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覽第二

關燈
孝行 原文: 一曰:凡為天下,治國家,必務本而後末。

    所謂本者,非耕耘種植之謂,務其人也。

    務其人,非貧而富之,寡而衆之,務其本也。

    務本莫貴於孝。

    人主孝,則名章榮,下服聽,天下譽;人臣孝,則事君忠,處官廉,臨難死;士民孝,則耕芸疾,守戰固,不罷北。

    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而萬事之紀也。

    夫執一術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從者,其惟孝也!故論人必先以所親,而後及所疏;必先以所重,而後及所輕。

    今有人於此,行於親重,而不簡慢於輕疏,則是笃謹孝道。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

    故愛其親,不敢惡人;敬其親,不敢慢人。

    愛敬盡於事親,光耀加於百姓,究於四海,此天子之孝也。

    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遺體也。

    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戰陳無勇,非孝也。

    五行不遂,災及乎親,敢不敬乎?”《商書》曰:“刑三百,罪莫重於不孝。

    ”曾子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貴德、貴貴、貴老、敬長、慈幼。

    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

    所謂貴德,為其近於聖也;所謂貴貴,為其近於君也;所謂貴老,為其近於親也;所謂敬長,為其近於兄也;所謂慈幼,為其近於弟也。

    ”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殺;父母置之,子弗敢廢;父母全之,子弗敢阙。

    故舟而不遊,道而不徑,能全支體,以守宗廟;可謂孝矣。

    ”養有五道:修宮室、安床笫、節飲食、養體之道也;樹五色,施五采,列文章,養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聲,雜八音,養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調,養口之道也;和顔色,說言語,敬進退,養志之道也。

    此五者,代進而厚用之,可謂善養矣。

    樂正子春下堂而傷足,瘳而數月不出,猶有憂色。

    門人問之曰:“夫子下堂而傷足,瘳而數月不出,猶有憂色,敢問其故?”樂正子春曰:“善乎而問之!吾聞之曾子,曾子聞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不虧其身,不損其形,可謂孝矣。

    君子無行咫步而忘之。

    餘忘孝道,是以憂。

    ”故曰,身者非其私有也,嚴親之遺躬也。

    民之本教曰孝,其行孝曰養。

    養可能也,敬為難;敬可能也,安為難;安可能也,卒為難。

    父母既沒,敬行其身,無遺父母惡名,可謂能終矣。

    仁者,仁此者也;禮者,履此者也;義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強者,強此者也。

    樂自順此生也,刑自逆此作也。

     譯文: 凡是統治天下,治理國家,必先緻力幹根本,而把非根本的東西放在後邊。

    所謂根本,不是說的耕耘種植,而是緻力于人事、緻力于人事,不是人民貧困而讓人民富足,人口稀少而讓人口衆多,而是緻力于根本。

    緻力于根本,沒有比孝道更重要的了,君主做到孝,那麼名聲就卓著榮耀,下面的人就服從,天下的人就贊譽;臣子做到孝,那麼侍奉君主就忠誠,居官就清廉,面臨災難就能獻身,士人百姓做到孝,那麼耕耘就用力,攻必克,守必固,不疲困,不敗逃。

    孝道,是三皇五帝的根本,是各種事情的綱紀。

     掌握了一種原則因而所有的好事都會出現,所有的壞事都去掉,天下都會順從,大概隻有孝道吧!所以評論人一定先根據他對親人的态度,然後再推及到他對一般人的态度;一定先依據他對關系重要之人的态度,然後再推及到他對關系輕微之人的态度。

    假如有這樣一個人,對跟他關系親近重要的人行孝道,而對跟他關系輕微疏遠的人也不怠慢,那麼這就是謹慎笃厚于孝道了。

    這就是先王用來治理天下的方法啊!所以,熱愛自己的親人,不敢厭惡别人,尊敬自己的親人,不敢怠慢别人。

    把熱愛尊敬全都用在侍奉親人上,把光明施加在百姓身上,推廣到普天下。

    這些就是天子的孝道啊! 曾子說:“人的身體是父母所生,使用父母給予的身體,怎敢不小心謹慎呢?平居不恭敬,不是孝順,侍奉君主不忠誠,不是,孝順;居官不謹慎,不是孝順;交友不誠實,不是孝順!臨戰不勇敢,不是孝順。

    上面五種情況不能做到,災禍就會連累到親人,怎敢不小心謹慎呢?”《商書》上說,“刑法三百條,罪過沒有比不孝順更重的了。

    ” 曾子說:“先王用來治理天下的方法有五條:崇尚道德,崇尚尊貴,尊敬老人,尊敬年長的,愛護年幼的。

    這五條,就是先王用來使天下安定的方法。

    所以崇尚道德,是因為它接近幹聖賢,所以崇尚尊貴,是因為它接近于君主;所以尊敬老人,是因他接近于父母,所以尊敬年長的,是因為他接近幹兄長,所以愛護年幼的,是因為他接近于弟弟。

    ” 曾子說:“父母生下了自身,兒子不敢毀壞;父母養育了自身,兒子不敢廢棄;父母保全了自身,兒子不敢損傷,所以渡水時乘船而不浒涉,走路時走大路而不走小路。

    能保全四肢身體,以便守住祖廟,可以叫做孝順了。

    ” 養身之道有五條:整修房屋,使卧具安适,節制飲食,這是保養身體的方法;樹立五色,設置五采,排列花紋,這是保養眼睛的方法,使六律準确,使五聲和惜,使八音協調,這是保養耳朵的方法’把飯做熟,把肉煮熟.調和味道,這是保養嘴的方法,面色和悅,言語動聽,舉止恭敬,這是保養意志的方法。

