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紀第九

關燈
死了,但人們還認為它活着。

    ”所以,凡行事,一定要先考察民心,然後才可去做。

     知士 原文: 三曰:今有千裡之馬於此,非得良工,猶若弗取。

    良工之與馬也,相得則然後成,譬之若枹之與鼓。

    夫士亦有千裡,高節死義,此士之千裡也。

    能使士待千裡者,其惟賢者也。

    靜郭君善劑貌辨。

    劑貌辨之為人也多訾,門人弗說。

    士尉以證靜郭君,靜郭君弗聽,士尉辭而去。

    孟嘗君竊以谏靜郭君,靜郭君大怒曰:“刬而類,揆吾家,苟可以傔劑貌辨者,吾無辭為也!”於是舍之上舍,令長子禦,朝暮進食。

    數年,威王薨,宣王立。

    靜郭君之交,大不善於宣王,辭而之薛,與劑貌辨俱。

    留無幾何,劑貌辨辭而行,請見宣王。

    靜郭君曰:“王之不說嬰也甚,公往,必得死焉。

    ”劑貌辨曰:“固非求生也。

    請必行!”靜郭君不能止。

    劑貌辨行,至於齊。

    宣王聞之,藏怒以待之。

    劑貌辨見,宣王曰:“子,靜郭君之所聽愛也?”劑貌辨答曰:“愛則有之,聽則無有。

    王方為太子之時,辨謂靜郭君曰:‘太子之不仁,過<冊頁>涿視,若是者倍反。

    不若革太子,更立衛姬嬰兒校師。

    ’靜郭君泫而曰:‘不可,吾弗忍為也。

    ’且靜郭君聽辨而為之也,必無今日之患也。

    此為一也。

    至於薛,昭陽請以數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聽之。

    ’靜郭君曰:‘受薛於先王,雖惡於後王,吾獨謂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廟在薛,吾豈可以先王之廟予楚乎?’又不肯聽辨。

    此為二也。

    ”宣王太息,動於顔色,曰:“靜郭君之於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

    客肯為寡人少來靜郭君乎?”劑貌辨答曰:“敬諾。

    ”靜郭君來,衣威王之服,冠其冠,帶其劍。

    宣王自迎靜郭君於郊,望之而泣。

    靜郭君至,因請相之。

    靜郭君辭,不得已而受。

    十日,謝病強辭,三日而聽。

    當是時也,靜郭君可謂能自知人矣。

    能自知人,故非之弗為阻。

    此劑貌辨之所以外生樂、趨患難故也。

     譯文: 假如有日行千裡的駿馬,但如果遇不到善于相馬的人.仍然不會被當作千裡馬使用。

    善于相馬的人與千裡馬,須互相依賴,然後才得以成名,就象鼓槌和鼓彼此相依一樣。

    士中也有超群出衆的千裡馬。

    氣節高尚、為正義而獻身的人就是士中的千裡馬。

    能夠使士馳騁千裡的,大概隻有賢人吧。

     靜郭君裉喜愛他的門客劑貌辨。

    劑貌辨為人毛病很多,其他門客都不喜歡他。

    士尉為此谏诤靜郭君,靜郭君不聽。

    于是士尉告辭離開了靜郭君的門下。

    孟嘗君私下為此勸說靜郭君,靜郭君大怒說:“即使把你們都殺死,把我家拆得四分五裂,隻要能讓劑貌辨先生滿足,我也在所不辭!”于是讓劑貌辨隹在上等客舍,讓他的長子侍奉,早晚進獻食物。

     過了幾年,齊宣王死了,齊闵王即位。

    靜郭君的處世交往很不為闵王所贊許,他被迫辭官,回到封地薛,仍踉劑貌辨在一起。

    在薛地住了沒多久,劑貌辨辭行,請求去谒見闵王。

    靜郭君說:“大王不喜歡我到極點了,您去必定遭到殺害。

    ”劑貌辨說:“我本來就不是去求活命的。

    我一定要去!”靜郭君勸阻不住他。

     劑貌辨走了,到了齊國都城。

    闵王聽說了,心懷惱怒等着他。

    劑貌辨拜見闵王,闵阕王說:“你就是靜郭君言聽計從、非常喜愛的那個人吧?”劑貌辨回答說:“喜愛是有,至于言聽計從根本談不上。

    當初大王正作太子的時候,我對靜韓君說:‘太子耳後見腮,下斜偷視,相貌不仁,象這樣的人背理行事。

    不如廢掉太子,改立衛姬的幼子校師。

    ’靜韓君流着汩說:‘不行。

    我不忍心這樣做。

    ’如果靜郭君聽從我的話并這樣做了,一定不會有今天的禍患。

    這是一個例證。

    回到薛地之後,楚相昭陽請求用大于薛幾倍的土地交換薛地。

    我又說:‘一定要應允他。

    ’靜郭君說:“我從先王那裡承受了薛地,現在雖被後王所厭惡,但如果我把薛地換給别人,栽怎麼對先王說呢?再說先王的宗廟在薛,我怎麼可以把先王的宗廟給楚國昵?’他又不肯聽我的話。

    這是第二個例證。

    ”闵王長歎,顯出很激動的神色,說;“靜郭君對我竟愛到這個地步嗎?我年紀幼小,這些都不知道。

    您願意替我把靜郭君請來嗎?”劑貌辨回答說一“遵命。

    ” 靜郭君來到國都,穿着宣王所賜的衣服,鼓着宣王所賜的帽子,佩着宣王所賜的寶劍。

    闵王親自到郊外迎接靜郭君,遠遠望見他就流下淚來。

    靜郭君到了以後,闵王就請他作齊相。

    靜郭君再三辭謝,不得已才接受下來。

    十天之後,他托病辭官,極力推辭,三夭之後闵王才應允。

     在當時,靜郭君可稱的上善于親自了解人了。

    正因為他善于親自了解人,所以别人的非議妨礙不了他。

    這正是劑貌辨之所以把生命與歡樂置之度外,為靜郭君奔赴患難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