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紀第十

關燈
令,捉到伍員的,授予執圭爵位,享受萬石俸祿,賜給黃金千镒。

    從前伍子胥從這裡經過,我尚且不捉他去領賞,如争我接受你的價值千金的寶劍做什麼呢?”伍員到了吳國,派人到江邊去尋找老人,卻無法找到了。

    伍員每次吃飯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說;“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極點了,養育萬物多到極點了,天地何所不為?卻毫無所求。

    人世間,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卻毫無所求,名字無法得知,身影無法得見,達到達種境界的恐怕隻有江邊的老人吧! 宋國一個農夫耕地得到了一塊玉,把它獻給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

    農夫請求說:“這是我的寶物,希望相國賞小人臉而把它收下。

    ”于罕說;“你把玉當作寶物,我把不接受别人的贈物當作寶物。

    ”所以來宋德高望重的人說;“子罕不是沒有寶物,隻是他當作寶物的東西與别人不同啊!” 假如現在把百金和黃米飯團擺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黃米飯團了;把和氏之壁和百金擺在鄙陋無知的人面前,鄙陋無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了。

    把和氏之壁和關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擺在賢人面前,賢人一定聽取至理名言了。

    他們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東西就越珍貴,他們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東西就越粗陋。

     異用 原文: 五曰:萬物不同,而用之於人異也,此治亂、存亡、死生之原。

    故國廣巨,兵強富,未必安也;尊貴高大,未必顯也:在於用之。

    桀、纣用其材而以成其亡,湯、武用其材而以成其王。

    湯見祝網者,置四面,其祝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離吾網。

    ”湯曰:“嘻!盡之矣。

    非桀,其孰為此也?”湯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網罟,今之人學纾。

    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

    ”漢南之國聞之曰:“湯之德及禽獸矣。

    ”四十國歸之。

    人置四面,未必得鳥;湯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網其四十國,非徒網鳥也。

    周文王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

    吏以聞於文王,文王曰:“更葬之。

    ”吏曰:“此無主矣。

    ”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國者,一國之主也。

    今我非其主也?”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

    天下聞之曰:“文王賢矣!澤及髊骨,又況於人乎?”或得寶以危其國,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故聖人於物也無不材。

    孔子之弟子從遠方來者,孔子荷杖而問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搏杖而揖之,問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置杖而問曰:“子之兄弟不有恙乎?”戈步而倍之,問曰:“子之妻子不有恙乎?”故孔子以六尺之杖,谕貴賤之等,辨疏親之義,又況於以尊位厚祿乎?古之人貴能射也,以長幼養老也。

    今之人貴能射也,以攻戰侵奪也。

    其細者以劫弱暴寡也,以遏奪為務也。

    仁人之得饴,以養疾侍老也。

    跖與企足得饴,以開閉取楗也。

     譯文: 萬物對任何人都是同樣的,但人們使用它們卻各有不同,這是治亂、存亡、死生的根本所在。

    所以,國土廣大,兵力強盛,未必安定,尊貴富有,未必顯赫,關鍵在于如何使用它們。

    夏桀、商村運用他們的才智卻造成了他們的滅亡,商湯、周武王運用他們的才智而成就了他們的王業。

     商湯在郊外看見個獵人四面設網,并禱告說:“從天上墜落的,從地上生出的,從四方來的,讓它們都墜落到我的阿上。

    ”湯說;“真這樣的話,禽獸就被殺光了。

    除了桀那樣的暴君,誰還會做這種事呢?”湯收起三面的網,隻在一面設網,重新教那人禱告說:“從前蜘蛛籍網,現在的人也學着織。

    禽獸想向左去的就向左去,想向右去的就向右去,想向高處去的就向高處去,想向低處去的就向低處擊,我隻捕取那些觸犯天命的。

    ”漢水以南的國家聞知這件事說:“商湯的仁德連禽獸都顧及到了。

    ”于是四十個國家歸附了湯。

    别人在四面設網,未必能捕獲到鳥;湯撤去三面的網,隻在一面設網,卻由此得到丁四十個國家的歸附,不僅僅是捕捉飛鳥啊! 周文王派人掘池塘,挖出個死人的屍骨,官吏把此事禀告文王,文王說:“重新安葬他。

    ”官吏說:“這具屍骨是沒有主的。

    ”文王說:“撫有天下的人是天下之主,撫有一國的人是一國之主。

    現在難道我不是它的主人嗎?”于是讓官吏用衣棺把那具屍骨改葬在它處。

    天下人聞知這件事說:“文王真賢明啊!連死人的屍骨都受到他的恩澤,又何況活着的人呢?”有的人得到寶物卻使自己的國家陷入危難,文王得具朽骨卻能借它表示自己的仁德,所以,在聖人看來,物是沒有沒用的。

     孔子的弟子凡是從遠方來的,孔子就扛着手杖問候他說。

    “你的祖父沒災沒病吧?”然後持杖拱手行禮,問候說:“你的父母沒災沒病吧?”然後拄着手杖問候說:“你的哥哥弟弟沒災沒病吧?”最後拖着手杖轉過身去,問侯說,“你的妻子、孩子沒災投病吧?”所以,孔子僅用六尺長的手杖,就讓人知道了貴賤的等級,辨明了親疏的關系,又何況用尊貴的地位、豐厚的俸祿呢? 古代的人重視善射的技藝,用來撫養幼者,瞻養老人。

    現在的人重視善射的技藝,卻用來攻戰侵奪。

    那卑微的小人更憑惜善射的技藝掠奪弱小的人,欺侮勢孤力單的人,把攔路搶劫當作職業。

    仁愛的凡得到饴糖,用來保養病人,奉養老人。

    跖與莊(足+喬)弄到饴糖,卻用來拔闩開門,盜竊他人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