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表記
關燈
小
中
大
用今天一般人的标準去要求别人,那麼就可以知道誰是賢人了。
”孔子說:“天性樂于行仁的人,天下非常的少。
《大雅》上說:‘雖然道德輕如鴻毛,但是很少有人能夠把它舉得起來。
我揣度,隻有仲山甫能夠舉得起來,可惜時人沒有能夠幫助他的。
’《小雅》上說:‘高山則可仰慕,大道則可行走。
”,孔子說:“《詩》是如此地愛好仁。
向着仁的大道前進,走到半路,實在沒有力氣了,才不得已停頓下來,忘掉了身體已經衰老,也忘掉了徐曰不多;仍然孜孜不懈,奮力向前,死而後已。
” 孔子說:“仁的難以成功,由來已久了!因為人的能力有限,很難全部做到,所以仁者所犯的過失是容易得到解釋的。
”孔子說:“恭敬接近于禮,謙遜接近于仁,誠信接近于人情;如果能以恭敬謙讓的态度做人行事,即便有什麼過失,也不會是什麼大的過失。
做到恭敬就會少犯過失,近乎人情就會讓人信賴,為人謙遜就容易被人接受。
這樣做人而犯錯誤,不是少有的事嗎!《詩經》上說:‘溫和恭敬的人,是道德的基石。
”,孔子說:“仁的難以成功由來已久,隻有君子能夠成功。
所以君子不以自己所能做到的事去責備别人,也不以别人做不到的事便讓人家感到慚愧。
所以聖人在制定行為标準時,不是以自己為标準,而是以中等水平的人為标準,使知道努力的人有所勸勉,不知道努力的人有所愧恥,以便共同實行聖人的教誨。
用禮來約束他們,用誠信來團結他們,用冶當的儀容來文飾他們,用合乎身份的衣服來影響他們,用朋友之間的勸勉來鼓勵他們,這都是為了使他們專一于為善。
《小雅》上說:‘難道人前不慚愧?難道不怕天報應?’所以君子穿上了君子的服裝,還要用君子的儀容來加以文飾;有了君子的儀容,還要用君子的談吐來加以文飾;談吐高雅了,還要用君子的道德來加以充實。
所以君子對于穿上君子服裝而無君子儀容感到羞恥,對于隻有君子儀容而無君子談吐感到羞恥,對于隻有君子談吐而無君子道德感到羞恥,對于隻有君子道德而無君子行為感到羞恥。
所以君子穿上了喪服就會有悲哀的神色,穿上了朝服就會有恭敬的神色,穿上了軍服就會有不可侵犯的神色。
《詩經》上說:‘弟烏鵬鳥兒立河梁,‘居然未曾濕翅膀。
那些沒有德行的官員們,真不配他們穿的那身衣裳。
” 孔子說:“君子的所謂‘義’是說一個人無論身份貴賤,都要為天下做出應有的貢獻。
譬如天子,雖然至尊至貴,也要親耕藉田,生産出集盛,制造出櫃色,以祭祀上帝;所以諸侯也要勤勉地輔佐天子。
”孔子說:“在下位的事奉在上位的,雖然有了庇護民衆的大德,也不敢有統治民衆的念頭,這是仁厚的表現。
所以君子恭敬謙遜以求做到仁,誠信謙讓以求做到禮;不自己誇耀自己做過的事,不自己擡高自己的身價;在地位面前表現出謙遜,在名利面前表現出淡泊,讓于賢人;貶低自己而推崇别人,小心謹慎而唯恐不得其當,要求自己用這樣的态度事奉國君;得意時自行此道,不得意時也自行此道,一切聽天由命,絕不改變信仰以邀取利祿。
《詩經》上說:‘茂茂密密的葛藤,纏繞着樹幹和樹枝。
平易近人的君子,不走邪道把福求。
,大概說的就是舜、禹、文王、周公吧!他們都有治理民衆的大德,又有事奉君主的小心。
’《詩經》上說:‘周文王小心翼翼,明白怎樣敬奉上帝,得到了許多福佑。
他的德行叫人挑不出毛病,最終得到了天下諸侯的擁戴。
’” 孔子說:“大臣死了,先王給他加上一個溢号,以表彰他的一生。
死者在一生中盡管做了許多好事,但在定溢号時,隻節取死者一生中最突出的一點作為依據,其餘的都略而不提,這是因為恥于使名聲超過實際做過的事。
所以君子不誇大自己做過的事,不吹噓自己的功勞,以求合乎實際;有了過失,不再重犯,以求待人寬厚;表彰别人的優點,贊美别人的功勞,以求賢者能夠居于上位。
這樣一來,君子盡管自己貶低自己,而民衆對他卻十分尊敬。
”孔子說:“後租這個人,建立的是蓋世無雙的功業,得到他的好處的豈止是一兩個人?隻是由于他想使實際做過的事超過名聲,所以自稱是一個懂得種莊稼的人。
” 孔子說:“君子的所謂‘仁’做起來是相當難的呀!《詩經》上說:‘快樂平易的君子,是民衆的父母。
