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紀第一

關燈
物質享受之中,又從哪兒去弄到呢?出門乘車,進門坐辇,務求安逸舒适,這種車辇應叫敢“招緻腳病的器械”。

    吃肥肉,喝醇酒,極力勉強自己吃喝,這種酒肉應該叫做“腐爛腸于的食物”。

    迷戀女色,陶醉于婬靡之音,極盡辜樂,這種美色、音樂應該叫做“砍伐生命的利斧”。

    這三種禍患都是富貴所招緻的。

    所以古代就有不肯富貴的人了,這是由于重視生命的緣故,并不是用輕視富貴釣取虛名來誇耀自己,而是為保壘生命。

    既然這樣,那麼以上這些道理是不可不明察的。

     重己 原文: 三曰:倕,至巧也。

    人不愛倕之指,而愛己之指,有之利故也。

    人不愛昆山之玉、江漢之珠,而愛己之一蒼璧小玑,有之利故也。

    今吾生之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

    論其貴賤,爵為天子,不足以比焉;論其輕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論其安危,一曙失之,終身不複得。

    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

    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達乎性命之情也。

    不達乎性命之情,慎之何益?是師者之愛子也,不免乎枕之以糠;是聾者之養嬰兒也,方雷而窺之于堂。

    有殊弗知慎者?夫弗知慎者,是死生存亡可不可未始有别也。

    未始有别者,其所謂是未嘗是,其所謂非未嘗非。

    是其所謂非,非其所謂是,此之謂大惑。

    若此人者,天之所禍也。

    以此治身,必死必殃;以此治國,必殘必亡。

    夫死殃殘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

    壽長至常亦然。

    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則其至不可禁矣。

    此論不可不熟。

    使烏獲疾引牛尾,尾絕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

    使五尺豎子引棬豎,而牛恣所以之,順也。

    世之人主貴人,無賢不肖,莫不欲長生久視,而日逆其生,欲之何益?凡生之長也,順之也;使生不順者,欲也。

    故聖人必先适欲。

    室大則多陰,台高則多陽;多陰則蹶,多陽則痿。

    此陰陽不适之患也。

    是故先王不處大室,不為高台,味不衆珍,衣不燀熱。

    燀熱則理塞,理塞則氣不達;味衆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中大鞔而氣不達。

    以此長生可得乎?昔先聖王之為苑囿園池也,足以觀望勞形而已矣;其為宮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濕而已矣;其為輿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其為飲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虛而已矣;其為聲色音樂也,足以安性自娛而已矣。

    五者,聖王之所以養性也,非好儉而惡費也,節乎性也。

     譯文: 倕是最巧的人,但是人們不愛惜他的手指,卻愛惜自己的手指,這是由于它屬于自己所有而有利于自己的緣故。

    人們不愛惜昆山的美玉,江漢的明珠,卻愛惜自己的一堤含石的次等玉石,一顆不圓的小珠,這是由于它屬幹自己所有而有利于自己的緣故。

    如今我的生命屬于我所有,而給我帶來的利益也是極大的。

    以它的貴賤而論,即使貴為夫子,也不足以同它相比,以它的輕重而論,即使富有天下,也不能同它交換;以它的安危而論,一旦失掉它,終身不可再得到。

    正是由于這三個方面的原因,有道之人對生命特别小心謹慎。

     有人雖然對生命小心翼翼,然而實際上卻在損害它,這是由幹不通曉生命的天性的緣故。

    不通曉生命的天性,即使對生命小心翼翼,又有什麼益處?這正如盲人愛兒子,竟免不了把他枕卧在谷糠裡,聾子養育嬰兒,正當響雷的時候卻抱着他在堂上向外張望。

    這種情況同不知小心謹慎的人相比,其實際效果又有什麼不同? 對生命不知小心愛惜的人,他們對死生,存亡、可與不可從來沒有分辨清過。

    那些分辨不清死生、存亡、可與不可的人,他們認為正确的從來不是正确的,他們認為錯誤的從來不是錯誤的。

    他們把錯誤的東西當作是正确的,把正确的東西當作是錯誤的,這種情況叫作“大惑”。

    象這種人,正是天降禍的對象。

    持這種态度修身,必定死亡,必定遭禍’持這種态度治理國家,國家必定殘破,必定滅亡。

    死亡、災禍、殘破、滅亡,這些東西都不是自己找上來的,而是惑亂所招緻的。

    長壽的得來也常是這樣。

    所以,有道之人不去考察招緻的結果,而考察招緻它們的原囡,那麼,結果的實現就是不可制止的了。

    這個道理不可不深知。

     假使叫古代的大力士烏獲用力拽牛尾,即使把力氣用盡,把牛尾拽斷,也不能讓牛跟着走,這是違背牛的習性的緣故。

    如果叫一個小孩牽着牛鼻環,牛就會順從地聽任所往,這是由于順應牛的習性的緣故。

    世上的人君,貴人,不論好壞,沒有不想長壽的。

    但是他們每日都在違背他們生命的天性,即使想要長壽,又有什麼益處?大凡生命長久都是順直它的天性的緣故.使生命不順的是欲望,所以聖人一定首先節制欲望,使之适度。

     房屋過大,陰氣就多;台過高,陽氣就盛。

    陰氣多就會生整疾。

    陽氣盛就會得痿病。

    這是陰陽不适度帶來的禍患。

    因此,古代帝王不住大房,不築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