    這五條,依次更替實行,就可以叫做善于保養身體了。

     樂正子春下堂時傷了腳,腳好了可是幾個月都不出門,臉上仍然有憂愁的顔色。

    學生們問他說;“先生您下堂時傷了腳,腳好了可是幾個月都不出門,臉上仍然有憂愁的顔色,請問這是什麼緣故?”樂正子春說:“你們問這個問得真好啊,我從曾子那裡聽說過,曾于又從孔于那裡聽說過這樣的話,父母完好地把兒子生下來,兒子要完好地把身體歸還父母,不虧損自己的身子,不毀壞自己的形體,這可以叫敞孝順了。

    君子一舉一動都不忘記孝道。

    我忘記了孝道,因此才憂愁。

    ”所以說,身體不是白己私有的,而是父母親留給的。

     人民根本的教養是孝順,行孝道是奉養。

    奉養父母是可以做到的,對父母恭敬是難做到的,對父母恭敬是可以做到的,使父母舒适是難做到的,使父母舒适是可以做到的,能始終如一是難做到的。

    父母死了以後,自己行為謹慎,不要帶給父母壞名聲,可以叫做能善始善終了。

    所謂仁,就是以孝道為仁;所謂禮,就是實行孝道,所謂義,就是以孝道為宜,所謂信,就是以孝道為信,所謂強,就是以孝道為強。

    歡樂自然會由于實行孝道而産生。

    刑法自然會由于違背孝道而施行。

     本味 原文: 二曰:求之其本,經旬必得;求之其末,勞而無功。

    功名之立,由事之本也,得賢之化也。

    非賢,其孰知乎事化?故曰其本在得賢。

    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嬰兒于空桑之中,獻之其君。

    其君令烰人養之,察其所以然。

    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夢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東走,毋顧!’明日,視臼出水,告其鄰,東走十裡而顧,其邑盡為水,身因化為空桑。

    故命之曰伊尹。

    ”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

    長而賢。

    湯聞伊尹,使人請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

    伊尹亦欲歸湯,湯於是請取婦為婚。

    有侁氏喜,以伊尹媵女。

    故賢主之求有道之士,無不以也;有道之士求賢主,無不行也。

    相得然後樂,不謀而親,不約而信,相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志歡樂之。

    此功名所以大成也。

    固不獨,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奮而好獨者,則名号必廢熄,社稷必危殆。

    故黃帝立四面,堯、舜得伯陽、續耳然後成。

    凡賢人之德,有以知之也。

    伯牙鼓琴,锺子期聽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複鼓琴,以為世無足複為鼓琴者。

    非獨琴若此也,賢者亦然。

    雖有賢者,而無禮以接之,賢奚由盡忠?猶禦之不善,骥不自千裡也。

    湯得伊尹,祓之於廟,爝以爟火,釁以犧<豕叚>。

    明日,設朝而見之。

    說湯以至味,湯曰:“可對而為乎?”對曰:“君之國小,不足以具之,為天子然後可具。

    夫三群之蟲,水居者腥,肉犭瞿者臊,草食者膻。

    臭惡猶美,皆有所以。

    凡味之本,水最為始。

    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為之紀。

    時疾時徐,滅腥去臊除膻,必以其勝,無失其理。

    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

    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禦之微,陰陽之化,四時之數。

    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哝,酸而不酷,鹹而不減,辛而不烈,澹而不薄。

    肥而不候,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隽觾之翠,述蕩之腕,旄象之約,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鳳之丸,沃民所食。

    魚之美者,洞庭之尃,東海之鲕,醴水之魚,名曰朱鼈,六足、有珠、百碧。

    雚水之魚,名曰鳐,其狀若鯉而有翼,常從西海夜飛遊於東海。

    菜之美者,昆侖之蘋,壽木之華,指姑之東。

    中容之國,有赤木玄木之葉焉,馀瞀之南,南極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樹,其色若碧,陽華之芸,雲夢之芹,具區之菁,浸淵之草,名曰土英。

    和之美者,陽樸之姜,招搖之桂,越駱之菌,鼈鲔之醢,大夏之鹽,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長澤之卵。

    飯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陽山之穄,南海之秬。

    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侖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搖水,曰山之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湧泉焉,冀州之原。

    果之美者,沙棠之實,常山之北,投淵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箕山之東,青鳥之所,有甘栌焉,江浦之橘,雲夢之柚,漢上石耳。

    所以緻之,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

    非先為天子,不可得而具。

    天子不可強為,必先知道。

    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則至味具。

    故審近所以知遠也,成己所以成人也。

    聖王之道要矣,豈越越多業哉!” 譯文: 做事情從根本做起超,經過短時間必定有收獲,從枝節做起,就會勞而無功。

    功名的建立,是由于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得到了賢人教化。

    不是賢人,誰懂得事情的教化呢?所以說,建立功名的根本在于得到賢人。

     有侁氏的女子采摘桑葉,在中空的桑樹裡撿到一個嬰兒,把他獻給了自己的君主。

    君主命廚師哺育這個嬰兒,并讓他擊了解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