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紀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t>
用兵有它的關鍵,如果懂得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那就掌握了用兵的關鍵了。
專諸就是這樣。
他不過是獨自一人手舉劍落罷了。
專諸僅一舉就成全了阖闾,使他當上吳王。
又何況正義之師呢?正義之師人數多的幾萬,少的也有幾千,所到之處,足迹布滿道路,在敵國暢行無阻,象這樣的武士,專諸怎麼就跟他們相提并論呢?簡選
原文:
三曰:世有言曰:“驅市人而戰之,可以勝人之厚祿教卒;老弱罷民,可以勝人之精士練材;離散系系,可以勝人之行陳整齊;鋤櫌白梃,可以勝人之長铫利兵。
”此不通乎兵者之論。
今有利劍於此,以刺則不中,以擊則不及,與惡劍無擇,為是鬥因用惡劍則不可。
簡選精良,兵械銛利,發之則不時,縱之則不當,與惡卒無擇,為是戰因用惡卒則不可。
王子慶忌、陳年猶欲劍之利也。
簡選精良,兵械銛利,令能将将之,古者有以王者、有以霸者矣,湯、武、齊桓、晉文、吳阖廬是矣。
殷湯良車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戰於郕,遂禽推移、大犧,登自鳴條,乃入巢門,遂有夏。
桀既奔走,於是行大仁慈,以恤黔首,反桀之事,遂其賢良,順民所喜,遠近歸之,故王天下。
武王虎贲三千人,簡車三百乘,以要甲子之事於收野,而纣為禽。
顯賢者之位,進殷之遺老,而問民之所欲,行賞及禽獸,行罰不辟天子,親殷如周,視人如己,天下美其德,萬民說其義,故立為天子。
齊桓公良車三百乘,教卒萬人,以為兵首,橫行海内,天下莫之能禁,南至石梁,西至酆郭,北至令支。
中山亡邢,狄人滅衛,桓公更立邢于夷儀,更立衛于楚丘。
晉文公造五兩之士五乘,銳卒千人,先以接敵,諸侯莫之能難。
反鄭之埤,東衛之畝,尊天子於衡雍。
吳阖廬選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為前陳,與荊戰,五戰五勝,遂有郢。
東征至于庳廬,西伐至於巴、蜀,北迫齊、晉,令行中國。
故凡兵勢險阻,欲其便也;兵甲器械,欲其利也;選練角材,欲其精也;統率士民,欲其教也。
此四者,義兵之助也,時變之應也,不可為而不足專恃。
此勝之一策也。
譯文:
世人有一種言論說;“驅使市人作戰,靠他們可以戰勝敵手祿秩豐厚的武士和受過訓練的士兵;靠老弱疲憊的百姓可以戰勝敵手精壯、熟練的武士,靠散亂無紀的囚徒可以戰勝敵手行列整齊的軍隊;靠鋤櫌木棒可以戰勝敵手的長矛利刃。
”說這種言論的根本不通曉用兵之道。
假如有一把鋒利的寶劍,由于技藝不精,拿它來刺卻刺不中敵手,拿它去擊卻擊不着目标,這同手持劣劍沒有什麼分别,但為此在搏鬥時就使用劣劍卻不可。
經過選拔的.裝備精良的軍隊,發動它們總不合時機,使用它們總不得适宜,這同統率劣等軍隊沒有什麼分别,但為此在戰争中就使用劣等軍隊卻不可。
象王子慶忌、陳年那樣的勇士,尚且還希望寶劍鋒利,更何況一般人呢?經過選拔的、裝備精良的軍隊,讓有才幹的将領統率它,古代有借此成就王業的,有惜此成就霸業的,商湯、周武王,齊桓公、晉文公、吳阖廬就是這樣。
商湯率領精良的戰車七十輛,不怕死的勇士六千人,在戊子那天與夏桀在郕地交戰,抓住了桀臣推移、大犧。
商湯進軍鳴條,接着進入巢門,于是占有了夏的天下。
夏桀已經逃跑了,在這時商湯發揚仁慈的美德,以撫恤百姓,一反桀的所作所為,拔舉夏的賢人,順應人民的意願,遠近的人都歸附了他,所以揚稱王天下。
周武王率勇士三千人,精選的戰車三百輛,甲子那天,在牧野打敗了商封的軍隊,纣被擒獲。
武王把賢人提拔到顯貴的位置,舉薦殷朝的遺老,詢問人民的願望,行賞及于禽獸,懲罰不避天子,親近殷的士民百姓就象親近周的士民百姓一樣,看待另别人就象看待自己一樣,天下贊美他的德行,萬民喜歡他的仁義,所以武王立為天子.齊桓公率領精良的兵車三百輛,訓練有素的士兵一萬人,作為大軍的前鋒,縱橫馳騁于四海之内,天下沒有誰能夠阻擋。
他率領軍隊向南到達石粱,向西到達酆,鄗,向北到達令支、中山攻陷了邢國,狄人滅亡了衛國,桓公在夷儀重建起邢國,在楚丘重建起衛國。
晉文公訓練出具有五種技能的甲士十五人,讓他們率領精銳的步卒一千人作為前鋒,先同敵人交鋒,沒有任何諸侯能夠抵擋。
晉文公命令毀掉鄭國城上的女牆,以便随時攻取,命令衛國的田壟一律東西向,以便自己的兵車通行無阻,并率領諸侯在衡雍尊奉周天子。
吳壬阖廬選拔力士五百
專諸就是這樣。
他不過是獨自一人手舉劍落罷了。
專諸僅一舉就成全了阖闾,使他當上吳王。
又何況正義之師呢?正義之師人數多的幾萬,少的也有幾千,所到之處,足迹布滿道路,在敵國暢行無阻,象這樣的武士,專諸怎麼就跟他們相提并論呢?
