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喪大記
關燈
小
中
大
病人病危時,要把寝室内外都打掃幹淨。
病人是國君、大夫,就要撤去樂懸;是士,也要把琴瑟收藏起來。
讓病人頭朝東躺在室内北牆下。
廢床,為病人脫下髒衣,換上新衣,由四個人分别按住病人的四肢。
男女改換服裝。
在病人的口鼻上放點絲綿,以觀察和等待斷氣。
臨終時,男人不用女人侍候,女人也不用男人侍候。
國君及其夫人都應死在正寝。
大夫及其正妻都應死于正寝。
卿的妻子如果未得任命,就要死在她自己的住處,然後遷屍于正寝。
士和士的妻也都應死于正寝。
在為國君招魂時,如其境内有山林則由虞人設梯,如其境内,沒有山林則由狄人設梯。
由國君的近臣招魂。
招魂者要身穿朝服。
為國君招魂所用的衣服,上公用哀服,侯、伯用瞥服,子男用森服;為上公夫人招魂用偉衣,為侯、伯夫人用榆狄,為子、男夫人用屈狄。
為大夫用玄衣缥裳,為大夫之妻用檀衣。
為士用爵棄服,為士妻用稅衣。
招魂者都是從東榮處登梯升屋,一直上到屋脊的正中間,面朝北,揮動着招魂所用的衣服,拉長聲調地呼喊三聲:“某,回來吧J”然後把招魂的衣服卷起來從前檐投下,下面一個人用竹筐接住,招魂者從西北榮下來。
出國訪問時死掉的,如果是住在賓館就招魂,如果是住在卿大夫之家就不招魂。
如果是死在半路,就上到其乘車的左毅上招魂。
招魂所用的衣服,不再用來穿到死者身上,也不用來做斂衣。
為婦人招魂,不用其嫁時所穿禮服。
凡是招魂,男子呼喊其名,婦人則呼喊其字。
隻有哭泣是在招魂之前,其他善後事宜都是在招魂以後進行。
國君剛斷氣,主人哀痛嗚咽,其兄弟則放聲而哭,婦女們則邊哭邊跺腳。
把屍體放正以後,哭位的安排是:孝子跪在屍體的東邊,卿、大夫、死者的父輩和兄弟、男姓子孫立在孝子的身後。
辦理喪事的官員和衆士哭于堂下,面向北。
夫人跪于屍體的西邊。
内命婦、國君的姑、姊妹及女姓子孫立在夫人的身後。
外命婦和外宗哭于堂上室門之外,面北而立。
大夫死,哭位的安排是:孝子跪在屍體東邊,孝子的正妻跪在屍體西邊。
親屬當中的命夫、命婦可以跪,非命夫、命婦則皆立。
士死,不但孝子可以跪在屍體東邊,而且死者的父兄和男姓子孫也可以;不但孝子之妻可以跪在屍體西邊,而且死者的姑、姊妹和女姓子孫也可以。
凡是在室内哭屍時,孝子都是雙手抓住覆屍的被子而哭,表示痛不欲生,要追随死者而去。
國君死,尚未小斂,如果此時有寄公、國賓前來吊唁,孝子要出迎。
大夫死,尚未小斂,如桌此時國君派人前來吊唁或送禮,孝子要出迎。
士死,對于大夫前來吊唁,隻要不是正在小斂,孝子就要出迎。
凡是孝子出迎的時候,都要光着腳,把衣襟下擺掖在腰帶上,捶着胸口,從西階下堂。
國君在庭中向着來吊唁的寄公、國賓拜謝。
大夫對于國君派來吊唁的使者,要出寝門之外迎接;使者升堂傳達國君的旨意,孝子在堂下拜謝。
士對于大夫的親自來吊,孝子隻是在西階之下就位,與大夫皆面東而哭,但不到門外迎接。
寄公夫人來吊唁時,國君夫人要出迎。
國君夫人派使者來大夫之家吊唁時,大夫的妻子要出迎。
士妻隻要不是正在忙于小斂,都要出迎前來吊唁的大夫之妻。
小斂時,主人在門内的東邊就位,面向西;主婦則在門内的西邊就位,面向東,這才進行小斂。
