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紀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ont>
原文:
五曰:人或謂兔絲無根。
兔絲非無根也,其根不屬也,伏苓是。
慈石召鐵,或引之也。
樹相近而靡,或軵之也。
聖人南面而立,以愛利民為心,号令未出,而天下皆延頸舉踵矣,則精通乎民也。
夫賊害於人,人亦然。
今夫攻者,砥厲五兵,侈衣美食,發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樂,非或聞之也,神者先告也。
身在乎秦,所親愛在於齊,死而志氣不安,精或往來也。
德也者,萬民之宰也。
月也者,群陰之本也。
月望則蚌蛤實,群陰盈;月晦則蚌蛤虛,群陰虧。
夫月形乎天,而群陰化乎淵;聖人行德乎己,而四荒鹹饬乎仁。
養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飲羽,誠乎兕也。
伯樂學相馬,所見無非馬者,誠乎馬也。
宋之庖丁好解牛,所見無非死牛者,三年而不見生牛,用刀十九年,刃若新磨研,順其理,誠乎牛也。
锺子期夜聞擊磬者而悲,使人召而問之曰:“子何擊磬之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殺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為公家為酒;臣之身得生,而為公家擊磬。
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
昔為舍氏睹臣之母,量所以贖之則無有,而身固公家之财也,是故悲也。
”锺子期歎嗟曰:“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
悲存乎心而木石應之。
”故君子誠乎此而谕乎彼,感乎己而發乎人,豈必強說乎哉?周有申喜者,亡其母,聞乞人歌於門下而悲之,動於顔色,謂門者内乞人之歌者,自覺而問焉,曰:“何故而乞?”與之語,蓋其母也。
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
若草莽之有華實也,若樹木之有根心也。
雖異處而相通,隐志相及,痛疾相救,憂思相感,生則相歡,死則相哀,此之謂骨肉之親。
神出於忠而應乎心,兩精相得,豈待言哉?譯文:
有人說菟絲這種植物沒有根。
其實菟絲不是沒有根,隻是它的根與菟絲不相連,茯苓就是它的根。
磁石吸引鐵,是有一種力在吸引它。
樹木彼此生得近了,就要互相摩擦,是有一種力在推它。
聖人面南為君,胸懷愛民利民之心,号令還沒有發出,天下人就都伸長脖子,踮起鄲跟殷切盼望了。
這是聖人與人民精氣相通的緣故。
暴君傷害人民,人民也會有類似的反應。
假如有國家準備進攻他國,正在磨砺兵器,犒賞軍隊,距離出征沒幾天丁,這時即将遭受進攻的國家肯定不會快樂,并不是他們有人聽到了風聲,而是精神先感知到了。
一個人身在秦國,他所親愛的人在齊國,如果在齊國的人死了,在秦國的人就會心神不安,這是精氣互相往來的緣故啊!德是萬民的主宰,月亮是各種屬陰之物的根本。
月滿的時候,蚌蛤的肉就充實,各種屬陰之物也都滿盈;月光盡斂的時侯,蚌蛤的肉就空虛,各種屬陰之物也都虧損。
月相變化顯現于天空,各種屬陰之物都随着變化于深水之中。
聖人修養自己的品德,四方荒遠之地的人民都随着整饬自己,歸向仁義。
養由基射兕,射中石頭,箭羽沒人石中.這是由于他把石頭當成兕,精神集中手兕的緣故。
伯樂學相馬,眼睛看到的除了馬以外沒有别的東西,這是由于他精神集中于馬的緣故。
宋國的庖丁喜好分解牛的肢體,眼睛看到的除了牛以外沒有别的東西,整整三年眼前不見活牛,一把刀用了十九年,刀刃仍然鋒利得象剛磨過,這是由于他分解牛的肢體時順着牛的肌理,精神集中于牛的緣故。
鐘子期在間聽到有人擊磬,發出悲哀之聲,就派人把擊磐的人叫來,問他說;“你擊磐擊出的聲音怎麼這麼悲哀啊?”回答說,“我的父親不幸殺了人,無法活命,我的母親雖得以活命,卻沒入官府替公家造酒,我自身雖得以活命,卻替公家擊磐。
我已經三年沒有見到自己的母親了。
昨天晚上在舍氏見到了我的母親,想要贖她可是沒有錢,而且連自身也本是公家的财産,因此心中悲哀。
”鐘子期歎息說:“可悲呀,可悲!心并不是手臂,手臂也不是椎,不是磐,但悲哀存于心中,而椎磬卻能與它應和。
”所以君子心中有所感,就會在外面表現出來,自己心中有所感,就可以影響到他人,哪裡用得着一定要用言辭表述昵?有個叫申喜的周人,他的母親失散了。
有一天,他聽到有個乞丐在門前唱歌,自己感到悲哀,睑色都變了。
他告訴守門的人讓唱歌的乞丐進來,親自見她,并詢問說:“什麼原因使你落到求乞的地步?”跟她交談才知道,那乞丐原來正是他的母親。
所以,無論父母對于子女來說,還是子女對于父母來說,實際都是一個身體而分為兩處,精氣相同而呼吸各異,就象草莽有花有果,樹木有根有心一樣。
雖在異處卻可值此相通,心中志向互相連系,有病痛互相救護,有憂思互相感動,對方活着心裡就高興,對方死了心裡就悲哀,這就叫作骨肉之親。
這種天性出于至誠,而彼此心中互相應和,兩方精氣相通.難道還要靠言語嗎?
