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内則

關燈
幼兒出生的第三個月之末,要選擇一個吉日為幼兒剪發。

    但按規矩不能把胎發全部剪掉,要留下一部分,男的留個“角”,女的留個“羁”,或者男的留左邊,女的留右邊。

    這一天,妻子要帶着幼兒拜見幼兒之父。

    如果是大夫以上之家,夫婦都要另制新衣;自命士以下,雖不另制新衣,但也要把舊衣洗得幹幹淨淨再穿。

    男男女女都要一早起身,洗頭洗澡,穿上禮服。

    為夫婦準備的膳食,比照每月初一的膳食規格。

    丈夫進入正寝的門,從昨階登堂,站在昨階上,面向西;妻由側室來到夫的正寝,升自北階、抱着幼兒從東房出來,在西階上當循而立,面向東。

    這時,女師站在妻側稍前,幫助傳話說:“兒的母親某氏,今天将恭敬地攜帶小兒拜見其父。

    ”丈夫回答說:“你要教導小兒恭敬地遵循正道。

    ”父親拉着小兒的右手,含着笑給小兒取了個名。

    妻子回答說:“我會銘記此名的深刻含義,努力使兒将來有所成就。

    ”說罷,就轉身向左把小兒遞給教師。

    教師将小兒之名遍告諸婦、諸母,命名儀式結束,妻子就走回丈夫的燕寝。

    丈夫把小兒的名告訴給宰,宰又轉告給同姓的父兄子弟,同時在簡策上寫上“某年某月某日某生”,然後收藏起來。

    宰又将小兒之名與生辰上報間史,間史登記為兩份,一份存放到間府,另一份逐級上報,最後報告給州史。

    州史又報告給州長,州長則命令存放到州府。

    丈夫也返回燕寝,與妻子同食,如同平時夫婦供養的常禮一樣。

     國君的太子出生,到了三月之末命名之日,國君要洗頭洗澡,穿上朝服,夫人也一樣,都立在昨階上,面向西。

    幼兒由世婦抱着,升自西階,立在西階上,面向東。

    等到國君為幼兒命名之後,世婦才抱着幼兒退下。

    如果是太子的同母弟出生,則由夫人抱着在正寝拜見國君,國君撫摸着幼兒的頭,含着笑為他命名。

    命名的禮節基本上與太子相同,隻是沒有國君和夫人的對答之辭。

     為兒子取名,不要用日月為名,不要以國名為名,不要以身上的暗疾為名。

    大夫和士的兒子取名,不敢與太子同名。

     大夫、士的妾将要生子,到了臨産的月份,丈夫要每天派人去問候一次。

    孩子生下以後,到了第三個月的末尾,也要選個吉日,大家都洗漱整潔,而且前一天就齋戒,妾抱幼兒與夫相見于内寝,丈夫用妾剛嫁來時的禮節對待她。

    丈夫吃過以後,把食物撤下,讓她一個人吃剩下的食物,以示優待。

    然後就由她來侍候丈夫過夜。

     國君的妾生子,要到側室去生。

    到了孩子生下滿三個月的那天,幼兒的母親要洗頭洗澡,穿上禮服,由擯者抱着幼兒一道去拜見國君。

    國君如果對此妾有所偏愛,就親自為幼兒取名;如果是非所寵愛之妾所生之子,就由有關官員取名。

     老百姓的家中可能沒有側室作為産房,而是夫妻二人同寝,在這種情況下,妻子到了該分娩的時候,丈夫就要從寝室避開,随便找個房間住下。

    至于待産期間丈夫每天派人前去問候,以及滿三個月後的抱子見父,其禮數都和士大夫一樣。

     凡是幼兒的祖父健在,那麼到了三月之末,要舉行幼兒拜見祖父之禮,祖父也要給幼兒取名,拜見的禮節就和子見父一樣,隻是沒有應對之辭罷了。

     為國君之子喂奶的士妻或大夫之妾,三年以後可以回家。

    回家之前,國君在公宮接見她們,并且有所賞賜以表慰勞。

    大夫之子有乳母喂養,士的妻地位卑賤,自己生的隻能自己喂養。

     由命士以上及大夫之子,通常是生下以後滿三個月才父子相見,但也有的是生下十日以後即相見。

    幼兒如果是家子,那是正統,父子相見之禮就在夫妻未食之前相見,父親還要拉住幼兒的右手;如果幼兒是嫡子、庶子,并非正統,父子相見之禮就在夫妻(或妾)進食之後相見,見面時父親隻須撫摸幼兒的頭。

     幼兒會自己吃飯了,就要教他使用右手。

    幼兒會說話了,就要教他們學習答話,男孩用“唯”,女孩用“俞”。

    身上帶的荷包,男孩的以皮革制成,表示長大将從事勇武之事;女孩的以絲帛制成,表示長大将從事女紅之事。

    到了六歲,要教他識數和辨認東南西北。

    到了七歲,開始教以男女有别,男孩和女孩,坐不同席,吃飯也不同席、到了八歲,出門進門,坐桌吃飯,一定要讓長者在前,開始讓他們懂得敬讓長者的道理。

    到了九歲,要教他們知道朔望和會用幹支記日。

    到了十歲,女孩就要留在家裡,而男孩則要離開家跟着外邊的老師學習,在外邊的小學裡住宿,學習識字和算術。

    這時候穿的衣褲都不用帛來做,以防止奢侈之心産生;此前所教的規矩,還要遵循勿怠。

    早晚學習灑掃進退的禮節,勤習簡策,學習以誠待人。

    到了十三歲,開始學習樂器,誦讀詩歌,學習舞《勺》。

    到了十五歲,要學習舞《象》,學習射箭和駕車。

    到了二十歲,舉行加冠禮,表示已是成人了,就要開始學習五禮。

    這時候可以穿皮衣,穿帛制之衣,舞《大夏》之舞。

    要笃行孝J涕,廣泛地學習各種知識,但尚不足以教育他人,要努力地積累德行,但尚不足以為人師表。

    到了三十歲,娶妻成家,開始受田服役,要廣泛讨教,學無常師,對朋友謙遜,其志尚遠大者始與之交往。

    到了四十歲,開始做官,出謀劃策都要醉酌再三,如果君臣道合則就職任事,否則就離開。

    到了五十歲,受命為大夫,參與邦國大事。

    到了七十歲,年老體衰,就該告老退休。

    凡男子行拜禮,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女孩子長到十歲就不能像男孩子那樣外出,必須呆在家裡由女師教她們如何說話才算柔婉,如何打扮才算貞靜,如何舉動才算聽從,還要教她們績麻缥絲,織布織增,編織絲帶等女紅之事,以供制作衣服。

    還要讓她們觀摩祭祀活動,傳遞酒漿、篷豆、範釀等祭品祭器,按照禮節規定幫助長者安放祭品。

    到了十五歲,舉行筍禮,表示已進入成年。

    到了二十歲,可以出嫁;如有特殊原因,可推遲到二十三歲才嫁。

    如果是明媒正娶,六禮齊備,那就是與丈夫平等的正妻;如果是無媒自通,六禮不備,那就是賤妾。

    凡是女子行拜禮,右手在上,左手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