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論第一

關燈
土地危害所養育的民衆。

    ”于是拄着手杖離開了邠。

    百姓們成群結隊地跟着他,終于在岐山下又建起了國家。

    太王亶父可算是能夠看重生命了。

    能夠看重生命,即使富貴,也不因為供養豐足損害生命,即使貧賤,也不為了财利而拖累身體,假如人們繼承了先人的官爵俸祿,一定舍不得失去。

    而生命的由來長久多了,人們卻不把失去生命放在心上,達難道不是胡塗嗎? 韓魏兩國互相争奪侵占來的土地。

    子華子拜見韓昭釐侯,昭釐侯面有憂色。

    子華子悅:“假使現在天下人在您面前寫下銘文,這樣寫道:‘左手抓取這篇銘文就砍擊右手,右手抓取這篇銘文就砍去左手,但是抓取了就一定占有天下。

    ’您是抓取呢,還是不抓取呢?”昭釐侯說:“我是不抓取的。

    ”子華子說;“您說得很好。

    由此看來,兩臂比天下重要。

    而身體又比兩臂重要。

    韓國比天下次要得多,現在您争奪的土地又比韓國次要得多。

    您丢掉兩臂占有天下尚且不願去做,反倒要勞神傷生為得不到這些土地而憂慮,這恐怕是不得當的。

    ”昭釐侯說;“好,教誨我的人已有很多了,但我從未聽劉過這樣的話。

    ”子華子可說是知道輕重了。

    知道輕重,所以議論不犯錯誤。

     中公子牟對詹子說:“我身居江海之上,可是心卻在朝廷之中,該怎麼辦?”詹于說;“看重生命。

    看重生命就會輕視名利了。

    中山公子牟說:“雖然知道這個道理,還是不能克制自己。

    ”詹子說;“不能克制自己就放縱它,這樣,精神就沒什麼傷害了吧,不能克制自己又硬不放縱,這叫做雙重損傷,雙重損傷的人沒有長壽的。

    ” 愛類 原文: 五曰:仁於他物,不仁於人。

    不得為仁。

    不仁於他物,獨仁於人,猶若為仁。

    仁也者。

    仁乎其類者也。

    故仁人之於民也,可以便之,無不行也。

    神農之教曰:“士有當年而不耕者,則天下或受其饑矣;女有當年而不績者,則天下或受其寒矣。

    ”故身親耕,妻親績,所以見緻民利也。

    賢人之不遠海内之路,而時往來乎王公之朝,非以要利也,以民為務故也。

    人主有能以民為務者,則天下歸之矣。

    王也者,非必堅甲利兵選卒練士也,非必隳人之城郭殺人之士民也。

    上世之王者衆矣,而事皆不同,其當世之急,憂民之利,除民之害同。

    公輸般為高雲梯,欲以攻宋。

    墨子聞之,自魯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於郢。

    見荊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聞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王曰:“然。

    ”墨子曰:“必宋乃攻之乎?亡其不得宋且不義猶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且有不義,則曷為攻之?”墨子曰:“甚善。

    臣以宋必不可得。

    ”王曰:“公輸般,天下之巧工也。

    已為攻宋之械矣。

    ”墨子曰:“請令公輸般試攻之,臣請試守之。

    ”於是公輸般設攻宋之械,墨子設守宋之備。

    公輸般九攻之,墨子九卻之,不能入。

    故荊辍不攻宋。

    墨子能以術禦荊免宋之難者,此之謂也。

    聖王通士,不出於利民者無有。

    昔上古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河出孟門,大溢逆流,無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盡皆滅之,名曰“鴻水”。

    禹於是疏河決江,為彭蠡之障,幹東土,所活者千八百國。

    此禹之功也。

    勤勞為民,無苦乎禹者矣。

    匡章謂惠子曰:“公之學去尊,今又王齊王,何其到也?”惠子曰:“今有人於此,欲必擊其愛子之頭,石可以代之--”匡章曰:“公取之代乎?其不與?”“施取代之。

    子頭,所重也;石,所輕也。

    擊其所輕以免其所重,豈不可哉!”匡章曰:“齊王之所以用兵而不休,攻擊人而不止者,其故何也?”惠子曰:“大者可以王,其次可以霸也。

    今可以王齊王而壽黔首之命,免民之死,是以石代愛子頭也,何為不為?”民,寒則欲火,暑則欲冰,燥則欲濕,濕則欲燥。

    寒暑燥濕相反,其於利民一也。

    利民豈一道哉!當其時而已矣。

     譯文: 對其他物類仁愛,對人卻不仁愛,不能算是仁,對其他物類不仁愛,隻是對人仁愛,仍然算是仁。

    所謂仁,就是對自己的同類仁愛。

    所以仁德的人對于百姓,隻要可以使他們得利,就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去做的。

     神農的教令說:“男子如果有人正當成年卻不種田,那麼天下就會有人因此而挨餓,女子如果有人正當成年卻不緝麻,那麼天下就會有人因此而受凍。

    ”所以神農自己親自種田,妻子親自緝麻,以此表示要為百姓謀利。

    賢人不嫌海内路途遙遠,時來時往于君主的朝廷,并不是以此謀求私利,而是要努力為百姓謀利的緣故。

    國君如有能努力為百姓謀利益,那麼天下就會歸附他了。

    統一天下,并不一定要靠堅利的武器铠甲和經過挑選的精兵猛士,不一定非要毀壞人家的城郭殺戮人家的臣民。

    上古統一天下的人很多,他們的情形都不相同,但他們承擔社會的急難,關心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禍害,這是相同的。

     公輸般制作高大的雲梯,想用來進攻宋國。

    墨子聽說這件事,從魯國出發步行到楚國去。

    他撕了衣裳裹腳,日夜不停地走,一直走了十天十夜才到達郢都。

    墨子拜見楚王,說:“我是北方的鄙野之人,聽說大王想進攻宋國,确實有這回事嗎?”楚王說;“有,”墨子說:“您是認為一定能得到宋國才進攻它呢,還是即使得不到宋國并且要落下不義的名聲仍要進攻它呢?”楚王說:“如果一定不能得到宋國而且有不義的名聲,那麼為什麼還進攻它?”墨子說:“您說得很好。

    我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