓、漆」頂「樹之榛、栗」句;「爰伐琴、瑟」結「椅、桐、梓、漆」句。
順因桐、梓以言琴、瑟,意主祝其久居于此,所植之木異時直可伐為琴、瑟之用,猶唐人詩「種松皆作老龍鱗」也。
下「終焉戍臧」正其意,非真欲伐之也。
孟子雲「故國喬木」,可見喬木亦為故國之征,豈有伐之者哉!鄭氏曰「豫備也」。
蘇氏曰「種樹者求用于十年之後,其不求近功凡類此矣」。
皆謂真欲伐之,其固執而陋如此。
[二章]「虛」,何玄子曰:「按管子大匡篇雲:『狄人伐衛,衛君出緻于虛,桓公且封之。
』所謂『出緻于虛』者,言出于虛地以緻其告急之詞。
命于齊,則虛為衛地信矣。
」「觀桑」,侄炳曰:「舊謂桑木。
按此章通是相地形勢,似不應夾入桑木;疑『桑』亦地名。
墉風『桑中』,舊謂沬鄉中小地,今意當在楚丘之傍,與漕墟相屬,故從虛而降觀之。
且詩雲『望楚』,亦第望之而已,猶未身曆楚丘,何緣便降至其下,察樹木而辨土宜哉」 [三章]「靈雨」,舊謂「善雨」,是。
或謂靈,星名,不可從。
「星言」,猶今人言「星速」、「星夜」。
舊謂雨止見星,則「言」字無着落。
「匪直也人」,嚴氏曰:「直,猶特也。
孟子曰『非直為觀美也』。
言文公務農以蕃育其人,非特人也。
文公操心塞實而淵深,故能緻國富強,至于騋馬與牝馬共有三千匹。
舉物之蕃息,則人之蕃息可知矣。
」此說是。
或疑文公薄德,不足以當「秉心塞淵」之語。
不知此語本不甚重,「仲氏任隻,其心塞淵」,婦人亦足當之,文公何不可當乎!「塞」,實也,「淵」,深也,其義止此。
自解者誤援「剛而塞」及「齊聖廣淵」等語為解,是以執泥不通。
左傳曰:「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務财,訓農,通商,惠工,敬教,勸學,授方,任能。
元年,革車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與此詩合。
【定之方中三章,章七句。
】 蝃蝀 蝃蝀在東,莫之敢指。
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本韻。
○比而賦也。
朝隮于東,崇朝其雨。
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本韻。
○比而賦也。
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本韻。
也!賦也 此詩未敢強解。
小序謂「刺奔」,雖近似,大序謂文公,尤無據。
然「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泉水、竹竿二篇皆有之,豈亦刺奔耶此語乃婦人作,則此篇亦作于婦人未可知。
必以為刺奔,于此二句未免費解。
僞傳、說謂衛靈公事;詩迄陳靈,不迄衛靈也。
何玄子謂刺宣公奪太子伋婦,徒以詩中「無信」二字。
然此豈可據況已有新台,不當更有此詩也。
季明德謂「女子在母家與人私,及既嫁而猶與所私者通,詩人刺之」,尤為可恨。
總之,說詩各逞新意,如此亂拈,亦複何難。
然而顯悖經旨,害道惑世,可如且安于緘默為得也虹暮見于東則雨止,朝見于西則為雨。
「崇」,終也,謂終朝雨也。
鄭氏曰:「朝有升氣于西方,終其朝,則雨氣應自然。
」此說是。
孟子「若大旱之望雲霓」,亦此義。
今人多見晚虹而雨止;若朝虹者,在日影初出時,多卧而未見,故誤認虹惟止雨。
集傳雲「方雨而虹見,則其雨終朝而止矣」,既迂折難通,且詩言「雨」,釋之者言「雨止」,明與經違。
于孟子「若大旱之望雲霓」,亦曰「霓,虹也,虹見則雨止」。
然則何為大旱而望虹見乎 【蝃蝀三章,章四句。
】 相鼠 相鼠有皮,人有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本韻。
○比而賦也。
下同。
相鼠有齒,人有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本韻。
相鼠有體,人有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本韻。
[評]賓,變調。
嚴氏曰:「舊說『鼠尚有皮,人而無儀則鼠之不若;以人之儀喻鼠之皮』,非也。
詩言鼠則隻有皮,人則不可以無儀;人而無儀,則何異于鼠如此,語意方瑩。
」此說是。
【相鼠三章,章四句。
】 幹旄 孑孑幹旄,在浚之郊。
本韻。
素絲纰之,良馬四、之。
[評]主。
彼姝者子,何以畀本韻。
之賦也。
下同。
孑孑幹旟,在浚之都。
素絲組之,良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本韻。
之 孑孑幹旌,在浚之城。
本韻。
素絲祝之,良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本韻。
