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他經傳無見。
穆公為文公孫,或因楚丘既城,此時始城漕耳。
則城漕自是城楚丘後事,亦約略當在穆公時。
合「土國」之事觀之,而穆公之好兵役衆蓋可見矣。
[一章]「擊鼓」,擊鼛鼓以役衆也,喚「土國」句。
「踴躍用兵」,喚「南行」句。
【擊鼓五章,章四句。
】 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本韻。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本韻。
○興而比也。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聖善,我無令人!本韻。
四韻變上。
○興而比也。
集傳以上章為比,此章為興,非。
爰、有、寒、泉,[評]喻雅。
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本韻。
○興也。
下同。
睍、睆、黃、鳥、[評]喻雅。
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本韻。
小序謂「美孝子」;此孝子自作,豈他人作乎!大序謂「母不能安其室家」,是也。
季明德疑之,以為若是豈得為「小過」,因以為子阙奉養而母憤怒;要是杜撰。
按孟子曰「親之過小」,若子阙奉養而母憤怒,乃子之過,非親之過矣。
過小雲者,較小弁「親之過大」而言。
古婦人改适亦為常事,故曰過小。
[四章]「睍」,說文「出目也」;一曰,好視也。
睆,亦目視貌;大車「睆彼牽牛」是也。
集傳以「睍睆」為聲,非;且與下「好音」複。
【凱風四章,章四句。
】 雄雉 雄雉于飛,洩洩其羽。
我之懷矣,自贻伊阻。
本韻。
○興也。
雄雉于飛,下上其音。
展矣君子,實勞我心!本韻。
○興也。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道之雲遠,曷雲能來!本韻。
○賦也。
下同。
百爾君子,不知德行。
如字。
不。
忮。
不。
求。
何。
用。
不。
臧。
!。
本韻。
[評]名言。
小序謂「刺衛宣公,大序謂「淫亂不恤國事」。
按篇中無刺譏淫亂之意。
集傳則謂「婦人思夫從役于外」。
按此意于上三章可通,于末章「百爾君子」難通,故不敢強說此詩也。
【雄雉四章,章四句。
】 匏有苦葉 匏有苦葉。
濟有深涉。
本韻。
深。
則。
厲。
淺。
則。
揭。
本韻。
○比也。
有、彌、濟、盈、有、鷕、雉、鳴、本韻。
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本韻。
○比也。
雝雝鳴雁,旭日始旦。
士如歸妻,迨。
冰。
未。
泮。
本韻。
○賦也。
招。
招。
舟。
子。
人。
涉。
、卬。
否。
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本韻。
○比也。
小序謂「刺衛宣公」;大序謂「公與夫人并為淫亂」,其說可從。
「濟盈」二句明是刺亂,且刺婦人也。
鄭氏謂夷姜,亦是;或連夷姜、宣姜并言,非。
孔氏曰:「知非宣姜者,以宣姜本适伋子,但為公所要,故有『魚網鴻離』之刺。
此責夫人,雲『雉鳴求其牡』,非宣姜之所為,明是夷姜求宣公,故雲『并為淫亂』。
」集傳但以為刺淫亂之詩,欲與序異,不知即序旨耳。
[三章]集傳曰,「歸妻以冰泮,而納采、請期,迨冰未泮之時」,此本鄭氏謬說也。
鄭執周禮「仲春令會男女」,故謂冰泮正是仲春,可以為昏,而以「迨冰未泮」為請期。
集傳加「納采」。
按詩明雲「如歸妻,迨冰未泮」,而解者則謂「如歸妻,迨冰泮;如納采、請期,迨冰未泮」,世有此解經者否改經以就己說,不可恨乎!古人行嫁娶必于秋、冬農隙之時,故雲「迨冰未泮」,猶是正月中以前,不逾冬期。
若冰泮則涉二月,不可昏矣。
荀子大略篇雲,「霜降迎女,冰泮殺内」,正解此詩語也。
四章各自立義,不為連類之辭;而三章、四章其義雖别,仍帶涉水為說,如蛛絲馬迹,尤妙。
【匏有苦葉四章,章四句。
】 谷風 習習谷、風,[評]邶詩有終風、凱風、谷風。
以陰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本韻。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本韻。
○比而賦也。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不遠伊迩,薄送我畿。
誰、謂、荼、苦,其、甘、如、荠、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本韻。
○賦而比也。
泾以渭濁,湜湜其沚。
宴爾新昏,不我屑以。
本韻。
毋逝我梁,毋發我笱。
我躬不閱,遑恤我後!本韻。
○比而賦也。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遊、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喪,匍匐救本韻。