小斂畢,主人憑屍而号哭跳躍,跳的次數不限。
主婦也像主人那樣地号哭跳躍。
然後,主人袒露左臂,脫去髦,用麻束住發髻。
而婦人也到西房露出發髻,在腰部束上麻帶。
然後撤去障屍的幕帷,主人和主婦等親屬恭敬地擡起屍體,從室内移到堂上的兩楹之間。
然後主人、主婦等人從西階下堂,向來吊的客人拜謝。
國君拜謝來吊的寄公和國賓。
.大夫、士向來吊的卿、大夫逐一拜謝,對于來吊的士,不管人數多少,隻向着他們所站的方位拜三拜。
國君的夫人,也在堂上拜謝來吊的寄公夫人。
卿大夫的妻子、士的妻子,對于來吊的命婦,在堂上逐一拜謝;對于普通女賓則總的一拜。
拜過吊賓之後,主人在昨階下就位,給左臂穿上袖子,腰纏麻帶,頭戴麻經,号哭跳躍。
如果是母親去世,拜賓之後在昨階下就位時,不須括發,隻須戴免即可。
然後設小斂之奠。
從這時起,來吊唁的客人都要襲裘,在吉冠的冠圈上加上麻續,腰束麻帶,跟在主人、主婦的後邊交替哭踴。
辦國君的喪事,由虞人提供燒火的木柴和舀水的勺子,狄人提供壺漏,雍人提供燒水的鼎,司馬親臨視察壺漏的安置,然後安排官員輪流值班代哭。
辦大夫的喪事,隻安排官員代哭,不設置壺漏。
辦士的喪事,由其親屬代哭,不得用官員代哭。
辦國君的喪事,堂上點着兩支火把,堂下點着兩支火把。
辦大夫的喪事,堂上點一支火把,堂下點兩支。
辦士的喪事,堂上、堂下都隻點一支火把。
小斂結束,主人下堂拜謝來吊之賓,待賓走了以後,才撤掉堂上的帷幕。
在堂上哭死者的位置是,主人在屍體的東邊,面朝西;主婦等婦人在屍體的西邊,面朝東。
如果此時有奔喪者到家,也在屍的西邊哭,主婦等人則向北挪,面向南。
女習人迎客送客都不一「堂,即令下堂迎送,
病人是國君、大夫,就要撤去樂懸;是士,也要把琴瑟收藏起來。
讓病人頭朝東躺在室内北牆下。
廢床,為病人脫下髒衣,換上新衣,由四個人分别按住病人的四肢。
男女改換服裝。
在病人的口鼻上放點絲綿,以觀察和等待斷氣。
臨終時,男人不用女人侍候,女人也不用男人侍候。
國君及其夫人都應死在正寝。
大夫及其正妻都應死于正寝。
卿的妻子如果未得任命,就要死在她自己的住處,然後遷屍于正寝。
士和士的妻也都應死于正寝。
在為國君招魂時,如其境内有山林則由虞人設梯,如其境内,沒有山林則由狄人設梯。
由國君的近臣招魂。
招魂者要身穿朝服。
為國君招魂所用的衣服,上公用哀服,侯、伯用瞥服,子男用森服;為上公夫人招魂用偉衣,為侯、伯夫人用榆狄,為子、男夫人用屈狄。
為大夫用玄衣缥裳,為大夫之妻用檀衣。
為士用爵棄服,為士妻用稅衣。
招魂者都是從東榮處登梯升屋,一直上到屋脊的正中間,面朝北,揮動着招魂所用的衣服,拉長聲調地呼喊三聲:“某,回來吧J”然後把招魂的衣服卷起來從前檐投下,下面一個人用竹筐接住,招魂者從西北榮下來。
出國訪問時死掉的,如果是住在賓館就招魂,如果是住在卿大夫之家就不招魂。
如果是死在半路,就上到其乘車的左毅上招魂。
招魂所用的衣服,不再用來穿到死者身上,也不用來做斂衣。
為婦人招魂,不用其嫁時所穿禮服。
凡是招魂,男子呼喊其名,婦人則呼喊其字。
隻有哭泣是在招魂之前,其他善後事宜都是在招魂以後進行。
國君剛斷氣,主人哀痛嗚咽,其兄弟則放聲而哭,婦女們則邊哭邊跺腳。
把屍體放正以後,哭位的安排是:孝子跪在屍體的東邊,卿、大夫、死者的父輩和兄弟、男姓子孫立在孝子的身後。
