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曲禮下
關燈
小
中
大
君過失時,要講究方式、場合,不可有損其威嚴,如果多次規勸而國君仍不醒悟,臣子就可以離開他。
做兒子的侍奉父親,父親有了過失,做兒子的多次規勸也不聽,就應繼之以号泣,希望感動父親,使他知悟而改。
國君生病吃藥,臣子要先嘗。
父親生病吃藥,兒子要先嘗。
不是世代相傳的醫生,由于其醫術不精,所以不服其藥。
拿人作比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隻有同類的人才能相比。
若有人問天子的年齡,應該回答說:“聽說開始穿多長的衣服了。
”若問國君的年齡,如果國君年長,就回答說:“能主持宗廟社稷的祭祀了。
”如其年幼,就回答說:“還不能主持宗廟社稷的祭祀。
”若問大夫之子的年齡,若其年長,就回答說:“能駕馭馬車了。
”若其年幼,就回答說:“還不能駕馭馬車。
”若問士人之子的年齡,若其年長,就回答說:“能接客傳話了。
”若其年幼,就回答說:“還不能接客傳話。
”若問庶人之子的年齡,若其年長,就回答說:“能負薪了。
”若其年幼,就回答說:“還不能負薪。
”若有人問起國君的财富,可先回答國土的總面積,再回答山澤的各種出産。
若問起大夫的财富,可以回答:有采地若幹,采地百姓提供的賦稅有若幹,祭器祭服用不着借。
若問起士的财富,可答以士擁有的車數。
若間起庶人的财富,可答以他擁有的牲口數。
天子祭天神地祇,祭四方五嶽四渎之神,祭山川之神,祭戶神、竈神、中霤神、門神、行神,每年祭一遍。
諸侯祭所在地方之神,祭其境内的山川,祭戶神、竈神、中霤神、門神、行神,每年祭一遍。
大夫祭戶神、竈神、中霤神、門神、行神,每年祭一遍。
士人隻祭其祖先。
祭祀哪些神是有常規的,有的神被前代廢掉了後代也不敢恢複,有的神一直受前代供奉後代也不敢随便廢掉。
對不應當祭祀的神進行祭祀,這叫“淫祀”。
淫祀是得不到神的保佑的。
祭祀所用的犧牲,天子是毛色純一的牛,諸侯是精心飼養的牛,大夫是經過挑選的牛,士人是羊或豬。
凡庶子,換言之,凡非嫡長子,都不可主持祭祀,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需要他主持祭祀,也要先向嫡長子禀告。
凡祭宗廟之禮,各種祭品皆有美号。
牛稱為“一元大武”,豬稱為“剛鬣”,小豬稱為“腯肥”,羊稱為“柔毛”,雞稱為“翰音”,犬稱為“羹獻”,雉稱為“疏趾”,兔稱為“明視”;幹肉稱為“尹祭”,幹魚稱為“商祭”,鮮魚稱為“脡祭”;水稱為“清滌”,酒稱為“清酌”;黍稱為“芗合”,粱稱為“芗萁”,稷稱為“明粢”,稻稱為“嘉蔬”;韭菜稱為“豐本”,鹽稱為“鹹鹾”;玉稱為“嘉玉”,帛稱為“量币”。
天子死了,文告上稱“崩”,諸侯稱“莞”,大夫稱“卒”,士稱“不祿”,庶人稱“死”。
死者尚在床上,叫屍;死者已經入棺,叫柩。
飛鳥死稱“降”,四足之獸死稱“漬”。
為保衛國家而犧牲者,稱“烈士”。
祭祀去世的祖父,稱之為“皇祖考”,祖母則稱之為“皇祖妣”,父則稱之為“皇考”,母則稱之為“皇妣”,丈夫則稱之為“皇辟”。
活着的時候,要用“父”、“母”、“妻”這些字眼,死了以後,要分别改用“考”、“妣”、“嫔”的字眼。
