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書言長生
關燈
小
中
大
《莊子》書有神人而無長生。
其言神人也,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逍遙遊》)此莊子之所謂神人也。
《莊子》又言曰:"之人也,物莫之傷。
大浸稽天,而不溺。
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
"(同上)又或謂之至人,《莊子》曰:"至人神矣。
大澤焚,而不能熱。
河漢冱,而不能寒。
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
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
死生無變于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齊物論》)夫曰死生無變,則至人之有死生可知。
又或謂之真人,曰:"古之真人,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
"又曰:"古之真人,其寝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衆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
"又曰:"古之真人,不知悅生,不知惡死。
其出不欣,其入不距。
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大宗師》)然則真人亦複有死生,故曰不知悅生不知惡死。
故知凡莊子所謂神人、至人、真人者,皆不能無死生。
子列子問關尹曰:"至人潛行不窒,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栗。
請問何以至于此?"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
彼将處乎不淫之度,而藏乎無端之紀,遊乎萬物之所終始。
壹其性,養其氣,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
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郤。
物奚自入焉。
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
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
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
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物而不懾。
彼得全于酒,而猶若是。
而況得全于天乎?聖人藏于天,故莫之能傷也。
"(《達生》)然則莊子所謂神人物莫之傷者,特謂其神全而氣定,雖遌物而不懾,無所動于中,斯以謂之不傷也。
老聃之告孔子曰:"草食之獸,不疾易薮。
水生之蟲,不疾易水。
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
喜怒哀樂不入于胸次。
夫天下也者,萬物之所一也。
得其所一而同焉,則四支百體,将為塵垢。
而死生終始,将為晝夜。
而莫之能滑。
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
棄隸者若棄泥塗,知身貴于隸也。
貴在于我,而不失于變,且萬化而未始有極也。
夫孰足以患心!已為道者解乎此。
"(《田子方》)孔子亦曰:"古之真人,死生亦大矣,而無變乎己,況爵祿乎?若然者,其神經乎大山而無介,入乎淵泉而不濡,處卑細不憊,充滿天地,既以與人己愈有。
"(同上)皆是義也。
故"吾身非吾有,是天地之委形也。
生,天地之委和也。
性命,天地之委順也。
孫子,天地之委蛻也。
故行不知所往,處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
其言神人也,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逍遙遊》)此莊子之所謂神人也。
《莊子》又言曰:"之人也,物莫之傷。
大浸稽天,而不溺。
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
"(同上)又或謂之至人,《莊子》曰:"至人神矣。
大澤焚,而不能熱。
河漢冱,而不能寒。
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
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
死生無變于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齊物論》)夫曰死生無變,則至人之有死生可知。
又或謂之真人,曰:"古之真人,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
"又曰:"古之真人,其寝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衆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
"又曰:"古之真人,不知悅生,不知惡死。
其出不欣,其入不距。
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大宗師》)然則真人亦複有死生,故曰不知悅生不知惡死。
故知凡莊子所謂神人、至人、真人者,皆不能無死生。
子列子問關尹曰:"至人潛行不窒,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栗。
請問何以至于此?"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
彼将處乎不淫之度,而藏乎無端之紀,遊乎萬物之所終始。
壹其性,養其氣,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
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郤。
物奚自入焉。
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
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
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
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物而不懾。
彼得全于酒,而猶若是。
而況得全于天乎?聖人藏于天,故莫之能傷也。
"(《達生》)然則莊子所謂神人物莫之傷者,特謂其神全而氣定,雖遌物而不懾,無所動于中,斯以謂之不傷也。
老聃之告孔子曰:"草食之獸,不疾易薮。
水生之蟲,不疾易水。
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
喜怒哀樂不入于胸次。
夫天下也者,萬物之所一也。
得其所一而同焉,則四支百體,将為塵垢。
而死生終始,将為晝夜。
而莫之能滑。
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
棄隸者若棄泥塗,知身貴于隸也。
貴在于我,而不失于變,且萬化而未始有極也。
夫孰足以患心!已為道者解乎此。
"(《田子方》)孔子亦曰:"古之真人,死生亦大矣,而無變乎己,況爵祿乎?若然者,其神經乎大山而無介,入乎淵泉而不濡,處卑細不憊,充滿天地,既以與人己愈有。
"(同上)皆是義也。
故"吾身非吾有,是天地之委形也。
生,天地之委和也。
性命,天地之委順也。
孫子,天地之委蛻也。
故行不知所往,處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