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坊記
關燈
小
中
大
孔子說:“君子的治民之道,打個比方來說,就好像防止河水漫溢堤防吧!它是為了防止百姓出現過失。
雖然周密地為之設防,百姓中還是有人犯規。
所以君子用禮來防止道德上的過失,用刑來防止邪惡的行為,用教令來防止貪婪的欲望。
” 孔子說:“小人貧則窮困,富則驕橫;窮困了就會去偷盜,驕、橫了就會去亂來。
所謂禮,就是順應人的這種情況而為之制定控制的标準,以作為防止百姓越軌的堤防。
所以,聖人制定出了一套富貴貧賤的标準,使富起來的百姓不足以驕橫,貧下去的百姓不至于窮困,取得一定社會地位的人不至于對上級不滿,所以犯上作亂的事就曰趨減少。
” 孔子說:“貧窮而能樂天知命,富貴而能彬彬有禮,一家族人多勢衆而能安守本分,普天之下能做到的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詩經》上就說:‘有些百姓貪心作亂,心安理得地去殘害他人。
’所以做出規定,諸侯的兵車不得超過千乘,國都的城牆不得超過百錐,卿大夫之家的兵車不得超過百乘。
用這種辦法來防備百姓,諸侯還有叛亂的?” 孔子說:“禮這個東西,是用來去掉疑惑、辨别隐微,從而防範百姓越軌的。
所以人的貴賤有等級,衣服的色彩、圖案有差别朝廷上有固定的班位,這樣一來,老百姓就知道誰該讓誰了。
” 孔子說:“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沒有兩個國王,一家沒有兩個家長,最高的權威隻有一個,這是要向百姓顯示有君臣之别。
楚、越之君潛号稱王,其國君死,《春秋》貶之,不書其葬;按照禮的規定,諸侯不得像天子那樣稱天,大夫不得像諸侯那樣稱君。
這就是擔心百姓對上下級關系産生迷惑。
《詩經》上說:‘你看那盎旦鳥兒的鳴叫,人們尚且讨厭它!’更何況對那些膺越犯上的人呢!” 孔子說:“國君不與同姓的人同車,與異姓的人可以同車,但不可穿相同的服裝,這是要讓臣民避嫌。
用這種方法來防範,臣民中還有同姓拭其君的。
” 孔子說:“一盅酒,一盤肉,讓來讓去,君子才接受那不好的一份,就這樣還有人潛越長者。
筵席之上,讓來讓去,君子才坐在下首,就這樣還有人潛越尊者。
朝廷上的班位,讓來讓去,君子才立于賤位,就這樣還有人潛越君上。
《詩經》上說:‘如今人們心不良,遇事隻知怨對方;接受官爵不謙讓,事關自己道理忘。
” 孔子說:“君子尊重别人而貶抑自己,先人而後己,這樣一來在百姓中就會興起謙讓的風氣。
所以稱呼别人的國君叫國君,稱呼自己的國君叫寡君。
” 孔子說:“利益和榮譽,應該先給死者,後給生者,這樣一來,百姓就不會背棄死者;先給在國外為國事奔走的人,後給留在國内的人,這樣一來,老百姓就感到國君可以信托。
《詩經》上說:‘你應該思念死去的先君,贍養我這未亡人。
”用這種方法防範百姓,百姓還有背棄死者而死者的家屬卻哭告無門的。
” 孔子說:“有國有家的諸侯大夫,如果重視人才而不吝惜頒賞爵祿,百姓就會興起謙讓的風氣;如果重視技藝而不吝惜頒賞車馬,百姓就會樂意學習技藝。
所以君子說的少而做的多,而小人則好放空炮而少幹實事。
” 孔子說:“在上位的人如果能夠聽取百姓的意見,那麼百姓就把上邊的政令看作是上天的施惠一般;如果不能聽取百姓的意見,就會導緻百姓的犯上;百姓不把上邊的政令看作是上天的施惠一般,就會作亂。
所以,君子用誠信謙讓來對待百姓,百姓就會以重禮相報。
《詩經》上這樣說過:‘前輩有這樣的教導,就是對于打柴的人也要不恥下問。
” 孔子說:“有成績就歸功他人,有錯誤則歸咎自己,這樣一來百姓就不你争我奪。
有成績就歸功他人,有錯誤則歸咎自己,這樣一來百姓間的怨恨就會曰趨消亡。
歡詩經》上說:‘你曾占蔔,你曾算卦,卦象上并沒有什麼壞話。
”,孔子說:“有成績就歸功他人,有錯誤則歸咎自己,老百姓就會互相推讓成績。
《詩經》上說:‘武王占蔔間神靈,可否建都在鎬京。
龜兆顯示大大吉,武王終于建成之。
”,孔子說:“有成績就歸功君王,有錯誤則歸咎自己,這樣百姓就會興起忠君之風。
