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能恕人以仁己也則庶乎其得之矣
高注恕己仁人者推己以及物也
李注此以無怨為無怨於人之義
敬而無失與人接而當也恭而有禮不為非禮之恭也補訓論語敬而無失以處己言恭而有禮以與人言張子通作人說○與人接而當宜寛說事事皆當恭而有禮專以禮貌言
聚百順以事君親故曰孝者畜也又曰畜君者好君也徵引禮祭統孝者畜也順於親不逆於倫是之謂畜又雲備者百順之名也
補注引祭統所以為聚百順以事親者引孟子所以為聚百順以事君者
集釋此以畜訓聚與孟子不同
華注孝道一有不備則非所以事親矣忠道亦然
事父母先意承志故能辨志意之異然後能教人徵引禮祭義君子之所謂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於道
程子曰意與志異志是所存處意是發動處如先意承志自不同也
補訓中正篇雲谕人者先其意而遜其志可也志意兩言則志公而意私耳與此節參看知其志之如何不待其意之發而先其意以承其志此谕親於道者當然也能辨志公意私之異然後能教人亦先其意而遜其志耳○如推所食以與人父之志也不待其意之發而先請所與是謂先意而承志
愚按此節大意見志意公私之宜辨也引祭義成語以起教人以教人為主
藝者日為之分義涉而不有過而不存故曰遊
集釋釋論語遊於藝之意
補訓今人每日所學者謂之功課分義或是此類涉如涉水過如過路皆照遊字立言
集解不有不存者心不為彼所累也若切切偏好而不舍反為吾性累矣如程明道以謝上蔡誦史文為玩物喪志是也
天下有道道随身出天下無道身随道屈
補注釋孟子以道殉身以身殉道之意
補訓此以随字替殉字
安土不懷居也有為而重遷無為而輕遷皆懷居也徵引易上傳之四章安土敦乎仁本義随處皆安而無一息之不仁
補注此釋易安土二字之義
李注安土與懷居相似而不同安土則不懷居懷居則不安土矣有為無為猶言有故無故也
華注當遷而遷不當遷而不遷皆安土也不然有所系戀固懷有所歆羨亦懷耳
補訓重遷者懷舊居輕遷者懷新居
愚按重遷輕遷皆以居止言而安仁意在言外有過不改有為而重遷者也執德不固無為而輕遷者也
老而不死是為賊幼不率教長無循述老不安死三者皆賊生之道也
補訓此釋責原壤老而不死之義○不率教是不率父兄之教賊生謂賊害其生理
高注無循述不率由舊章而恣意妄為也不安死不以死為安而欲偷生也
集釋因老而并言幼與長也
樂驕樂則佚欲樂宴樂則不能徙義
補注此孔子所謂損者也
補訓前雲驕樂侈靡宴樂宴安此又進一層侈靡則縱佚欲宴安則不能徙於義
不僭不賊其不忮不求之謂乎
徵引詩大雅抑之篇不僭不賊鮮不為則集傳僭差賊害也衛風雄雉篇不忮不求集傳忮害求貪也補注此以詩釋詩學者以意推之可也
補訓不差於事不害於理屬處已言不以人有而忮不以己無而求屬與人言張子合言之不僭即不求之謂不賊即不忮之謂
不穿窬義也謂非其有而取之曰盜亦義也恻隐仁也如天亦仁也故擴而充之不可勝用
徵引家語五帝德篇孔子曰陶唐其仁如天
補訓義從粗處說到細處仁從微處說到大處皆須推擴而至於充滿方不可勝用
愚按此節大意釋孟子充無穿窬章意見仁義之宜極其量也
自養薄於人私也厚於人私也稱其才随其等無驕吝之弊斯得之矣
華注此借驕吝兩字而通之於自養另為一解發明薄則吝厚則驕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斯得之矣
愚按才謂力之所及等謂分之所宜
罪己則無尤
補注與上歸罪為尤罪己為悔章意同
集釋能罪己則有自修之實故人不得而尤之
困辱非憂取困辱為憂榮利非樂忘榮利為樂
華注取困辱則雖不至困辱亦可憂也忘榮利則無紛擾之念何樂如之
愚按此節大意論憂樂之在我而不在外也
勇者不懼死且不避而反不安貧則其勇将何施耶不足稱也仁者愛人彼不仁而疾之深其仁不足稱也皆迷謬不思之甚故仲尼率歸諸亂雲
集釋此釋好勇疾貧章
李注此以亂字着疾貧疾不仁者說為迷謬之義
擠人者人擠之侮人者人侮之出乎爾者反乎爾理也勢不得反亦理也
高注鄭眉軒曰以出爾反爾為理所以儆擠人侮人者也以勢不得反為理所以教受擠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