之。
比而賦也。
不我能慉,反以我為雠。
既阻我德,賈用不售。
本韻。
昔育恐育鞠,及爾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本韻。
○賦也。
我、有、旨、蓄,亦、以、禦、冬、宴、爾、新、昏,以、我、禦、窮、本韻。
有洸有潰,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餘來塈。
本韻。
○比而賦也。
[一章]「谷風」,嚴氏曰:「來自大谷之風,大風也,桑柔詩『大風有隊』,『有空大谷』。
盛怒之風也。
又習習然連續不絕,所謂『終風』也。
又陰又雨,無清明開霁之意,所謂『曀曀其陰』也。
皆喻其夫之暴怒無休息也。
舊說谷風為生長之風,以『谷』為『谷』,固已不安。
又『習習』為和調;小雅谷風二章言『維風及頹』,『頹』,暴風也。
非和調也。
三章言草木萎死,非生長也。
其說不可通矣。
」愚按,首二句正喚下「怒」字,嚴說是。
「采葑」二句,左傳僖三十三年:「晉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賓。
與之歸,言諸文公,請用之。
公曰:『其父有罪,可乎』曰,『舜之罪也殛鲧,其舉也興禹。
管敬仲,桓之賊也,實相以濟。
康诰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
」詩曰:「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君取節焉可也。
』」又坊記言「君子不盡利以遺民」,引此二句。
揆此,「下體」為根。
葑、菲之根本可食。
以「葑、菲」喻己,「下體」喻新昏者,謂采葑、菲者隻可取節,不可盡利,猶之男子惟當取妻,不可更奢于色也。
故言「我昔者本望爾之德音莫違,及爾同死」也。
[二章]此章言其去也。
「遲遲」二字妙,猶孔子「去父母國」之意。
「誰謂」二句,「荼」亦喻新昏者,謂其夫不當以苦物而為甘;「宴爾新昏,如兄如弟」,所以狀「其甘如荠」也。
如此,則上下義貫通矣。
夫婦和協,有兄弟之象,關雎「琴瑟友之」是也。
[三章]泾濁渭清,泾喻新昏者,渭喻己,謂泾誣以渭為濁,渭何嘗濁哉!其沚固已湜湜然清見底矣,奈何因新昏而不以我為潔乎!應取喻渭清意。
「不我屑以」,倒字句也。
既去而思在室之梁與笱,系我平日所取魚者,欲人毋逝、毋發。
既又思之,
穆公為文公孫,或因楚丘既城,此時始城漕耳。
則城漕自是城楚丘後事,亦約略當在穆公時。
合「土國」之事觀之,而穆公之好兵役衆蓋可見矣。
[一章]「擊鼓」,擊鼛鼓以役衆也,喚「土國」句。
「踴躍用兵」,喚「南行」句。
【擊鼓五章,章四句。
】 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本韻。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本韻。
○興而比也。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聖善,我無令人!本韻。
四韻變上。
○興而比也。
集傳以上章為比,此章為興,非。
爰、有、寒、泉,[評]喻雅。
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本韻。
○興也。
下同。
睍、睆、黃、鳥、[評]喻雅。
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本韻。
小序謂「美孝子」;此孝子自作,豈他人作乎!大序謂「母不能安其室家」,是也。
季明德疑之,以為若是豈得為「小過」,因以為子阙奉養而母憤怒;要是杜撰。
按孟子曰「親之過小」,若子阙奉養而母憤怒,乃子之過,非親之過矣。
過小雲者,較小弁「親之過大」而言。
古婦人改适亦為常事,故曰過小。
[四章]「睍」,說文「出目也」;一曰,好視也。
睆,亦目視貌;大車「睆彼牽牛」是也。
集傳以「睍睆」為聲,非;且與下「好音」複。
【凱風四章,章四句。
】 雄雉 雄雉于飛,洩洩其羽。
我之懷矣,自贻伊阻。
本韻。
○興也。
雄雉于飛,下上其音。
展矣君子,實勞我心!本韻。
○興也。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道之雲遠,曷雲能來!本韻。
○賦也。
下同。
百爾君子,不知德行。
如字。
不。
忮。
不。
求。
何。
用。
不。
臧。
!。
本韻。
[評]名言。
小序謂「刺衛宣公,大序謂「淫亂不恤國事」。
按篇中無刺譏淫亂之意。
集傳則謂「婦人思夫從役于外」。
按此意于上三章可通,于末章「百爾君子」難通,故不敢強說此詩也。
【雄雉四章,章四句。
】 匏有苦葉 匏有苦葉。
濟有深涉。
本韻。
深。
則。
厲。
淺。
則。
揭。
本韻。
○比也。
有、彌、濟、盈、有、鷕、雉、鳴、本韻。