《尚書·君陳》上說:‘你有好主意,好辦法,先進去啟奏君王。
得到俯允之
雖然周密地為之設防,百姓中還是有人犯規。
所以君子用禮來防止道德上的過失,用刑來防止邪惡的行為,用教令來防止貪婪的欲望。
” 孔子說:“小人貧則窮困,富則驕橫;窮困了就會去偷盜,驕、橫了就會去亂來。
所謂禮,就是順應人的這種情況而為之制定控制的标準,以作為防止百姓越軌的堤防。
所以,聖人制定出了一套富貴貧賤的标準,使富起來的百姓不足以驕橫,貧下去的百姓不至于窮困,取得一定社會地位的人不至于對上級不滿,所以犯上作亂的事就曰趨減少。
” 孔子說:“貧窮而能樂天知命,富貴而能彬彬有禮,一家族人多勢衆而能安守本分,普天之下能做到的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詩經》上就說:‘有些百姓貪心作亂,心安理得地去殘害他人。
’所以做出規定,諸侯的兵車不得超過千乘,國都的城牆不得超過百錐,卿大夫之家的兵車不得超過百乘。
用這種辦法來防備百姓,諸侯還有叛亂的?” 孔子說:“禮這個東西,是用來去掉疑惑、辨别隐微,從而防範百姓越軌的。
所以人的貴賤有等級,衣服的色彩、圖案有差别朝廷上有固定的班位,這樣一來,老百姓就知道誰該讓誰了。
” 孔子說:“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沒有兩個國王,一家沒有兩個家長,最高的權威隻有一個,這是要向百姓顯示有君臣之别。
楚、越之君潛号稱王,其國君死,《春秋》貶之,不書其葬;按照禮的規定,諸侯不得像天子那樣稱天,大夫不得像諸侯那樣稱君。
這就是擔心百姓對上下級關系産生迷惑。
《詩經》上說:‘你看那盎旦鳥兒的鳴叫,人們尚且讨厭它!’更何況對那些膺越犯上的人呢!” 孔子說:“國君不與同姓的人同車,與異姓的人可以同車,但不可穿相同的服裝,這是要讓臣民避嫌。
用這種方法來防範,臣民中還有同姓拭其君的。
” 孔子說:“一盅酒,一盤肉,讓來讓去,君子才接受那不好的一份,就這樣還有人潛越長者。
筵席之上,讓來讓去,君子才坐在下首,就這樣還有人潛越尊者。
朝廷上的班位,讓來讓去,君子才立于賤位,就這樣還有人潛越君上。
《詩經》上說:‘如今人們心不良,遇事隻知怨對方;接受官爵不謙讓,事關自己道理忘。
” 孔子說:“君子尊重别人而貶抑自己,先人而後己,這樣一來在百姓中就會興起謙讓的風氣。
所以稱呼别人的國君叫國君,稱呼自己的國君叫寡君。
” 孔子說:“利益和榮譽,應該先給死者,後給生者,這樣一來,百姓就不會背棄死者;先給在國外為國事奔走的人,後給留在國内的人,這樣一來,老百姓就感到國君可以信托。
《詩經》上說:‘你應該思念死去的先君,贍養我這未亡人。
”用這種方法防範百姓,百姓還有背棄死者而死者的家屬卻哭告無門的。
” 孔子說:“有國有家的諸侯大夫,如果重視人才而不吝惜頒賞爵祿,百姓就會興起謙讓的風氣;如果重視技藝而不吝惜頒賞車馬,百姓就會樂意學習技藝。
所以君子說的少而做的多,而小人則好放空炮而少幹實事。
” 孔子說:“在上位的人如果能夠聽取百姓的意見,那麼百姓就把上邊的政令看作是上天的施惠一般;如果不能聽取百姓的意見,就會導緻百姓的犯上;百姓不把上邊的政令看作是上天的施惠一般,就會作亂。
所以,君子用誠信謙讓來對待百姓,百姓就會以重禮相報。
《詩經》上這樣說過:‘前輩有這樣的教導,就是對于打柴的人也要不恥下問。
” 孔子說:“有成績就歸功他人,有錯誤則歸咎自己,這樣一來百姓就不你争我奪。
有成績就歸功他人,有錯誤則歸咎自己,這樣一來百姓間的怨恨就會曰趨消亡。
歡詩經》上說:‘你曾占蔔,你曾算卦,卦象上并沒有什麼壞話。
”,孔子說:“有成績就歸功他人,有錯誤則歸咎自己,老百姓就會互相推讓成績。
《詩經》上說:‘武王占蔔間神靈,可否建都在鎬京。
龜兆顯示大大吉,武王終于建成之。
”,孔子說:“有成績就歸功君王,有錯誤則歸咎自己,這樣百姓就會興起忠君之風。
《尚書·君陳》上說:‘你有好主意,好辦法,先進去啟奏君王。
得到俯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