兔絲非無根也,其根不屬也,伏苓是。
慈石召鐵,或引之也。
樹相近而靡,或軵之也。
聖人南面而立,以愛利民為心,号令未出,而天下皆延頸舉踵矣,則精通乎民也。
夫賊害於人,人亦然。
今夫攻者,砥厲五兵,侈衣美食,發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樂,非或聞之也,神者先告也。
身在乎秦,所親愛在於齊,死而志氣不安,精或往來也。
德也者,萬民之宰也。
月也者,群陰之本也。
月望則蚌蛤實,群陰盈;月晦則蚌蛤虛,群陰虧。
夫月形乎天,而群陰化乎淵;聖人行德乎己,而四荒鹹饬乎仁。
養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飲羽,誠乎兕也。
伯樂學相馬,所見無非馬者,誠乎馬也。
宋之庖丁好解牛,所見無非死牛者,三年而不見生牛,用刀十九年,刃若新磨研,順其理,誠乎牛也。
锺子期夜聞擊磬者而悲,使人召而問之曰:“子何擊磬之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殺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為公家為酒;臣之身得生,而為公家擊磬。
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
昔為舍氏睹臣之母,量所以贖之則無有,而身固公家之财也,是故悲也。
”锺子期歎嗟曰:“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
悲存乎心而木石應之。
”故君子誠乎此而谕乎彼,感乎己而發乎人,豈必強說乎哉?周有申喜者,亡其母,聞乞人歌於門下而悲之,動於顔色,謂門者内乞人之歌者,自覺而問焉,曰:“何故而乞?”與之語,蓋其母也。
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
若草莽之有華實也,若樹木之有根心也。
雖異處而相通,隐志相及,痛疾相救,憂思相感,生則相歡,死則相哀,此之謂骨肉之親。
神出於忠而應乎心,兩精相得,豈待言哉?
其實菟絲不是沒有根,隻是它的根與菟絲不相連,茯苓就是它的根。
磁石吸引鐵,是有一種力在吸引它。
樹木彼此生得近了,就要互相摩擦,是有一種力在推它。
聖人面南為君,胸懷愛民利民之心,号令還沒有發出,天下人就都伸長脖子,踮起鄲跟殷切盼望了。
這是聖人與人民精氣相通的緣故。
暴君傷害人民,人民也會有類似的反應。
一個人身在秦國,他所親愛的人在齊國,如果在齊國的人死了,在秦國的人就會心神不安,這是精氣互相往來的緣故啊!
月滿的時候,蚌蛤的肉就充實,各種屬陰之物也都滿盈;月光盡斂的時侯,蚌蛤的肉就空虛,各種屬陰之物也都虧損。
月相變化顯現于天空,各種屬陰之物都随着變化于深水之中。
聖人修養自己的品德,四方荒遠之地的人民都随着整饬自己,歸向仁義。
伯樂學相馬,眼睛看到的除了馬以外沒有别的東西,這是由于他精神集中于馬的緣故。
宋國的庖丁喜好分解牛的肢體,眼睛看到的除了牛以外沒有别的東西,整整三年眼前不見活牛,一把刀用了十九年,刀刃仍然鋒利得象剛磨過,這是由于他分解牛的肢體時順着牛的肌理,精神集中于牛的緣故。
我已經三年沒有見到自己的母親了。
昨天晚上在舍氏見到了我的母親,想要贖她可是沒有錢,而且連自身也本是公家的财産,因此心中悲哀。
”鐘子期歎息說:“可悲呀,可悲!心并不是手臂,手臂也不是椎,不是磐,但悲哀存于心中,而椎磬卻能與它應和。
”所以君子心中有所感,就會在外面表現出來,自己心中有所感,就可以影響到他人,哪裡用得着一定要用言辭表述昵?
有一天,他聽到有個乞丐在門前唱歌,自己感到悲哀,睑色都變了。
他告訴守門的人讓唱歌的乞丐進來,親自見她,并詢問說:“什麼原因使你落到求乞的地步?”跟她交談才知道,那乞丐原來正是他的母親。
所以,無論父母對于子女來說,還是子女對于父母來說,實際都是一個身體而分為兩處,精氣相同而呼吸各異,就象草莽有花有果,樹木有根有心一樣。
雖在異處卻可值此相通,心中志向互相連系,有病痛互相救護,有憂思互相感動,對方活着心裡就高興,對方死了心裡就悲哀,這就叫作骨肉之親。
這種天性出于至誠,而彼此心中互相應和,兩方精氣相通.難道還要靠言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