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詩經通論卷三 新安首源姚際恒着 邶 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憂。

    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本韻。

    ○比而賦也。

     我心。

    匪。

    鑒,[評]三匪前後錯綜。

    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本韻。

    ○賦也。

     我心。

    匪。

    石,不可轉也。

    我心匪。

    席。

    不可卷也。

    威儀棣棣,不可選本韻。

    也。

    賦也。

     憂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靜言思之,寤辟有摽!本韻。

    ○賦也。

     日居月諸,胡疊而微心之憂矣,如匪。

    澣。

    衣。

    [評]仍用匪字。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本韻。

    ○比而賦也。

     小序謂「仁而不遇」,近是。

    大序以衛頃公實之,未可信。

    既知為衛頃公,亦當知「仁人」為何人矣,奚為知君而不知臣乎!大抵此詩是賢者受贊于小人之作,故孟子因「不理于口」,引此以孔子當之。

    劉向列女傳謂衛宣姜作。

    鄒肇敏曰:「宣姜之不淑甚矣,向豈目淫為貞乎!」或因是疑有兩宣姜;若然,何不聞有兩宣公乎原向作傳之意,特因燕尾垂涎,輯閨範以示諷谕,取其通俗易曉,故其書龐而無擇,泛而未檢,何得取以釋詩!馬貴與曰,「劉向上封事,論恭、顯傾陷正人,引是詩『憂心悄悄,愠于群小』,而繼之曰『小人成群,亦足愠也』,此正合序意。

    夫一劉向也,列女傳之說可信,封事之說獨不可信乎!」愚按,此說是。

    然即以其淺近者言,篇中無一語涉夫婦事,亦無一語像婦人語。

    若夫「飲酒」、「敖、遊」、「威儀棣棣」,尤皆男子語。

    且如是,孟子引婦人詩以言孔子,亦大不倫。

    觀其以太王詩言文王,其相倫近可證也。

    集傳既從列女傳之說,以為婦人作,又以為莊姜作;及其注孟子,仍謂衛之仁人作:其周章無定,亦可想見矣。

     [一章]「柏舟」,自喻也。

    舟不必柏;言柏舟者,取其堅也。

     [二章]「我心匪鑒」二句,歐陽氏之解是。

    其曰:「『我心匪石』四句,毛、鄭解雲『石雖堅,尚可轉;席雖平,尚可卷』者,其意謂石、席可轉、卷,我心匪石、席,故不可轉、卷也。

    然則鑒可以茹,我心匪鑒,故不可茹,文理易明;而毛、鄭反其義,以為『鑒不可茹而我心可茹』者,其失在于以『茹』為『度』也。

    詩曰「剛亦不吐,柔亦不茹」,茹,納也。

    蓋鑒之于物,納景在内;凡物不擇妍媸,皆納其景。

    詩人謂衛之仁人其心匪鑒,不能善惡皆納,善者納之,惡者不納;以其不能兼容,是以見嫉于衛之群小而不遇也」。

    集傳曰「言我心匪鑒而不能度物」,依鄭氏說。

    故錄歐陽之說,則其非自見。

    後仿此。

     [三章]「選」字未詳。

    解者謂「簡擇」,終費解。

    何玄子曰:「古字『選』、『算』通用。

    論語『鬥筲之人,何足算也』,漢書『算』作『選』,故『不可選』當為『算』。

    」此說存之。

     [五章]「日月」二句,鄭氏謂「君道當常明如日,而月有盈虧。

    今君失道而任小人,大臣專恣,其日如月」,甚迂折。

    集傳本之,而以言婦人。

    歐陽氏謂「傷衛日朘月削」,亦牽強。

    按十月之交詩曰:「彼月而微,此「此」原誤「彼」,今校改。

    日而微」,言日、月之食甚明。

    今詩言與彼章同,謂日、月胡為更疊而微,以喻衛之君、臣皆昏而不明之意。

    「如匪澣衣」有二說,蘇氏謂「憂不去于心,如衣垢之不澣不忘濯也」,亦迂。

    嚴氏曰:「我心之憂,如不澣濯其衣,言處亂君之朝,與小人同列,其忍垢含辱如此。

    」此說為是。

     【柏舟五章,章六句。

    】 綠衣 綠兮衣兮,綠、衣、黃、裡、[評]妙喻。

    心之憂隔句。

    矣,曷維其已!本韻。

    ○比而賦也。

    下同。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心之憂矣,曷維其亡!本韻。

     綠。

    兮。

    絲。

    兮。

    [評]由綠及絲。

    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無訧本韻。

    兮。

     絺。

    兮。

    绤。

    兮。

    [評]由絲及絺绤。

    凄。

    其。

    以。

    風。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通韻。

     小序謂「莊姜傷己」。

    按左傳:「衛莊姜美而無子。

    公子州籲,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

    公弗禁;莊姜惡之。

    」詳味自此至後數篇皆婦人語氣,又皆怨而不怒,是為賢婦;則以為莊姜作,宜也。

    集傳曰:「此詩無所考,姑從序說;下三篇同。

    」夫柏舟篇非婦人語而以為婦人,又以為莊姜;此篇為莊姜固無可疑,而反作疑辭何耶 [二章]說詩定不可泥。

    如此篇,隻以上章為主,其意在「綠衣」喻妾也。

    綠,間色,不可為衣;黃,正色,不可為裡:喻妾為正而嫡為側之意。

    此章「綠衣黃裳」不必與上章分淺深,仍主綠衣上其黃裳,取協韻,而正嫡不分之意自在其中。

    按易曰「黃裳元吉」,則黃本可為裳。

    即儀禮士冠禮亦曰「玄裳、黃裳」,若必依玉藻「衣正色,裳間色」之言例之,以為上下倒置,較黃裡為甚,未免義礙。

    且如其言,必「黃衣綠裳」而後可,然則「黃衣綠裳」出何經傳耶 [三章]「綠兮絲兮」,謂此綠也,本絲也,前此素潔之時,汝之所治,何為而染成此綠也猶墨子悲絲,謂其「可以黃、可以黑」之意。

    此章不言「黃」而專言「綠」,予謂隻重綠衣,亦可見矣。

    二句全是怨辭而不露意,若無端怨及于綠而追思及絲。

    此種情理,最為微妙,令人可思而難以言。

    「女」字泛指治絲之人,或謂指君子,或謂指妾,或謂莊姜自指,皆味如嚼蠟矣。

    集傳曰「綠方為絲而女又治之,以比妾方少艾而女又嬖之」,不惟執泥牽纏,絕無文理,且亦安知此妾為少艾,又安知莊姜之亦非少艾也可笑也! 先從「綠衣」言「黃裡」,又從「綠衣」言「絲」,又從「絲」言「絺绤」,似乎無頭無緒,卻又若斷若連,最足令人尋繹。

     【綠衣四章,章四句。

    】 燕燕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之子于歸,隔句。

    遠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本韻。

    ○興而比也。

     燕燕于飛,颉、之、颃、之、[評]變。

    之子于歸,遠于将本韻。

    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本韻。

    ○興而比也。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評]又變。

    之子于歸,遠送于南。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本韻。

    ○興而比也。

     仲氏任隻,其心塞淵。

    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本韻。

    ○賦也。

     序謂「莊姜送歸妾」。

    孔氏曰:「隐三年左傳曰:『衛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

    又娶于陳,曰厲妫,生孝伯,早死。

    其娣戴妫,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

    』四年春,州籲殺桓公,由其子見殺,故戴妫于是大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