’君子以快樂教人,使人自強不息;以平易
”孔子說:“天性樂于行仁的人,天下非常的少。
《大雅》上說:‘雖然道德輕如鴻毛,但是很少有人能夠把它舉得起來。
我揣度,隻有仲山甫能夠舉得起來,可惜時人沒有能夠幫助他的。
’《小雅》上說:‘高山則可仰慕,大道則可行走。
”,孔子說:“《詩》是如此地愛好仁。
向着仁的大道前進,走到半路,實在沒有力氣了,才不得已停頓下來,忘掉了身體已經衰老,也忘掉了徐曰不多;仍然孜孜不懈,奮力向前,死而後已。
” 孔子說:“仁的難以成功,由來已久了!因為人的能力有限,很難全部做到,所以仁者所犯的過失是容易得到解釋的。
”孔子說:“恭敬接近于禮,謙遜接近于仁,誠信接近于人情;如果能以恭敬謙讓的态度做人行事,即便有什麼過失,也不會是什麼大的過失。
做到恭敬就會少犯過失,近乎人情就會讓人信賴,為人謙遜就容易被人接受。
這樣做人而犯錯誤,不是少有的事嗎!《詩經》上說:‘溫和恭敬的人,是道德的基石。
”,孔子說:“仁的難以成功由來已久,隻有君子能夠成功。
所以君子不以自己所能做到的事去責備别人,也不以别人做不到的事便讓人家感到慚愧。
所以聖人在制定行為标準時,不是以自己為标準,而是以中等水平的人為标準,使知道努力的人有所勸勉,不知道努力的人有所愧恥,以便共同實行聖人的教誨。
用禮來約束他們,用誠信來團結他們,用冶當的儀容來文飾他們,用合乎身份的衣服來影響他們,用朋友之間的勸勉來鼓勵他們,這都是為了使他們專一于為善。
《小雅》上說:‘難道人前不慚愧?難道不怕天報應?’所以君子穿上了君子的服裝,還要用君子的儀容來加以文飾;有了君子的儀容,還要用君子的談吐來加以文飾;談吐高雅了,還要用君子的道德來加以充實。
所以君子對于穿上君子服裝而無君子儀容感到羞恥,對于隻有君子儀容而無君子談吐感到羞恥,對于隻有君子談吐而無君子道德感到羞恥,對于隻有君子道德而無君子行為感到羞恥。
所以君子穿上了喪服就會有悲哀的神色,穿上了朝服就會有恭敬的神色,穿上了軍服就會有不可侵犯的神色。
《詩經》上說:‘弟烏鵬鳥兒立河梁,‘居然未曾濕翅膀。
那些沒有德行的官員們,真不配他們穿的那身衣裳。
” 孔子說:“君子的所謂‘義’是說一個人無論身份貴賤,都要為天下做出應有的貢獻。
譬如天子,雖然至尊至貴,也要親耕藉田,生産出集盛,制造出櫃色,以祭祀上帝;所以諸侯也要勤勉地輔佐天子。
”孔子說:“在下位的事奉在上位的,雖然有了庇護民衆的大德,也不敢有統治民衆的念頭,這是仁厚的表現。
所以君子恭敬謙遜以求做到仁,誠信謙讓以求做到禮;不自己誇耀自己做過的事,不自己擡高自己的身價;在地位面前表現出謙遜,在名利面前表現出淡泊,讓于賢人;貶低自己而推崇别人,小心謹慎而唯恐不得其當,要求自己用這樣的态度事奉國君;得意時自行此道,不得意時也自行此道,一切聽天由命,絕不改變信仰以邀取利祿。
《詩經》上說:‘茂茂密密的葛藤,纏繞着樹幹和樹枝。
平易近人的君子,不走邪道把福求。
,大概說的就是舜、禹、文王、周公吧!他們都有治理民衆的大德,又有事奉君主的小心。
’《詩經》上說:‘周文王小心翼翼,明白怎樣敬奉上帝,得到了許多福佑。
他的德行叫人挑不出毛病,最終得到了天下諸侯的擁戴。
’” 孔子說:“大臣死了,先王給他加上一個溢号,以表彰他的一生。
死者在一生中盡管做了許多好事,但在定溢号時,隻節取死者一生中最突出的一點作為依據,其餘的都略而不提,這是因為恥于使名聲超過實際做過的事。
所以君子不誇大自己做過的事,不吹噓自己的功勞,以求合乎實際;有了過失,不再重犯,以求待人寬厚;表彰别人的優點,贊美别人的功勞,以求賢者能夠居于上位。
這樣一來,君子盡管自己貶低自己,而民衆對他卻十分尊敬。
”孔子說:“後租這個人,建立的是蓋世無雙的功業,得到他的好處的豈止是一兩個人?隻是由于他想使實際做過的事超過名聲,所以自稱是一個懂得種莊稼的人。
” 孔子說:“君子的所謂‘仁’做起來是相當難的呀!《詩經》上說:‘快樂平易的君子,是民衆的父母。
’君子以快樂教人,使人自強不息;以平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