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我躬且不閱矣,遑暇憂恤我已去之後哉!「閱」,說文「取數于門中」;不閱,謂不在門中也。
舊以「毋逝」二句為比,非。
[四章]「深」、「淺」喻「有、亡」;「方舟」、「泳」、「遊」喻「勉求」。
舊以深淺、有亡一例平說,非。
[五章]「育」字「生」字皆言生子;古婦人有子則不出。
[六章]「洸潰」,舊謂怒意,是應首章「怒」字。
「不念昔者」二句,承上直下,謂「豈不念昔者我始來止息之時耶」 【谷風六章,章八句。
】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歸本韻。
微君之故,胡為乎中。
露。
本韻。
○賦也。
下同。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
中。
本韻。
小序謂「黎侯寄于衛,其臣勸以歸」。
集傳增「失國」二字。
既失國矣,将安歸乎 「微君」「微」字,或謂與上「微」字同訓,謂衛微之。
若訓「非」,則主憂臣辱,分所當然,非臣子所宜言,亦似有理。
然據下句「胡為」語氣,則上句「微」字又應訓「非」。
更詳之。
【式微二章,章四句。
】 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本韻。
兮叔兮伯兮,何多日本韻。
也興也。
何。
其。
處。
也。
必。
有。
與。
本韻。
也。
何。
其。
久。
也。
必。
有。
以。
本韻。
也。
賦也。
[評]自問自答,望人情景如畫。
狐裘蒙茸,匪車不東。
叔兮伯兮,靡所與同。
本韻。
○賦也。
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叔兮伯兮,褎、如、充、耳、本韻。
○比而賦也。
[評]末句直刺。
[一章]侄炳曰:「毛傳訓『誕』為『闊』,無義。
『誕』與『覃』通,猶葛覃之覃也。
書之『誕敷』亦作『覃敷』,可證。
覃,延也。
『誕』從『延』,有延長意。
詩蓋曰:彼旄丘之上有葛,其節何蔓延而長雖前高後下之丘,猶遠相及。
我之伯、叔同處一地,乃多日而不相恤,何也」此說存之。
[二章]「與」,與我伐狄也。
能左右之,曰「以」。
[三章]晉士蒍曰「狐裘蒙茸,一國三公」,此斷章取義,不必執彼解此。
黎在衛西,故言非我君之車不東來于衛。
如此解,自直捷。
或謂黎寓衛東,言非衛大夫之車不東來雲雲,甚迂,不可用。
[四章]「瑣尾」,細微意。
「流離」,毛傳謂鳥。
若以「流離」為漂散意,則「之子」二字似鮮着落;而釋鳥但有鹠鷅,無流離,未詳。
「褎」,當從毛傳,謂盛服貌。
漢武帝制策原誤作「曹氏漢策」,今改。
曰「今子「子」字原脫,今補。
大夫褎然為舉首」,師古注曰「褎然,盛服貌」。
鄭氏謂「笑貌」,謬。
【旄丘四章,章四句。
】 簡兮 簡兮、簡兮,方将萬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處。
本韻。
○賦也。
碩人俣俣,公庭萬舞。
有、力、如、虎,執、辔、如、組、本韻。
○賦也。
左手執鑰,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錫爵。
本韻。
○賦也。
山有榛,隰有苓。
雲、誰、之、思、西、方、美、人、彼。
美。
人。
兮。
西。
方。
之。
人。
本韻。
兮。
!興也。
[評]重将上四句倒作二句,神味無窮。
小序謂「刺不用賢」,似可從。
蓋以當時賢者為餞官,故贊美其人,歎其為卑賤之職,而終思西周盛王如此之賢,自必見用也。
集傳謂此詩賢者自言,皆不似。
一章「簡」字以為「簡易不恭」;二章謂「自譽其才之無所不備」;三章謂「亦玩世不恭之意」。
若然,如此之矜誇不恭,亦何足為賢而乃謂之賢者乎以詩中「碩人」為自稱,尤說不去。
[一章]「簡」,說文「分别之」也。
謂方将萬舞,故先分别舞人,如「諸侯用六」是也。
「萬舞」,商頌曰「萬舞有奕」,則其名已久。
毛傳謂「幹、羽」,按幹為武舞,羽為文舞,兼文、武言。
鄭氏謂「幹舞」,則單指武舞。
按左傳莊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蠱文夫人,為館于其宮側而振萬焉。
夫人聞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習戎備也』。
」足證萬舞為武舞矣。
「日之方中」,孔氏引月令「仲春之月,命樂正習舞入學」,謂「二月日夜中」也,亦通。