之 序謂「美好善」,意近是,故向來從之,謂大夫乘此車馬以見賢者。
然邶風「靜女其姝」,稱女以姝。
鄭風東方之日亦曰「彼姝者子」,以稱女子。
今稱賢者以姝,似覺未安。
姑阙疑。
「郊」、「都」、「城」,由遠而近也;「四」、「五」、「六」,由少而多也:詩人章法自是如此,不可泥。
以首章「四馬」為主,「五」、「六」則從「四」陪說。
不然,五馬起于漢,六馬起于秦,當時已有秦、漢制耶嚴氏亦以為疑,故别為解曰:「乘善馬而來,凡有四輩、五輩、六輩也。
」絕非語氣。
以上三詩,大序皆以為文公時,無據。
集傳曰:「以上三詩,序皆以為文公時詩,蓋見其列于定中、載馳之間故爾,他無所考也。
」此說亦誤。
文公時詩列于定中之後可也;列于載馳之前,何耶 【幹旄三章,章六句。
】 載馳 載馳載馳,歸唁衛侯。
驅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本韻。
○賦也。
下同。
既。
不。
我。
嘉。
不。
能。
旋。
反。
[評]其辭纏綿缭繞。
視。
爾。
不。
臧。
我。
思。
不。
遠。
本韻。
既。
不。
我。
嘉。
不。
能。
旋。
濟。
視。
爾。
不。
臧。
我。
思。
不。
閟。
本韻。
陟彼阿丘,言采其。
女子善懷,亦各有行。
許人尤之,衆且狂。
本韻。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
控于大邦,誰因誰極本韻。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本韻。
左傳謂「許穆夫人賦載馳」。
嚴氏說此詩最善,曰:「味詩之意,夫人蓋欲越
【鹑之奔奔二章,章四句。
】 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本韻。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樹、之、榛、栗,[評]樹字貫下句。
椅、桐、梓、漆,爰。
伐。
琴。
、瑟。
本韻。
○賦也。
下同。
[評]妙,結語勿泥。
升彼虛矣,以望楚本韻。
矣。
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降觀于桑。
蔔雲其吉,終焉允臧。
本韻。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通韻。
[評]整而雅。
星、言、夙、駕,說、于、桑、田、匪、直、也、人。
秉心塞淵,騋牝三千。
本韻。
小序謂「美衛文公」,是。
僞傳以為魯僖公城楚丘以備戎,史克頌之。
按僖二年經書「春王正月,城楚丘」。
季明德以為魯地,近是。
若此詩則自衛事也。
僞傳襲季氏之說以解此詩,不可從。
[一章]「定」,星名。
爾雅「營室謂之定」。
「椅、桐、梓、漆」頂「樹之榛、栗」句;「爰伐琴、瑟」結「椅、桐、梓、漆」句。
順因桐、梓以言琴、瑟,意主祝其久居于此,所植之木異時直可伐為琴、瑟之用,猶唐人詩「種松皆作老龍鱗」也。
下「終焉戍臧」正其意,非真欲伐之也。
孟子雲「故國喬木」,可見喬木亦為故國之征,豈有伐之者哉!鄭氏曰「豫備也」。
蘇氏曰「種樹者求用于十年之後,其不求近功凡類此矣」。
皆謂真欲伐之,其固執而陋如此。
[二章]「虛」,何玄子曰:「按管子大匡篇雲:『狄人伐衛,衛君出緻于虛,桓公且封之。
』所謂『出緻于虛』者,言出于虛地以緻其告急之詞。
命于齊,則虛為衛地信矣。
」「觀桑」,侄炳曰:「舊謂桑木。
按此章通是相地形勢,似不應夾入桑木;疑『桑』亦地名。
墉風『桑中』,舊謂沬鄉中小地,今意當在楚丘之傍,與漕墟相屬,故從虛而降觀之。
且詩雲『望楚』,亦第望之而已,猶未身曆楚丘,何緣便降至其下,察樹木而辨土宜哉」 [三章]「靈雨」,舊謂「善雨」,是。
或謂靈,星名,不可從。
「星言」,猶今人言「星速」、「星夜」。
舊謂雨止見星,則「言」字無着落。
「匪直也人」,嚴氏曰:「直,猶特也。
孟子曰『非直為觀美也』。
言文公務農以蕃育其人,非特人也。
文公操心塞實而淵深,故能緻國富強,至于騋馬與牝馬共有三千匹。
舉物之蕃息,則人之蕃息可知矣。
」此說是。
或疑文公薄德,不足以當「秉心塞淵」之語。
不知此語本不甚重,「仲氏任隻,其心塞淵」,婦人亦足當之,文公何不可當乎!「塞」,實也,「淵」,深也,其義止此。
自解者誤援「剛而塞」及「齊聖廣淵」等語為解,是以執泥不通。
左傳曰:「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務财,訓農,通商,惠工,敬教,勸學,授方,任能。
元年,革車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與此詩合。