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本韻。
○比也。
雝雝鳴雁,旭日始旦。
士如歸妻,迨。
冰。
未。
泮。
本韻。
○賦也。
招。
招。
舟。
子。
人。
涉。
、卬。
否。
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本韻。
○比也。
小序謂「刺衛宣公」;大序謂「公與夫人并為淫亂」,其說可從。
「濟盈」二句明是刺亂,且刺婦人也。
鄭氏謂夷姜,亦是;或連夷姜、宣姜并言,非。
孔氏曰:「知非宣姜者,以宣姜本适伋子,但為公所要,故有『魚網鴻離』之刺。
此責夫人,雲『雉鳴求其牡』,非宣姜之所為,明是夷姜求宣公,故雲『并為淫亂』。
」集傳但以為刺淫亂之詩,欲與序異,不知即序旨耳。
[三章]集傳曰,「歸妻以冰泮,而納采、請期,迨冰未泮之時」,此本鄭氏謬說也。
鄭執周禮「仲春令會男女」,故謂冰泮正是仲春,可以為昏,而以「迨冰未泮」為請期。
集傳加「納采」。
按詩明雲「如歸妻,迨冰未泮」,而解者則謂「如歸妻,迨冰泮;如納采、請期,迨冰未泮」,世有此解經者否改經以就己說,不可恨乎!古人行嫁娶必于秋、冬農隙之時,故雲「迨冰未泮」,猶是正月中以前,不逾冬期。
若冰泮則涉二月,不可昏矣。
荀子大略篇雲,「霜降迎女,冰泮殺内」,正解此詩語也。
四章各自立義,不為連類之辭;而三章、四章其義雖别,仍帶涉水為說,如蛛絲馬迹,尤妙。
【匏有苦葉四章,章四句。
】 谷風 習習谷、風,[評]邶詩有終風、凱風、谷風。
以陰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本韻。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本韻。
○比而賦也。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不遠伊迩,薄送我畿。
誰、謂、荼、苦,其、甘、如、荠、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本韻。
○賦而比也。
泾以渭濁,湜湜其沚。
宴爾新昏,不我屑以。
本韻。
毋逝我梁,毋發我笱。
我躬不閱,遑恤我後!本韻。
○比而賦也。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遊、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喪,匍匐救本韻。
之。
比而賦也。
不我能慉,反以我為雠。
既阻我德,賈用不售。
本韻。
昔育恐育鞠,及爾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本韻。
○賦也。
我、有、旨、蓄,亦、以、禦、冬、宴、爾、新、昏,以、我、禦、窮、本韻。
有洸有潰,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餘來塈。
本韻。
○比而賦也。
[一章]「谷風」,嚴氏曰:「來自大谷之風,大風也,桑柔詩『大風有隊』,『有空大谷』。
盛怒之風也。
又習習然連續不絕,所謂『終風』也。
又陰又雨,無清明開霁之意,所謂『曀曀其陰』也。
皆喻其夫之暴怒無休息也。
舊說谷風為生長之風,以『谷』為『谷』,固已不安。
又『習習』為和調;小雅谷風二章言『維風及頹』,『頹』,暴風也。
非和調也。
三章言草木萎死,非生長也。
其說不可通矣。
」愚按,首二句正喚下「怒」字,嚴說是。
「采葑」二句,左傳僖三十三年:「晉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賓。
與之歸,言諸文公,請用之。
公曰:『其父有罪,可乎』曰,『舜之罪也殛鲧,其舉也興禹。
管敬仲,桓之賊也,實相以濟。
康诰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
」詩曰:「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君取節焉可也。
』」又坊記言「君子不盡利以遺民」,引此二句。
揆此,「下體」為根。
葑、菲之根本可食。
以「葑、菲」喻己,「下體」喻新昏者,謂采葑、菲者隻可取節,不可盡利,猶之男子惟當取妻,不可更奢于色也。
故言「我昔者本望爾之德音莫違,及爾同死」也。
[二章]此章言其去也。
「遲遲」二字妙,猶孔子「去父母國」之意。
「誰謂」二句,「荼」亦喻新昏者,謂其夫不當以苦物而為甘;「宴爾新昏,如兄如弟」,所以狀「其甘如荠」也。
如此,則上下義貫通矣。
夫婦和協,有兄弟之象,關雎「琴瑟友之」是也。
[三章]泾濁渭清,泾喻新昏者,渭喻己,謂泾誣以渭為濁,渭何嘗濁哉!其沚固已湜湜然清見底矣,奈何因新昏而不以我為潔乎!應取喻渭清意。
「不我屑以」,倒字句也。
既去而思在室之梁與笱,系我平日所取魚者,欲人毋逝、毋發。
既又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