”此不通乎兵者之論。
今有利劍於此,以刺則不中,以擊則不及,與惡劍無擇,為是鬥因用惡劍則不可。
簡選精良,兵械銛利,發之則不時,縱之則不當,與惡卒無擇,為是戰因用惡卒則不可。
王子慶忌、陳年猶欲劍之利也。
簡選精良,兵械銛利,令能将将之,古者有以王者、有以霸者矣,湯、武、齊桓、晉文、吳阖廬是矣。
殷湯良車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戰於郕,遂禽推移、大犧,登自鳴條,乃入巢門,遂有夏。
桀既奔走,於是行大仁慈,以恤黔首,反桀之事,遂其賢良,順民所喜,遠近歸之,故王天下。
武王虎贲三千人,簡車三百乘,以要甲子之事於收野,而纣為禽。
顯賢者之位,進殷之遺老,而問民之所欲,行賞及禽獸,行罰不辟天子,親殷如周,視人如己,天下美其德,萬民說其義,故立為天子。
齊桓公良車三百乘,教卒萬人,以為兵首,橫行海内,天下莫之能禁,南至石梁,西至酆郭,北至令支。
中山亡邢,狄人滅衛,桓公更立邢于夷儀,更立衛于楚丘。
晉文公造五兩之士五乘,銳卒千人,先以接敵,諸侯莫之能難。
反鄭之埤,東衛之畝,尊天子於衡雍。
吳阖廬選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為前陳,與荊戰,五戰五勝,遂有郢。
東征至于庳廬,西伐至於巴、蜀,北迫齊、晉,令行中國。
故凡兵勢險阻,欲其便也;兵甲器械,欲其利也;選練角材,欲其精也;統率士民,欲其教也。
此四者,義兵之助也,時變之應也,不可為而不足專恃。
此勝之一策也。
”說這種言論的根本不通曉用兵之道。
假如有一把鋒利的寶劍,由于技藝不精,拿它來刺卻刺不中敵手,拿它去擊卻擊不着目标,這同手持劣劍沒有什麼分别,但為此在搏鬥時就使用劣劍卻不可。
經過選拔的.裝備精良的軍隊,發動它們總不合時機,使用它們總不得适宜,這同統率劣等軍隊沒有什麼分别,但為此在戰争中就使用劣等軍隊卻不可。
象王子慶忌、陳年那樣的勇士,尚且還希望寶劍鋒利,更何況一般人呢?經過選拔的、裝備精良的軍隊,讓有才幹的将領統率它,古代有借此成就王業的,有惜此成就霸業的,商湯、周武王,齊桓公、晉文公、吳阖廬就是這樣。
商湯進軍鳴條,接着進入巢門,于是占有了夏的天下。
夏桀已經逃跑了,在這時商湯發揚仁慈的美德,以撫恤百姓,一反桀的所作所為,拔舉夏的賢人,順應人民的意願,遠近的人都歸附了他,所以揚稱王天下。
武王把賢人提拔到顯貴的位置,舉薦殷朝的遺老,詢問人民的願望,行賞及于禽獸,懲罰不避天子,親近殷的士民百姓就象親近周的士民百姓一樣,看待另别人就象看待自己一樣,天下贊美他的德行,萬民喜歡他的仁義,所以武王立為天子.
他率領軍隊向南到達石粱,向西到達酆,鄗,向北到達令支、中山攻陷了邢國,狄人滅亡了衛國,桓公在夷儀重建起邢國,在楚丘重建起衛國。
晉文公命令毀掉鄭國城上的女牆,以便随時攻取,命令衛國的田壟一律東西向,以便自己的兵車通行無阻,并率領諸侯在衡雍尊奉周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