[二章]「碩人」當依舊解,指賢者;或謂指公,非。
下「公言錫爵」,别稱公矣。
[三章]鄭氏曰「又能鑰舞,言文、武道備」,則此是言文舞。
上章言「公庭萬舞」,而以「有力如虎」二句承之,正狀其武與 [四章]「山榛」、「隰苓」,亦當依舊解,謂物生各得其所,以諷賢者處非其位;不必鑿解。
「西方」,西周;「美人」,西周王者。
鄭氏以上「美人」為周室之賢,下「美人」謂碩人,非也。
美人者,美德之人,猶聖人、彥士之稱;後世以婦人色美,亦稱美人。
集傳曰:「『西方美人』,托言以指西周之盛王,如離騷亦以美人目其君也。
」徇後世之說,反謂以婦人指君,可謂循流而忘源矣。
靜女篇「美人之贻」,謂美其人之贻也。
【簡兮四章:三章,章四句;一章,六句。
】從集傳。
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娈彼諸姬,聊與之謀。
本韻。
○興而比也。
出宿于泲,飲餞于祢。
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本韻。
○賦也。
下同。
[評]左傳謂有禮。
出宿于幹,飲餞于言。
本韻。
載脂載舝,還車言邁。
遄臻于衛,不瑕有害。
本韻。
我思肥泉,茲之永歎。
本韻。
思須與漕,我心悠悠。
駕、言、出、遊,以、寫、我、憂、本韻。
此衛女媵于諸侯,思歸甯而不得之詩。
于何知之于詩中「諸姑」、「伯姊」而知之也。
諸侯娶妻,嫡長有以侄、娣從者;此稱「姑」,則為侄也;稱「姊」,則為娣也。
其時宮中有為之姑者,有為之姊者,故欲歸甯不得,與之謀而問之也。
何玄子以此篇及竹竿一例與載馳為許穆夫人不能救衛,思控他國之作。
其言似鑿鑿可信,故錄而辨之。
載馳篇曰「歸唁衛侯」,曰「言至于漕」,曰「許人尤之」,曰「控于大邦」,凡數處,皆明點事實,加以左傳曰「許穆夫人賦載馳」,皆确證也。
此篇則無一語可證據。
何氏所取證者,首章之「娈彼諸姬」,次章之「諸姑、伯姊」也。
其曰:「諸姬,周同姓之國也,左氏曰『漢陽諸姬,楚實盡之』。
」是已。
然于「娈」字引說文訓「慕」,按說文訓「順」,又訓「慕」,未可據。
然即雲「慕彼諸姬」,亦牽強。
況「娈」字正義實為美好貌;即以詩言之,本風「靜女其娈」,曹風「婉兮娈兮,季女斯饑」,小雅「思娈季女逝兮」,皆屬女言,可
舊以「毋逝」二句為比,非。
[四章]「深」、「淺」喻「有、亡」;「方舟」、「泳」、「遊」喻「勉求」。
舊以深淺、有亡一例平說,非。
[五章]「育」字「生」字皆言生子;古婦人有子則不出。
[六章]「洸潰」,舊謂怒意,是應首章「怒」字。
「不念昔者」二句,承上直下,謂「豈不念昔者我始來止息之時耶」 【谷風六章,章八句。
】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歸本韻。
微君之故,胡為乎中。
露。
本韻。
○賦也。
下同。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
中。
本韻。
小序謂「黎侯寄于衛,其臣勸以歸」。
集傳增「失國」二字。
既失國矣,将安歸乎 「微君」「微」字,或謂與上「微」字同訓,謂衛微之。
若訓「非」,則主憂臣辱,分所當然,非臣子所宜言,亦似有理。
然據下句「胡為」語氣,則上句「微」字又應訓「非」。
更詳之。
【式微二章,章四句。
】 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本韻。
兮叔兮伯兮,何多日本韻。
也興也。
何。
其。
處。
也。
必。
有。
與。
本韻。
也。
何。
其。
久。
也。
必。
有。
以。
本韻。
也。
賦也。
[評]自問自答,望人情景如畫。
狐裘蒙茸,匪車不東。
叔兮伯兮,靡所與同。
本韻。
○賦也。
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叔兮伯兮,褎、如、充、耳、本韻。
○比而賦也。
[評]末句直刺。
[一章]侄炳曰:「毛傳訓『誕』為『闊』,無義。
『誕』與『覃』通,猶葛覃之覃也。
書之『誕敷』亦作『覃敷』,可證。
覃,延也。
『誕』從『延』,有延長意。
詩蓋曰:彼旄丘之上有葛,其節何蔓延而長雖前高後下之丘,猶遠相及。
我之伯、叔同處一地,乃多日而不相恤,何也」此說存之。
[二章]「與」,與我伐狄也。
能左右之,曰「以」。
[三章]晉士蒍曰「狐裘蒙茸,一國三公」,此斷章取義,不必執彼解此。
黎在衛西,故言非我君之車不東來于衛。
如此解,自直捷。
