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王制

關燈
天子為臣下制定傣祿和爵位。

    以爵位來說,有公、侯、伯、男,士、共五等。

    諸侯為其臣下制定的爵位,有上大夫卿、下大夫、中士、下士,也是總共五等。

    天子的祿田是一千裡見方,侯的祿田是百裡見方;伯則七十裡見方,子、男是五十裡見方田不足五十裡見方的小諸侯,不朝會于天子,而隸屬于較大的諸侯,叫做附庸。

    天子三公的祿田數量比照公侯,天子的卯的祿田比照伯,夫子的大夫的祿田比照子男,天子的上士的祿田比照附庸。

     分配棒祿的規定,每個農戶受田一百畝。

    百畝之田按其土質肥痔分為五等,第一等的百畝之田一個農夫可以養活九口之家,第二等的可以養活八口之家,第三等的可以養活七口之家,第四等的可以養活六口之家,最末等的可以養活五口之家。

    平民在官府當差的,他們的傣祿也參照這個等差受田。

    諸侯的下士的傣祿比照受第一等田的農夫,使他們的傣祿足以能養活九口之家。

    諸侯中士的傣祿是下士的兩倍,上士是中士的兩倍,下大夫是上士的兩倍。

    大國諸侯的卿的傣祿是大夫的四倍,國君的傣祿是卿的十倍。

    中等諸侯國的上卿的傣祿是大夫的三倍,國君的傣祿是卿的十倍。

    小國諸侯的卿的棒祿是大夫的兩倍,國君的律祿是卿的十倍。

    中等諸侯國的上卿,其爵位相當于大國的中卿,其中卿相當于大國的下卿,其下卿相當于大國的上大夫。

    小國的上卿,其爵位相當于大國的下卿,中卿相當于大國的上大失,下卿相當于大國的下大夫。

     四海之内共有九個州。

    每個州的面積都是千裡見方。

    每州之内分封百裡見方的大諸侯國三十個,七十裡見方的中等諸侯國六十個,五十裡見方的小國一百二十個,總共二百一十個諸侯國。

    每州内的名山大澤不用來分封。

    分封剩餘的土地或作為附庸,或留待賞賜之用。

    這是瓷外的八州,每州有二百一十個諸侯國。

    還有一州,那就是天子直轄的王瓷,其中分配給公卿大夫的國土,方百裡者九國,方七十裡者二十一國,方五十裡者六十三國,總共九十三國。

    在這九十三國之内,如有名山大川,也不用來分配。

    分配剩餘的土地,或用作士人的祿田,或留待賞賜之用。

    總計,九個州共有一千七百七十三個國家,而天子的元士、諸侯的附庸尚未計算在内。

     天子的官屬,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上士。

    大諸侯國的官屬,有三卿,都由天子直接任命,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中等諸侯國的官屬,有三卿,其中兩個是由天子直接任命的,一個是國君任命的,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小諸侯國的官屬也有三卿,其中一個是由天子直接任命的,兩個是國君任命的,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至于天子、諸侯的中士和下士,其數額均為上士的三倍。

     天子任命他的大夫當三監,代表天子去監察每州的方伯,每一州派三個大夫去。

    王瓷内分配給公卿的土地,那是一種祿田,活着享用,死去歸還。

    王瓷外分封給諸侯的土地,那是可以世襲的。

    命服的規定:天子的三公本已八命,再加一命成九命,就可以穿衰衣了。

    如果再有增加,隻能叫做賜,因為人臣不可能超過九命。

    中等諸侯國的國君至多七命,其禮服七章(華蟲以下);小國之君最多五命,其禮服五章(宗彜以下);大國之卿最多三命,其禮服三章(粉米以下);下卿再命,其禮服二章;小國之卿與下大夫都是一命,其禮服一章。

     凡是選用平民中有才能的人做官,一定要對他的德才先進行考察。

    考察清楚了,然後試用。

    如果勝任工作,然後授予一定的爵位。

    爵位定了,然後授予一定的傣祿。

    在朝廷上品評某人爵位時,讓士也一道參加,以示公正無私。

    在鬧市上處決犯人,讓衆人都厭棄他,以示大快人心。

    所以國君不錄用判過罪受過刑的人,大夫也不收留這種人,士在路上和這種人相遇也不理他。

    把他們流放到四方邊遠地區,不管他們到哪兒去,國家既不向他們征租稅派搖役,也不分給他們賴以生存的田地,這就是表示不要他們活在世上的意思。

     諸侯對于天子,每年要派大夫去聘問一次,每三年要派卿去聘問一次,每五年諸侯親自朝見一次。

     天子每隔五年到全.國各地巡視一次。

    到了應該巡視的那一年的二月,先到東方巡視,來到泰山,在山上燒柴祭天,又遙祭當地的大山大川。

    接見東方各國諸侯,登門拜訪當地年近百歲的老人。

    命令各諸侯國的太師一一演唱當地的民歌民謠,從而了解民風習俗。

    命令管理市場的官員呈交物價統計表,從而了解百姓喜歡什麼物品,讨厭什麼物品。

    如果民心傾向奢冬他們就喜歡玩好邪僻之物。

    命令負責禮的官員,校定當地的季節、月份、日期,并檢查當地的音律、禮樂、制度、衣服,發現有不符合規格者,予以糾正。

    當地的山川及其他神靈,有當祭而未祭者,其罪名是不敬,犯不敬之罪的國君要削減封地。

    宗廟的祭祀有不按昭穆順序進行者,就是示孝,對于不孝的國君要降其爵位。

    任意改變禮樂就是不服從中央,?不服從中央的國君要被流放。

    擅自改革制度,改變衣服就是背叛天子,背叛天子的國君就要受到讨伐。

    被老百姓歌功頌德的國君,要增加封地晉升爵位。

    當年的五月到南方巡視,來到南嶽衡山,其種種作法,如同巡視東方之禮。

    八月到西方巡視,來到西嶽華山,其種種作法,如同巡視南方之禮。

    十一月到北方巡視,來到北嶽恒山,其種種作法,如同巡視西方之禮。

    全國巡視完畢歸來,到祖廟和父廟舉行祭告,每廟各用一牛為牲。

     天子将出外巡守侯外出,隻告祭于地見,統稱為朝。

    諸侯在朝見天子時,乏,告祭于地,告祭于宗廟。

    諸天子在正常情況下與諸侯相可以考校禮樂,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