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紀第十

關燈
t> 原文: 二曰:審知生,聖人之要也;審知死,聖人之極也。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生之謂也;知死也者,不以害死,安死之謂也。

    此二者,聖人之所獨決也。

    凡生於天地之間,其必有死,所不免也。

    孝子之重其親也,慈親之愛其子也,痛於肌骨,性也。

    所重所愛,死而棄之溝壑,人之情不忍為也,故有葬死之義。

    葬也者,藏也,慈親孝子之所慎也。

    慎之者,以生人之心慮。

    以生人之心為死者慮也,莫如無動,莫如無發。

    無發無動,莫如無有可利,則此之謂重閉。

    古之人有藏於廣野深山而安者矣,非珠玉國寶之謂也,葬不可不藏也。

    葬淺則狐狸抇之,深則及於水泉。

    故凡葬必於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濕。

    此則善矣,而忘奸邪、盜賊、寇亂之難,豈不惑哉?譬之若瞽師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觸杙也。

    狐狸、水泉、奸邪、盜賊、寇亂之患,此杙之大者也。

    慈親孝子避之者,得葬之情矣。

    善棺椁,所以避蝼蟻蛇蟲也。

    今世俗大亂,之主愈侈其葬,則心非為乎死者慮也,生者以相矜尚也。

    侈靡者以為榮,儉節者以為陋,不以便死為故,而徒以生者之诽譽為務。

    此非慈親孝子之心也。

    父雖死,孝子之重之不怠;子雖死,慈親之愛之不懈。

    夫葬所愛所重,而以生者之所甚欲,其以安之也,若之何哉?民之於利也,犯流矢,蹈白刃,涉血抽肝以求之。

    野人之無聞者,忍親戚、兄弟、知交以求利。

    今無此之危,無此之醜,其為利甚厚,乘車食肉,澤及子孫。

    雖聖人猶不能禁,而況於亂?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

    含珠鱗施,玩好貨寶,锺鼎壺濫,輿馬衣被戈劍,不可勝其數。

    諸養生之具,無不從者。

    題湊之室,棺椁數襲,積石積炭,以環其外。

    奸人聞之,傳以相告。

    上雖以嚴威重罪禁之,猶不可止。

    且死者彌久,生者彌疏;生者彌疏,則守者彌怠;守者彌怠而葬器如故,其勢固不安矣。

    世俗之行喪,載之以大輴,羽旄旌旗、如雲偻翣以督之,珠玉以佩之,黼黻文章以饬之,引绋者左右萬人以行之,以軍制立之然後可。

    以此觀世,則美矣,侈矣;以此為死,則不可也。

    苟便於死,則雖貧國勞民,若慈親孝子者之所不辭為也。

     譯文: 職察生命是聖人的要事,明察死亡是聖人的急務。

    明察生命,目的在于不以外物傷害生命,即為了養生。

    明察死亡,目的在于不以外物損害死者,即為了安死。

    這兩件事唯獨聖人才能知曉。

     凡生活于天地聞的事物,它們必然要有死亡,這是不可避免的。

    孝子尊重他們的父母,慈親疼愛他們的子女,尊重,疼愛之心深人肌骨,這是天性。

    所尊重、所疼愛的人,死後卻把他們抛入溝壑,這是人之常情所不忍心做的,因而産生了葬送死者的道義。

    葬就是藏的意思,這是慈親孝子所應慎重的。

    所謂慎重,就是說活着的人要為死者考慮。

    活着的人為死者考慮,沒有比不使死者被移動更重要了,沒有比不讓墳墓被掘開更重要了。

    而要達到這個目的,沒有比讓墳墓中無利可圖更保險的了,這就叫作大閉。

     古代的人有葬于廣野深山之中而平安至今的,不是說由于有珠玉國寶,而是說葬不可不隐蔽埋藏。

    葬淺了,狐狸就會掘開它;葬深了,就會與泉水相接。

    所以,凡葬一定葬在高高的土山之上,以便避開狐狸的危害、泉水的浸漬。

    這樣做好是好,但是如果忘了惡人、盜賊、匪亂的禍害,豈不是糊塗嗎?這就象盲樂師躲避柱子一樣,雖然避開了柱子,卻用力撞到了尖木樁上。

    惡人、盜賊、匪亂的禍害,這是大大的尖木樁啊!慈親孝子埋葬死者能夠避開這些,就獲得葬的本義了。

     使棺棹堅實,是為了避開蝼蟻蛇蟲。

    如今社會風氣大壞,君主行葬越來越奢侈,他們心中不是為死者考慮,而是活着的人借以彼此誇耀,争出人上。

    他們把奢侈浪費的行為看作光菜,把儉省節約的行為看作鄙陋,不把利于死者當回事,隻是一心考慮話着的人的毀謗、贊譽,這不合于慈親孝子之心。

    父母雖然死了,孝子對父母的尊重不會懈怠;子女雖然死了,慈親對他們的疼愛不會減弱。

    埋葬所疼愛、所尊重的人,卻用活着的人十分想得到的東西陪葬,想靠這些東西使死者安甯,其結果會怎麼樣呢? 百姓對幹利,甯肯冒着飛箭,踩着利刃,流血殘殺去追求它。

    不知禮義的野蠻之人甯可殘忍地對待父母、兄弟、朋友而去追求利。

    如今,刨墳掘基沒有這種危險,沒有這種恥辱,而得利十分豐厚,可以乘車吃肉,思惠延及子孫。

    這種情況即使是聖人尚且禁止不住,更何況昏亂之君呢? 國越大,家越富,葬物就越豐厚。

    死者口含的珍珠、身穿的玉衣,賞玩、嗜好的物品,财貸珍寶,鐘鼎壺鑒,車馬衣被戈劍,數也數不盡。

    各種養生之器無不随葬。

    椁室用大木累積而成,好似四面有檐的屋子,裡面棺椁數層,并堆積石頭、木炭,環繞在棺椁之外.惡人聞知此事,互相傳告。

    君主盡管用嚴刑重罰禁止他們,仍然婪止不住。

    再入,死者死去的時間越久遠,活着的人對他的盛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