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紀第八

關燈
仲秋 原文: 一曰: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牽牛中,旦觜巂中。

    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蟲毛,其音商,律中南呂。

    其數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門,祭先肝。

    涼風生,候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

    天子居總章太廟,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與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養衰老,授幾杖,行麋粥飲食。

    乃命司服具饬衣裳,文繡有常,制有小大,度有短長,衣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帶有常。

    命有司申嚴百刑,斬殺必當,無或枉桡,枉桡不當,反受其殃。

    是月也,乃命祝宰巡行犧牲,視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類,量小大,視長短,皆中度。

    五者備當,上帝其享。

    天子乃傩,禦佐疾,以通秋氣。

    以犬嘗麻,先祭寝廟。

    是月也,可以築城郭,建都邑,穿窦窌,修囷倉。

    乃命有司趣民收斂,務蓄菜,多積聚。

    乃勸種麥,無或失時,行罪無疑。

    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始收聲,蟄蟲俯戶。

    殺氣浸盛,陽氣日衰,水始涸。

    日夜分,則一度量,平權衡,正鈞石,齊鬥甬。

    是月也,易關市,來商旅,入貨賄,以便民事。

    四方來雜,遠鄉皆至,則财物不匮,上無乏用,百事乃遂。

    凡舉事無逆天數,必順其時,乃因其類。

    行之是令,白露降三旬。

    仲秋行春令,則秋雨不降,草木生榮,國乃有大恐。

    行夏令,則其國旱,蟄蟲不藏,五谷複生。

    行冬令,則風災數起,收雷先行,草木早死。

     譯文: 仲秋八月,太陽的位置在角宿,初昏時劉,牽牛星宿出現在南方中天,拂曉時刻,觜巂星宿出現在南方中天。

    仲秋于夭千屬庚辛,它的主宰之帝是少皞,佐帝之神是蓐收。

    應時的動物是老虎一類前毛族,相配的聲音是商音,音律與南呂相應。

    這個月的數字是九,味道是辣味,氣味是腥氣,要舉行的祭祀是門祭,祭祀時祭品以肝髒為尊。

    這個月涼風發生,候雁從北來,燕子向南歸,各類鳥兒都養護增生它們的羽毛來禦寒。

    天子住在西向明堂的中央正室,乘坐白色的兵車,車前駕着白色的馬,車上插着白色的繪有龍紋的旗幟,天子穿着白色的衣服,佩戴着白色的飾玉,吃的食物是麻耔和狗肉,甩的器物銳利而深邃。

     這個月,要贍養衰老的人,授予他們幾案和手杖,施與他們稀粥飲食。

    命令主管服制的官吏,準備并整饬衣裳,祭服的文飾有固定的規格,大小長短有一定的制度,祭服之外的服裝也有一定的尺寸,必須依照舊有的規定。

    随着服制的不同,冠帶也有相應的固定規格。

    命令司法官重申嚴明各種刑罰.斬殺罪犯一定要恰當,不要曲法冤枉人。

    如果有曲挂冤枉人的事,執法者會遭受災禍。

     這個月,命令主管犧牲和祭祀的官吏巡視将用來祭祀的犧牲,看看形體是否完整,喂養的情況如何,是肥是瘦,毛色是否純一,這些一定要符合舊例;再量量它們的大小,看看長短,送些也都要符合要求。

    形體、肥瘦、毛色、大小、長短都完全适當,上帝就享用這些祭品。

    天子于是舉行傩祭,禦止遂除疫疠,以通達金秋之氣。

     這個月,可以修築城鄣,建置都邑.挖掘地窖,修葺倉虞。

    命令主管官吏督促百姓收斂谷物,努力儲藏過冬的幹菜,多多積聚柴草。

    要鼓勵百姓及時種麥,不要錯過農時,如果錯過農時,一定要給以處罰。

     這個月,日夜的時刻相等,雷聲漸漸消逝。

    蟄伏的動物都藏在洞穴口。

    冬陰之氣漸漸旺盛,陽氣日新衰觸,水開始幹涸了。

    日夜時刻相等,要在此時統一和校正各度量衡器具。

     這個月,要減輕關市的稅收,招徕各地的商旅,收納财物,以利于百姓的生産和生話。

    四方之人前來聚集,連偏遠鄉邑也全都到來。

    這樣,财物就不缺乏,國家用費就充足,各種事情就都能成功。

    作各種事精不要違背自然規律,一定要順應天時,按照事情的類别,什麼時侯該作什麼就作什麼。

     實行這個月的政令,白露降落,每旬一次。

    仲秋實行應在春天實行的政令,那麼,秋雨就會停而不降,草木就會重新開花,國家就會有大的恐慌。

    如果實行應在夏天實行的政令,那麼,國家就會出現幹旱,蟄伏的動物就不再藏伏,五谷就重新萌發生長。

    如果實行應在冬天實行的政令,那麼,風災就會屢屢發生,雷聲就會提前收斂,草木就會過早死亡。

     論威 原文: 二曰:義也者,萬事之紀也,君臣、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