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玉藻

關燈
能退下,臨走時還要對國君的這個諾報進行拜謝,而國君則不須答拜。

    大夫親自賞賜東西給士,士不僅當時拜受,而且第二天還要到大夫家中表示再次拜謝。

    如果賞賜的是衣服,不用像對待國君那樣穿到身上去拜謝。

    身份相等的人前來饋贈東西,如果自己在家,則在家拜受;如果自己不在家,則于次日往贈者家中拜謝。

    凡對于尊者有什麼東西進獻,一定要避開“進獻”的字眼,隻能婉轉地說是贈給尊者的随從等等。

    士有喜慶之事,不敢接受大夫親自光臨祝賀,由于二者地位懸殊。

    下大夫有喜慶之事,可以接受上大夫的親臨祝賀,因為二者地位相近。

    父親健在,向别人贈送禮品要以父親的名義;同理,如果别人贈送自己什麼東西,也要以父親的名義拜受。

    這表示父親是一家之長。

    如果典禮不夠隆重,則禮服的前襟不須掩蓋,而祭天之禮十分隆重,所以天子穿大裘不褐,天子乘玉格沿途也不憑轼緻敬。

     父親呼喊兒子的時候,兒子要答應“唯”而不可答應“諾”,因為“唯”敬于“諾”,手中拿有東西要趕快放下,嘴裡含有食物要立即吐出,要跑着前往而不可稍有磨蹭。

    雙親年老了,做兒子的出門不可随意改變去處,說什麼時候回來就要按時回來,以免雙親懸念。

    如果雙親病了,或者氣色不好,這就是做兒子的有疏忽之處了。

    父親去世以後,做兒子的不忍翻閱父親讀過的書,那是因為上面有他手汗沾潤的痕迹。

    母親去世以後,做兒子的不忍心使用母親用過的杯盤,那是因為上面有她口液沾潤的痕迹。

     兩國國君相見,來訪的國君從大門中央進入,而由卿擔任的上介挨着門撅走進,由大夫擔任的次介走在門楔與門撅之間,由士擔任的末介挨着門楔走,國君在前,上介等依次在後,形成雁行之勢。

    來訪的如果是卿、大夫,那就不能由門的中央進人,也不能腳踩門檻,以避尊者。

    在執行國君交給的聘享任務時,屬于公事,就從門撅的西邊進入,這是用的辜見主人之禮;聘享禮畢,來訪的卿、大夫又以私人名義拜見主國國君,屬于私事,就從門撅的東邊進入,這是用的臣見君之禮。

    在宗廟中走路,尊卑的步法也不相同。

    天子、諸侯和屍最尊,行走步子小,速度慢,後腳的腳印要壓住前腳腳印的一半,這叫“接武”。

    大夫次尊,行走步子稍大,後腳的腳印要緊接着前腳的腳印,這叫“繼武”。

    士卑,行走的步子最大,後腳腳印與前腳腳印之間要保持一足的距離,這叫“中武”。

    不管在什麼地方,隻要是徐趨,都适用這種步伐。

    疾趨時要腳跟迅速離地,但手足切勿搖擺。

    走小碎步時好像腳未離地,衣裳的下擺擦着地面像流水一般,在就席或離席時也是用這種小碎步。

    疾行時頭要略低,雙頰斜垂如屋檐一般。

    跑步時雙腳要頻頻舉起。

    手執龜甲、玉圭等寶器時,步子要格外留神:腳尖擡起,而腳跟拖地,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

     凡在道路上行走,身體要直,步子要快;在宗廟中行走,神态要恭敬誠懇;在朝廷上行走,神态要莊重嚴肅。

    君子在平常時神态閑雅,從容不迫,見到了所尊敬的人就要顯得恭敬收斂。

    擡腳要穩重,手不亂指畫,目不邪視,口不妄動,不亂咳嗽,不亂傾顧,在莊重的場合要屏氣斂息,站立時應是俨然有德的氣象,面色要莊重。

    坐要如屍一般的端正。

    閑居時教導别人,态度要溫和可親。

    凡參加祭祀者,其容貌顔色要像是真正看到了所祭的鬼神,切不可有虛應故事的神态。

    孝子在居喪期間,總要顯出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滿臉愁容,眼神是驚愕而又茫然,說話的聲音也有氣無力。

    身着戎裝時就要神态果毅,發号施令,表情嚴厲,虎虎生威,眼神明察秋毫。

    在尊者面前,雖然站立時應有自我貶卑的姿态,但也不能過火,以緻近乎謅媚。

    平常站立時頭頸必保持正直,如山一般地屹立,當行則行,顯得渾身是勁,揚美于外,臉色溫潤如玉。

     凡自稱:天子自稱為“予一人”,州長自稱為“天子之力臣”。

    諸侯去朝見天子時,自稱為“某地之守臣某”;如果是封在邊陲的諸侯,自稱為“某方的屏衛之臣某”。

    諸侯對于和自己身份相等或低于己者,自稱為“寡人”。

    小國的國君自稱“孤”,擯者為他傳話也稱“孤”。

    上大夫對于自己的國君自稱“下臣”,如果出使他國晉見主國之君,其介在傳話時稱他為“寡君之老”。

    下大夫在自己的國君面前自稱己名,如果出使他國,其介在傳話時稱他為“寡大夫”。

    太子在國君面前自稱己名,如果出使他國,其介在通報時稱之為“寡君之嫡子”。

    公子在國君面前自稱“臣孽某”。

    士在國君面前自稱為供驅使的“傳遵之臣”,在他國大夫面前自稱,'P蔔私”。

    大夫因自己的私事派人出使他國,使家臣通報則稱大夫之名;倘奉國君之命出聘‘,則由公士通報,稱之為“寡大夫’,或者“寡君之老”大夫如果出聘,一定要以公士為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