辦理喪事的官員和衆士哭于堂下,面向北。
夫人跪于屍體的西邊。
内命婦、國君的姑、姊妹及女姓子孫立在夫人的身後。
外命婦和外宗哭于堂上室門之外,面北而立。
大夫死,哭位的安排是:孝子跪在屍體東邊,孝子的正妻跪在屍體西邊。
親屬當中的命夫、命婦可以跪,非命夫、命婦則皆立。
士死,不但孝子可以跪在屍體東邊,而且死者的父兄和男姓子孫也可以;不但孝子之妻可以跪在屍體西邊,而且死者的姑、姊妹和女姓子孫也可以。
凡是在室内哭屍時,孝子都是雙手抓住覆屍的被子而哭,表示痛不欲生,要追随死者而去。
國君死,尚未小斂,如果此時有寄公、國賓前來吊唁,孝子要出迎。
大夫死,尚未小斂,如桌此時國君派人前來吊唁或送禮,孝子要出迎。
士死,對于大夫前來吊唁,隻要不是正在小斂,孝子就要出迎。
凡是孝子出迎的時候,都要光着腳,把衣襟下擺掖在腰帶上,捶着胸口,從西階下堂。
國君在庭中向着來吊唁的寄公、國賓拜謝。
大夫對于國君派來吊唁的使者,要出寝門之外迎接;使者升堂傳達國君的旨意,孝子在堂下拜謝。
士對于大夫的親自來吊,孝子隻是在西階之下就位,與大夫皆面東而哭,但不到門外迎接。
寄公夫人來吊唁時,國君夫人要出迎。
國君夫人派使者來大夫之家吊唁時,大夫的妻子要出迎。
士妻隻要不是正在忙于小斂,都要出迎前來吊唁的大夫之妻。
小斂時,主人在門内的東邊就位,面向西;主婦則在門内的西邊就位,面向東,這才進行小斂。
小斂畢,主人憑屍而号哭跳躍,跳的次數不限。
主婦也像主人那樣地号哭跳躍。
然後,主人袒露左臂,脫去髦,用麻束住發髻。
而婦人也到西房露出發髻,在腰部束上麻帶。
然後撤去障屍的幕帷,主人和主婦等親屬恭敬地擡起屍體,從室内移到堂上的兩楹之間。
然後主人、主婦等人從西階下堂,向來吊的客人拜謝。
國君拜謝來吊的寄公和國賓。
.大夫、士向來吊的卿、大夫逐一拜謝,對于來吊的士,不管人數多少,隻向着他們所站的方位拜三拜。
國君的夫人,也在堂上拜謝來吊的寄公夫人。
卿大夫的妻子、士的妻子,對于來吊的命婦,在堂上逐一拜謝;對于普通女賓則總的一拜。
拜過吊賓之後,主人在昨階下就位,給左臂穿上袖子,腰纏麻帶,頭戴麻經,号哭跳躍。
如果是母親去世,拜賓之後在昨階下就位時,不須括發,隻須戴免即可。
然後設小斂之奠。
從這時起,來吊唁的客人都要襲裘,在吉冠的冠圈上加上麻續,腰束麻帶,跟在主人、主婦的後邊交替哭踴。
辦國君的喪事,由虞人提供燒火的木柴和舀水的勺子,狄人提供壺漏,雍人提供燒水的鼎,司馬親臨視察壺漏的安置,然後安排官員輪流值班代哭。
辦大夫的喪事,隻安排官員代哭,不設置壺漏。
辦士的喪事,由其親屬代哭,不得用官員代哭。
辦國君的喪事,堂上點着兩支火把,堂下點着兩支火把。
辦大夫的喪事,堂上點一支火把,堂下點兩支。
辦士的喪事,堂上、堂下都隻點一支火把。
小斂結束,主人下堂拜謝來吊之賓,待賓走了以後,才撤掉堂上的帷幕。
在堂上哭死者的位置是,主人在屍體的東邊,面朝西;主婦等婦人在屍體的西邊,面朝東。
如果此時有奔喪者到家,也在屍的西邊哭,主婦等人則向北挪,面向南。
女習人迎客送客都不一「堂,即令下堂迎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