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傳說中之博大真人--老聃

關燈
老子究竟有沒有這一個人呢?戰國諸子,很喜歡稱述到老子。

    最先可考的,是在莊子的書裡。

    但莊子寓言無實,而且下面所引之各節,又未必是莊子親筆。

    有些并出于西漢。

    但總在司馬遷《史記》以前,并為《史記》所根據。

    我們不妨先簡單地一說。

     《莊子》的《天運》篇說: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

     這是說老聃是南方沛縣人,孔子向之問道。

    又《庚桑楚》篇: 老聃之役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北居畏壘之山。

     他告訴南榮趎說: 吾才小,不足以化子,子胡不南見老子。

    南榮趎赢糧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

     這也說老子居住在南方。

    又《寓言》篇: 陽子居南之沛,老聃西遊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

     這是說老子由沛西遊于秦。

    但楊朱年代還在墨翟後,不能與孔子問道的老子同時。

    則楊朱所遇,應非孔子所見之老子。

    則老子究竟和孔子抑楊朱同時呢?這裡卻有問題了。

     《天道》篇又說: 孔子西藏書于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

    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

    孔子曰:善。

    往見老聃。

     這是說:老聃曾為周之征藏史,但孔子去見他,那時他已免而歸居了。

    則孔子見老子,似乎應該仍在沛,不在周。

     但這裡又另有一問題。

    孔子生平言論行事,均詳見于《論語》,為何孔子見老聃,《論語》獨不記載呢?《莊子》的《外物》篇又說: 老萊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不知其誰氏之子。

    老萊子曰:是丘也,召而來。

    仲尼至,雲雲。

     這又說孔子見了老萊子。

    這一說卻在《論語》有佐證。

     《論語·微子》篇: 子路遇丈人,以杖荷篠

    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孰為夫子!植其杖其芸。

     芸是除草義,萊亦是除草義。

    可見老萊子即是荷篠丈人,隻說是一個在田除草的老人。

    那老人的名字,當時可并不曾記下。

    所以司馬遷《史記》的《老子列傳》裡也說: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

    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

     這即是告訴了我們,有人在懷疑,孔子見老聃,其實即是老萊子的訛傳之一消息了。

     司馬遷又說: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

    或曰:非也。

    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這他又告訴了我們,有人在懷疑,孔子見老聃,即是秦獻公時由周入秦的太史儋。

    但試問:老聃如何能活這麼大的年齡呢?所以司馬遷又說: 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若把太史儋認為即是孔子所見之老聃,便須有二百餘歲的高壽。

    所以司馬遷也要說世莫知其然否了。

     今試問:太史儋是否真有其人呢?這也難說了。

    司馬遷在上引文中所說的史記,系指秦史言。

    當司馬遷時,其餘列國的史記都在秦始皇焚書案中被毀了。

    司馬遷所見,隻剩秦史了。

    故知他上文所說的史記,定指秦史言。

    在戰國時,秦趙兩國最流行谶書,那全是些迹近神話的預言。

    秦趙兩族,本是同一本源的。

    隻有這兩國,獨多那些神話性的預言之流傳。

    太史儋預言,便是其中之一例。

    所以太史儋縱有其人,而這一番預言,則出于當時秦趙兩國一種通行的殊俗與異風,我們卻不必信以為真了。

     我們既知太史儋與孔子所見之老聃,在漢時已誤混為一人,則上引《莊子·寓言》篇楊朱見老聃一節,也可解釋了。

    這一節,正也把太史儋和孔子所見之老聃,誤混為一呀! 因于太史儋與老聃誤混為一了,于是遂有如下的故事。

    司馬遷《老子列傳》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隐無名為務。

    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