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中庸

關燈
譯文 天所賦予人的東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來修養自身就是教。

    道是片刻不能離開的,可離開的就不是道。

    因此,君子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也要小心謹慎,在無人聽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懼敬畏。

    隐蔽時也會被人發現,細微處也會昭著,因此君子在獨處時要慎重。

    喜怒哀樂的情緒沒有表露出來,這叫做中。

    表露出來但合幹法度,這叫做和。

    中是天下最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

    達到了中和,天地便各歸其位,萬物便生長發育了。

     孔子說:“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小人的言行卻違反中庸。

    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因為君子的言行時刻都不偏不倚。

    小人的言行違反中庸,因為小人的言行無所顧忌、無所畏懼。

    ” 孔子說:“中庸是最高的境界,人們很少能夠長期實行它。

    ”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被實行,我是知曉的啊:有智慧的人做得太過分,愚昧的人達不到它。

    中庸之道不能被發揚,我是知曉的啊:賢明的人做得太過分,不賢明的人達不到它。

    這就好像人沒有不吃飯的,但能夠品嘗滋味的人卻非常少。

    ” 孔子說:“恐怕中庸之道是不能實施的了。

    ” 孔子說:“舜是有大智慧啊!他喜歡詢問且喜歡審察那些淺近的話,他隐瞞别人的壞處,表揚别人的好處。

    他掌握好兩個極端,對人民使用折中的辦法,這就是為何他被尊稱為舜啊!” 孔子說:“人們都說‘我是有智慧的’,但他們被驅使而落入魚網、木籠和陷阱之中,卻不知道躲閃。

    人們都說‘我是有智慧的’,但他們選擇了中庸之道,卻不能堅持一個月。

    ” 孔子說:“顔回是這樣做人的,他選擇了中庸之道。

    得到一條善理,他就牢牢記在心上而不失掉它。

    ” 孔子說:“天下國家是可以公正治理的,爵位俸祿是可以辭掉的,利刃是可以踩上去的,隻是中庸之道不容易實行。

    ” 子路問什麼是強大。

    孔子說:“你問的是南方的強大呢?還是北方的強大呢?或者是你所認為的強大?用寬容溫柔的态度去教化,對無理的行為不施行報複,這是南方的強大,君子就屬于這類。

    頭枕武器、盔甲睡覺,死不反悔,這是北方的強大,強悍的人屬于這一類。

    因此,君子要随和但不随波逐流,這才是真正的強大!獨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真正的強大!國家政治清明,不改變志向,這才是真正的強大!國家政治晦暗,至死不變節,這才是強大的!” 孔子說:“追求生僻的道理,行為荒誕不經,後代對此會有所稱述,但我不這樣去做。

    君子依循中庸之道行事,半途而廢,而我是不會停止的。

    君子依靠中庸之道行事,雖然在世上聲迹少聞,不為人知,但不後悔,隻有聖人才能做到這一點。

    ”君子所奉行的道既廣大又精微。

    黎民百姓雖然愚昧但還是可以知道它的,但至于最高境界的道,即使聖人也有不知曉的地方。

    普通百姓雖然不賢明,但還是可以實行它,但至于最高境界的道,即使聖人也有不能做到的地方。

    天地如此之大,但人仍有不滿意的地方。

    因此,君子說的“大”,天下都載不起;君子說的“小”,天下都不能夠理解。

    《詩經》上說:“鸢在天空上飛翔,魚在深水處跳躍。

    ”這是說君子的中庸之道在天地上下之間都是顯豁的。

    君子所奉行的道,發端于普通百姓,在達到最高境界時便彰著于天地之間。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遠離人。

    人去實行中庸之遭卻遠離了人,他就不是在實行中庸之道。

    《詩經》上說:‘砍伐斧柄,砍伐斧柄,斧柄制作的方法就在手邊。

    ’手握斧柄伐木制斧柄,斜着眼審度兩者,仍然覺得相差太遠。

    所以,君子應以對待人的方式治理人,直到他們改正為止。

    忠恕與道不遠,不願施于己身的,也不要施與别人。

    君子所奉行的道有四條,我孔丘一條都做不到。

    對侍奉父親的兒子所要求的,我尚未做到;對侍奉國君的臣下所要求的,我尚未做到,對侍奉兄長的弟弟所要求的,我尚未做到;要求朋友做到的自己先做,我尚未做到。

    在日常德行的實施方面,在日常語言的慎重方面,我做得還不好,不敢不繼續努力,即使有做得完滿的地方也不敢把話說盡。

    言語要照顧到行為,行為要照顧到言語,君子怎麼能不笃實忠厚呢?君子安于目前的地位做他所應該做的事,不羨慕自己地位以外的東西。

    地位富貴,就做富貴人做的事;地位貧賤,就做貧賤人應該做的事,處在夷狄的地位上,就做夷狄應該做的事;處在患難的地位上,就做患難時應該做的事。

    如此,君子無處不感覺到悠然自得。

    居上位,不欺淩下級。

    在下位,不攀附上級。

    端正自己不苛求他人,這樣就沒有怨恨,對上不怨恨天命,對下不歸咎别人。

    所以,君子安于自己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來,小人則冒險求得本不應該獲取的東西。

    ” 孔子說:“射箭的道理與君子的行為有相似的地方:假如沒有射中靶子,就應反過來責求自己。

    實行君子的中庸之道,就好像是走遠路,必須從近處開始,就如同是登高,必須從低處開始。

    《詩經》上說:‘夫妻情投意合,協調有如琴瑟,兄弟和睦相處,快樂安順長久。

    家庭美滿,妻兒愉快。

    ” 孔子說:“這樣父母是多舒暢啊!” 孔子說:“鬼神的功用真是宏大啊!看,看不到它;聽,聽不到它。

    它養育萬物,沒有一種事物可以遺棄它。

    它使天下的人齋戒沐浴,身穿華麗的祭服,舉行祭祀典禮。

    它浩浩蕩蕩,好像在天之上,在人身旁。

    《詩經》上說:‘鬼神來到,不可揣測,不敢對它厭怠不敬啊!’從隐微到明顯,真誠的心意就是這樣隐藏不住啊。

    ” 孔子說:“舜可是個最孝敬的人吧!有聖人的德行,有天子的尊貴地位,有普天下的财富。

    宗廟祭他,子孫維護他。

    因此,有崇高德行的人必然會獲得應有的地位,必然會獲得應有的俸祿,必然會獲得應有的名望,必定會獲得應有的為命。

    因此,上天生育的萬物,必會因為它們的資質而受到厚愛。

    所以,能夠栽培的就培養它們,而歪斜的就讓它們歪斜。

    《詩經》上說:‘快快樂樂的君子,美德盛明。

    讓上下都感受快樂,上天賜給他福祿。

    保佑他,任用他,上天這樣告誡。

    ’因此,有偉大的德行的人一定是受了天命的。

    ” 孔子說:“恐怕隻有周文王是個無憂無慮的人吧!王季是他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