對于有道德而未曾出來作官的人,如果是年老自然死亡,就比照大夫稱為“卒”,如果是短命夭折的,就比照士稱為“不祿”。
臣子瞻視天子,目光要上不及其交領,下不低于腰帶。
臣子瞻視國君,目光應在其面部以下,交領之上。
大夫的部下瞻視大夫,可以目光平視,直視面部。
士的部下瞻視士,允許旁視士的左右五步。
凡瞻視尊者,如果目光高過對方面孔,就顯得傲慢;如果目光低于對方腰帶,就顯得自己憂心忡忡;如果目光遊移,眼珠左右滾動,就顯得心術不正。
國君有命,欲做某事,大夫與士要事先演習。
若君命涉及闆圖文書,就在官習議;若君命涉及寶藏貨賄,就在府習議;若君命涉及車馬兵甲,就在庫習議;若君命涉及政事,就在朝習議。
在議政之處不可言及犬馬,否則有亵朝堂。
已經散朝還回頭看,即表明此人不是有别的事情欲講未講,就是此人對議定之事另有想法。
所以,散朝以後還回頭看,君子謂之粗鄙無禮。
在朝廷上要言必稱禮,問話要稱引禮,答話也要稱引禮。
祭祀五天帝的大飨,不須每天帝一蔔時日,但總蔔一次而已。
祭品達到規定的數目即可,不可額外增加。
凡見面的禮品,天子用鬯,諸侯用圭,卿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庶人用鴨子。
童子獻給老師的見面禮,不用親手遞交,可以放到地上便走。
在野外軍中難以置辦合适的見面禮物,因地制宜,用馬纓、射鞲和箭代替也可以。
婦人的見面禮,是拐棗、榛、未加姜桂與加有姜桂的肉幹、棗子、栗子。
結婚時,如果女兒是嫁給天子,女方的使者應當謙言“備百姓”;如果是嫁給國君,應當謙言“備酒漿”。
如果是嫁給大夫,應當謙言“備掃灑”。
做兒子的侍奉父親,父親有了過失,做兒子的多次規勸也不聽,就應繼之以号泣,希望感動父親,使他知悟而改。
國君生病吃藥,臣子要先嘗。
父親生病吃藥,兒子要先嘗。
不是世代相傳的醫生,由于其醫術不精,所以不服其藥。
拿人作比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隻有同類的人才能相比。
若有人問天子的年齡,應該回答說:“聽說開始穿多長的衣服了。
”若問國君的年齡,如果國君年長,就回答說:“能主持宗廟社稷的祭祀了。
”如其年幼,就回答說:“還不能主持宗廟社稷的祭祀。
”若問大夫之子的年齡,若其年長,就回答說:“能駕馭馬車了。
”若其年幼,就回答說:“還不能駕馭馬車。
”若問士人之子的年齡,若其年長,就回答說:“能接客傳話了。
”若其年幼,就回答說:“還不能接客傳話。
”若問庶人之子的年齡,若其年長,就回答說:“能負薪了。
”若其年幼,就回答說:“還不能負薪。
”若有人問起國君的财富,可先回答國土的總面積,再回答山澤的各種出産。
若問起大夫的财富,可以回答:有采地若幹,采地百姓提供的賦稅有若幹,祭器祭服用不着借。
若問起士的财富,可答以士擁有的車數。
若間起庶人的财富,可答以他擁有的牲口數。
天子祭天神地祇,祭四方五嶽四渎之神,祭山川之神,祭戶神、竈神、中霤神、門神、行神,每年祭一遍。
諸侯祭所在地方之神,祭其境内的山川,祭戶神、竈神、中霤神、門神、行神,每年祭一遍。
大夫祭戶神、竈神、中霤神、門神、行神,每年祭一遍。
士人隻祭其祖先。
