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與命
關燈
小
中
大
萬物何從來,于是有上帝。
死生無常,于是有靈魂。
萬物變幻不實,于是在現象之後有本體。
此三種見解,不曉得侵入了幾廣的思想界,又不知發生了幾多的影響。
但上帝吧!靈魂吧!本體吧!究竟還是絕難證驗。
于是有人要求擺脫此三種見解,而卻又赤裸裸地堕入唯物觀念了。
要反對唯物論,又來了唯心論。
所謂唯心論,還是與上帝靈魂與本體三者差不多。
中國思想不重在主張上帝、靈魂和本體,但亦不陷入唯物與唯心之争。
本來唯心唯物是對立并起的兩種見解。
中國思想既沒有主張唯物的,自然也就沒有主張唯心的。
究竟中國思想界向來對宇宙萬物又是如何般的看法呢?似乎向來中國人思想并不注重在探讨宇宙之本質及其原始等,而隻重在宇宙内當前可見之一切事象上。
認為宇宙萬物隻是一事,徹始徹終,其實是無始無終,隻是一事。
這又是何等的事呢?中國思想界則稱之曰動。
宇宙萬物,實無宇宙萬物,隻是一動。
此動又稱曰易。
易即是變化,即是動。
宇宙萬物,徹頭徹尾,就可見之事象論,則隻是一變動,隻是一易。
這一變動便是有為。
但此有為卻是莫之為而為,因此并不堅持上帝創物之說。
而且此一變動,又像是無所為而為。
故中國人思想,更不去推求宇宙萬物之目的,及其終極向往,與終極歸宿。
隻說宇宙創始便是一動,歸宿還隻是一動,此動又謂之易。
此種動與易,則隻是一現象。
現象背後是否另有本體,中國人便不再注意了。
如此可說即現象即本體。
此一變動中國人又稱之為造化。
此造化兩字又可分析言之。
我們也可說,造是自無造有,化是自有化無。
同時在造,即是同時在化,同時在化,亦即同時在造。
現象後面不論本體,生命後面不論靈魂。
因此在中國思想裡,也不堅拒上帝靈魂與本體之說,隻認為此三者,如已内在于一切事象之中了。
何以不說中國思想是唯物的呢?因為中國思想裡已把一切物的個别觀把來融化了,泯滅了,隻存有一動。
這一動,便把有生命界與無生命界融成一片了。
任你有生也好,無生也好,都隻是一動,都不能跳出動的範圍。
如此則沒有所謂死生,所以說死生猶晝夜,因晝夜也都在一動的過程中。
如此亦複無物我天人之别,因物我天人,也已盡融入此一動的概念之中了。
此一動亦可稱為道,道是無乎不在,而又變動不居的。
道即物即靈,即天即人,即現象即本體,上帝和靈魂和本體的觀念盡在此道的觀念中消散了,再沒有他們分别存在之嚴重價值了。
此道莫之為而為,所以不論其開頭。
此道又是無所為而為,所以不論其結束。
沒有開頭,沒有結束,永古永今,上天下地,隻是一動,此動不息不已不二,因此是至健的,同時是至誠的。
試問不是至健,不是至誠,又如何能永此終古不息不已不二地動呢?這一個道的不息不二至健至誠,也可說是這一道之内在的性,也可說是其外表的德。
如此則一個道體便賦與了他的德性,其實德性也非
死生無常,于是有靈魂。
萬物變幻不實,于是在現象之後有本體。
此三種見解,不曉得侵入了幾廣的思想界,又不知發生了幾多的影響。
但上帝吧!靈魂吧!本體吧!究竟還是絕難證驗。
于是有人要求擺脫此三種見解,而卻又赤裸裸地堕入唯物觀念了。
要反對唯物論,又來了唯心論。
所謂唯心論,還是與上帝靈魂與本體三者差不多。
中國思想不重在主張上帝、靈魂和本體,但亦不陷入唯物與唯心之争。
本來唯心唯物是對立并起的兩種見解。
中國思想既沒有主張唯物的,自然也就沒有主張唯心的。
究竟中國思想界向來對宇宙萬物又是如何般的看法呢?似乎向來中國人思想并不注重在探讨宇宙之本質及其原始等,而隻重在宇宙内當前可見之一切事象上。
認為宇宙萬物隻是一事,徹始徹終,其實是無始無終,隻是一事。
這又是何等的事呢?中國思想界則稱之曰動。
宇宙萬物,實無宇宙萬物,隻是一動。
此動又稱曰易。
易即是變化,即是動。
宇宙萬物,徹頭徹尾,就可見之事象論,則隻是一變動,隻是一易。
這一變動便是有為。
但此有為卻是莫之為而為,因此并不堅持上帝創物之說。
而且此一變動,又像是無所為而為。
故中國人思想,更不去推求宇宙萬物之目的,及其終極向往,與終極歸宿。
隻說宇宙創始便是一動,歸宿還隻是一動,此動又謂之易。
此種動與易,則隻是一現象。
現象背後是否另有本體,中國人便不再注意了。
如此可說即現象即本體。
此一變動中國人又稱之為造化。
此造化兩字又可分析言之。
我們也可說,造是自無造有,化是自有化無。
同時在造,即是同時在化,同時在化,亦即同時在造。
現象後面不論本體,生命後面不論靈魂。
因此在中國思想裡,也不堅拒上帝靈魂與本體之說,隻認為此三者,如已内在于一切事象之中了。
何以不說中國思想是唯物的呢?因為中國思想裡已把一切物的個别觀把來融化了,泯滅了,隻存有一動。
這一動,便把有生命界與無生命界融成一片了。
任你有生也好,無生也好,都隻是一動,都不能跳出動的範圍。
如此則沒有所謂死生,所以說死生猶晝夜,因晝夜也都在一動的過程中。
如此亦複無物我天人之别,因物我天人,也已盡融入此一動的概念之中了。
此一動亦可稱為道,道是無乎不在,而又變動不居的。
道即物即靈,即天即人,即現象即本體,上帝和靈魂和本體的觀念盡在此道的觀念中消散了,再沒有他們分别存在之嚴重價值了。
此道莫之為而為,所以不論其開頭。
此道又是無所為而為,所以不論其結束。
沒有開頭,沒有結束,永古永今,上天下地,隻是一動,此動不息不已不二,因此是至健的,同時是至誠的。
試問不是至健,不是至誠,又如何能永此終古不息不已不二地動呢?這一個道的不息不二至健至誠,也可說是這一道之内在的性,也可說是其外表的德。
如此則一個道體便賦與了他的德性,其實德性也非