或謂黎寓衛東,言非衛大夫之車不東來雲雲,甚迂,不可用。
[四章]「瑣尾」,細微意。
「流離」,毛傳謂鳥。
若以「流離」為漂散意,則「之子」二字似鮮着落;而釋鳥但有鹠鷅,無流離,未詳。
「褎」,當從毛傳,謂盛服貌。
漢武帝制策原誤作「曹氏漢策」,今改。
曰「今子「子」字原脫,今補。
大夫褎然為舉首」,師古注曰「褎然,盛服貌」。
鄭氏謂「笑貌」,謬。
【旄丘四章,章四句。
】 簡兮 簡兮、簡兮,方将萬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處。
本韻。
○賦也。
碩人俣俣,公庭萬舞。
有、力、如、虎,執、辔、如、組、本韻。
○賦也。
左手執鑰,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錫爵。
本韻。
○賦也。
山有榛,隰有苓。
雲、誰、之、思、西、方、美、人、彼。
美。
人。
兮。
西。
方。
之。
人。
本韻。
兮。
!興也。
[評]重将上四句倒作二句,神味無窮。
小序謂「刺不用賢」,似可從。
蓋以當時賢者為餞官,故贊美其人,歎其為卑賤之職,而終思西周盛王如此之賢,自必見用也。
集傳謂此詩賢者自言,皆不似。
一章「簡」字以為「簡易不恭」;二章謂「自譽其才之無所不備」;三章謂「亦玩世不恭之意」。
若然,如此之矜誇不恭,亦何足為賢而乃謂之賢者乎以詩中「碩人」為自稱,尤說不去。
[一章]「簡」,說文「分别之」也。
謂方将萬舞,故先分别舞人,如「諸侯用六」是也。
「萬舞」,商頌曰「萬舞有奕」,則其名已久。
毛傳謂「幹、羽」,按幹為武舞,羽為文舞,兼文、武言。
鄭氏謂「幹舞」,則單指武舞。
按左傳莊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蠱文夫人,為館于其宮側而振萬焉。
夫人聞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習戎備也』。
」足證萬舞為武舞矣。
「日之方中」,孔氏引月令「仲春之月,命樂正習舞入學」,謂「二月日夜中」也,亦通。
[二章]「碩人」當依舊解,指賢者;或謂指公,非。
下「公言錫爵」,别稱公矣。
[三章]鄭氏曰「又能鑰舞,言文、武道備」,則此是言文舞。
上章言「公庭萬舞」,而以「有力如虎」二句承之,正狀其武與 [四章]「山榛」、「隰苓」,亦當依舊解,謂物生各得其所,以諷賢者處非其位;不必鑿解。
「西方」,西周;「美人」,西周王者。
鄭氏以上「美人」為周室之賢,下「美人」謂碩人,非也。
美人者,美德之人,猶聖人、彥士之稱;後世以婦人色美,亦稱美人。
集傳曰:「『西方美人』,托言以指西周之盛王,如離騷亦以美人目其君也。
」徇後世之說,反謂以婦人指君,可謂循流而忘源矣。
靜女篇「美人之贻」,謂美其人之贻也。
【簡兮四章:三章,章四句;一章,六句。
】從集傳。
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娈彼諸姬,聊與之謀。
本韻。
○興而比也。
出宿于泲,飲餞于祢。
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本韻。
○賦也。
下同。
[評]左傳謂有禮。
出宿于幹,飲餞于言。
本韻。
載脂載舝,還車言邁。
遄臻于衛,不瑕有害。
本韻。
我思肥泉,茲之永歎。
本韻。
思須與漕,我心悠悠。
駕、言、出、遊,以、寫、我、憂、本韻。
此衛女媵于諸侯,思歸甯而不得之詩。
于何知之于詩中「諸姑」、「伯姊」而知之也。
諸侯娶妻,嫡長有以侄、娣從者;此稱「姑」,則為侄也;稱「姊」,則為娣也。
其時宮中有為之姑者,有為之姊者,故欲歸甯不得,與之謀而問之也。
何玄子以此篇及竹竿一例與載馳為許穆夫人不能救衛,思控他國之作。
其言似鑿鑿可信,故錄而辨之。
載馳篇曰「歸唁衛侯」,曰「言至于漕」,曰「許人尤之」,曰「控于大邦」,凡數處,皆明點事實,加以左傳曰「許穆夫人賦載馳」,皆确證也。
此篇則無一語可證據。
何氏所取證者,首章之「娈彼諸姬」,次章之「諸姑、伯姊」也。
其曰:「諸姬,周同姓之國也,左氏曰『漢陽諸姬,楚實盡之』。
」是已。
然于「娈」字引說文訓「慕」,按說文訓「順」,又訓「慕」,未可據。
然即雲「慕彼諸姬」,亦牽強。
況「娈」字正義實為美好貌;即以詩言之,本風「靜女其娈」,曹風「婉兮娈兮,季女斯饑」,小雅「思娈季女逝兮」,皆屬女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