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大學

關燈
大學的宗旨在于彰明自身的光明之德,在于親愛民衆,在于使自己達到至善的境界。

    知道達到至善的境界而後才能确定志向,确定了志向才能心無雜念,·心無雜念才能專心緻志,專心緻志才能慮事周祥,慮事周祥才能達到至善。

    萬物都有其本末,凡事都有其終始。

    知道了應該先作什麼,後作什麼,那就接近于大學的宗旨了。

     古代的想要把自己的光明之德推廣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養好自身的品德;要修養好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内心;要端正内心,就要先意念真誠;要意念真誠,就要先知道什麼是善惡吉兇,行善則有善報,行惡則有惡報。

    報應的不爽才能使其辨别善惡,能辨别善惡才能使其意念真誠,意念真誠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才能使品德好生修養,品德好生修養才能使家庭管理得好,家庭管理得好才能使國家得到治理,國家得到治理才能使天下太平。

    上自天子,下至普通百姓,都要把修養自身品德的間題當做根本問題來抓,一這個根本問題沒有抓好,而要使家庭、國家、天下的問題解決好,那是不可能的。

    該下力氣的地方沒有下,不該下力氣的地方卻下了力氣,這樣作而希望得到好的結果,也是沒有的事。

    這就叫做知道根本,這就叫做最高的智慧。

     廠少所謂意念真誠,就是不要自己欺騙自己。

    這就好比厭惡臭穢之的氣味而嘴上不講,又好比喜歡漂亮的女人而佯裝讨厭,這叫做自我掩飾。

    所以君子一定謹慎自己的獨處。

    小人在一人獨處時作起壞事來,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隻有在見到君子時才躲躲藏藏,掩蓋他做過的壞事,炫耀他做過的好事。

    可是在他人看來,就如.同見到了他的五髒六腑那樣清清楚楚,這樣作又有什麼好處呢!這就叫做内心有什麼想法,必然要從行動上表現出來,所以君子一定要謹慎自己的終處。

    曾子說過:“很多眼在看着你,很多手在指着你,這多麼讓人敬畏啊,’毛人的貧富可以從其住室看得出來,人的道德可以從其行動看得出來,心胸寬廣自然身體舒泰,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誠。

     《詩經》上說:“看那灣灣的淇水岸邊,慕竹郁郁蔥蔥。

    有位風度高雅的君子,好像切磋過的象牙,好像琢磨過的美玉。

    莊嚴而又威武,顯赫而又坦蕩。

    風度高雅的君子,教人始終難忘。

    ”“如切如磋”是說君子的研究學間;“如琢如磨”,是說君子的修養品德。

    ”“瑟兮侗兮”,是說君子的内心恭敬戒懼;“赫兮喧兮”,是說君子的外表威嚴。

    “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是說君子的道德盡善盡美,讓老百姓難以忘懷。

    《詩經》上又說,“嗚呼!先王的美德使人難忘。

    ”君子從先王那裡學到了尊重賢人和熱愛親人,小人從先王那裡享受到快樂和得到實惠,因此,在先王去世以後,無論是誰都對他念念不忘。

    《康浩》上說:“文王能彰明德行。

    ”《大甲》上說:“你應當關注上天賦于你的光明德行。

    ”《堯典》上說:“帝堯能夠彰明崇高的道德。

    ”說的都是人君要自明其德。

    商湯的《盤銘》上說:“如能一曰自新,就能曰舊自新,每曰自新。

    ”《康浩》上說:“要洗心革面,重作新人。

    ”《詩經》上說:“姬周雖然原來是殷商的諸侯國,但已受天命取代殷商為天子。

    ”所以君子在曰新其德方面是十分努力的。

    《詩經》_上說:“天子轄地千裡,皆是百姓所居。

    ”《詩經》上又說:“黃鳥聲聲鳴,止息在山麓。

    ”孔子說:“鳥兒的止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