【定之方中三章,章七句。
】 蝃蝀 蝃蝀在東,莫之敢指。
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本韻。
○比而賦也。
朝隮于東,崇朝其雨。
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本韻。
○比而賦也。
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本韻。
也!賦也 此詩未敢強解。
小序謂「刺奔」,雖近似,大序謂文公,尤無據。
然「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泉水、竹竿二篇皆有之,豈亦刺奔耶此語乃婦人作,則此篇亦作于婦人未可知。
必以為刺奔,于此二句未免費解。
僞傳、說謂衛靈公事;詩迄陳靈,不迄衛靈也。
何玄子謂刺宣公奪太子伋婦,徒以詩中「無信」二字。
然此豈可據況已有新台,不當更有此詩也。
季明德謂「女子在母家與人私,及既嫁而猶與所私者通,詩人刺之」,尤為可恨。
總之,說詩各逞新意,如此亂拈,亦複何難。
然而顯悖經旨,害道惑世,可如且安于緘默為得也虹暮見于東則雨止,朝見于西則為雨。
「崇」,終也,謂終朝雨也。
鄭氏曰:「朝有升氣于西方,終其朝,則雨氣應自然。
」此說是。
孟子「若大旱之望雲霓」,亦此義。
今人多見晚虹而雨止;若朝虹者,在日影初出時,多卧而未見,故誤認虹惟止雨。
集傳雲「方雨而虹見,則其雨終朝而止矣」,既迂折難通,且詩言「雨」,釋之者言「雨止」,明與經違。
于孟子「若大旱之望雲霓」,亦曰「霓,虹也,虹見則雨止」。
然則何為大旱而望虹見乎 【蝃蝀三章,章四句。
】 相鼠 相鼠有皮,人有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本韻。
○比而賦也。
下同。
相鼠有齒,人有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本韻。
相鼠有體,人有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本韻。
[評]賓,變調。
嚴氏曰:「舊說『鼠尚有皮,人而無儀則鼠之不若;以人之儀喻鼠之皮』,非也。
詩言鼠則隻有皮,人則不可以無儀;人而無儀,則何異于鼠如此,語意方瑩。
」此說是。
【相鼠三章,章四句。
】 幹旄 孑孑幹旄,在浚之郊。
本韻。
素絲纰之,良馬四、之。
[評]主。
彼姝者子,何以畀本韻。
之賦也。
下同。
孑孑幹旟,在浚之都。
素絲組之,良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本韻。
之 孑孑幹旌,在浚之城。
本韻。
素絲祝之,良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本韻。
之 序謂「美好善」,意近是,故向來從之,謂大夫乘此車馬以見賢者。
然邶風「靜女其姝」,稱女以姝。
鄭風東方之日亦曰「彼姝者子」,以稱女子。
今稱賢者以姝,似覺未安。
姑阙疑。
「郊」、「都」、「城」,由遠而近也;「四」、「五」、「六」,由少而多也:詩人章法自是如此,不可泥。
以首章「四馬」為主,「五」、「六」則從「四」陪說。
不然,五馬起于漢,六馬起于秦,當時已有秦、漢制耶嚴氏亦以為疑,故别為解曰:「乘善馬而來,凡有四輩、五輩、六輩也。
」絕非語氣。
以上三詩,大序皆以為文公時,無據。
集傳曰:「以上三詩,序皆以為文公時詩,蓋見其列于定中、載馳之間故爾,他無所考也。
」此說亦誤。
文公時詩列于定中之後可也;列于載馳之前,何耶 【幹旄三章,章六句。
】 載馳 載馳載馳,歸唁衛侯。
驅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本韻。
○賦也。
下同。
既。
不。
我。
嘉。
不。
能。
旋。
反。
[評]其辭纏綿缭繞。
視。
爾。
不。
臧。
我。
思。
不。
遠。
本韻。
既。
不。
我。
嘉。
不。
能。
旋。
濟。
視。
爾。
不。
臧。
我。
思。
不。
閟。
本韻。
陟彼阿丘,言采其。
女子善懷,亦各有行。
許人尤之,衆且狂。
本韻。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
控于大邦,誰因誰極本韻。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本韻。
左傳謂「許穆夫人賦載馳」。
嚴氏說此詩最善,曰:「味詩之意,夫人蓋欲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