祭祀哪些神是有常規的,有的神被前代廢掉了後代也不敢恢複,有的神一直受前代供奉後代也不敢随便廢掉。
對不應當祭祀的神進行祭祀,這叫“淫祀”。
淫祀是得不到神的保佑的。
祭祀所用的犧牲,天子是毛色純一的牛,諸侯是精心飼養的牛,大夫是經過挑選的牛,士人是羊或豬。
凡庶子,換言之,凡非嫡長子,都不可主持祭祀,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需要他主持祭祀,也要先向嫡長子禀告。
凡祭宗廟之禮,各種祭品皆有美号。
牛稱為“一元大武”,豬稱為“剛鬣”,小豬稱為“腯肥”,羊稱為“柔毛”,雞稱為“翰音”,犬稱為“羹獻”,雉稱為“疏趾”,兔稱為“明視”;幹肉稱為“尹祭”,幹魚稱為“商祭”,鮮魚稱為“脡祭”;水稱為“清滌”,酒稱為“清酌”;黍稱為“芗合”,粱稱為“芗萁”,稷稱為“明粢”,稻稱為“嘉蔬”;韭菜稱為“豐本”,鹽稱為“鹹鹾”;玉稱為“嘉玉”,帛稱為“量币”。
天子死了,文告上稱“崩”,諸侯稱“莞”,大夫稱“卒”,士稱“不祿”,庶人稱“死”。
死者尚在床上,叫屍;死者已經入棺,叫柩。
飛鳥死稱“降”,四足之獸死稱“漬”。
為保衛國家而犧牲者,稱“烈士”。
祭祀去世的祖父,稱之為“皇祖考”,祖母則稱之為“皇祖妣”,父則稱之為“皇考”,母則稱之為“皇妣”,丈夫則稱之為“皇辟”。
活着的時候,要用“父”、“母”、“妻”這些字眼,死了以後,要分别改用“考”、“妣”、“嫔”的字眼。
對于有道德而未曾出來作官的人,如果是年老自然死亡,就比照大夫稱為“卒”,如果是短命夭折的,就比照士稱為“不祿”。
臣子瞻視天子,目光要上不及其交領,下不低于腰帶。
臣子瞻視國君,目光應在其面部以下,交領之上。
大夫的部下瞻視大夫,可以目光平視,直視面部。
士的部下瞻視士,允許旁視士的左右五步。
凡瞻視尊者,如果目光高過對方面孔,就顯得傲慢;如果目光低于對方腰帶,就顯得自己憂心忡忡;如果目光遊移,眼珠左右滾動,就顯得心術不正。
國君有命,欲做某事,大夫與士要事先演習。
若君命涉及闆圖文書,就在官習議;若君命涉及寶藏貨賄,就在府習議;若君命涉及車馬兵甲,就在庫習議;若君命涉及政事,就在朝習議。
在議政之處不可言及犬馬,否則有亵朝堂。
已經散朝還回頭看,即表明此人不是有别的事情欲講未講,就是此人對議定之事另有想法。
所以,散朝以後還回頭看,君子謂之粗鄙無禮。
在朝廷上要言必稱禮,問話要稱引禮,答話也要稱引禮。
祭祀五天帝的大飨,不須每天帝一蔔時日,但總蔔一次而已。
祭品達到規定的數目即可,不可額外增加。
凡見面的禮品,天子用鬯,諸侯用圭,卿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庶人用鴨子。
童子獻給老師的見面禮,不用親手遞交,可以放到地上便走。
在野外軍中難以置辦合适的見面禮物,因地制宜,用馬纓、射鞲和箭代替也可以。
婦人的見面禮,是拐棗、榛、未加姜桂與加有姜桂的肉幹、棗子、栗子。
結婚時,如果女兒是嫁給天子,女方的使者應當謙言“備百姓”;如果是嫁給國君,應當謙言“備酒漿”。
如果是嫁給大夫,應當謙言“備掃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